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课外文言文七大考点方法指导

    时间:2020-09-18 08:26:1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考点一实词解释及辨析方法指导

     对于实词的解释及辨析,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课内迁移法。即搜寻课内学过的有关该词的意义,将其代入语境“对号人座”

     2.语境推断法。即解释词语含义时,要紧扣上下文意思,结合句意和语境来推断理解。

     3.组词推断法。即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组词,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语的含义。

     考点二文言断句方法指导

     根据句意断句。阅读全文,了解文章,是断句的先决条件。作答时先依次解释所断句子中每个词的意思(不会解释的个别词暂时不解释),然后把词义串联起来,理解大概意思。最后,据此断句。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断句:

     (1)找出动词或形容词,明确句意。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了独立的句子,从而断句。

     (2)借助名词(代词)断包。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 名词或代词充当。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判断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日”“云”“言’为标志。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就是应该断句的地方。具体如下:

     (1)包首发语词后一定要断。“发语词”指的是放在句子开头起强调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作用的虚词,常用的发语词有:“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等。

     (2)句尾词:也、矣、焉、耳、与(欤)、邪(耶)、夫、哉等常用于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3)复包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苟、故、是故、是以、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至于、已而、于是、岂、岂非等,这些词前面一般要断开。

     (4)在文言文里是两个单音节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往往都要分开读。

     (5)其他:“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它)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4.借助固定结构断句

     (1 )抓固定结构。如“........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

     受.......”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2)抓对称句。利用对称句式.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的特点断句。

     考点三 虚词意义及用法方法指导

     作答文言虚词时,需要平时多积累,掌握虚词的多种含义,这样在作答时才能易如反掌。尽管虚词在文言文中数量少,但是使用的频率高,用法灵活。所以掌握一些必要技巧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作答。

     1.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大意选择文中该用哪个虚词。

     2.代入检验法。有时虚词意义或用法辨析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考查,所以只要知道课内句子中虚词的用法,将它代人选项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其与在课外句中的用法是否相同。

     考点四 句子翻译方法指导

     常见答题口诀:句子翻译七字诀,留删增换调补转。字字落实很重要,核心字词必翻译。

     口诀解读

     理解和翻译文言句子是综合考查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读、文言句式的一-种方式。

     翻译原则:1.“信”:忠于原文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不随意增减内容。2.“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3.“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文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

     翻译方式: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

     翻译的基本方法:

     1.解释法:直接解释词语的意思,或把原文中的单音节词解释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并一一对应。

     2.保留法:文言文中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翻译时保留不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照搬

     到译文中即可。)

     3、替换法:对古今异义词(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变化,通假字、活用词)要注意先替换后翻译。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句中的‘宫”“府”分别替换成“皇宫”“朝廷”,“陟”“罚”分别替换成“奖励”“惩罚”等

     4.调序法:对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在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来调整语序。如《记承天寺夜游》中“相与步于中庭”,动词的限制成分“于中庭”在翻译时应从动词后面调整到动词前面,译为“(我们便)一起在中庭散步”。

     5.增补法:翻译句子时,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需要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使句意完整

     (1)判断句的补充: 首先要学会辨识判断句。如“......也”“... ... ,... ...也”“.......者....也”这样形式的句子或含有“为、乃、则、非、即、是”这些判断词的句子即为判断句。在翻译时加上判断词“是”。如“莲,花之君子者也”译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2)省略句的补充: 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原文中省略了两处主语、一处宾语,翻译时需将其补充出来,句子的意思才完整。

     (3)被动包的补充: 要加上被动词“被”。如“帝感其诚”译为“天帝被他们的诚心所感动。”

     6.删减法:对文言文中仅起某种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可不译。这些词包括:发语词、音节助词、主谓之间的虚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加强语气的词等。如“孔子云,何陋之有?”中的“之”就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

     考点五内容理解分析方法指导

     作答内容理解题时,无论是提取文章的基本内容还是概括事物特点等,都应该以理解文意为基础,分析时必须在整体把握和综合梳理的基础上进行。

     2.具体操作步骤:

     (1)分析文段的特点,把握答题思路。看选文包含了几段,选文属于哪一类主题(写人、叙事、写景等)。如写人、叙事类文章的内容概括,主要把握“谁在干什么”;而写景类的文章则应把握景物的特点。

     (2)分析题干,确定答题方向和答题要点。看题干要求概括的是某一段还是整个选文内容,看题目是要求用原文作答还是需要自己概括,是否有字数要求等。

     (3)根据分值;检验答案是否全面

     考点六分析 人物形象方法指导

     分析人物形象,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分析标题。有些文章的标题就可以提示人物性格特点。

     (2)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如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神态等。

     (3)就事论“人”通过具体事件把握人物性格。明确文中人物的“典型化”特征。

     (4)分清文中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和辅助人物从人物关系中去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如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评价或者是二者对比凸显出主要人物的形象等。

     答题格式:人物定性(身份)+做了哪些事情+性格特征,然后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 x是一个......的人,通过(所做事情....表现了他.....的性格(思想品质)。

     注:答题时一定要符合题干所问,如要求用原句回答,或者是用成语回答以及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作答。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切勿天马行空,答非所问。

     考点七拓展感悟类方法指导

     1.观点表达类

     (1)表明态度(赞同与否,欣赏与否)。

     (2)根据态度,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阐明理由。

     (3)根据分值,检验答案是否完整。

     2.启示感悟类

     (1)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

     (2)确定情感倾向,找准作答角度;

     (3)联系生活实际,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说出对自己的启示感悟。

     注:不管是谈启示或感悟还是表达观点,都不能脱离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一定要做到观点充足,有理有据。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