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凉山烟草业:从传统向现代跨越

    时间:2021-01-19 08:05:5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四川凉山是资源富集的地方,是一步跨越千年历史的彝族聚居之地。

    中国烟草学会组织专家学者到凉山实地考察后认为:“凉山地区具有发展优质烤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可能发展50万亩以上规模的全国优质烤烟区。”

    改革开发以来,在国家烟草专卖局、四川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和各卷烟工业企业的支持帮助下,在凉山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凉山烟叶在整顿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在凉山州烟草专卖局(公司),笔者采访了局长兼经理宋俊。谈及凉山烟草发展,宋俊感触很深,他说:“凉山州烟叶生产实现规模大发展,质量大提高,效益大增长,创造了‘烟叶总产、烟叶质量、烟农收入、产业效益、工业企业满意度’这5个历史新高,为凉山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各族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加快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宋俊说,从2003年以来,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局、省局的大力支持下,州委、州政府坚持把烟叶产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核心产业,紧紧抓住建设全国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基地的机遇,着力“一基四化”,加快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烟叶生产“五年五大步、五年五突破”,实现了新的腾飞。

    据了解,全州烟叶产量由2003年的92万担增长到2008年的238万担,增长了158.7%;
    烟农收入由3.5亿元增长到18亿元,增长了414.29%;
    烟叶税利由2.06亿元增长到12.5亿元,增长了506.8%。烟草产业已经真正成为凉山农民增收离不得、财政增收少不得、企业增效垮不得、卷烟工业缺不得的重要支柱产业。凉山烟草产业的发展,有力助推了凉山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宋俊说,根据2008年前三季度经济增幅情况,全州地区生产总值、民营经济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等6项重要指标增速均居全省第一。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0亿元以上,增长15%左右,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目标;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4亿元以上,增长30%左右;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亿元,增长35%;
    固定资产投资290亿元,增长27.4%;
    农民人均纯收入3507元,增长10%。

    如今,大凉山醇和清香的优质烤烟不仅成为了最具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之一,而且更是凉山烟农脱贫致富的“摇钱树”。近年来,凉山烤烟在不断发挥优势中加速了发展,在不断探索中获得了新的生机,这一道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不得不让世人刮目相看。人们要问,在凉山烟草发展的背后,在凉山烟草公司(局)取得成绩的面前,到底凉山烟草发展的闪光点是什么?

    五大优势 做大做强烟叶发展产业链

    凉山位于四川西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面积6.04万平方公里。全州辖17个县市,总人口448万,其中彝族人口198万。这里资源极为丰富,独具特色,优质烟叶的发展因地域条件具备五大优势:

    一是土地资源优势。全州有耕地765万亩,宜烟耕地430万亩,均属优质烟叶生产的最适宜生态区域,具有发展优质烟叶生产的巨大潜力。

    二是光热资源优势。全州烟区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332小时;
    热量丰富,日高于10℃的年积温5540℃,无霜期265天,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066毫米,夜雨率占70%~80%;
    土壤以紫色土、红壤、水稻土为主,pH值5.5~7.35,具有发展“清甜香”型优质烟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三是市场资源优势。近年来,全国卷烟工业企业对凉山烟叶需求量都在270万担以上,独具“清甜香”型风格特色的凉山优质烟叶进入“中华”、“芙蓉王”、“娇子”等高档品牌和大品牌的主配方,需求缺口逐年增大,成为全国卷烟工业企业的“稀缺资源”,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

    四是劳动力资源优势。全州烟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6.5%,主要烟区乡村劳动力152万人,富余劳动力达40万人,可为劳动密集型烟叶生产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凉山有10多万户具备5年以上烟叶种植经验的基本烟农队伍,有一支懂技术、善管理的烟草行业生产管理队伍和烟技员队伍。

    五是产业发展基础优势。目前,凉山州已形成9个县市、207个乡镇构成的基本烟区,烟叶基地规模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按照《凉山州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规划》,到2012年,全州将建成基本烟田300万亩,年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生产能力达450万担的全国重要的、战略性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

    五个率先 推进现代烟草农业跨越发展

    2005年,国家烟草行业从全局和“可持续发展”出发,在农业基础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生产组织形式创新、新农村建设中“一路率先”,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凉山州在全行业中抓住机遇,措施得力,取得了瞩目业绩。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烟草行业率先“反哺”。2005年以来,国家烟草行业已投入资金7.3亿元,启动了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兴建了一大批烟水、烟路、烤房等烟叶基础设施,带动了全州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全州共新建小水窖10万口、水池2629个、沟渠1500千米、管网1420千米,整治山坪塘22座、排洪渠39.6千米,新增基本农田灌面54万亩,新建和改建机耕道224千米,夯实了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现代农业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率先突破。现代烟草农业的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促进了全州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转变。推进规模化种植,带动了全州马铃薯、蚕桑、特色水果、蔬菜、花卉、经济林等向连片种植集中、向大户集中,促进了蚕桑、早市和反季节蔬菜、石榴、苹果、青花椒等特色产品的基地建设。推进集约化经营,坚持精耕细作和集约发展,大力推广农业机械设备,提升全州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烟叶生产的平衡施肥、节水灌溉、良种良法配套等集约化技术广泛应用,提高了粮食、蚕茧、蔬菜、特色水果等农产品质量和经济附加值,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更好更快地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推进专业化分工,提高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了减工降本增效。目前,全州育苗、机收、机耕、机起垄、机植保、采收、运输等专业化服务队有1200多个,覆盖农户10万多户。推进信息化管理,有力地促进了“金农”、“三电合一”、农村信息化示范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的建设,拓展信息服务进村入户途径,为大农业生产提供了政策、科技、市场、气象等信息服务。

    农业结构调整,现代烟草农业率先起步。由于烟叶产业的辐射带动,市场优势明显、区域特色突出、产业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良好的绿色特色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全州蚕茧、马铃薯、特色水果、早市和反季节蔬菜、畜牧、林业等绿色特色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调出了规模,调出了特色,调出了效益。2008年,全州蚕茧产量达37.1万担,居全省第一,实现蚕农收入达4.3亿元;
    马铃薯产量达280.5万吨,居全省第一;
    早市和反季节蔬菜产量达164万吨,居全省第一;
    特色水果产量达50万吨,居全省第一;
    青花椒产量达5100吨,居全省第一;
    肉类总产量达69.5万吨,畜牧业产值可达11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1%。

    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现代烟草农业率先探索。在近年的实践中,现代烟草农业先后探索创新了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烟叶生产互助组、专业合作社、有限责任公司等生产组织形式,2008年全州发展种烟20亩以上的大户4147户,种烟100亩以上家庭农场69个,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1200多个,有限责任公司1个。借鉴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的成功经验,全州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不断创新,推动单家独户分散经营向农户联合或合作方向转变,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特色产业为支撑、龙头企业为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正在形成。

    新农村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率先试点。2007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将凉山确定为全国4个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地区之一,凉山结合实际,按照“特色产业富村、生态能源建村、科技人才强村、龙头企业帮村、支部组织带村、民主法制管村”的建设思路,在会理县海溪村、德昌县大坝村、会东县民权村、冕宁县横路村、普格县马厂坪村、西昌市鹿鹤村等6个村开展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建设,在土地整理、土地流转、生产组织形式、专业化分工等方面进行了成功探索。

    目前,6个试点村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烟叶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户均种烟13.51亩,产烟5.4万担,户均收入3.39万元;
    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烟水、烟路、烤房、烟机综合配套,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生产组织形式进一步创新,促进了减工降本,烟叶生产亩用工从去年的37.5个降到21个;
    村容村貌进一步变化。通过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建设,为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找准了突破口。

    五个保障 托起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希望

    据宋俊介绍,在烟叶产业发展中,不断完善组织领导、服务、科技、风险、人力资源等5个保障体系。州局(公司)一是组织领导保障,从州、县、乡层层成立了党委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烟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领导主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协调抓的领导体系和良好工作格局,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等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凉山州局(公司)党政班子是全国烟区中对烟叶产业发展领导力度最大、支持力度最大、与烟草行业配合最默契的。

    宋俊认为,着力加强新烟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烟区干部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是烤烟发展的关键。为此,他们形成了一整套工作推进模式。一是通过不断强化乡村干部培训,定期举办“万担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现代烟草农业专题培训班”和“千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现代烟草农业专题培训班”,使乡村干部成为烟叶生产的行家能手。二是服务保障,坚持“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各级干部和烟叶生产技术人员进村入户,精心指导烟叶生产各环节工作,确保任务落实、工作落实、措施落实、技术落实。三是科技支撑保障,积极推进烟叶生产技术创新,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强科技攻关,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实现科研与生产实际的有效对接。四是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烟叶生产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烟叶生产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体系深入到各环节,延伸到烟农,《看图种烟》、《看图治病》、“一亩一袋、一株一杯”,方便烟农标准化生产、精耕细作和节约发展。五是风险保障,强化一个基础、完善一个机制。烟草行业投入4200万元,建成了全国市州级规模最大、装备最好的人工防雹增雨作业体系。按每担10元的标准,建立烟叶生产自然灾害救助金制度,对因灾害造成烟叶损失的,按不同部位、不同损失程度给予一定救助。人力资源保障,重点稳定烟技员队伍和烟农队伍。

    目前,凉山局(公司)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统一安排部署,正深化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向一线员工倾斜,进一步统一劳动关系,建立员工能进能出的通道和纵向晋级、横向进档的晋升机制,实现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同工同酬,解决了原聘用员工的后顾之忧,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把烟农作为烟叶产业的基础,纳入烟叶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烟农实施户籍化管理,实行一张培训卡、一张明白单(政策法规)、一本烟叶生产技术手册、一本种烟资格证书“四个一培训工程”,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示范户、种烟大户、诚信烟农,有效地稳定了烟农队伍。

    探索创新 打造生态烟草循环农业经济

    近年来,凉山州烟草公司(局)始终坚持以现代烟草农业试点为契机,在土地流转、生产组织形式、专业化分工、生产模式、生产投入等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创新,从而增添了烟叶产业发展动力。

    据了解,该公司(局)在土地流转上创新,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烟农愿不愿意、满不满意为标准,以大户承包、租赁、反租倒包、土地入股和土地互换为主要方式,推动土地向种植能手和大户集中;
    全州流转土地面积9.4万亩,其中大户承包4.79万亩、直接租赁3.68万亩、反租倒包3868亩、土地入股2835亩、土地互换2580亩。同时,全州还组建了46个专业化机耕服务队、157个专业化植保服务队、751个专业化预检初分定级队,在16个村试点采收、编烟、烘烤、分级一体的专业化服务。

    通过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全州烟叶生产亩用工减少5个左右,亩平均直接增收250元。在耕作制度上创新,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推广绿肥、早熟毛大麦、早市蔬菜等前茬作物种植,推行烟地轮作和品种轮作相结合的轮作制度,实现用地和养地相结合。

    在生产模式创新上,该公司(局)以突出各项产业的互利互动,走循环农业的发展道路,大力推广“烟—草—畜—沼”、“烟—粮—畜—沼”等循环农业模式,推动生态烟草农业建设,形成多业互动的循环经济模式。在投入机制上创新,实行“统筹型、捆绑式”投入,整合烟草、农业、水利、国土、农机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入,确保项目工程建成一个、成功一个,充分发挥资金投入效益。

    凉山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经理宋俊对职工这样说:“我们全体干部职工要尽最大努力提高烟叶质量,尽最大努力提高工商交接质量,尽最大努力为工业企业做好服务,在四川烟叶严重供不应求的形势下,我们‘携手客户,构建和谐并进利益共同体’的使命决不动摇。让我们携起手来,互帮互助,联心联利,同心同德,合力打造四川优质烟叶生产基地,使凉山烟叶真正成为各大工业企业发展壮大的‘黄金叶’,成为烟农脱贫致富的‘摇钱树’,成为凉山少数民族繁荣富强的‘聚宝盆’,为烟草行业做大做强、为凉山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烟草业 跨越 传统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