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农村消费需求拉动和长效作用机制的倒金字塔模型分析

    时间:2020-11-09 08:02:0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期拉动内需,应对危机,我国农村消费需求作为消费总需求的组成部分,其增长潜力巨大。但是农村消费需求的拉动和长效作用机制并未形成和完善。文章从政策和市场两个层面对农村消费需求的影响出发,对农村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做了具体的归类总结,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农村消费需求的拉动与长效作用机制和时序的“倒金字塔模型”,分别从政策和市场-政策结合的层面构建农村消费需求的拉动机制和长效作用机制。
     
        关键词:农村消费;
    农民收入;
    倒金字塔模型;
    市场-政策结合层面
     
        一、引言
     
        面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在外需方面的挑战,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和“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的发展目标和政策规划,从而在国家政策层面确立了内需特别是农村消费需求的重要性。但这只是一个宏观的政策规划,并没有就农村消费的启动机制和持续作用机制作出具体安排。农村消费需求增长缓慢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民收入低,再加上农村的相关体制建设和改革滞后使得农民增收渠道不畅进而导致农民增收缓慢,使得农村消费需求很难得到提高和释放。因而设计了政策与市场相结合的促进农村消费需求的“倒金字塔模型”,以期对农村消费需求的启动机制及持续作用机制进行一定探讨。
     
        二、影响农村消费需求的因素分析
     
        就影响农村消费需求的因素而言,已有的研究大多是从农民收入、农民消费偏好、社会保障制度、农村消费观念、农村消费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本文在总结上述因素的基础上将其归纳为市场与政策两个层面。
     
        (一)影响农村消费需求的市场层面分析
     
        现行市场层面对于农村消费需求的影响分为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直接方面主要是通过市场因素对消费品价格以及市场环境的影响得以实现的。间接方面主要是通过市场因素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而对农村消费需求产生影响。首先,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难以通过农业经营收入实现增收。农业经营收入主要是农民将农产品投入产品市场进行销售所获得的收入。而我国农产品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买方市场,农民处于市场主体中的弱势地位,没有农产品的定价权。由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产品作为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其价格具有基数低和增长的绝对值小这两个典型的特点。另一方面,农业经营性收入的增收能力在现有的土地数量、生产方式和科技水平下已达到极限,农民很难通过提高土地单产来实现农业增收。其次,农村市场经济条件落后,交易成本高,消费品价格水平高,农村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下增长幅度有限。近年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均高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即农村居民在同等收入水平下其福利效果低于城市居民。这说明农村商品市场由于其相关经济条件和环境的落后其交易成本高于城市商品市场。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相对不确定性使得农村消费需求增长有限。近年来大量农民工进入非农产业工作,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成为继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又一收入来源。但是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在绝对的增长中人具有相对的不确定性,这使得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难度加大,并且在一个经济周期内很难成为农民的主导性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相对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中居于弱势地位,他们对劳动的议价能力不足,因而使得工资性收入的增长难度加大。第二,劳动力是生产要素市场的主体之一,劳动力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生产成本,进而影响商品市场的消费品价格,在一定的工资水平下消费品价格的高低直接决定实际消费水平。因而消费水平又成为限制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一大因素。
     
        (二)影响农村消费需求的政策层面分析
     
        自建国至2005年农业税制改革,我国一直采用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政策,在此期间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得农村在福利政策、基础设施、市场环境等方面均远远落后于城市。虽然从2006年以来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实行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经济的政策,但农村市场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本文将从农业补贴政策和城乡二元体制方面对影响农村消费需求的政策层面进行分析:农业补贴基数低且补贴增长力度不及物价上涨幅度,农业补贴对于农村消费需求的促进作用有限。2007年农民人均补贴性收入为222.25元,约占人均纯收入的5.4%。但是由于农业补贴的基数低,使得农民纯收入和补贴性收入的绝对差距越来越大,补贴性收入的增加对于农村消费需求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城乡二元体制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农民工外出的机会成本增大,从而限制了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城乡二元体制是在经济落后、物质匮乏的年代形成的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的管理和分配制度。这一体制以严格的社会管理为形式、以不平衡的物质分配为核心,它以户籍制度为中心,其它相关制度与户籍制度相衔接。由于城市和农村户籍的差别而带来的在教育制度、福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社会在分配制度上的差别使得农民在农村享受不到良好的福利政策,在城市享受同等的福利政策却需要花费更大的成本。这就使得农民工在外出务工时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并且使得农民工外出的机会成本增大。
     
        三、“倒金字塔模型”形成机理分析
     
        “倒金字塔模型”是按照影响农村消费需求的因素及对策作用的爆发力和持续力而对促进农村消费需求的对策的切入点和时序作出的合理安排。我们知道影响农村消费需求的因素可归结为市场和政策两个层面。而市场层面的转变是要经过政策层面刺激的,并且市场层面具有周期性和相对不稳定性,但是市场却是农村消费需求增长的决定性层面。因而本文以政策层面为切入点,以市场层面为核心,以实现政策和市场的良性有机结合为目标设计了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的“倒金字塔模型”(见图1)。
     
        (一)政策层面是启动农村消费需求的首要环节
     
        政策层面是由政府直接掌控的,相对于市场层面转变的周期性和不确定性,在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物质条件极大改善,国家财政收入十分充裕的今天,政策层面的转变具有相对成本和效益优势。
     
        1、加大对农补贴力度,并使对农补贴由静态化向动态化转变。加大对农补贴力度是启动农村消费需求的关键切入点,是现实状况下最为可能的途径,并且我国也已具备加大对弄补贴的经济水平和财政能力。在加大对农补贴的同时要使补贴由静态化向动态化转变。正在实行的补贴政策多是以土地数量和农产品品种为主,并没有考虑到由于农产品价格的降低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升高而给农民带来的隐性损失,因而在实行补贴政策时还应把一些不确定的价格因素和自然因素考虑进去,实现补贴动态化。
     
        2、政府应成为农产品的最后购买人。我国农民和农业的弱势地位充分体现在农产品的定价权上,并且我国农产品还受到来自国外农业的冲击,很多地方出现丰产不丰收。政府成为农产品的最后购买人将使农民免去农业经营性收入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也可以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是以农村消费能力的增长为良性结果的。
     
        3、放宽城乡户籍制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二元体制的中心是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本文不认为要取消户籍制度,但应尽量缩小因为城乡不同户籍而带来的福利政策上的差别以及由于户籍变更带来的不必要成本。我国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在经济条件不发达的基础上为保证经济力量集中发展而实行的一种社会管理制度和利益分配模式。但是仅凭城镇化代替农村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探索出一条城镇和农村良性互动的机制,这一机制的首选便是放松城乡户籍制度的限制,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并且取消与户籍制度相衔接的相关福利政策的歧视行为;
    其次就是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2009年9月份国务院开始进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这一制度明确了政府和集体单位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的责任和作用,但是农村社保的起点低、发展慢,其健全和完善还需要一个过程。
     
        (二)政策-市场结合层面是实现农村消费需求增长的长效作用力量
     
        1、实现农产品价格市场化和加强补贴相结合。农产品价格市场化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也是反映市场供求情况和市场是否健康有序的基础,因而农产品价格不应也不可能被管制。任何管制措施都会被市场的相应反应而减弱或者向相反方向发展,因而保障农民利益首先要尊重市场规律。当然,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因而其农产品价格的反应必然产生时滞效应,而农产品价格市场化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农产品价格的不确定性,从而是得农民的农业经营收入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必须加强对农补贴,并使补贴制度化、动态化,要从再分配的角度体现社会公平。因而农产品价格的市场化和对农补贴相结合是促进农村消费需求增长的必要因素。
     
        2、实现土地流转市场化和农村金融体系健全化相结合。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是实现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基础,本文认为应该在保持农村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实现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化、规范化与市场化。但是农民的自有资金很少,不可能形成大规模的土地集聚效应,因而在实现土地流转市场化的同时必须实现农村金融体系的健全化,解决农民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从而实现农村生产性消费的增长。
     
        3、实行土地规模化经营,实现农民职业化与户籍制度宽松化相结合。从1978年至今,我国农村的生产模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08年虽已准许土地流转,但其实施范围还是极其有限的。之所以我国农村的土地利用制度一直不能体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受所有制性质的困扰,二是农村居民太多,其剩余劳动力在短期内无法在非农产业实现就业,因而需要以家庭为单位对土地进行利用,这样土地就成为农村社会的“稳定剂”,农村居民通过土地可以实现农民工和农民的角色互换。但是这一制度实际上还是把农村当成城市的劳动力蓄水池,并不能给农民带来长久的增收效应。要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必须改变现行的小农经营模式,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此基础上实现农民的职业化,农村居民的职业选择完全是出于自由而非“蓄水池”效应。当然,这一过程的实现是政策和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必须解决好土地所有制性质和土地使用权的协调,要实现农民职业化,必须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协调发展以及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要给予进城农民工以法律地位和保障。土地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农业取得规模效应,从而增强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助于延伸农业产业链,获取较高的产业附加值,农民职业化有助于培养农民的农业素质,避免因为“蓄水池效应”而带来的农民在农业生产和其他产业生产都不专业的影响。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有效转移和安置的基础上,职业农民的数量将大为减少,而由于土地规模化和农业产业化产生的促进效应将使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从而为农村消费需求增长的持久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艳玲.论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与农村消费需求问题[J].生产力研究,2009(8).
        2、王峰.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是拉动内需的有效途径[J].甘肃农业,2009(3).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长效 拉动 金字塔 消费需求 模型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