•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试论互动式教学方法在“两课”教学中的运用 两棵

    时间:2019-02-17 03:31:0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 互动式教学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通过教师的巧妙创意, 设置问题情境, 学生围绕问题与教师和同学不断相互交流, 参与教学内容的阐述和表达, 学生发言与教师讲解交替进行, 师生互动。同时课堂互动与课下互动结合起来。采用互动式教学法,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了师生间的相互交流, 提高了“两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法;“两课”教学;运用;
      
      “两课”(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道德课)属于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基础工程,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但在目前的大多数高职院校中,由于学生整体的知识结构薄弱,教师上课模式单一等特点,学生往往对“两课”的教学提不起很大的兴趣,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睡觉、看课外书、逃课等现象,使“两课”的教学效果极其低下,在某种程度上,也难以实现“两课”所真正要求的教学目的。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使“两课”教学真正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实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将是其中的关键所在,而采取互动式教学方法将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选择。
      互动式教学方法,是针对传统教学观念的不足而提出的创造性教学方法,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以实现教学相长,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互动式教学方法在“两课”教学中的效果
      
      互动式教学法强调教与学双方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创造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师在“教”中探教求学,学生在“学”中挖潜增智,从而达到相互促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效果。
      (一)互动式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矛盾。在这一矛盾中,教是主要方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但教师的关键作用更多地应体现在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及发挥其独立和创造性方面。必须明确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多一些归纳,少一些演绎;多一些启发,少一些说教。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的“教”,而置学生的“学”于不顾,学生缺乏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教师由原来课堂的主角变为起主导作用的角色,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思考和介绍有关理论观点,让学生成为课堂角色的扮演者,在互动交流中去探索真、去寻求善、去实现美,从而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质量互变规律时,用多媒体播放猴子“朝三暮四”的视频,让学生讨论“早上四个桃子晚上三个桃子和早上三个桃子晚上四个桃子的安排为什么会引起猴子的不同反应?这里说明了什么哲学原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意义?”教学实践表明,这样的互动方式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自然就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且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记忆,在学生有声有色的讨论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互动式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高职院校的学生处在从幼稚到成熟、从依赖成人到独立生活的过度期,在思维结构上往往具有“理性思维淡,感性思维浓”的群体性特征。传统的教学模式抑制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记,对内容理解少,很少提出有独到见解的问题。运用互动式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挖掘和发挥教育对象内在的积极因素,使“两课”教学的过程成为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发出的思想信息能被学生顺畅地接受,产生共鸣。课堂上,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启发、设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置疑、大胆提问、大胆发言。教师则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观点给予分析、引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尤其要多鼓励那些敢于突破陈规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发言,从而培养学生思维上的批判性和创新性。
      (三)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互动式教学, 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渐渐学会关注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并给予理性的分析, 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1]由于“两课”教材内容理论性强且抽象、空洞,某些章节还有重复,对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热点、疑点及有争议的问题又尽量回避,这就容易脱离现实,导致学生反感、学习兴趣下降。互动式教学则坚持立足现实,立足社会热点、疑点问题,通过对现实科学理性地分析,及时引导学生的思想,增强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在讲到“加强党的建设”这个内容时,“社会的腐败问题”是学生一直很关注,而且许多学生认为是近几年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进而对党的基本路线发生动摇。对此可以我们安排适当的讨论,学生的发言主动热烈,有些观点甚至偏激、消极,列举的事实有的缺乏真实可靠性,但是首先应该肯定了学生的热情,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以下观点:1.目前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廉洁的,这是主流,腐败的领导干部是少数,这是支流,不能以偏概全。2.腐败现象有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它与党的性质、宗旨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是根本不相容的,也不是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必然结果。3.目前我党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力度很大,效果是也明显的,我们要对党有信心。因此,互动式的教学,因为有了交流,有了讨论,有了引导,使学生在发现问题之后形成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习惯,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自己的语言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论思维能力、社会洞察能力等综合素质,优化“两课”教学效果。
      
      二、互动式教学方法在“两课”教学中的运用
      
      互动式教学方法, 强调师生间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 将教师和学生都看成平等意义上的“ 人” , 以师生平等和教学民主为基本前提, 体现着平等对话和民主协商精神。但教师毕竟是“ 平等中的首席” ,是师生互动的主体之一, 因此如何构建“ 两课” 互动式教学的有效模式, 孜孜以求“ 两课” 教学真谛, 实属当务之急。
      第一、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运用互动式“ 两课” 教学方法的保证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互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它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师生的全面发展都产生重要作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在沟通中建立的,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了解学生,热爱学生。教师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对学生的爱,比如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严格要求是爱,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帮助是爱,对犯错误的学生批评、教育也是爱。但要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偏爱,偏爱只会带来学生对教师的不满和学生之间的隔阂,使教学活动遇到困难。而学生若能充分感受到教师的爱,必然会对教师产生崇敬、尊重的心理,并转化到师生交往的活动中,形成师生间教与学的良性循环。[2]二是尊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应是全方位的, 特别是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判断,要鼓励学生自己对事物做出选择和判断, 并把自己的判断和社会期望的判断做出比较, 要让学生做出选择, 而不是由教师匆忙做出结论。教师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 学生才会以同样态度尊重教师, 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互动教学成为可能。
      第二、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运用互动式“ 两课” 教学方法的前提
      教师要想实现在课堂上成功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 必须需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 才能在学生不经意中发挥主导作用。一是教学情境准备。在互动教学中, 教师是“ 导演” , 学生是“ 演员” , 教学内容是“ 剧本” ,“ 导演” 如何激发“ 演员” 进入角色,将是教学情境准备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已有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社会和自然现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旧知识等方面考虑,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互动,做到审时度势,把握心理,巧设问题,优选问点,启迪思维,架设起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紧扣“ 问题”探究学习,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 自发生疑―――主动质疑―――研究解疑―――全程参与―――延伸学习”的自主参与和师生互动的过程,让学生始终在渴望的心理状态下明晰事理,突破难点和疑点,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教学媒体的准备。对于客观世界中存在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及其形形色色的运动规律,很难使学生获得深刻印象,为弥补传统教学的这一不足,必须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计算机或投影、幻灯、电视、电影等辅助工具改变教师唯一信息源的局限。[3]通过提供特定直观的音像资料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第三、有效激活课堂氛围是运用互动式“ 两课” 教学方法的关健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主渠道。激活课堂氛围的有效方式一是科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要在认真分析全体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心理的基础上,以有利于学生创新为出发点,立足于所有学生都能按照各自的特征进入学习过程,在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安排、教学媒体使用、教学策略运用等上好一节课的诸多要素,科学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导入新课要富有情趣,让学生充满好奇和兴致;教学环节衔接自如且具有“ 戏剧性”,或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展示探索过程,用以激发学生的好奇、猜想和探索,并在其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受到内在激励;教学过程切忌“ 单向、线性”进行,师生要全程、全面双向交流;教学结尾要富有启发,为学生留下更多的想象和思考余地。二是娴熟运用评价艺术。教师对学生如何评价,将直接影响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因此,要注意从关注“ 人”的发展着眼,重视学生评价的激励功能,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科学运用“ 无错原则”来评价学生,注意以一句中肯的表扬、一束热情的目光、一次表现的机会,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自尊、自信,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沉浸于一种和谐、理性和愉悦氛围中,从学生个体的成长过程着眼,既不忽视其当前在知识、能力使每个渴求知识和进步的学生都能从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激励和力量,产生参与师生互动的强烈欲望。
      
      三、运用互动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要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总要为一定的内容服务。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内容结构的设计和操作,应该是形式和效果的有机统一和完美结合。如果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味追求教学形式上“花架子”的教学互动形式,而置教学内容于不顾,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显然有违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初衷,对学生的发展是毫无意义的,也难以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设置以及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应该贯彻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有机统一,力求两者的完美结合。
      (二)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否则难以实现“互动”。教师要做好课前动员,明确授课方式,对授课内容,特别是具有交互性的内容要拟定较详细的提纲,进行提问、讨论、启发的问题要难易适度,时间安排要有计划性。课前要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精心备课, 巧妙设计教学情境。要根据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互动方式, 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应区别对待, 不能搞形式主义一刀切,比如《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案例分析用得多一些, 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历史故事讲得多一些, 但只要运用得当, 都可以收到好效果。
      (三)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
      师生互动课堂教学由于受时间、环境的限制,师生间的教学互动也受到一定的制约。利用课外教学环节进行交流和信息反馈,是实施师生互动的极好机会。通过批改作业可以发现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存在的薄弱环节,以便适时地安排讲解给予辅导。通过答疑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掌握教学进度与学生接受程度的关系,利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通过质疑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探讨。特别是通过教学改革,一些叙述性内容、浅显易懂的内容、举一反三的内容通常安排自学,是重在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是自己的想法,都需要通过课外教学环节与教师进行交流。因此,课外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程教学的一部分,不能等闲视之,更不是可有可无。
      
      参考文献:
       [1]朴素艳, 张守琴.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提高“两课”教学效果[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12 )
       [2]韩时琳.注重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J]. 中国高教研究2003,(4)
      [3]周佩东.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高校“两课”教学中的作用[J].池州师专学报,2003,(2)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方法 试论 两课 教学中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