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从人力资本的视角看安徽省农民增收难

    时间:2020-11-07 14:29:4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农民增收一直是困扰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头号难题。文章从安徽省农村人力资本实际状况和农民收入状况出发,探讨安徽省农民长期低收入的内在原因——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太低,然后基于人力资本的视角提出增加安徽省农民收入的对策,指出了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既是安徽区域财富持续增加的内在动力,也是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动力。
     
        关键词:人力资本;
    农民增收;
    对策
     
        一、导言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如韩长赋(1999)、陈锡文(2002)、林毅夫(2002)、危朝安(2006)等人均把新阶段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核心归结为农民增收的问题,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也涌现出大量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研究文献。
     
        通过梳理,对此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视角:制度障碍(包括农业赋税、农民就业歧视、定价歧视、户籍制度等);
    产业差别(农业产值的加数效应和工业产值的乘数效应);
    人力资本差别(农民的文化素质、迁徙能力、健康程度等)。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有:邵宗明等(2000)利用全国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城市化进程对农民收人的影响非常大;
    并指出,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国家统计局);
    周其仁(2002)则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得出影响产权界定明晰的一系列制度因素越来越阻碍农民增收;
    林毅夫(2002)认为,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陈锡文(2002)认为,驱除制度障碍是解决农民就业的关键战略,是农民增收的保障;
    危朝安(2006)从完善农村建设,加快农业投资调整,提高农民积极性,切实推进农民增收机制等方面提高农民收入。
     
        虽然许多学者已经做了很多研究,但从人力资本方面去研究农民收入还显得不够,所以笔者要做此研究。笔者认为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去揭示农民增收才最具解释力,人力资本差别是造成安徽省农民收入难以提升的关键因素,是安徽省农民收入水平偏低且差距越来越大的根源,所以本文从人力资本的视角来写安徽省农民增收的对策,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二、安徽省农民收入的现状
     
        据统计,2008年安徽省农民全年纯收入达4202.5元,其中,工资性收入1737.8元,占41.4%;
    家庭经营纯收入2114.2元,第一产业纯收入1748.6元,占82.7%;
    第二产业纯收入115元,占5.44%;
    第三产业纯收入250.6元,占11.9%,第一产业——农业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主体,而需要投入人力资本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收入的比例很低。
     
        从安徽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近几年来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不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并且低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见表1)。
     
         
        通过比较很容易看出,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更进一步拉大,并和全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又一次拉大。我们应当察觉到农村潜在的危机,此种趋势若是扩大下去,低收人群体的承受能力可能达到极限,一旦爆发,势必影响社会稳定。“牵牛要牵牛鼻子”,我们一定要找到农民增收难的内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不足。而教育、培训、迁移,健康的投资都与农民增收成正相关关系,当这些资本存量不足时,将搁浅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三、安徽省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及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人力资本的形成主要通过教育培训、迁移和健康保健三种途径,人力资本差异也是通过农民的文化素质、迁徙能力、健康程度突显出来。以下就这此来分别讨论当前安徽省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农村教育、培训投资
     
        受教育程度是反映人力资本存量的重要指标。从安徽省农村地区来看,有两方面不足:一是基础教育发展滞后,平均受教育程度低;
    二是技术教育发展缓慢,职业技能培训缺乏。据2008年安徽统计局相关调查:安徽省转移劳动力文化程度总体变化不大,文化程度依然不高,仍以初中文化为主,占整个转移劳动力的71.2%,文盲、半文盲占1.2%,小学文化程度占18.7%,初中文化程度占70%,高中文化程度占5.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达到28万人,占2.5%,绝大分劳动力没有受过专业技术培训(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局网站)。文化程度低,技能水平差,直接影响农民理解、学习、采用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进行结构调整的能力、家庭经营的能力和外出打工的能力,而这些都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二)迁移投资
     
        迁移投资是实现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途径之一。但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快,安徽省农业人口的比例几乎没变。2008年安徽省农村转移劳动力总量达到1125万人,占整个乡村劳动力的27.4%,安徽省劳动力转移速度低于中部平均水平33.7%(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局网站)。要在2020年达到农民人均收入10000元的小康水平,不跳出农业,提高外出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实在是难上加难。
     
        按照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伴随经济发展的持续过程,通过两种在时空上并存的形式最终实现:一种形式是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产业转移;
    另一种是地域转移,即向城市转移。要顺利实现产业转移,产业资本应与人力资本相匹配。即随着产业资本技术含量的增加,从业人员的人力资本技术水平也应相应提高。据皖统计信息网2008年调查报告:安徽省转移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就业选择范围狭小。从调查看,农村转移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限制了转移就业的空间,行业选择范围狭小。农民自身文化水平阻滞了他们进入技术含量高,知识水平要求高,收益高的行业。因此,对迁移的投资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提高其从事非农业的机会,从而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
     
        (三)健康投资
     
        健康资本特指的是人的体能、精力、健康状况与寿命长短,它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率与收益率,然而这一点却常常被人们所忽略;
    健康存量指的是人口的身体状况或身体素质。健康存量的增加,意味着“生病时间”的减少和“健康时间”的增加,使得劳动人口参加劳动的时间增加,从而有利于产出的增加,个人收入也随之增加。健康存量的增加既能赋予劳动者脱离贫困所需要的资产,又能赋予他们免受身体之苦的直接福利收益,它是提高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基础。目前安徽省农村医疗保健条件和设施都还相当落后,对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也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质量。在卫生方面,安徽农村居民每万人拥有的病床数仅为城市的30%,县、乡医院、卫生院不仅病床、辐射面小、且医疗设施设备远落后于城市,医生的平均职称也低于城市;
    农村部分地区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健康意识淡薄,约90%的农民治病前先考虑费用,而且对一些疾病的认识模糊。
     
        四、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农民增收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既然在生产过程中人力资本具有收益递增的特点,而目前安徽省的各地区差距中,农村地区之间、农户之间和农民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提高最快,毫无疑问,导致这种收入差距的最持久源泉是人力资本的差距。因此我们要从教育投资、职工培训、保健投资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着手,来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实现农民增收。
     
        (一)从源头抓起,务实农村基础教育
     
        从源头抓起,从小学教育抓起,因为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其发展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劳动力知识存量的多少、国民整体素质的高低,以及人力资本的形成和利用状况。目前,安徽省60%左右的人口在农村,但只有10%的学校在农村,农村学生平均受教育年限仅有8.07年,可见,基础教育是安徽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股内在动力。
     
        作为政府,国家和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支出,改善农村教育设施,提高教师待遇,同时在政策上要调动社会各方面投资办学的积极性,扭转农村教育经费短缺的局面,因为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性投资;
    作为家长、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要敢于投资,善于投资,即使较高的机会成本、沉没成本,也值得为后代负责一次。这需要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农村劳动力个人对人力资本的投入。
     
        (二)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向农村注入人力资本
     
        相对于基础教育而言,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更为重要的途径。中国农村的职业教育薄弱。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就业人口当中参加职业培训的比例相当低,差距很大。据资料表明,调查前一年内参加培训的比例,芬兰为46%(1990),美国为38%(1991),瑞士为38%(1993),挪威为37%(1991),瑞典为36%(1993),加拿大为30%(1991),法国为27%(1992),德国为27%(1991)(何振国,2005)。
     
        舒尔茨认为,农民的文化水平与劳动生产率密切相关。受过教育的农民更有可能采用新技术,其产出和收入要比没受过教育的农民高很多。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接受过培训的家庭与未接受培训的家庭相比,人均收入相差331.90元,劳动力平均收入相差812.72元。未接受培训的农民因缺乏技术的引导和支撑,经营意识比较陈旧、落后,在开展家庭多种经营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受到了较大限制;
    未受过培训的家庭的收入来源明显偏重于种植业和务工,两项占其家庭总收入的66%;
    而受过培训的家庭种植业和务工的收入所占比重则下降为57.71%(刘玉来,2003)。这说明受过培训的家庭文化素质较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更高,更具有就业开拓能力,注重在服务业、家庭企业等领域创收,这对提高农户家庭收入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从而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成功转移,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各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低的现状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而制约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根据安徽省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措施。与高等院校鉴定人才培养合约,个人与集体共同出资,学校负责培养,学成后回乡建设家园;
    继续鼓励实施大学生下乡的政策,把大学生的知识和本土村官的经验结合,实属完美组合;
    继续拓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去县域服务不同的部门。
     
        (三)加大健康投资,进一步改善农村的医疗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首先,政府要增加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切实解决政府预算支出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其次,政府要加强对农村药品和医疗机构的监管;
    再次,鼓励医师护士下乡服务;
    最后,增加对农村防疫防病、健康教育的投资及卫生知识的普及,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减小农民的医疗支出。总之,加大健康投资,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率与收益率。
     
        总之,人力资本是保证我省农民增收、优化农民意识的关键因素,如果政府能够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提升人力资本的外部环境,那么,剩下的事情,放手让农民自己去做。政府如果没有更好的办法,那就不如放手,相信他们可以发展得更好,相信中国农民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Lewis W A.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r[J].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Social Studies,1954(22).
        2、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程静,彭必源.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促进湖北农民增收[J].农业经济,2008(8).
        4、陈锡文.农民增收需打破制度障碍[J].经济前沿,2002(11).
        5、何振国.财政支农规模与结构问题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6、韩长赋.谈增加农民收入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1999(10).
        7、刘玉来.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经济学分析[J].农村经济,2003(9).
        8、李华,吴云勇.中国农民增收的内在决定因素研究——基于索洛和人力资本增长模型[J].贵州社会科学,2007(7).
        9、林毅夫.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需要有新的战略思路——评世界银行新的“惠及贫困人口的农村发展战略[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5).
        10、王会艳.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新疆农民增收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2).
        11、危朝安.从农民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J].求是,2006(4).
        12、周其仁.增加农民收入不能回避产权界定[J].发展,2002(3).
        13、周逸先,崔玉平.农村劳动力受教育与就业及家庭收入的相关分析[J].中国农村经,2001(4).
        14、曾庆云.论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增收[J].学术纵横,2006(12).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安徽省 农民增收 视角 人力资本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