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概率这节课的导学案【对一节课活动单导学设计及教学的研究与反思】

    时间:2019-01-09 03:22:4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一、教学设计      以下是高中地理必修1(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三版)第三章中《洋流》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这节课采用的是活动单导学的教学形式。
      【课题】洋流。
      【学习目标】1.了解洋流的概念,理解洋流的成因和分类。2.通过对《世界洋流模式图》的分析,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3.了解世界著名渔场的分布并简要分析其成因。4.能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活动过程】
      活动一:阅读课本6l页第9、第10两行文字,探讨下面的两个案例,了解洋流的概念,并回答问题。
      案例一: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结果只花了20天时间就顺利到达,比第一次少了17天。有趣的是哥伦布第一次从欧洲去美洲时,走的是距离较短的路线,而第二次哥伦布走的是距离较长的路线。
      案例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英国及其盟军严密封锁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唯一通道――直布罗陀海峡,并用红外线探照仪对水下进行探索(只要潜艇一开动就会被发现),严防被困德军潜艇的逃脱。几天后,德军潜艇还是悄悄地逃回波罗的海。
      问题:1.尝试分析哥伦布两次航行费时不同的原因。2.揣摩德国潜艇逃跑时所采用的手段。
      活动二:读《世界政区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洋流分布规律,并回答问题。
      问题:1.知道各洋流名称的由来,并举例说明。2.理解洋流的性质、分类。3.在图1上画出洋流模式。4.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活动三:阅读《全球大气环流图》、《世界洋流模式图》、《从直布罗陀海峡口到地中海的海水盐度、温度剖面图》,联系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离、大陆轮廓、补偿作用等,解释洋流的形成,并回答问题。
      问题:1.举实例说明哪些洋流是由盛行风推动而形成的?2.举实例说明哪些洋流因为地转偏向力而改变了方向?3.举实例说明哪些洋流因为大陆轮廓而改变了方向?4.举实例说明哪些洋流起了补偿作用?5.直布罗陀海峡表层和底部洋流的流向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6.北印度洋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读《全球大气环流图》和《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北印度洋洋流在一年当中海水运动方向的变化规律。
      
      活动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世界气候分布图》、《世界渔场分布图》进行比对,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位于北极圈以北,纬度较高,但是它是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重要海港,港湾终年不冻,成为俄罗斯北洋舰队和渔业、海运基地。
      材料二: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形成了荒漠气候。
      材料三:秘鲁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为世界四大渔场。
      材料四:明朝时,郑和曾七次下西洋,他总是选择在冬季从我国出发,在次年夏季返航。
      问题:1.副热带大陆东西岸气候有什么不同?寒流、暖流的影响机理是什么?2.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中找出世界四大渔场的位置,说明其成因。3.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总是选择在冬季从我国出发,在次年夏季返航?4.结合课本第63页“活动”内容,回答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5.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寒流、暖流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影响。
      【课堂反馈】略。
      【巩固提高】略。
      
      二、教学研究与反思
      
      (一)教学设计结构分析
      该活动单导学设计分为五个部分:课题、学习目标、活动过程、课堂反馈、巩固提高。课堂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熟悉学习目标(用时约1分钟),活动过程(用时约40分钟),课堂反馈与巩固提高(用时约4分钟)。
      (二)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感受
      这是一节活动单导学形式的复习课,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过程主要以教师提供的四个活动为基础,围绕如何在具体的情境中分析洋流的分布、成因、影响等展开课堂教学。通过教师预设的一系列问题,学生逐步明白了什么是洋流、洋流的性质、洋流的分布、洋流的形成原因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师全面周到地设计了问题,学生充分地参与活动,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整节课的内容多,思维密度大,通过小组活动、个体思考、集体讨论等,使学生巩固了知识,锻炼了思维方法,基本完成了学习目标。总体来看,这节活动单导学教学的示范课基本是成功的。
      (三)课堂教学活动统计及分析:略
      (四)教学反思
      1.从活动内容看。本活动单导学设计是围绕一个课题展开的,所设计的活动内容在一节课上基本不能完成。活动内容主要是教师预设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整个活动的骨架,也构成了本节课的主体。课堂中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小组活动来完成的,没有任何新的问题生成。学生没有预设外的思考,其主体意识也就得不到体现。这样的活动过程是程式化的,而非开放式的。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只是按教师设计好的线路前进,缺少了对问题的研究、自我发现的体验。从活动中预设的问题来看,一些预设的问题比较浅显,不符合复习课的要求,起不到提升能力的效果,如活动二中的问题2、3,活动三中的问题1。
      2.从活动参与度来看。本节课的活动基本是以小组活动为主,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基本达到了人人参与。但不可忽视的是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学生比较腼腆,不善于主动和别人交流,有的学生没有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因此无法很好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所以在各小组讨论中都出现了部分学生只听不说、只看不动的情况。从小组活动情况的反馈来看,基本上都是由小组中的学生代表来回答问题,这些学生表达能力强,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但其他同学对活动情况的反馈仅停留在记答案、修改答案的层面,知识的接收基本上是被动的。
      3.从活动目标达成度来看。本节课先告诉学生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完成目标。完成活动目标,不仅需要学生个体思考,而且需要小组学生共同思考、讨论。从活动问题的完成来看,表面上所有同学都达到了活动目标,但实际上仍有少数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学习内容,没有达到活动目标。
      4.从教师评价来看。大部分学生在活动中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但有些学生在活动中存在明显的不足或错误。教师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而不该一味地褒奖,这样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相关热词搜索: 反思 教学 活动 研究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