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到民间采风去ppt [到民间采风去]

    时间:2019-01-29 03:29:4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走近主题】   “民间采风”这项活动就是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上去搜集有关民间的习俗、谚语,了解民间艺人,寻找即将失传的一些民歌、民谣等。   这项活动的目的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比如: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加工分析材料的能力等;其次是借“采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再就是让学生把获得的材料写成一些有价值的文章。
      
      【实践活动】
      一、民俗艺术
      1.年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年画大都在新年时张贴,用来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得名。中国著名的三大“年画之乡”是: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愉快热烈,如春牛图、岁朝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也有以神仙、历史故事和戏剧人物作题材的,多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
      2.刺绣
      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运针走线,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工”。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我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据《尚书》记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号称“四大名绣”。另外还有许多边疆少数民族的织绣,亦充分表现着原始风格的自然美与淳朴之美。
      3.耍火
      居住在鹤庆和丽江毗连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纳西族人,到了火把节之夜,总要举办耍火活动。人们在村寨所有的大树上,系上成团、成束的红花,象征“红花火树如炬燃”。当天上出现第一颗星星时,人们各舞一束点燃的小火把,载歌载舞,环“红花火树”歌咏、唱颂。
      4.腊八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活动,并效仿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吃了放羊的姑娘用苹果糯米团子煮的粥,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的传说,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
      二、农谚
      1.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雨打黄梅脚,车水车断黄牛脚。
      2.一把筷子折不断,十个指头不一般。
      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三、观察日志
      第一次来到这个美丽的乡村小镇,禁不住被眼前的一切所震慑。一座座整齐的牌坊有序地矗立在村落的四个出入口。再看看村里,古色古香的石砌的房屋,透露出年代的久远,再看看屋内的摆设:八仙桌、泥制茶壶、条凳……一切都让人仿佛回到了几百年前。
      “大手笔”是指能写重要文章的人。现在一般是指著名作家或重要作品。如:“这篇文章脍炙人口,确实出自大手笔啊!”“他是我们单位的大手笔”等。
      
      【教师指导】
      这个主题的写作并不难,只要根据自己所搜集到的材料,选取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写作风格,采用不同的文体,就能写出好的作文来。
      在文体上可以有多种选择:1.可以写成记叙文,结合所搜集的材料,用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来写民俗的来历、发展等;或发挥想象,勾画出保护文物、保护民俗的人、事等,表达人们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珍惜、热爱。2.可以写成说明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结合材料,准确、具体地说明某件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或介绍民风民俗的演变历史等。3.也可以写成散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综合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和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感悟和认识。4.还可以写成应用文,比如给破坏民风、民俗的人写一封信,谈谈自己对民风、民俗的看法等。
      
      【佳作示范一】
      
      吹糖人
      袁浩
      
      “吹糖人啦!吹糖人啦!……”
      循着吆喝声望去,只见一位肩挑挑子的老者走在巷子里。吹糖人的一定就是他了。
      走近细看,挑子的一头是一个带架的长方柜,柜子下面有一个半圆形的开口木笼,里面有一个小炭炉,炉上有一个大勺,里面放满了糖稀(据说是麦芽糖溶化所得)。另一头是一个木架,木架分为两层,每层上面有很多小插孔,插着一个个用糖做的小玩意儿。这些就是所说的糖人了。它们好看、好玩,还好吃,一般孩子们都喜欢,看见就走不动了,不是缠着大人要买,就是跑回家去要钱,实在没钱的也不肯离去,眼巴巴地盯着这些糖人。有的小孩图快,就付钱买一个现成的;有的则指定形状要求现做。
      那么如何做呢?首先用小铲取一点热糖稀,放在沾满滑石粉的手上揉搓,然后用嘴衔一段,待吹起泡后,迅速放在涂有滑石粉的木模内,用力一吹,稍过一会儿,打开木模,所要的糖人就吹好了。再用苇秆的一头蘸点糖稀贴在糖人上,就大功告成了。
      糖人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小鹿、金鱼、小老鼠、灯笼等,最惹孩子们喜爱的是孙猴子。孙猴子做好后,要在猴背上敲一小洞倒入些糖稀,再在猴屁股上扎一小孔,让糖浆慢慢地流出来,下面用一个小江米碗接着,用小江米勺舀碗里的糖稀吃,直到糖稀流完或冷却凝固时,则连糖人孙猴子以及江米碗、勺一块吃掉。这套玩意儿称为“猴拉稀”,最受孩子们欢迎,不过价格要比其他糖人贵一些。
      据说,吹糖人儿这一行当的祖师爷是刘伯温。当年,朱元璋为了让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代传下去,就造“功臣阁”火烧功臣。刘伯温侥幸逃脱,被一个挑糖担子的老人救下,两人调换服装,从此刘伯温隐姓埋名,天天挑糖人担换破烂。在路上,许多人向刘伯温请教吹糖人儿的手艺,刘伯温一一教会了他们,于是,这门手艺就一传十、十传百,传到现在,据说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现在人们不把吹糖人作为一门吃饭的手艺了,然而我却很希望糖人儿和剪纸、年画、泥玩等传统手工艺,受到人们的关注,能够有人继承和发展它们,使这些传统的民间文化保存和流传下去。
      点评:
      本文有很多亮点:1.朴实、准确、具体的语言的运用,如描写老者吹糖人的过程、孩子们买糖人的过程,以朴实的语言,写出了真实的事件。还有一些限制性词语的运用,如“据说”“一般”等,表现了语言的准确性。2.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先由叫卖声引出说明的对象;接着写吹糖人所用到的工具,如何做糖人,糖人的种类;然后写糖人的发明者;最后写希望这种民俗能够流传下去。3.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如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
      
      【佳作示范二】
      
      神奇的玛尼堆
      郑永瑞
      在地广人稀的藏北大草原上,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那就是玛尼堆。
      你要问啥是玛尼堆,那就是在西藏各地的山间、路口、湖边、江畔,由难计其数的石块垒成的石堆。远远望去它就像俯卧着的斑驳的长龙,走近一瞧,是一块巨大的青灰色石头,这巨石犹如长龙伸向江边的龙头,而其他石块组成龙身俯卧在草地上,一直延伸到远方。巨石的一侧如同刀削斧劈过一样平整,上面是用藏文刻着的经文,清晰醒目。其余的三面则凹凸不平,也刻有经文。
      这长达数百米的玛尼堆是如何形成今天的规模的呢?青灰色巨石上的经文到底是什么时候刻上去的?是谁刻上去的?世人都无从考证。然而这时在我的眼前竟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在高原太阳的炙烤下,一群群虔诚的善男信女,一个个神色庄严的游僧,他们一手握钻,一手挥锤,人人神情专注,个个虔诚向佛……于是在这些巨石上便布满了经文;在一些不算宽大却比较平坦的石块上,也刻满了大小不一、或坐或立的佛像。每一尊佛像都无一例外地被涂上大红大绿的颜色,使玛尼堆显得更加斑斓多姿。随着岁月的流逝,玛尼堆也越堆越长、越堆越高了,以至于形成今天的规模,犹如那个造就它的在这片高原上世代繁衍生息的民族。
      玛尼堆的信徒们在经过它时总会捡些枝叶放在它的上面,无论是晴天,还是阴天,或是有风雨冰雪的日子,玛尼堆上的青烟总是不断,四季缭绕,令行人不得不叹服。须知,佛教在雪域高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玛尼堆绝非一朝一夕而成――在野外,火种极易熄灭,然而,藏族的佛教信徒们硬是在这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上演了一幕幕与时间、与天地抗争的极为沉重却又自豪的历史剧。
      站在玛尼堆面前的我,无法理解这长长的玛尼堆有什么更深、更广的含义,但我却记住了这道风景线,记住了这广袤的草原。
      
      点评:
      本文的亮点在于:1.主题把握得很好。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藏民对佛教虔诚的信仰,值得我们尊重。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信仰,像藏族同胞那样执著于自己的信仰一样,并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自觉地维护它。2.搜集的材料有很大的文献价值,使我们了解了藏族的民风民俗。3.语言生动、形象。如描写玛尼堆的形象、作者想象信徒刻经文的画面、自己对玛尼堆的感情等处,作者想象丰富,语言贴切。
      
      【教师总结】
      通过查找文字资料、搜集图片、进户访问等各种渠道,学生们对“民间民风”有了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由于选题范围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因而丰富和补充了课堂教学内容。此外,学生的网络搜寻、卡片整理、文字解说、资料整理等各种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素材进行学习,改变了过去作业形式的单调性,这是一种质的变化。另外,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了不少,或写出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故事,或写自己由素材而发的感悟。每一篇都内容充实,言之有物,论之有据。总之,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人生价值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收获。

    相关热词搜索: 采风 民间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