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采石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植物资源保护利用研究] 禁止在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内建设

    时间:2019-05-26 03:21:1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通过对采石风景区核心景区植物资源的现状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提出保护性开发和利用建议。   关键词:核心景区;植物资源;保护利用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re scenic spot quarrying plant resources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the scenic spot, an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protective Suggestions.
      Keywords: core area; Plant resources; Protection of
      
      
      中图分类号:J211.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石风景区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采石风景区共包括四部分:采石矶景区、青山景区、濮塘景区、横山景区,总面积64.85 km2。采石矶景区是其核心部分,含“三山(翠螺山、小九华山、荷包山)一镇(采石镇)”,总面积11.7平方公里。
      1采石矶基本概况
      1.1自然条件
      采石矶古称“牛渚矶”,位于马鞍山市西南约5 km的长江东岸,是一座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风景区地处亚热带北部,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8℃,年平均日照时数约2109.9h,年平均降水量为1060 mm。风景区土壤类型以酸性黄褐色土、石英砂岩、粉砂岩、冲积土发育而成的黄棕壤和下蜀系黄土为主。
      1.2植被概况
      风景区内植物种类较多,生长茂盛,在植物区系划分上属天目山植物区系向北延伸过渡地带。景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14科527种,其中蕨类植物8科14种,种子植物106科513种,森林覆盖率高达90 %以上。主要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灌丛、竹林、人工林等,其中阔叶林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群落类型多样,群落的层次结构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层间植物层等四个层次,群落外貌上多呈团状或卵形起伏;季相变化较为明显,春、夏季为绿色,秋季多呈彩色,冬季呈现灰色,部分呈灰、绿镶嵌色彩。
      2植物景观分析
       风景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季风明显、无霜期长。形成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暖早、秋寒迟,林木生长期长的小气候特点,对植物引种、栽培和森林更新十分有利。
       风景区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最高海拔157 m,大部分地方海拔在100 m以下,坡度15°-- 40°,地势较为平缓。土壤主要有黄棕壤和下蜀系黄土,黄棕壤分布于山体上部,下蜀系黄土分布于山麓及平地,土层厚度从30―200 cm不等,土壤呈微酸性,有机质含量中等,适宜大部分植物生长。
       景区内森林茂密、树木参天,森林覆盖率达90 %以上。该区森林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森林以阔叶林为主,面积占有林地的90 %以上,且分布广泛,物种较为丰富(如图) 。
      
      1.针叶林2.针阔混交林3.常绿阔叶林 4.落叶阔叶林
      图. 翠螺山植被特征
       景区植物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森林类型单一,主要是阔叶林和少量的人工林;群落类型不丰富,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面积小,树种较为单一,层次、年龄结构不甚合理;林下灌木杂乱无章,观赏价值较高的灌木稀少;草本植物种类偏少,分布不均;土壤腐殖质不丰富。因此现有森林林相单一,观赏性差,缺乏明显的层次感和季相变化,影响森林景观的美学质量和森林旅游效益。
      3植物资源保护利用
      3.1基本原则
      3.1.1以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为主,注重实效的原则。尽量与自然状态下的地带性植被区划相一致。
      3.1.2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充分利用本地的乡土树种,使其形成群落的多样性与物种的多样性。
      3.1.3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和多功能原则。从不同的立地环境出发并结合风景游赏需求去营造森林景观的多样性。
      3.1.4新造与改造并举,多种造林方式结合的原则。
      3.2具体建议
      3.2.1翠螺山
       翠螺山为风景区最主要景点,山顶的三台阁是俯瞰长江和马鞍山市的最佳地。植被保存完好,森林类型多样,尚有古树名木生长,植被类型有: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丛、竹林及人工林,其中阔叶林面积最大、群落类型最多,群落层次明显、结构较为复杂,已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但季相变化不够明显。
       为突出翠螺山观光揽胜功能,宜采用大规模造景与小规模造景相结合的改造手法。翠螺山西岸沿长江坡面,充分考虑植物的季相、层次、观赏特性,利用植物的形态、色彩等特点组合构成镶嵌排列的景观斑块,形成多树种、多类型的竹海、色叶、观花、观果植物景观,发挥森林的生态、景观、旅游功能,体现“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的良好自然生态特色。翠螺山前山配置大量的常绿树种,如石楠、枇杷、女贞、杜英、香桂、青冈栎、苦槠、石栎等,力求从宏观上恢复采石矶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景观。同时围绕散布于其中的主要景点,针对景点文化内涵,营造植物特色,如李白衣冠冢景点周围绿化以松、柏、竹等植物为主,表现诗人李白不畏权贵、豪放飘逸的品格。对立地条件差的林分,继续抓好封山育林,加强抚育管理,促进自然演替。
      3.2.2小九华山
       小九华山位于翠螺山北侧,因有小九华庙而被誉为江南佛教名山。前山植被保存完好,森林类型多样,森林覆盖率达85 %以上,群落类型有:麻栎林、黄檀林、刺槐林、朴树林、灌丛,其中麻栎林面积最大;后山均为灌丛。群落层次明显,结构较复杂,有一定的季相变化,但特色不明显。该区规划采用小规模造景手段,小九华庙周围绿化以银杏、松树、侧柏、香樟、垂柳、桃花、海棠、柽柳、桂花、石榴、丁香、合欢、无患子、瑞香、木槿、忍冬、萱草、吉祥草等与佛教有关的植物为主,突出小九华宗教文化的主题,同时,保持小九华山葱郁的森林景观。
      3.2.3荷包山
       荷包山是核心景区三山中最小的一座山,植被保存完好,森林类型单一,森林覆盖率达90 %以上,主要植被类型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群落类型有:火炬松林、麻栎林等,结构单调,季相变化不明显。因目前此处尚无旅游景点,因此以抚育为主,采用间伐、补植和林分清理等手段,增加常绿针叶类树种并逐渐代替火炬松,形成常绿针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
      3.2.4锁溪河及主要游道
       “清清锁溪绕翠螺”,锁溪河环绕翠螺山而流淌,是核心景区的景观河。2004年启动实施了锁溪河综合整治工程,对锁溪河进行了彻底整治,两岸绿化以垂柳、桃花、木芙蓉等花灌木为主,形成了“桃红柳绿,芙蓉临水”的景观,景观价值较高。目前应加大养护力度,做好病虫害防治,适当丰富亲水植物品种,维持现有景观效果。景区内游道不仅是景点之间联系纽带,也是游览的组成部分,形成流动的风景。因此其两侧营造风景林带时应力求成荫、成景、成境、成趣,植物以花灌木和草花为主,达到丰富色彩、增加变化的效果。
      4结论
       采石风景区景观资源丰富,应注重保护利用,以增加绿色、丰富物种多样性为主线,以林分保护为导向,适当调整,充实提高,形成特色。实行封山育林,严格保护,维持森林原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实行抚育间伐,改造林分现状,适度调整林分密度和郁闭度。根据自然景观和森林生态要求,对景区内的植被群落进行科学改造,增加观赏树种和珍稀树种的比重,使之形成多树种、多层次、林相丰富且季节变化明显的森林植被群落,以提高采石风景区森林景观价值,适应旅游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黄穗,周劲松,陈红锋.深圳乡土植物调查及园林应用分析[A].中国园林,2007(9).
       [2]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3]郭勇.昆明金殿国家森林公园双乳山景区森林景观改造[J].林业调查规划,2002,27(2):64-67.
      
       作者简介:
       吴骏(1978-),女,安徽利辛人,工程师,从事园林工程技术工作。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相关热词搜索: 采石 景区 风景名胜 核心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