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如何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

    时间:2019-05-19 03:25:3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 历史教学的艺术应是巧妙的提疑设问,打开学生心灵之窗,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探究,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并把知识化为能力。本文通过丰富事例就如何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 历史教学; 质疑; 启发
      中图分类号: G63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3-0160-01
       教学是一门艺术,历史教学的艺术应是巧妙的提疑设问,打开学生心灵之窗,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探究,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并把知识化为能力。不能尽是把课本上的知识“灌”给学生。这样做,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宋代的哲学家、教育家张载曾说过:“学则须疑。”不仅做学问的人要勇于发疑,老师和处于求知求学阶段的中学生更要这样。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不能在现象与结果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疑窦”,相反陶醉于一知半解中,那么这样的教学不是成功的教学。因此,我们一定要按照新课标精神,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这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从无疑到有疑,通过探究又从有疑到无疑,这是获得知识,丰富知识培养能力的必由过程。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呢?
       一、创设质疑氛围,在探索中走进历史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问在关键处。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激发他们质疑问题的热情。如果遇到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时,教师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启发他们提出重要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
       例如:在教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这一课时,先让学生找,这一课的三个子标题然后让学生探究,标题和三个子标题“从禅让到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的关系,还可以让学生走出历史,回归现实体味这些制度的演进和演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体会标题对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概括性。
       最终让学生意识到三个子标题既是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形式,也是先后演进的顺序和特点。王位世袭制、分封制与宗法制实际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与特征,而且“等级森严”与“血缘关系维系”分别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最大特点。
       二、注意方法指导,让学生有疑可质
       好问和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学生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份天性,教师的责任是善于指点方法,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如讲《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课时,要启发学生站在全球史角度探索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质疑。
       如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是战胜国,但为什么《凡尔赛和约》在关于中国问题的处理上使中国受到了战败国的待遇?1921年,在华盛顿会议上,通过《九国公约》,在对华处理问题上有了新的变化,为什么与巴黎和会仅相隔两年,就发生这样的变化?根据本课的内容,应这样理解“弱国无外交”的含义?这几个问题颇有创新性,兼具全局观念,理性分析和中外比较,从而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这是学生质疑的关键,也是在质疑过程中发展创新教育的必需,是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问题发现,逐渐学会质疑。
       三、要加强理性点拨,在质疑中拓展知识
       学生想象力丰富,提问有时新奇独特,有时也会受网络信息影响而产生一些错误史观,教师在激励学生质疑的同时,应引导学生立足于客观事实。进行合理大胆的想像,不能为猎奇而不顾实际。
       教师在表扬他能从全新角度思考的同时,适时点拨创新思维的理智而清醒的意向。使学生明白,历史的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比如:南北朝时佛教盛行,信奉佛教的人很多,上至皇帝、王公、贵族和大臣,下至普通百姓,都信奉佛教;佛寺遍布各地,僧尼众多;佛教寺院在政治、经济上有很大势力。佛教的影响领域也越来越广,比如同佛教有关的建筑、石窟艺术得到迅速发展;但为什么就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范缜等无神论人士和《神灭论》?得出结论:一切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才是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
       四、要善于启疑,而且启疑的策略要科学
       让学生质疑,教师经常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问题浮于表面,如同填空题,思维含量不高;一种是近乎于奇谈怪论或谬论。如一学生就说:“慈禧太后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是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旅游资源,不然单凭清政府的腐败,这笔军费就是造了战舰照样白费,损失更大。”这是价值观问题,教师必须正确引导,体现教学机智,莫使学生走入误区,且能正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例:学生追求细枝末节是一种可贵的精神,但不要让学生沉迷于这里,而要按照通史体系,让学生尽快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框架,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置于相应的知识框架内,形成立体化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精益求精。
       五、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质疑和答疑
       师者,答疑解惑也。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质疑的时效性,特别在讲授新课时和新课结束后,让学生积极质疑,充分发表意见,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质疑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才能有所发现。准许学生有疑就问,不要怕打乱原来的教学方案,而去挫伤学生多维思考的积极性和思维方式。
       比如,有的学生针对民族英雄的概念有自己的见解,甚至认为林则徐这样的民族英雄称谓不恰当,认为英雄必须诞生于战场,对此,我们从民族英雄的释义以及林则徐禁烟的时代背景出发,循序善诱,使学生统一了认识。
       质疑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不同接受程度的学生,尤其要鼓励学困生质疑。学困生有自卑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问,这样得不到及时补救,以后问题越积越多,更无从问起了。因此有时教师可重视提问学困生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要做思维方向性的指导,让学生的思维集中在要学习的知识点上,这样才能使学生质疑和解疑达到协调发展。这也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途径。
       无论设置问题,启发点拨,还是拓展知识,质疑在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组成了学习,完成了思考,形成了认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质疑,培育质疑精神,培养质疑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 质疑 培养 能力 精神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