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网络选秀节目爆红的思考【选秀文化的背后思考】

    时间:2018-12-27 03:22:2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在劫难逃……
      ――纽约大学教授尼尔・波兹曼
      
      ● 探视镜头一
      淇儿为选秀“明星”辍学现象担忧
      今年暑假,对学生中的那一小部分人来说,有了不一样的意义。王栎鑫、张超、井柏然、魏晨……这些人的名字,因为一场选秀变得不一样了。9月3日周一开学日临近,这些参加选秀的高中生、大学生会不会像往年一样如期出现在学校呢?“不会”,这是淇儿在一些媒体,记者朋友口中听到的最多的一句,今年通过“好男”、“快男”等选秀节目一举成名的学生明星们,很多都不打算继续上学了。于是,一个刺眼的名词诞生了――明星辍学。“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曾几何时,读书是许许多多学生期望于改变命运的惟一“独木桥”。可如今,这种传统的观念被颠覆了,众多中学生沉湎于形形色色的选秀节目中而放弃学业,这种骨牌效应令人担忧。
      超女黄雅莉当年参加超女比赛时还是个高中生,一夜成名之后再也未见她继续学业的消息;身为四川音乐学院大二学生的何洁自从参加了超女比赛后,学校二字已变得不再重要,且“打死也不上课”;初二一唱成名的“超女”张含韵其实初中都没念完,高中是作为艺术特长生被学校降低门槛录取的。淇儿知道,其实“休学”在娱乐圈是很普通的事,“不过,他们只休学。哪天在娱乐圈混不下去了,还可以回去继续读书。”而今年出炉的“好男”“快男”们,年纪一个比一个小。放眼看去,成名的选手中,不少都是在校学生――“快男”王栎鑫是高二学生,“好男”张超是高三学生,“快男”魏晨还在读大三。选秀成名让他们措手不及,各种邀请也纷至沓来,辍学走秀也就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
      成名要趁早,这是张爱玲的经典话语。淇儿并不反对说学生们成为超女、超男后还非要读书。但问题是,在选秀中脱颖而出的学生明星纷纷游离在辍学与上学之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首先,它破坏了教育的公平。在娱乐圈中混不下去了又去上学,这是典型的赢者通吃,教育成了向明星献宠的工具。
      其次,它使相当多的学生及家长变得浮躁庸俗起来,盲目地弃学而选择走秀。此前有媒体报道,《红楼梦》剧组在沈阳海选演员时,一名正在准备高考冲刺的女孩被母亲逼着进剧组“选秀”,其母称“哪怕演个小丫环也值”。而一些父母公开表示“现在孩子进演艺圈,当童星成功容易得多”,因而不惜一切代价着力打造“娱乐童星”。
      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为不同个性的人提供了充分展示的舞台。“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秀”那“秀”无可非议。但倘若“明星辍学”演变成一种社会功利思潮时,受害的是教育,是学生。
      
      ● 探视镜头二
      中学生选秀要不得
      2005年的超级女声开创了电视火爆选秀的奇迹,随后,各种选秀活动比比皆是,去年8月开始启动的《红楼梦中人》选秀中空前浩大的场面,更是让人们见识了选秀的巨大吸引力。不少人认为,选秀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明星梦变得如此真实,如此触手可及,成人有这样的想法我们无从指责,但中学生们切不可如此认为。去年3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规定电视选秀参赛选手的年龄必须在18岁以上,这一规定的出台并不是空穴来风。
      中学阶段学习任务紧张是不争的事实,参加选秀活动必然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准备,学习肯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少中学生认为,选秀是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在选秀中脱颖而出就能立马走红,成为令人羡慕,光芒四射的“明星”。可是他们想过没有,几乎所有的选秀都是商业行为,商家正是通过这种广泛的选秀来达到谋取暴利的目的。这些选秀往往和“选美”差不多,“知识含量”并不高,一味地追求选秀,只能让中学生过分追求外在的形象美,而忽视内在素质的养成。中学是长知识、学本领的黄金时期,放弃如此重要的“修炼内功”的机会,去追求那些耀眼却虚无的光环,值吗?较高的综合素质是一个人得以成功的关键条件,“青春饭”不可能吃一辈子,因此,中学生不可贸然去选秀。
      
      “选秀”之火愈演愈烈
      还记得被称为“选秀”标志性节目的“超级女声”席卷全国观众的视听之后,2006年,各大电视台几乎纷纷推出各种各样的选秀活动。从“超级女声”、“梦想中国”、“舞林大会”、“我型我秀”,再到“加油,好男儿”,选秀节目不仅从女生“秀”到男生,甚至连深山古刹少林寺也与深圳电视台合作,秀了一把“少林功夫之星”。
      有人说2006年是“选秀”的一年,其实2007年又何尝不是。从东方卫视“加油!好男儿”总决赛尘埃落定,到大型选秀活动“红楼海选”落下帷幕,2007年刚刚搬上荧屏的选秀活动就有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湖南卫视的“快乐男声”,还有不久前刚被“叫停”的“第一次心动”……
      有人把“选秀”的火爆归结于收视率。选秀节目所具有的强烈感性色彩和悬念最容易吊起人们好奇的胃口,仅2005年的超级女生每周就吸引了15万人报名、2000多万名观众关注、收视率突破10%。而据相关媒体透露,“红楼梦中人”节目收视率创北京电视台历来最高,2007“快乐男声”观众总规模近3亿。这正如崔永元所说的一句话“收视率是万恶之源”。
      更有人把“选秀”的受追捧归结为大众的成名心理。以“红楼梦中人”海选为例,上至退休老人、下到正在读书的青少年,有工作的、没工作的,正在上学的和没有读书的,专业演员与业余爱好者都踊跃地参与到选秀中,形成了比挤高考独木桥还严峻的竞争局面。一朝选秀而天下扬名的理念,在参与“选秀”的千万人中似乎有了印证,似乎全社会都在关注这几档忙得不亦乐乎的“选秀”节目。
      
      愈来愈低龄化让人担忧
      2007年暑期,北京崇文门就有女青年手持招贴画为湖南电视台举办的选秀节目“快乐男声”参赛选手拉网络投票。在河北省某城市,一位王女士反映,在商场购物时突然遇到某选秀活动的声援团,一问才得知是一群正在读小学和初中的孩子自发组织的,其中一个神情沮丧的孩子,说她所喜欢的某某选手马上就要进入总决赛,她刚读小学5年级,家长还未为她配备手机,请求为她发一个短信帮助支持一下她所支持的参选者,只需5角钱,不会带来任何意外的损失,当王女士动了恻隐之心尝试着发过短信之后,不久就收到了海南一家声讯服务台发送的短信,说她已经订制了某项有关此项选秀活动的声讯服务,月使用功能费10元,已经从话费中扣除,王女士叫苦不迭。
      各类选秀活动的狂热支持者大多为在校学生,而参与选秀者也趋向低龄化。2006年6月,19岁的“超女”黄雅莉放弃高考。2007年出炉的“好男”、“快男”们,“快男”王栎鑫是高二学生,“好男”张超是高三学生。“加油!好男儿”北京选手张超,为了参加比赛,决定暂时放弃高考。他的理由是:“考大学是我的梦想,音乐是我的理想。最后,我还是选择了理想。”2007年,超女张含韵也因压力过大而放弃了高考。然而,这些低龄参选者也并非都选择做了高考逃兵,2007年,“加油!好男儿”总决赛冠军、藏族小伙蒲巴甲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同样参加“加油!好男儿”的选手19岁的毛方圆也刚刚考入复旦大学的表演艺术学院。
      对于这些选择读书与放弃读书的孩子,社会早已褒贬不一。然而对于他们小小年纪的已然成名,有些心理咨询师不乏担忧:现在很多明星都还是孩子,在掌声和鲜花面前很容易失去自我。特别是他们中的一部分还没有完成高中学业,没有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当狂欢结束的时候,他们会茫然无措,由此引发一些心理问题。
      对于思想还没有成熟的青少年,娱乐节目的冲动和激情最容易混淆他们的视听,不可避免地形成浮躁心理,在一些青少年看来,一个选手的真情告白、一场比赛的所谓“残酷”,似乎就是社会生活的所有艰辛一面,但是这些被感动者所见到的也不过是现实的冰山一角。
      
      非议频传,选秀节目何去何从
      2007年8月,重庆卫视的选秀节目“第一次心动”被叫停似乎早在观众的预料之中。国家广电总局在官方网站上发布的通报中指出,重庆电视台举办播出的、群众参与的选拔类电视活动“第一次心动”严重偏离比赛宗旨,热衷制造噱头炒作活动,在评委选择、比赛环节、评委表现、歌曲内容、策划管理和播出监管等方面都出现了重大失误,损害了电视媒体形象,产生了不良社会影响,广大观众反响强烈。通报认为,“第一次心动”比赛环节设计丑陋粗糙,评委言行举止失态,节目设计缺乏艺术水准,内容格调低下,演唱曲目庸俗。
      选秀火爆以来,非议不断。先不提有的电视台打着全民参与的口号所进行的“短信圈钱运动”,又为何有的选手观众支持票数最高反而遭淘汰、有的表现一般却晋级而引发的对各种“黑幕”、“绯闻”的披露更是屡见不鲜。
      2006年,“梦想中国”评委李咏在重庆海选中,因为一句“看你跳舞,我晚上会做噩梦”的点评气哭女选手,惹来网络一片“倒咏”声。2006年,南方新丝路模特大赛评委柯以敏向最终落选的选手赠送戒指,2007年“第一次心动”中再演“送戒指”,引发风波。曾有多位电视台导演称,炒作恶性负面新闻已经背离了节目的正常轨道,“选秀节目要争取收视率各出奇招,最后只能拿担任评委的明星嘉宾开刀,在他们身上不断炒作恶性负面新闻以吸引观众的眼球。”
      更有许多年轻人把“选秀”本身看做是有着巨大利益诱惑的行业,幻想一夜成名、暴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掘金者行列,发誓要成为“明星”。有的人放弃学业,有的辞去工作,有的全家总动员乃至不惜倾家荡产。其实,很多参赛选手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没有刻苦学习的精神,有的选手根本缺乏基本的艺术素养和水准,却幻想借着“选秀”的平台功成名就。对此,有学者痛心地指出:“秀选时代”最终制造出的将是文盲或半文盲!荧屏及传媒的泛娱乐化现状是制造中国文化沙漠化的重要诱因!再有,目前选秀节目趋于泛滥,打开网络,“潘婷闪亮模仿,明日超模大赛选秀活动”、“参加吉列露脸营选秀活动,露脸就能赢”、“雅芳彩妆闪耀之星选秀活动隆重开始”等字样随处可见。
      有专家指出,目前有的娱乐活动过于泛化,片面把收视率高低作为衡量节目成功与否的惟一标准而不择手段。刚刚举行的某选秀活动令几百名参与选秀的女选手,身着泳装云集某楼盘游泳池前,冒雨跳舞,大秀其性感身姿,这类现象不得不让人担忧。
      
      宜停?宜续?争论不休
      针对电视选秀节目的低俗风,国家广电总局已发文限制选秀活动的持续时间和节目播出的密度,并采取相关措施。然而,要彻底抵制某类文化现象的泛滥化、低俗化,大众价值观念的改变应该是关键。
      当一些观众指出,当前的一些选秀节目很低俗,参加者太做作,节目虚假,脱离生活,脱离中国现实,应该受到限制或者叫停的同时,另外还有一些观众提出他们就喜欢各种各样的选秀活动,认为“选秀”是青春张力的释放和个性魅力的张扬,“选秀”活动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只要大家喜欢,就不应该受限。
      2007年,一场“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活动牵动全国亿万人心,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5月南京站的海选首日报名人数就突破5000人,上海、北京站的海选也几乎人满为患。预言中将要淡化的“选秀”依旧风起云涌,不知这是否正在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趣味、时代风尚和大众的精神追求。
      当代最重要的传媒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之一、纽约大学教授尼尔・波兹曼在其所著的《娱乐至死》一书中说过:“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在劫难逃……”
      无论大型电视剧角色的海选,倡导大众参与的平民选秀,抑或商业氛围十足的品牌选秀,我们都不能忽视其风潮席卷下的某种文化价值观念的迷失。娱乐至上、选秀至上毕竟不能够成为社会文化背景和时代的普遍趣味,日益紧张、繁忙的工作、学习所需要的彻底放松,亦应区别于娱乐节目的日益浮躁、浅薄。
      “选秀”热潮引发争议的背后,希望能够唤起的是我们每个普通人的社会责任感,无论其限、其续,每个人都不应该只从个人名利得失出发,而应该站在我们这个社会、民族的文化发展的立场,多加以思索与探讨。
      
      编后
      这样的活动也应一分为二来看待,首先选秀活动给了更多人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他们可以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上发挥自己的水平,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不过,现在的选秀活动商业性越来越浓厚,选秀的目的变得越来越复杂,参加选秀的青年也不知是到底为了什么而来。那些所谓的专家和评委,他们对待选手的态度有时也是值得让人推敲一下的。那些所谓的海选,不管适合不适合,都拿来放电视上秀一下,让观众发笑,这样做是否对选手的权利有所损害呢?有太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当然也希望现在想成名的年轻人,擦亮眼睛,别浪费自己的青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链接

    相关热词搜索: 选秀 思考 文化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