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金圣叹的鉴赏态度论 金圣叹

    时间:2019-05-14 03:20:2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金圣叹是中国小说戏曲评点史上有名的大家,他对小说戏曲的鉴赏有一定见解,在具体的小说戏曲评点过程中,我们可以较为真切的感受到金圣叹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家的鉴赏态度论。通过对其文学鉴赏的分析,可以更深入的认识小说戏曲批评,为当代小说批评所借鉴。
      关键字:金圣叹 小说戏曲 鉴赏态度论
      
      对小说戏曲等文学评点事业“性命与之”的金圣叹,其评点行为本身就说明了鉴赏意图是何等慎重。在具体的小说戏曲评点过程中,我们可以较为真切的感受到金圣叹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家的主体创造性。在《水浒传》评点中,金圣叹认为,要真正理解作品的深蕴,必须要积极主动地接近创作者的初衷,这样才能把握作者的主要创作意图,进而求得创造性地意蕴阐发:
      大凡读书,先要晓得作书之人是何心胸。(《水浒传读法》)
      旧时《水浒传》,贩夫皂隶都看;此本虽不曾增减一字,却是与小人没分之书,必要真正有锦绣心肠者,方解说道好。(《水浒传读法》)
      吾特悲读者之精神不生,将作者之意思尽没,不知心苦,实负良工,故不辞不敏,而有此批也。(楔子总评)
      以大雄氏之书,而与凡夫读之,则谓香风萎花之句,可入诗料。以北《西厢》之语而与圣人读之,则谓“临去秋波”之曲可悟重玄。夫人之贤与不肖,其用意之相去既有如此之别,然则如耐庵之书,亦顾其读之之人何如矣。夫耐庵则又安辩其是稗官,安辩其是菩萨现稗官耶?一部《水浒传》,悉依此批读。(《水浒传》第五回总评)
      显然,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是当做极为郑重的事情来对待的,评点作品要求批评家精心对待作品,而金圣叹认为评点《水浒》的合适人选莫过于自己了。《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的深远影响(所谓“一时学者,爱读圣叹书,几于家置一编”)也确实映证了金圣叹评点意图非同凡俗,其审美鉴赏的能动性可见一斑。从中也不难看出,不同的鉴赏主体因自身能动性以及文化修养之差异,对《水浒传》的解读必然存在个体性差异。
      作为以“同一副手眼”对待的《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在鉴赏意图方面比之《水浒传》更为突出,较为明确的体现了金圣叹对评点事业的自律性与责任感。试看以下几则文字:
      圣叹批《西厢记》,是圣叹文字,不是《西厢记》文字。(《西厢记》读法)
      天下万世锦绣才子读圣叹所批《西厢记》,是天下万世才子文字,不是圣叹文字。(《西厢记》读法)
      《西厢记》不是姓王字实甫此一人所造,但自平心敛气读之,便是我适来自造。亲见其一字一句,都是我心里恰正欲如此写,《西厢记》便如此写。(《西厢记》读法)
      总之世间妙文,原是天下万世人人心里公共之宝,绝不是此一人自己文集。(《西厢记》读法)
      读《西厢记》毕,不取大白酬地赏作者,此大过也。(《西厢记》读法)
      读《西厢记》毕,不取大白自赏,此大过也。(《西厢记》读法)
      或问于圣叹曰:《西厢记》何为而批之刻之也?圣叹悄然动容,起立而对曰:嗟乎!我亦不知其然,然而于我心则诚不能以自已也。(《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序一·恸哭古人》)
      我与之批之刻之,以代恸哭之也。夫我恸哭古人,则非恸哭古人,此又一我消遣法也。(《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序一·恸哭古人》)
      我真不知作《西厢记》者之初心,其果如是其果不如是也。设其果如是,谓之今日始见《西厢记》可;设其果不如是,谓之前日久见《西厢记》,今日又别见圣叹《西厢记》可。总之,我自欲与后人少作周旋,我实何曾为彼古人致矻矻之力哉!(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序二·留赠后人)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金圣叹认为,《西厢记》深切感染力的形成在于以最为精妙的艺术手段反映了人世间的普世价值与美好理想,而这种艺术手段与价值理想得以发现,关键在于有包括金圣叹本人在内的众多世间知音的潜心研读,反映了阅读者强烈的主体能动性。与此相关联,金圣叹还认为,经自己评改后的《西厢记》已有相对独立性,体现了评点家的再创造,而自己的评改行为之所以有望得到后世的认可,也是因为金圣叹的评点体现了后世批评家大体一致的艺术眼光。在这里,创作与批评已然融为一体,其价值意义的发现,其实都需要鉴赏者的主体参与。除此之外,我们通过上述材料还可看出,金圣叹的文学评点显然还具有“以评代作”的意味,也就是说,在金圣叹那里文学评点可以达到与作品创作相类似的现实功能,即传达个体的心胸志向与苦乐愁绪,所谓“我自欲与后人少作周旋,我实何曾为彼古人致矻矻之力哉”即是此种情形的深刻体现。从这样几方面不难看出金圣叹的小说戏曲评点的主观意图,即通过评点行为达到对既定作品的能动性介入,使原本处于静态意蕴中的文学作品在价值指向上发生动态转化,通过评点家个体的再创造使得作品的意蕴价值处于一种敞开式的被阐释空间,小说戏曲的价值评判在相当程度上由批评者而不是作品本身来决定。这样的鉴赏观念显然颇有深度,也深为时人所称道:
      读金圣叹所评《西厢记》,能令千古才人心死。……自有《西厢》以迄于今四百余载,推《西厢》为填词第一者,不知几千万人,而能历指其所以为第一之故者,独出一金圣叹。是作《西厢》者之心,四百余年未死,而今死矣。(李渔《闲情偶寄·填词余论》)
      当然,也有论者认为金圣叹评点的主体意识过强,以致有所谓窃书之嫌,这种论调在我们看来实则在于不懂得文学鉴赏的本质规律,反倒是更凸显了金圣叹文学评点的可贵:
      吴人金圣叹,著《才子书》,列书肆中,凡《左》、《孟》、《史》、《汉》,下及传奇小说,俱有评语。其言夸诞不经,谐词俚句,连篇累牍,纵其胸臆,以之评经史,恐未必有当也。……且曰:“读圣叹所批《西厢记》,是圣叹文字,不是《西厢》文字。”直欲窃为己有。噫!可谓迂而愚矣。其终以笔舌贾祸,宜哉。
      
      参考文献:
      [1]《金圣叹批评水浒传》,济南:齐鲁书社,1994.
      [2]《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
      作者简介:周睿(1987.3-),女,江苏省淮安市人,硕士,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相关热词搜索: 鉴赏 态度 金圣叹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