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论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的重要性和意义

    时间:2019-05-16 03:27:2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的《决定》,指出中国教育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紧迫感。结合创新教育理论,从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源泉、提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利用身边物品进行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制实验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引导学生大胆创新、注重对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等几方面来阐述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渐进措施。
       【关键词】创新教育;知识经济社会;创新精神;素质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说:“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精练地点明做出这个决定的时代背景和它的目的意义。《决定》第一部分的标题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21世纪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的世纪,它需要什么样素质的人才呢?简而言之,它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1 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不仅是企业,也是个人的生存能力。诚如思科系统公司总裁约翰·坎博斯所说,在这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的吃慢的”,不会创新,就是被吃的“慢鱼”。克林顿任总统期间也把知识经济定义为“以创意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社会的创新集中表现于以下三个方面:即从“一次性创新”向“持续性创新”转变;从“个别创新”向“系列创新”转变;从“专家创新”向“全员创新”转变。很显然,知识经济的这种创新本质,要求教育不能仅仅培养少数具有创新精神的专家,而是必须把创新精神作为一种重点的素质,普及到每个学生身上。
      2 在中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1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源泉。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情,往往是熟视无睹。例如沸腾的水能将壶盖顶起一事人人皆知,但谁都未曾思考是什么力量让壶盖顶起,而牛顿却思考了并坚持不懈的研究最终发明了蒸汽机。再如教堂里的灯摇摆了不是几年而是几千年,但只有伽利略仔细观察并发现了其中的规律而制成钟表。的确身边发生的事情很平常,那能否让我们的学生也拥有一双慧眼能从中发现物理现象呢?我认为首先是兴趣,是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且通过任务的驱动,使学生有意识的围绕固定的任务去观察。例如:在上电能这节课之前,就布置学生回家观察自家的电表,试一下只开一盏灯、只打开空调和将家里所有电器都打开观察电表的转速及数字变化。通过这一作业学生就会去了解天天在那但自己从未观察过的电表,也为下节课打好了铺垫,再如找找身边的大气压等。老师经常布置这样的一些作业,就会引导学生去留意、观察自己身边的一些事物并找出其中的物理现象,这样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发现学生拥有更多的智慧之眼。了解事物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学会观察,才能从中发现更多的道理。
       2.2 提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需要摆脱习惯认识的束缚,它比解决具体的问题更加富有创造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我们必须创设一个良好的,开放式的,平等的环境,必须构建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为特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师生和谐、积极研讨、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这句话足以说明善问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因此从教十几年我一直保持一个习惯让学生每天都提一个物理问题,可以是自己知道的,也可以是查资料查到的,还可以是自己不知道的。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有意识凡是要问个为什么?这就达到目的了。
       2.3 利用身边物品进行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实验是熟悉物理概念深化理解物理本质的最佳方法。在通常的情况下学生所做的实验绝大多数都是在学校中通过实验器材来实现的。而在日常生活中就算是遇到了一些物理现象也很少能够主动的思考并与我们在学校实验室中的实验现象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很多实践巩固以及深化所学物理知识的机会。因此如何利用学生身边的材料,能否从身边的事情中,发现物理现象这一个重要的物理素养的养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实验。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例如:我们在学习力的作用效果后,可以告诉学生这些结论我们完全可以不要实验器材只用一个矿泉水瓶就能得出所有的结论,大家想想怎样来证明?矿泉水瓶基本上人人都有,让学生小组讨论看怎样做能得出几个结论来?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最后经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得出以下几种方案。方案一:双手挤压塑料瓶,塑料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凹陷变形,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而且施加的力越大,瓶子的形变程度也就越大,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方案二:用手推装满水的塑料瓶使其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方案三: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不同方向推,塑料瓶运动的方向也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方案四:将装满水的塑料瓶竖立在桌面上,用手指推瓶盖与瓶身,发现推瓶盖时瓶子更容易倾倒,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2.4 自制实验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引导学生大胆创新。物理原理往往都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否将物理原理以简单的实验现象表现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而自制教具就显示出其独特而优越的一面。自制教具一般取材简便,制作容易,虽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实验的全部物理过程都能观察到,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认识物理现象的本质。如在教学“眼睛与眼镜”一课,学校已购有凸透镜,可以演示眼睛成像的原理,但我们知道凸透镜的焦距是无法改变的,而人的眼睛晶状体的焦距却是可以改变的,因此在用凸透镜演示眼睛成像时学生很难理解。为此我引导学生回家自制作一个水凸透镜,水凸透镜与普通透镜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改变它的焦距,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再如在讲解坚硬物体受力是否发生形变这一教学环节中,老师先以松软物体为例,施加外力后产生的形变较大,学生容易观察。教师可以接着继续问那我用力挤压这个墨水瓶,它会发生形变吗?这时意见不同,学生争论起来。对于坚硬的物体,由于形变很微小,学生无法察觉(他们缺少这方面的感性认识)。那谁能自制一个简单的教具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找了一个大墨水瓶(玻璃瓶),瓶口用橡胶塞塞住,塞子中穿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瓶内装满红色液体,使液面位于玻璃管的中段,演示时,用手指从玻璃瓶椭圆截面短轴方向向里挤压瓶子,可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柱液面明显上升,从瓶子的截面长轴方向向里挤压,可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柱液面又明显下降,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坚硬的物体也会发生形变。在制作和检验教具的过程中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知识再现的过程。
       2.5 注重对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 创新何其容易,在创造活动中,错误和失败远远多于成功,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坚定地信念、顽强的毅力。例如在物理教学中穿插介绍伽利略敢于怀疑、不盲从权威的思想;介绍布鲁诺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学习牛顿的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学习居里夫人的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爱迪生发明电灯,瓦特发明蒸汽机,他们都是建立在成千上万次失败的基础上。将科学家们可歌可泣的百折不挠的意志,献身科学的精神融合在知识传授中,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勇于创新的顽强意志。同时也要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时代性,适时引入与物理教学内容有关的最新物理成就,介绍学科新动向。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科学技术信息,增加有关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信息,增强学生创新的使命感。
       创新之路何其漫长,容你我上下共探索。
      参考文献:
      [1] 黄文福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渐进培养研究
      [2] 佚 名, 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教育 多元智能在中国
      [3] 王华 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4] 姜丽华 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华东师范大学
      [5] 谢贤扬 创造性思维训练 武汉大学出版社

    相关热词搜索: 创新精神 培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