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试论宏观调控权的界定与配置] 宏观调控权实施目标的界定

    时间:2019-06-01 03:23:3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宏观调控权的界定及其配置,是宏观调控法中的核心问题。宏观调控权作为一种权力,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界定与配置,使各类宏观调控权主体的权力明晰,职责明确,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集权与分权等问题,才能更有效的进行宏观调控。从宏观调控权配置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宏观调控权的现状与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宏观调控权;纵向配置;横向配置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2-69-01
      一、宏观调控权配置的现状与出现的问题
      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在具体地、大量地行使着宏观调控权。特别是掌握着主要的宏观调控手段的部门,更是实施宏观调控行为的主力。例如,我国在进行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以后,曾明确与计划、财政、金融三大调控手段有关的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机构,为宏观调控部门。这实际上是对宏观调控主体的进一步明确和调控权的再分配。“如果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掌握了大量的调控权,则凸显出一个问题:我国的国务院系统实际上大量地行使着宏观调控的广义立法权。其好处是提高了宏观调控的及时性,增强了应变能力;其不足却是对宏观调控行为缺少应有的约束,而且,随意性也比较大。
      从权力配置的角度看,如同整个宏观调控法的制度供给不足一样,我国在权力配置方面也缺少明确的法律规定。特别是对国务院的各个职能部门的宏观调控权的赋予,还缺少充分、明确的法律根据。在宏观调控权的权限不够明晰的情况下,越权、弃权、争权、滥权等情况都可能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宏观调控权的实施,从而影响宏观调控的具体效果。“事实上,在宏观调控方面,至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各类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制度等方面的协调”。宏观经济调控决策权,较传统国家权力——行政权、司法权而言,具有在更大范围、更大程度上合法地决定侵害社会主体经济利益的能力。
      当然,在具体的调控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行政手段属于直接且对经济的稳定运行具有一定破坏性的调控手段,但在这四次宏观调控中都得到了实际运用,这一方面说明体制性矛盾还在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的宏观调控仍需进一步加强和改善。
      二、宏观调控权的配置的完善
      (一)建立科学的预警统计指标体系
      无论是政策实施力度还是政策实施的时间选择,都要基于对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依靠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科学的预警指标体系我们在这方面经验的严重不足,是造成在政策力度与时间把握上出现偏差的重要原因。
      (二)重视宏观调控中国际因素的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往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经济日益受到全球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不管是国际油价对中国通货膨胀所形成的外部压力,还是针对中国人民币汇率所形成的政治经济压力,也不管大量热钱的涌入对中国货币政策实施造成了何种程度上的负面影响,都表明在新世纪中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必须扩展视野,将国际因素更多的纳入政策制定的考虑范围,“充分重视国际间的博弈因素,为中国经济发展把握准确的方向”。
      (三)重视微观基础的建设
      努力构造宏观政策得以有效实施的微观基础。微观基础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市场主体,这里包括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与国有经济的深化改革。目前,我国宏观调控的微观经济基础已发生变化,已经形成了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外商经济三足鼎立的基本格局.在2005年,内资民营经济在GDP中比重为49.7%,外商所占比重为15.3%,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为35%。“非国有经济已经是市场化的主体,它能够对经济变量做出反应,但政府还没有给予它足够的反应空间”。比如,非国有经济对利率是敏感的,但如果非国有经济并不能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资金,那么,这种对利率的敏感意义又会有多大呢? 因而对非国有经济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国有经济尽管困难重重,但它仍在占用着国家的大部分资源,并且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银行的主要信贷对象。如果国有经济的运行机制不发生根本的转变,必将会大大制约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和调控手段的运用。
      总之,宏观调控权的配置是关乎宏观调控主体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对国务院的各个职能部门的宏观调控权的赋予,还缺少充分、明确的法律根据;在宏观调控的权限不够明晰的情况下,越权、弃权、争权、滥权等情况都可能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宏观调控权的实施,从而影响宏观调控的具体效果。为此,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各类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制度,并加强彼此之间的协调;必须按照法律的规定慎重配置宏观调控权。
      
      参考文献:
      [1]张守文.经济法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63.
      [2]邢会强.宏观调控权运行的法律问题[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4.
      [3]张骏.宏观调控权纵向配置研究[J].江南大学学报,2008(5).
      [4]杨三正.宏观调控权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224.
      [5]张守文.论经济法的现代性[J].中国法学,2000(5).
      [6]漆多俊.宏观调控法研究[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15.
      [7]张守文.宏观调控权的法律解析[J].北京大学学报,2001(3).
      [8]杨三正.宏观调控权配置原则论[J].湛江师范学院法政学院学报,2006(4).

    相关热词搜索: 界定 宏观调控 试论 配置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