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深化改革促进灌区发展

    时间:2021-02-08 08:10: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深化改革  促进灌区发展  

       

    摘要  东明县闫潭灌区兴建于1972年,位于东明县西南部,控制面积413km2,设计灌溉面积45.5万亩,属国家大型三等灌区。随着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灌区发展陷入困境。只有改革制约灌区发展的旧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析、权责分明、政事分开、管理科学、运作高效的现代灌区制度,才能使灌区走上良性运作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改革  发展     

    一、   灌区改革的必要性  

    东明县闫潭灌区兴建于1972年,位于东明县西南部,西起黄河大堤,南到赵王河,东到东鱼河,北到苏集抗旱沟,总面积413km2,控制东明县南部六大乡镇及曹县、单县、牡丹区南部的部分乡镇用水,设计流量80m3/S ,设计灌溉面积45.5万亩,属国家大型三等灌区。灌区行政上隶属于东明县水利局,为正股级事业管理单位。30年来,灌区在放淤改土、引黄灌溉、除涝防讯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为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但是,随着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灌区从国家取得无偿拨款越来越少,加上地方经济落后,政府投资不多,灌区本身又不是盈利单位,造成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短缺,工程老化失修,续建配套设施难以落实,灌区效益衰减,灌溉水利用率很低,水费价格偏低,并且灌区又不直接征收水费,造成灌区连年亏损,收上来的一点水费连职工工资都不够,更不用说用其维修建筑物扩大再生产,因此,灌区改革已迫在眉睫,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就没有生机和活力,更谈不上良性发展。   

    二、   灌区改革的指导方针和目标  

    灌区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五大及十五大三中、四中全会关于改革的一系列精神为指导,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求,以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管理制度为重点,以实现灌区的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灌区的综合效益为目标,抓住国家加大灌区投入的机遇,对灌区建设、管理和运行中的传统运作模式进行全面改革,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事分开、管理科学、运作高效的现代灌区制度,最终使灌区走上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      灌区改革的主要内容  

    灌区必须改革已成共识,但怎样改革?改革什么?这些问题是在改革前必须弄明白的问题,只有这样,改革才能抓住主要矛盾,事半而功倍。通过了解国外先进灌区改革成果,学习总结国内大型灌区改革成功经验,结合本灌区实际情况,对灌区改革内容作如下探索:  

    a)         改革管理体制,探索灌区管理新模式。要改变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控制管理的传统方式,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和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的原则,逐步建立起群众参与、民主监督、自主管理的现代管理制度。目前,灌区应采取抓大放小战略,探索实行公司制和农民用水者参与相结合的模式,即在灌区组建供水公司,干渠成立供水分公司,支渠以下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灌区骨干工程由供水公司统一管理,末级渠道交用水户管理。从国外先进灌区和我国大中型灌区改革试点实践经验来看,采用公司制+农民用水者协会模式,有很多优点:第一,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后,把过去松散的管水组织转变为具有严密章程、法律地位的管水组织,农民在投入、管理、使用等方面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真正形成社会各方办水利的新格局。第二,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减少了行政干预,使协会与供水公司供销直接挂钩,水费征收流程缩短,为灌区工程实行经济自立创造了基本条件。第三,协会与供水公司配套,规范化管理程度提高,从而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现代化管理水平。第四、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可以促进灌区工程的不断更新改造,有利于田间工程的维护和配套完善。第五,减少水费征收中间环节,避免了各种不合理收费,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切身利益。第六,降低了水价成本,明显提高了水利用率。第七,按方收费,收费到户,减少了用水纠纷。  

    b)        改革现行经营机制。灌区拥有经营自主权后,灌区要实现由单一工程管理向全面经营管理的转变,一是建立完善供水制度,按用水户的需求,编制可行的供水计划,并以合同来规定供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从根本上解决供水不及时,用水不交费,供用水脱节、秩序混乱的问题。二是按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及时调整供水结构和供水方式,提高供水服务水平。三是在不改变灌区主要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灌区自身的水土资源和技术设备优势,大力进行灌区的综合开发,创办各类经济实体,广开财源,提高灌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c)        改革投入机制,探索多种投资渠道。积极推行国家补助,集体和群众投资投劳共建灌区的建设方式,逐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水利产业政策》规定,骨干灌溉工程主要由政府拨款建设,对支渠及其以下工程要大力倡导群众自办或集体、个人合股建设和开发,同时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外商投资参与经营部分灌区设施。  

    d)        改革灌区水价。灌区要按照经济规律的运作要求和《水利产业政策》的规定,加快水价调整步伐。农业灌溉水费要逐步达到按成本计收或保本微利计收;
    工业用水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要推行分类计价,按方计收的办法,实行新水新价,优水高价。在水资源特别紧缺的地方,要视市场的供需情况,执行较高的价格,对民办的灌区工程,可在最高限价的指导下,实行协议水价,有的可以推向市场,放开水价,进行自由交易,由于 灌区工程具有明显的公益性特点,还要建立相应的政府财政补偿的基本保障制度,避免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引起水管单位的亏损运行。  

    e)         改革水费征管制度。计收水费是维持灌区简单再生产,提高水的利用率,供水工程良性循环的关键措施,也是灌区管理改革的突破口。目前灌区水费征收标准偏低,远远低于供水成本,原因在于价格体系上,忽视水利自身经济效益,不计成本,不讲投入产出,而且水费的收支归县财政部门和水利局管理,灌区无支配权,出现了“农民不少交、灌区得不多”尴尬局面,大大挫伤了灌区管理的积极性。因此,今后灌区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灌区经验,大力推行“分级管理、凭票供水、按方计费、予交水费”的制度,并改革现有的水费收支体系,将现有的水费收支中的县、乡分成改为由灌区管理处统收统支。这样做益处有三:(1)可以有效地促进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扩大有效灌溉面积;
    (2)可以加强灌溉管理和工程管理;
    (3)可以真正实现以水养水。  

    f)          改革产权制度。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薄弱的主要问题是产权关系不明确,责权利与农民群众利益不能直接挂钩,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水利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因此,改革势在必行。灌区发展关键在于增加投入,在目前东明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动员社会力量办水利。结合闫潭灌区实际,按照“抓大放小、放开搞活”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实施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一是对水利设施配套齐全,村领导班子健全,农民用水交费意识强,发展水利信心足的地方,以支渠为单元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把支渠以下田间工程的经营权、管理权完全交给用水户,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独立核算;
    二是对工程设施差,水源有保证,稍加投资即能发挥效益的实行拍卖经营;
    三是对提灌站、回归水、干、支、斗、农渠实行承包经营;
    四是对工程维修投资任务大和新发展的水利工程实行股份制经营,对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制经营的,我们本着有利于巩固、恢复和扩大灌溉面积,有利于工程综合开发,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提高灌区效益的原则,明确责、权、利,签订合同、落实到人,合同明确规定,无论采取何种改制形式,经营管理者必经保证农业灌溉用水,并提供优质服务等,从而保证灌区田间工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g)        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对灌区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有计划地进行精减。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合理确定岗位和职员,对人员的聘用要引入人才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把有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人员选配到位,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内部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奖惩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抓好落实,以形成具有较强约束力的人事管理机制。  

    四、      灌区改革的步骤  

    灌区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有组织、有目的、按步骤、分阶段实施。首先应取得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的支持,应做好宣传工作,言明利害关系,减少阻力、增强改革观念,保证改革政策、方案的贯彻 实施。其次,灌区应搞好调查研究,科学论证,把改革措施落实到位,由点到面,按步骤、分阶段全面展开工作,正确对待灌区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积极探索解决的办法,争取在两到三年取得改革成效。再次,灌区做好改革成果进一步推广工作。  

       

    相关热词搜索: 灌区 深化改革 发展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