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女性尿蛋白高症状 “老表的风格高”

    时间:2019-05-19 03:25:2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三年困难时期,江西省同全国一样,粮食总体短缺。但是,为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调拨任务,江西坚决贯彻“全国一盘棋”的精神,遵循“先中央后地方,先外省后省内,先重点后一般”的粮食调拨原则,始终把外调粮食置于优先位置,圆满完成了外调粮食的任务。两千万赣鄱儿女从国家大局出发,宁可自己节衣缩食,甚至饿肚子,坚持调出大量的粮食支援兄弟省市,在共和国历史上写下非常感人的篇章。
      “宁可自己少吃一点,也要保证支援上海”
      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国各地粮食生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部分省市由于粮食无法自给,只能依靠外调。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以产粮为主的农业省份,江西每年都承担了中央下达的调粮出省的任务。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百年罕见的大水灾,江西在本省40个县(市)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情况下,仍坚持调出粮食8亿斤,以后每遇兄弟省市发生水旱灾害,江西都及时给予支援,要粮给粮,要种给种,重点安排,优先调运。
      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为确保外调粮源不出问题,中共江西省委作出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的决定,并一再向中央表示:江西“宁可自己少吃一点,也要保证支援上海”等缺粮省市。在1959年1月27日召开的省委电话会议上,时任江西省委候补书记的黄知真作了关于物资供应问题的讲话。他强调指出:为了做好粮食外调工作,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正确理解大安排与小安排的关系、大局与小局的关系,要首先从6亿人口出发,要有全国一盘棋的观点,在这个前提下再来安排本省人民自己的生活。为了做好粮食外调工作,他要求各地克服困难,克服本位主义思想,增产节约,支援兄弟省市渡过难关。
      为了支援中央、支援全国,在各级党组织的努力下,江西人民一再勒紧裤腰带,降低自己的供应指标。1959年5月7日,江西省委再次召开电话会议,指出,粮食工作目前虽然有了显著好转,但是任务还很繁重,各地要把突出的运输问题解决好。针对动力不足的问题,黄知真提出采取分工负责的办法,把所有能够动员的运力全部动员起来,组成运输队。在粮食内销的安排上,要求继续压缩销量,在农村坚持集体包干、个人定量、分期供应的办法;工厂、农场、垦殖等单位的用粮标准,也要适当压缩。同时,各地要抓紧棉、麻、烟、茶和其他小商品的收购,大抓蔬菜生产和副业生产,积极组织打猎、捕鱼、捉虾,大搞代食品、副食品。1959年,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江西圆满地完成了外调13亿斤粮食的任务。江西还两次派出慰问团,分别由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莫循和副省长兼江西省调粮总指挥李杰庸率领,先后赴山东慰问,一次带去5000万斤大米,一次带去几车皮的南瓜干和红薯片。
      “我就知道老表的风格高!”
      1960年夏,中央在北京召开16省粮食工作会议,研究如何渡过难关的问题,并下达调粮指标。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专门到时任中共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所住的房间,对他说:去年全国有好几个产粮省,包括四川这样的粮食大省都遭了灾,估计今年生产形势也很糟糕,所以中央在粮食问题上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北京、天津、上海的粮食库存现在已经挖空了,调进的粮食不够市场供应。如果不马上调一批粮食救急,这样的大城市一旦发生粮荒,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接着,周总理言辞恳切地对杨尚奎说:“江西已经调出了十亿斤粮食,作出了很大贡献,而且你们自己也有困难。但是,和别的省比起来,你们还是好的。所以今天我特来和你商量,能不能再增调两亿斤,支援中央,救救燃眉之急?”
      杨尚奎觉得,尽管周总理讲得通情达理、让人感动,但是江西的问题也不小,有必要将江西的情况作个比较详细的汇报。杨尚奎说:“自古以来,特别是从南北朝时期起,江西就是重要的粮食产地和供应地;现在给中央调运粮食更是理所当然,义不容辞的。但是,这两年我们的困难很大,1958年,许多地方顾了炼铁而误了农业,结果不是增产而是减收,不少稻子烂在田里;或者是晚稻缺乏管理而歉收。去年大灾,,江西也未能幸免;今年的情况又不大好。灾情严重的地方,已经出现大批浮肿病人,个别县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虽然我们及时发现了,采取了有力措施,防止进一步恶化,但我们一点也不敢大意。”
      汇报到此,杨尚奎稍停了下,不无忧虑地继续说:“要是今年又歉收,明年再遭灾怎么办?要准备最坏的事情发生。”周恩来闻听此话,叹了口气说:“尚奎同志,你的想法很对。但老天不听我们的,有人又趁火打劫,又是逼债,又是切断援助。是的,要准备应付最坏的局面。”
      杨尚奎接着汇报:“所以在中央调走十亿斤粮食之后,我们又重新调整了用粮计划,压缩了群众的粮食定量。江西富裕的地方,还可以勉强吃饱;困难的地方,那就要靠‘瓜菜代’了。这次来京开会之前,我到临川县一些公社看了一下,公共食堂煮的‘饭’,基本上是红薯叶子呀!”杨尚奎的声音哽咽了,农民吃不饱饭,他感到不安,有愧。周总理很难过地说:“在山东,红薯叶子都吃不上哟!问题是全国并不止一个山东。”
      杨尚奎说:“江西应该比山东那些地方好,它历来就是个出产粮食的地方。也正因为如此,江西用粮也一直比较宽裕。农民喂猪、养鸡都习惯用粮食。可现在,人都不够吃了。”周总理问:“你们干部定量多少?”杨尚奎眼里含着泪,哽咽着说:“在粮食最好的县,干部最多定量是25斤。在猪肉、食油、禽、蛋之类都少到几乎没有的时候,一餐吃一斤米,就像吃根冰棒一样。干部直喊饿,我们不让喊,不让发牢骚。他们嘴一闭,牙一咬,挺下去。”
      周总理称赞道:“江西的干部,有艰苦奋斗的好传统。好同志呀,都是好同志。”
      杨尚奎继续说:“总理,我说这些不是向中央叫苦,而是让中央知道江西的情况。我们既要识大体,顾大局,又要考虑江西这个鱼米之乡的群众对饥饿的承受力。至于再增调两亿斤粮食,总理既然提出来,我们说什么也得支持,我回去再做做工作,统一一下认识,再勒紧一次裤带支援中央吧!”周总理高兴地笑了,说:“我就知道老表的风格高!谢谢你,尚奎同志,我代表中央和人民谢谢你!”
      杨尚奎与周总理的上述谈话,当时并没有流传开来。随着当事人、杨尚奎的夫人兼秘书水静的回忆录《特殊的交往》问世,人们才得以了解到这段历史的细节。虽然江西任务过重,但江西省委以大局为重,全盘接受了中央的任务,并发动全省干部群众,坚决贯彻“全国一盘棋”的方针,坚持“瓜菜代”,“勒紧裤腰带”,节省粮食油料,满足调出之需,帮助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人民渡过缺粮难关。通过全省上下努力,当年完成粮食外调15.5亿斤。
      “三杯酒,三亿斤”
      1961年,灾荒形势依旧严重。江西省委考虑,这几年外调粮食较多,本省粮食也比较紧张,打算减少一点外调任务,初步意见1961年外调12亿斤。加上这些年,几十万外省人口涌 入江西,高峰期达50万人,这些人也要消费粮食。不料,这个数字还是被突破了。
      1961年9月17日,周恩来在庐山参加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后,在谭震林、罗瑞卿及华东各省市书记的陪同下来到南昌。此前,周恩来先后找了九个省的负责人,要求解决粮食外调指标,但收效甚微。周恩来便借此次来昌机会,希望江西能够在完成外调粮食12亿斤的基础上再增加外调粮食3亿斤。江西省委在江西宾馆设便宴招待周总理一行,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主管农业的省委书记处书记刘俊秀等作陪。
      席间,比较活跃的刘俊秀站起来,将酒杯高高举起说:“南昌是总理领导八一起义的英雄城,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总理离开南昌34年了,今天到南昌视察工作,我们心里格外高兴,为总理的健康敬一杯酒!”刘俊秀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都一齐叫好,请总理喝下这杯酒。周恩来也很高兴,他站起来,双手交叉抱在胸前,没有谈南昌起义,而是转移了话题:“江西对国家的贡献是大的,特别是这几年困难时期,又多支援了国家粮食,应该受到人民的表扬。”他转向刘俊秀说:“俊秀同志,你要敬我一杯可以,但得有个条件!”刘俊秀对周恩来的酒量早有耳闻,他以为周恩来要和他一杯接一杯地干,紧张地问:“什么条件?”周恩来亲自斟上一杯茅台酒,对刘俊秀说:“咱们俩干一杯酒,要增加你们省外调粮食一亿斤!我们干三杯,就增加三亿斤,好不好?”刘俊秀一听,举杯的手变得沉重起来。他十分清楚要拿出一亿斤粮食的难度,喃喃地道:“总理啊,国务院给我们的外调粮食任务十二亿斤,我保证一粒不少,坚决完成。要再增加三亿斤就是十五亿斤了,怕有些困难啊!”这时谭震林给为难中的刘俊秀打气:“老刘啊,总理多年没有来南昌了,看到你们江西形势比较好,心里高兴,你既然敬总理的酒,敬三杯,三亿斤就三亿斤嘛!”罗瑞卿也笑道:“老刘,你死脑筋,先喝了再说么!”其实倒不是周恩来一时兴起。他早对江西本年度粮食产量和人均口粮做过调查,心里有数,所以他很肯定地说:“我有调查,江西老表口粮水平比较高,还有储备粮,比严重缺粮的晋、鲁、豫好多了,增加三亿斤虽然有困难,但还是可以增加的!”刘俊秀知道,周总理要不是因为粮食困难重重,也不会在这种场合提这个要求。既然周总理开口,就是不喝酒,他又怎么好拒绝呢?于是他将杯子举到周恩来面前说:“好,就按总理的意见办。总理的心情我们理解,国家有困难我们应该大力支援,三亿斤就三亿斤!”杨尚奎等人笑着领头鼓掌。于是,在一片掌声中,周总理高兴地举起酒杯,连饮三杯,满面春风地说:“好啊,三杯酒,三亿斤!”杨尚奎故意扳着指头,叹叹气,却又忍不住笑道:“十二加三,今年外调还要十五亿哟。”
      1962年初夏,台湾当局妄图利用大陆暂时遇到的困难,窜犯东南沿海大陆。华东局在上海召开了华东地区党政军负责人参加的备战会议。早晨散步时,几位大军区司令员议论说,打仗没问题,最担心的就是粮食。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听到后,当即表示:江西是前方的后方,一定拿出粮食来支援解放军,边说边用双手撑住许世友的腰:“就是这样,你们在前方打仗,我们在后方撑你们的腰!”7月,毛泽东来江西视察。他一到南昌就召见了刘俊秀、方志纯等几位省委书记。毛泽东开门见山地说:“蒋介石要反攻大陆了。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情报,蒋介石正从美、英等国大量进口新式武器,把岛上的短程飞机也改造成能于海峡之间飞来飞去了……”毛泽东接着又说:“我看蒋介石他不一定敢来。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有备才能无患嘛!他若真的来了,你们江西粮食供应将如何打算?”刘俊秀当即表态:“您放心,军粮我们江西包了。”闻听此话,毛泽东挥手一拍桌子,豪迈地说:“行了,关起门来打!”当毛泽东的专列启程离开南昌时,江西省委领导人来送行。毛泽东和他们握手时动情地说:“打起仗来,离不开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支持啊!”稍顷,毛泽东又说:“总理告诉我了,你们已经多拿出三亿斤粮食外调,不容易啊。”随后,江西省突击调粮2494万斤,运往福建前线。毛泽东非常满意,并多次在其他省的负责人面前表扬江西说:江西同志照顾大局。
      江西坚持外调粮食,“对于新生的共和国来说是了不起的贡献!”
      据统计,1950年至1980年,江西共外调粮食368亿斤,其中净上调287亿斤。特别是三年困难时期,江西省累计外调粮食43.5亿斤,成为当时全国调出粮食最多的两个省份之一。还要指出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全国除新疆、西藏以外各省区市都有成千上万的百姓离家舍土,在江西沿街乞讨,其中尤以安徽、山东、河南居多。江西省委指示:不论他们来自哪个省,都是中国的老百姓,不能让他们饿死在江西境内,一律要给他们饭吃。江西省民政厅遵照省委指示,在江西的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上开设了粥棚,每日为灾民免费提供赖以活命的米粥。据不完全统计,江西的粥棚救助的灾民达数百万人次。
      江西为支援国家和兄弟省市建设,其外调粮食数量之多,贡献之大是有目共睹的。曾任宜春地委书记的张国震回忆往事时说:“在当时,这是了不起的成绩呀!不要小看几粒粮食,吃饱肚子是头等大事,民以食为天嘛!”曾任国家粮食部副部长的赵发生对江西给国家的粮食贡献曾予以高度评价:“在解放后国家粮食比较紧张的头三十年中,江西、江苏、湖南、湖北、四川等省都为全国的粮食调拨作出过巨大贡献,其中以江西作出的贡献最为突出”;江西“每年至少向国家调拨8亿至10亿斤粮食,包括在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三年里”,“别的省粮食是有进有出,惟有江西是只出不进”,“只有江西是个‘不倒翁’”;江西坚持调出粮食救助全国,“对于新生的共和国来说是了不起的贡献”!对此,邓小平在1992年1月30日视察南方路过江西鹰潭时,曾动情地对时任江西省委书记毛致用、省长吴官正说:“在粮食问题上,江西是作了贡献的。你们有困难可以向中央反映,你们有这个权利。对江西,中央要照顾一点。”
      解放后特别是三年困难时期江西为何能外调那么多粮食支援国家呢?这首先是因为建国后江西省的农业生产一直走在全国的前面。在三年困难时期,江西的粮食产量仍然稳定,总产量居全国第二位。这一成就的取得,一方面是因为江西省委负责人非常重视粮食问题,狠抓了农田水利建设。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决定对粮食实施紧急措施。不久之后在全省粮食工作会议上,时任省委第一书记的杨尚奎一开始就说道:“斯大林同志说得好:‘粮食是不平常的商品’,‘是宝中之宝’。战争中如此,建设中亦如此。没有粮食就不能保证战争的胜利,没有粮食就不能保证国家建设的胜利。”“我们一方面要坚决执行中央对粮食问题的紧急措施,但最基本的办法还是发展生产,改进农业,积极促进农业生产的互助合作化和 技术改良,借以不断地增产粮食,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开源还需节流,杨尚奎深深懂得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重要。1956年2月24日,在全省粮食局长会议上,杨尚奎说:“粮食要有后备力量,应做到有三道防线,第一道是充实国家库存,第二道是地方库存,第三道是合作社自己的库存。有这三道防线,就不怕风吹草动的特殊灾害。不但粮食如此,布匹、油脂也应当如此,这就叫做以丰补歉。”
      二是因为江西省1958年经过“头脑发热”后冷却得比较快,采取了一些比较好的措施发展生产与解决群众困难。杨尚奎在1958年到1961年间走遍了全省82个县,花了许多时间了解实际情况。1958年9月,杨尚奎到兴国县调查,该县负责人向杨尚奎提了一个问题:“省委要赣南区党委一天报一千吨钢铁,区党委又下达指标给兴国县委,县委该向区党委报多少?”听此发问,杨尚奎陡然感到一股假、大、空的浮夸风在江西兴起,他直接地回答道:“要实事求是嘛!你炼了多少就报多少。”随后,杨尚奎去了瑞金调查,在参观完沙洲坝大队的一个生产队后,在生产队公共食堂里吃饭时,他对陪同人员说:“这样的食堂,一定巩固不了。”1959年春节,时任江西省省长、省委第二书记的邵式平甚至在省直干部大会上讲话时直言:“食堂不解散,社会主义就永远建不成。”面对“大跃进”带来的危急局面,江西省委负责人经过长期的调研后有了深刻的体会:“大跃进”的红旗高举得似乎太“高”了,高得让人摸不着边;必须赶快给“大跃进”降温。其后不久,一系列措施出台了:解散江西省农村公共食堂,还给群众在吃饭问题上的自主权;采取变通的办法,冬闲时期允许社员在原有的自留地上种植一季作物,归个人所有;组织群众生产自救。当时一项特别的举措是,江西省委决定由省长邵式平和副省长方志纯领导,动员5万国家干部下放到山区、丘陵和湖泊地区去建立国营垦荒农场。这些农场从1958年开始正式生产,此后又迅速发展,到1959年底,江西省共建立起349个国营农场、林场、果园场、茶场和渔场,整个农垦体系共有146万人,他们除了生产各种林、茶、果及水产品外,共耕作230万亩土地,生产粮食113万吨。正因为有了这些新建农场,江西省委可以掌握相当数量的粮食,用于外调粮食、赈济本省的缺粮县社以及流入江西的饥民。
      (责任编辑 谢文雄)

    相关热词搜索: 老表 风格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