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论唐代骑射的重要性及社会意义

    时间:2022-12-07 14:25: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蔡童童

    (长安大学 体育部,陕西 西安 710064)

    “射”是用武器击中目标而非直接接触以取胜的一种较量方式,起源于远古时期人类的狩猎,发展到商周时期,“射”与礼仪相融合,形成一套完整的、用以展示和衡量技能、礼仪的“射艺”,所用武器也固定为弓与箭。在冷兵器时代早期,弓箭射手是兵阵重要的组成部分。战国时期,为了应对北方游牧民族骑着快马的突然袭击,赵武灵王进行了重大的军事改革: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1],以骑射之备来守卫国土。随着胡服骑射的逐渐影响以及骑兵在战争中的崛起,马术与射艺相结合的骑射,即骑在奔驰的马上张弓射箭的武艺,作为力量与速度、技能与装备的综合体现,成为军事战场上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无论是汉代击退匈奴,还是北方民族驰骋中原,都与其以骑射为主的军事实力有关。唐代,骑兵极为发达,对骑射的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那么,骑射在唐代社会居于怎样的地位?骑射对衡量、选拔武士有什么样的意义?唐代社会又是如何通过骑射来强健体魄、保持和提高战斗力的?为何骑马狩猎是唐代流行的图画和装饰题材?本文依据文献记载并结合考古资料来做一些分析、探讨。

    在隋代,骑兵发达的北方少数民族一直是中原政权的最大威胁,优良的马匹,快速、灵活、极具攻击力的马上刺杀、射击,是突厥军事力量的一大特点,要想取胜,必须要具备强于对手的实力,隋末在北方任职的唐代开国皇帝李渊深谙其道,他选拔善骑射的武士组建骑兵,以突厥“居处饮食随水草”的野外环境,模拟敌我双方进行围攻与突击的实战训练[2]。李渊之子李世民,更是一位精通骑兵战的杰出军事家,在征战群雄、完成唐统一大业的过程中,李世民以优异的骑兵战术取得了对薛举薛仁杲父子、刘武周、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的胜利,他也因才略出众“功殊今古”,被唐高祖李渊“特置天策上将军以拜焉,位在王公上”[3],之后能以非长子身份登基皇位也与他卓越的马上骑射战功有关。

    在巩固政权、保卫京城及皇宫的安全中,精于骑射的禁卫军更是唐代皇帝依靠的主要军事力量。贞观十二年(638),唐太宗在玄武门设置左右屯营,开创北军守卫皇宫之例,其兵号“飞骑”;
    唐太宗还亲自带领飞骑在殿内习练弓矢,又从中精选“材力骁健善骑射者”组成“百骑”[4],不仅在突厥寇边时带着百骑与突厥可汗见面,以示震慑[2],在外出游猎时,亦使百骑扈从其左右[4],百骑是比飞骑更加威武强悍也更得皇帝信任的近卫武士。龙朔二年(662),唐高宗将左右屯营独立出来改称为左右羽林军,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将“百骑”扩大为“千骑”,中宗景龙元年(707)又改“千骑”为“万骑”[3],景龙四年(710)李隆基以临淄王的身份联合太平公主等人,率领万骑攻入玄武门,诛灭了韦氏,他也因此功“拜殿中监,兼知内外闲厩、检校陇右群牧大使,押左右万骑”[2],实际掌控了皇室的马匹供应及守卫皇宫的武装力量,为他进一步夺取皇帝之位铺平了道路。随后,以太子监国的李隆基又将左右万骑营从左右羽林军中独立出来,组建了左右龙武军,与左右羽林军平行并举,合称守卫天子的“北门四军”[5]。从李渊李世民父子太原起家时的近身护卫到统一天下后的皇宫羽林,唐代前期的禁卫军,其主力都是精于骑射的将军、武士,机构的不断扩大亦反映出其对巩固封建皇权的重要性。

    至德二年(757),唐肃宗选拔骑射高超的千名武士组成衙前射生军(亦称供奉射生官)[2],即左右神武军,与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总号“北衙六军”。代宗李豫即位后,于宝应年间(762—763)以射生军进入禁中清难,故又赐其名“宝应功臣”;
    贞元二年(786),唐德宗又将殿前左右射生军改为左右神威军[2]。加上天宝末年因安史之乱勤王有功、代宗时又护驾有功的神策军,唐代后期,守卫皇宫的北军“惟羽林、龙武、神武、神策、神威最盛”[2],虽然名称、机构多变,但均以善于骑射的将军武士为主。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左右神威总计“十军”,最盛时发展为约有数十万人的武装力量,因为守卫皇宫而被皇帝倚重。因此,在关乎皇权存亡的关键时刻,甚至是皇太子的立废更换中,常常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如唐中宗的复唐,唐玄宗助力其父唐睿宗诛灭韦氏、稳固皇位,唐文宗的即位等。晚唐敬宗时的张韶之乱、文宗时的甘露之变等等,也都是靠左右神策军平息的[2]。实力强大的左右神策军,不仅是守卫京城的精锐,甚至是皇帝直接掌控的一支野战军。

    早在西周时期,王室贵族就重武习射,以“射”作为“男子之事”来衡量其体能与武艺,甚至以射艺来选拔定度阶层等级:“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6]战国后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对抗北方的林胡、匈奴,骑射之风渐入北方地区。秦汉时期,随着骑兵的兴起,“善骑射”成为衡量男子体能与武艺的一个重要标准,如西汉李广因勇武善骑射,抗击匈奴有功,汉武帝时期,官至未央校尉、骁骑将军、右北平太守[1]。霍去病也因善骑射为骠骑大将军,在对匈奴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1]。汉末,董卓能搅动天下,也是因其“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为羌胡所畏”[7]。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8],涌现出一大批膂力过人、英武果敢、善于骑射的武将,如北魏起家时,为“代地之人”的古弼、乙瓌、周几、豆代田、陈建、来大干、陆真、尉元等等[9],善骑射的骑兵是北魏强大且统一北方的重要因素。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后,习练骑射的尚武之风弥漫天下,骁勇过人,善于骑射尤其是“双带两鞬,左右驰射”,成为社会流行的对武士的最高赞美语,如北齐名将綦连猛,为代郡长大的武士,“梁使来聘,云有武艺求访北人,欲与相角。世宗遣猛就馆接之,双带两鞬,左右驰射,兼共试力挽强弓,梁人引弓两张,力皆三石,猛遂并取四张叠而挽之,过度,梁人嗟服之”[10]。不仅男子,甚至还出现“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迭双”的神奇女子李波小妹[11]。北朝时期,豪门大族骑射之风极其盛行[12],这在《魏书》《北齐书》《北史》中有相当多的记载。西域高昌国,6世纪中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昌文化,高昌男子死后随葬的衣物疏中,随附弓箭的现象十分突出,显示出其地“便弓马好骑射”的社会风气,国家以骑射作为训练军民的基本内容,骑射成为男子必备之技能,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迁徙的影响和军事防卫的实际需求[13]。

    唐代初期,延续了北朝以来的尚武传统,社会风气极其重视骑射,开创国基和有作为的皇帝,个个都是骑射高手。隋代大业十一年(615),时任山西河东抚慰大使的李渊率军袭击“龙门贼母端儿,射七十发皆中”[2];
    武德二年(619),李世民与宋金刚大战,“以大羽箭射殪其骁将,贼骑乃退”,第二年李世民在率轻骑攻打王世充时,被重重包围陷入困境,又凭藉“左右驰射”实现了突围[14]。唐玄宗李隆基也是以“性英武,善骑射”而著称,年仅25岁就主管皇室马匹和守卫皇宫的左右万骑[2]。大臣们也不例外,守卫皇宫重任的大将军,多是善骑射的忠臣,如李靖的弟弟李客师因“善骑射,喜驰猎”被提拔为官位三品的右武卫将军,他也因体格强健而活到了90高寿[2]。宰相姚崇,不仅政治才能卓越,且善于骑射,常与玄宗“偕马臂鹰”一同游猎[15]。当时风气,为官者若不会骑射,则会遭到挖苦讽刺,如出身于江南的初唐宰相萧瑀,皇帝曾赐射,因“箭俱不着垛,一无所获”,被欧阳询写诗嘲笑:“急风吹缓箭,羽手驭强弓。”[16]诗人张祜也在马背上写诗戏弄骑猎中“不知弧矢之能”的颜郎中:

    忽闻射猎出军城,人着戎衣马带缨;

    倒把角弓呈一箭,满山狐兔当头行[17]。

    不仅男性,就连宫中女性,也跃跃欲试习练射艺,王建《宫词》中就有“射生宫女宿红妆,把得新弓各自张”[18],甚至还出现了飒爽英姿的野外骑射高手,如杜甫《哀江头》诗中有:“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中双飞翼。”[18]骑射对男子都属于难度极大的技艺,但宫中四品、五品的才人,却将它实施得近乎完美,可见唐代主流风气对女性审美追求的影响。一直到晚唐,都有与皇帝并驾齐驱骑马射猎于野外的宫中嫔妃,如唐武宗“每畋苑中,才人必从,袍而骑,校服光侈,略同至尊,相与驰出入,观者莫知孰为帝也”[2]。骑射的基础装备一个是马匹,一个是弓箭。马匹属于国家战略物资,唐王朝极为重视,通过朝贡、交换、互市、战争等方式,从北方和中亚一带获取良马,其规模之大、品种之多,在历史上绝无仅有,到唐高宗麟德年间(664—665)时,全国马的数量已经达到70.6万匹[4],创历史最高峰。唐玄宗时期,因其好骏马,仅御厩之马就有40万[19];
    与此相适应,唐王朝也建立起一套由朝廷控制的、庞大而完善的马政管理系统,一来保证良马优先供给殿中省尚乘局,以满足皇帝为首的皇家用马需求,二来保证朝廷日常用马及国家军事用马。唐代,作为兵器的弓箭,完全由官方掌控,其制作由朝廷少府监下的弩坊署负责,“督其缮造,辨其粗良”[20];
    管理则由卫尉寺下的武库署负责,“掌藏天下之兵仗器械,辨其名数以备国用”[20]。守卫皇宫的武士,所配备的武器有弓矢、横刀,一般为弓一,箭三十,胡禄、横刀各一[2]。这一点,我们在考古发现的唐代壁画及雕塑中都可以看到,如章怀太子墓壁画《仪卫图》[21],一组守卫皇宫的武士,身体左侧佩带横刀、弓韬,右侧佩带胡禄;
    懿德太子墓出土的釉陶骑马武士俑[22],也是左侧横刀、弓韬,右侧胡禄;
    杨思勖墓出土的石雕武士俑,则是弓二、胡禄一、横刀一[23],可以满足“双带两鞬,左右驰射”。

    唐代,善骑射的禁卫武士,最初多是元从兵或父子兵,即跟随皇帝打天下的将军武士及其子弟,如守卫玄武门的左右屯营。和平年代,禁卫武士则多从天下20岁以上的卫士中招募,条件是“勇夫壮士拔萃逸群”且“能骑而射者”,其身高要“先取长六尺(约1.84米),不足,即选取五尺九寸以上,灼然阔壮,膂力过人者”[4]。除了身体强壮、膂力过人外,还要参加“射艺”的考核,具体项目有:“伏远弩自能施张,纵矢三百步(即射程450米),四发而二中;
    擘张弩二百三十步(即射程345米),四发而二中;
    角张弩二百步(即射程300米),四发而三中;
    单弓弩百六十步(即射程240米),四发而二中”,达到了方才视为合格。此外,还要“试弓马四次”[2],即骑射要通过4次考核,成绩达到优异也就是必须精于骑射方可录取。虽然条件严苛,但一旦被选中,便免征赋役,身份地位随即大变,也为后续的升迁开启了一扇大门。

    唐代,还在中国历史上首创“武举”考试,武则天长安二年(702),令天下诸州有练习武艺者,每年准明经、进士例举送,第一次把武科放在了与明经、进士两科同等的地位。武举考试由兵部主管,考试内容有长垛、骑射、靶射、步射、平射、马枪、翘关(举重)、负重、身材等等[2],除去身材这一天生条件,射技占比达到一半,射技中又以骑射难度最大。受此社会风气和考试制度的驱动,民间便形成了喜好运动、注重骑射的深厚基础。

    初唐皇帝自知江山得来不易,因此始终不忘武备,牢记骑射的重要,一个有效且乐于接受的途径就是通过骑马狩猎来加强武艺训练,保持强健敏捷的体魄和高超的骑射技能。唐高祖即位后,就开始了频繁的野外骑猎,根据《新唐书·高祖本纪》统计,从武德二年到武德八年(619—625)的7年里,李渊每年都要到长安周边及大荔、富平一带的河滨、原上、山里骑猎,最多一年达到4次,足迹遍及渭滨、清水谷、甘谷、白鹿原、鸣犊原、骊山以及九嵕山、北原、好畤、沙苑、华山等地,直至他去世前半年[2]。唐太宗在即位之初就强调“今天下无事,武备不可忘”[14],并将弓不虚发、箭不妄射的狩猎放在了与国家统一、国泰民安同等重要的位置,视其为人生三大乐事之一:

    大丈夫在世,乐事有三,天下太平,家给人足,一乐也;
    草浅兽肥,以礼畋狩,弓不虚发,箭不妄中,二乐也;
    六合大同,万方咸庆,张乐高宴,上下欢洽,三乐也。[4]

    唐太宗在位总计23年,虽然政务极为繁忙,但也是经常外出狩猎,不仅长安城附近的昆明池、少陵塬、樊川、骊山,东到伊阙,西至岐山,也留下他骑马驰猎的足迹,虽然曾因“走马射帖,娱悦群臣”而受到大臣孙伏伽的劝谏[2],但唐太宗不改初心,即使不便外出,也要率身边左右在后苑骑马射猎习练武艺,以此来保持骑射之功不废:“射猛兽于苑内,有群豕突出林中,太宗引弓射之,四发殪四豕。”[15]唐太宗的弟弟巢王李元吉对骑猎痴迷至深,甚至“我宁三日不食,不可一日不猎”[2]。长安城南“鄠、杜间有苍虎为患,天皇(指唐太宗)引骁雄千骑取之。虢王元凤,太宗之弟也,弯弓三十钧,一矢毙之”[19]。打下江山的李氏父子,个个都是名不虚传的英雄豪杰。

    唐玄宗在王位时,就常常“臂鹰戎服”,骑猎于长安城南的韦杜田野[16]。即位之初,唐玄宗就在骊山脚下举行声势浩大的讲武礼,并亲自“体擐戎服,持大鎗,立于阵前”,发出“四方虽安,不可忘战”的号令[4],随后在渭滨驰骋骑猎。唐玄宗还喜欢将弓箭赐给随从中的蕃客,让其“供奉左右”,他自己则在快马奔驰中迅速地搭弓射猎飞鸟,高超的武艺令身边的突厥使臣大为赞叹:“天可汗神武,天上则有,人世无也。”[4]

    唐代,不仅通过日常的以骑射为主的狩猎活动来锻炼体能、提高武艺、培养胆略与精神,还通过田狩这种大规模的礼仪性的狩猎,来全方位地训练将士指挥、调度以及协同作战的团队能力,融洽君臣上下级的关系,以提升整体战斗力,同时也以此来彰显大唐的军威和荣耀:“六飞驰骋,万骑腾跃”,“左右戎狄,并申勇敢。”[4]

    野外骑射狩猎惊险刺激,充满速度和力量感,不仅能强身健体提升武艺,获得巨大的成就感,还能纾解压力,愉悦精神,有助于心理健康,因此唐太宗将其视为人生乐事而痴迷其中。多才多艺、喜好游乐的唐玄宗,还在王位时就常常骑猎驰骋于城南韦杜之间,以致于常常“意乐忘返”[16];
    当上皇帝之初,通过声势浩大的讲武来整肃军礼宣威国力,之后,还多次骑猎于渭川,展示个人高超的武艺和非凡的气概,同时,还能克制性地将骑猎的爱好和愉悦纳入礼仪的范围,比如有一次在咸宜宫游兴正浓准备外出骑猎时,听到大臣苏颋要出殡的消息,立即“怆然曰:‘苏颋今日葬,吾宁忍娱游乎!’遂中路还宫”[15]。

    反映人类狩猎活动的图像在原始社会晚期的岩画中就已经出现,随着胡服骑射带来的骑兵的兴起以及北方游牧民族尚武之风的影响,以马上骑射作为主要方式的狩猎活动,因兼有军事、体育、娱乐等多重性质而在日常生活中广泛流行,也因此成为图像表达和纹样装饰的重要题材,大量地出现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汉代,以图像表达呈现的地下王国里,骑马射猎和星象、神仙、车马出行、宴乐舞蹈等图像,一同构成了墓主人的精神信仰世界和现实生活的理想场景,如西安理工大学考古工地发现的西汉壁画墓,M1墓室东壁中部画有《狩猎图》[24];
    在神木大保当发现的汉代画像石墓群,多座墓中有《狩猎图》,如M23的墓门门楣显要处的《狩猎图》[25]。河西走廊地处丝绸之路要冲,其地域文化有着明显的西方和北方的影响,中原内地影响更是深厚,在敦煌佛爷庙湾西晋画像砖墓中,骑马射猎也是多见的内容,常常由一前一后两块砖组成,前者是马上骑射者,后者是被箭射中的虎、羊或野牛,如M37画像砖上的《狩猎图》[26]。

    北朝是北方鲜卑人建立的政权,在甘肃敦煌莫高窟西魏第249窟窟顶北坡,有骑马狩猎图。北周京城长安的贵族墓葬,仍然延续装饰豪华的传统,在表现墓主人跌宕起伏、大富大贵的人生时,骑马狩猎依然是和出行、宴乐一样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和身份标志,如西安北郊炕底寨村发现的北周大象元年(579)安伽墓,墓主为粟特人,官职为萨保,在其安身的围屏石榻上,采用雕刻、贴金彩绘的手法,极其奢华地表现了主人生前出行、狩猎、野宴商旅、宴饮乐舞、宾主相会等片段,右侧屏风《狩猎图》[27],反映的是马上张弓射杀野兽的情景。西安北郊大明宫乡井上村发现的北周大象二年(580)史君墓,墓主亦为粟特人,官职为凉州萨保,在其安身的石堂(石葬具)上,雕刻极其丰富,有出生、狩猎、贸易、出行、宴饮、静思,也有死后经过神的审判升入天国的细节,石堂西壁《狩猎图》[28],表现的是马上张弓射箭击中前方猎物的情景。最为精彩生动的是山西忻州九原岗北齐大墓,墓道东西壁以流畅、细腻的手法绘制出气势磅礴的《狩猎出行图》长卷,为中国迄今为止面积最大的地下狩猎图壁画,从狩猎图中既可以看到北齐时期骑着骏马、带着弓箭的武士的风采,又可以看到骑射狩猎时的壮观场面[29]。

    唐代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注重现实主义表现的画家,创作了许多骑马狩猎题材的作品,如擅长画人物、鞍马的陈闳,画有《中宗射鹿图》《玄宗马射图》[19],山水画家李思训画有《明皇游猎图》[30], 画马名家韩干画有《明皇射鹿图》[31],遗憾的是,这些作品均未能流传至今。有幸的是,考古发现的唐代墓葬壁画,为我们保留下唐代贵族骑马狩猎的真实图像,如李寿墓壁画《狩猎图》,章怀太子墓(706)大型壁画《狩猎出行图》[21],李邕墓(727)壁画《狩猎图》[32]。从发现的唐代狩猎壁画分析,在为死者营造和还原的生活环境中,骑马狩猎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若壁画中没有表现,也常常用成组的骑马狩猎俑来弥补,如懿德太子墓(706)出土的绞胎骑射俑[22],马上武士张弓搭箭反身射向飞鸟,写实手法同于壁画。唐代,即使是女性墓葬,也不乏成组成套且形象生动、制作精细的骑马狩猎俑,如永泰公主墓、金乡县主墓出土的架鹰、携犬、带豹的彩绘狩猎俑,为人们了解唐代崇尚骑射、狩猎成风的社会现象,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实物资料。

    唐代,不仅用图像写实的方式描绘大型野外骑射狩猎的场景,用以表达对死者永久性的纪念,还在日常生活所用器皿上用骑射狩猎来作纹样装饰,以彰显和引导时尚潮流,如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公元8世纪的狩猎纹印花绢片[33],内容为武士骑马拉弓射狮,周围有猎犬逐兔、猎鹰追鸟,动感极强,且有浓郁的西方色彩。用骑射狩猎装饰最多的是唐代金银器,如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鎏金仕女狩猎纹银杯,杯身两两相间錾刻4组仕女游园和4组男子马上骑射的画面;
    狩猎纹高足银杯,杯身上面錾刻一组武士骑马奔驰、张弓射猎动物的纹饰[34]。这种装饰有骑猎纹样的唐代高足银杯,大约发现有30余件,均作为主题纹样装饰在腹壁正中醒目处。皇宫贵族的宴席上,当人们举杯饮酒时,目之所及即是叱咤风云威武骑射的武士,可见骑猎在贵族中间受欢迎的程度。

    唐代,由于统治者重视武备,使得骑射成为衡量武艺的重要标准;
    由于统治者的喜爱,骑马射猎成为一种主流时尚。唐代前期,整个社会洋溢着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阳刚之气,连续开创了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开元之治,综合国力也达到了历史新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视骑射、崇尚武功,上至皇帝王子,下到平民百姓,莫不如此,中央皇权也处于强大的掌控地位。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骄奢淫逸之风盛行,国家武备逐渐荒废,个人追求也由建功立业转为极度享乐,整个社会发生了变化,大唐王朝开始走向衰落直至最后灭亡。

    猜你喜欢 武士狩猎 这边国的小人儿武士故事作文·低年级(2021年12期)2021-12-21猴子和武士读友·少年文学(清雅版)(2020年9期)2020-03-19剑龙是武士吗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2020年2期)2020-03-16懒猫狩猎学苑创造·A版(2017年11期)2018-01-23“武士”挡道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7年4期)2017-06-20狩猎还是偷猎儿童故事画报·自然探秘(2016年4期)2016-06-24恐龙是怎么狩猎的?科技知识动漫(2016年5期)2016-06-04辛巴历险记【狩猎】做人与处世(2016年1期)2016-02-03剑龙是武士吗?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5年1期)2015-07-30秀逗原始人④狩猎惊魂广东第二课堂·小学(2014年10期)2014-11-03
    相关热词搜索: 骑射 唐代 性及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