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团体情报网络结构分析

    时间:2020-12-15 08:10:5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上海海洋大学 图书馆,上海 201306)
    摘 要:
    文章介绍了人际情报网络的作用,通过对网络密度、群体中心性、洞与桥的分析,
    指出团体结构各因素对团体绩效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团体内外部情报网络的结
    构模式,阐述了团体内外部组织联系的强弱。
    关键词:社会网络;
    情报网络;
    团体情报网络结构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9)07—0391—02

    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s)是西方社会学的一个分支领域,是一种关于社会结构的观点 、分析方法和技术。网络结构观就是把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纽带关系看成一种客观存 在的社会结构,分析这些纽带关系对人、组织的影响。网络结构观认为人们在其网络中是否 处于中心位置,其网络资源多寡、优劣是十分重要的。社会网络理论中最具有代表性、影响 最大的理论有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理论、林南的社会资源理论和博特(Ronald Burt)的结 构洞理论等。

    社会网络又称人际网络,是为了达到特定目的,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利用的关系 网,是一个由某些个体或组织间社会关系构成的动态的系统[1]。人际网络(Soci al Networ k或Human Network)是当今的两类主要网络(信息网络和人际网络)之一,是社会交流的基 本渠道之一。在人类的交流过程中,人际交流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人际交流的重要载 体是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各种人际网络。据相关调查显示,“人际交流”是中国企业获取竞 争情报最多的手段(占65.1%),也是他们最信赖的情报搜集手段(占23.1%)[2]。人 际网络理论在竞争情报工作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情报工作的科学性、特殊性和价值性。

    从人际情报网络与情报系统之间的关系来看,作为获取和传播情报的重要途径和工具,人际 情报网络是情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商业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通过它,我们可以 获得和控制大量其他途径无法获得的情报,尤其是第一手情报,因此它是情报系统的一个重 要子系统,所以,分析人际情报网络是情报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团体或组织能 更有效地认识、构建、调整和控制其人际情报网络,从而有利于竞争情报活动的开展[ 3]。
    1 团体结构对绩效的影响
    1.1 网络密度的影响

    网络密度代表的是团体成员彼此关系的平均力量强度(互动频率)。团体成员互动关系 越多,往往交换的资源与信息也越多,这也代表了团体中所形成的社会资本的多寡。

    任何一种观念、技术及管理经验都是透过一组关系来进行传播;
    然而怎样的网络结构适 合传播,怎样的网络结构非但不适合反而有害传播呢?为此,有学者创造了一个概念:组织 黏性(organization viscosity),指出有点粘又不太粘的网络才适合快速地传播新知。意 即适中的组织密度是较好的。

    史泼尔、林顿与魁默在2001年的研究中,调查了跨产业的38个团队,得出如下结论:在 工作咨询网络(群体成员因为工作关系而进行相互交流的网络,如:同一企业的员工)中, 并非团体的密度越高越有利于团体绩效表现;
    个体在团体中的中心性越高,越有利于绩效表 现,但团体的集中度越高,反而不利于团体绩效表现。

    因此,团体网络密度太高或太低均不利于团体信息的传播,并影响团体绩效。
    1.2 群体中心性的影响

    群体中心性隐含的概念恰恰与网络密度相反,群体中心性代表的正是团体的集权程度,也就 是互动集中在少数人的状况。群体中心性类似团体中每个成员关系多少的情况,亦即团体中 人际连带是否分配不均的状况。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团体的中心性很高,这个团体的互动实 际上是很集权的,几个关键人物实际上就代表了整个团体的互动。

    在史泼尔、林顿与魁默以及萧针对群体网络结构对于绩效的影响研究中发现:团体的集中性 是负相关于团体绩效表现的。群体中心性高代表着,团体内的人主要跟少数几个核心人物做 高度互动,跟其他人员的互动很少,这样的结构会造成团体资源传递与交换的不顺畅。

    群 体中心性主要是在测量权力的集中度,团体其他人依赖中心人物的多寡,一个团体若是过于 集权,过于依赖少数几个人,实际产生的效能自然也是很有限的。

    以往管理学的文章多认为,团体过于集权则不利于团队发展,但群体中心性过低,也同时代 表着这样的团体非常分权,使得命令紊乱,行动不协调,对于团体的绩效自然也不会太好。

    一个团体若是过于集权,往往造成互动集中在少数人上,使得因互动产生的隐性知识变少;

    另一方面,过于分权,使得互动分散而不集中,成员信息创造能力也会因此下降。

    罗家德于1998年对台湾一家纺织业公司进行调查研究,以公司内四个团队共193个小组为研 究对象,于其中抽样1/3,最后得到有效组数共42组。

    从统计结果中发现,工作咨询网络的 群体中心性指针是具有显著性的,代表着一个团队若是不集权与不分权,对于团队的表现具 有正面的影响性:不过于集权或分权的团队有助于团队知识的分享。
    1.3 洞与桥的影响

    团体中常常会有产生非正式组织(小团体)的状况,即成员们会跟自己熟悉或喜欢的人在一 起工作生活,非正式组织的出现隐含着一个团体中产生分裂,若是非正式组织彼此有联系还 好,但若没有联系,非正式组织的出现,实际上对于团体会有不小的影响。

    一个团体中的行动者会信任某些人,依赖和某些人之间的交换。因此团体中的行动者在团体 结构中所在的位置会决定其在团体中的社会资本的多寡,会对其所能获得的竞争利益有所影 响。行动者所在团体的结构中的连带关系最好是“非重复性关系”,也就是说其所在的网络 成员越多越好,网络规模越大越好,网络内容越异质越好。唯有如此,行动者才能得到更多 的好处。因此团体中的行动者往往倾向于保留这种位置,扩大影响范围,于是有意识地增加 团体中的结构洞数量。这种网络中的结构洞会成为阻绝信息流通的瓶颈,当一个团体中结构 洞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这些阻碍沟通、蓄意竞争的空间就会成为影响团体信息流通的严 重问题。因此,团体中如有较多量的非正式组织产生,则互相咨询效果差,绩效较差。

    既然洞的存在对互不相连的非正式组织是传达信息或互相咨询的阻碍,那么在人际社会网中 就有另外一种角色的出现:桥。弱连带正是在洞与洞之间的“桥梁”,一个可以刺激知识流 通、知识共享的机制。汉森的研究中也发现,团体中的弱连带有助于一个小团体从其他小团 体中找到有用的知识,虽然不适合转换复杂的知识,但对于团体中知识的传递则有着良好的 效果。而且弱连带比强连带更适合做知识的传递,原因在于团体的弱连带关系使得成员们有 更多的交流互动机会,更容易做资源与信息的交换,对团体的知识管理有很大影响。

    罗家德1998年的研究还发现:有洞有桥的团体适合知识的分享与管理。非正式组织( 小团体)的形成对团体好不好,在这项研究中出现有趣的看法,团体中若是没有小团体,对 团体不见得是好事,因为这或多或少代表结构的松散,无法发挥团体效益。但如团体中有小 团体产生,却没有桥梁,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变成各自为政,效果反而更差。好的团体应 该是团体中有小团体,但同时小团体间的组织化的桥梁也多,才能发挥最好的绩效[4 ]。
    2 团体情报网络结构

    团体情报网络的结构模式含内部、中间、外部三个方面。内部、中间、外部的划分是根据具 体的环境而定的。笔者认为,建立内部紧凑、中间组织化、外部松散的情报网络将产生最高 水平的绩效,是团体竞争情报网络的最佳结构模式。所谓内部紧凑,即在小团体内部采用闭 合网络和强联系;
    所谓中间组织,即在小团体之间保持组织化、有效沟通的渠道和桥梁;
    所 谓外部松散,即在组织外部形成结构空洞和弱联系,这样既有利于组织内部的协调和统一, 又有利于与组织外部的联系和交流。如图所示:

    

    依照上图所描述的,在构建团体情报网络时应当注意:①团体内部不仅应当存在正式组织, 也应当允许存在非正式组织(小团体),非正式组织体不一定是指由于好恶亲疏而形成的集 团,也可以是根据部门、项目、业务、办公室等进行划分的工作团队;
    ②一个小团体内部应 保持高度的沟通和互动,是强联系;
    ③图中虚线边框表示小团体的边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也就是说,小团体的成员不是固定不变的,某一个人可以成为两个或多个团体的成员;
    ④小 团体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组织化的联系,即有“桥”的存在,桥的数量最好不止一条;
    ⑤团 体与团体外部应保持非常广泛的弱联系;
    ⑥从互动频率上来说,小团体内部维持强联系,各 小团体之间为互动频率次之的一般联系,团体与团体外部为广泛的弱联系。

    团体可根据其情报网络结构模式进行分析,其内部哪些成员、哪些小团体处于关键位置,是 否存在沟通不畅的情况,如何改进;
    团体所在的外部网络中,自己是否处于优势位置,占有 哪些结构洞的控制权等等。同时,结合网络各结点之间的联系的特点,还应注意一些问题:
    结构洞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有生命周期,它的优势会随着运用的增加而消失。结构洞之所 以有优势,是因为很少有人运用它,一旦有人开始运用它,并从中得益,其他的人也就会随 之加入,中介人的那种跨越群体之间的优势就会不复存在。所以,结构洞理论不是一种均衡 理论,而是一种过程理论,一种关于结构洞如何消失的理论。结构洞给行动者带来的通常是 短期的优势,当然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在网络结构由于文化的原因而保持不变等情况下,这 种短期的优势会长期化,但团体仍需不断扩大对外部弱联系的辐射范围,寻找新的结构洞, 以保持其信息控制优势。
    [参考文献]
    [1] 包昌火等. 人际情报网络[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6,29(2):129~141 .
    [2] http://www.istis.sh.cn/qzqb/upfile/竞争情报试刊号-中国竞争情报发展现 状与趋势研究.pdf.
    [3] 李健,胡蓉. 个人人际情报网络分析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 情报学 报,2006,25(3):379~384.
    [4] 罗家德. 社会网分析讲义[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相关热词搜索: 情报 团体 结构 分析 网络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