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古今兴废事,叹己叹人生] 一叹人生无常,二叹知己难求

    时间:2019-05-06 03:25:5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刘禹锡作为中唐的著名诗人,在诗坛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怀古佳作。本文通过对《石头城》和《乌衣巷》这两首金陵怀古诗的赏析,探讨了刘禹锡的怀古诗在写法上的新颖独特之处以及诗歌蕴含的深厚历史感和哲理性。
      关键词:刘禹锡;怀古;金陵;石头城;乌衣巷
      
      怀古之情、兴亡之叹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的传统文人往往在仕途不顺意时,就自觉不自觉地转向对古迹的瞻仰凭吊、对历史人物的咏评之中,借感慨岁月,喟叹人生以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怀古咏史诗即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关照时局或自己身世,引发了共鸣,继而为达到慨叹人生、托古讽今等目的而创作的一类诗歌。
      在历史的沧桑沉浮中,“王气”和“帝都”是中国文化意识中特有的历史承担,有着深刻的意蕴,成为“盛赞与哀叹”、“沉郁怀古与伪雅遣兴”的情感指向。尤其是作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城,自古以来便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幽情。李白、刘禹锡、杜牧、李商隐、韦庄等唐朝诗人,都曾到金陵一游。南唐之后,宋元两朝,仍然不断地有人来金陵登访,像王安石、周邦彦、萨都剌等等。“金陵怀古”似乎已不单单是一个诗词题材,它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有景观。
      中唐诗人刘禹锡的诗歌经过反复锤炼,语言精练自然,意象鲜明,内涵深厚。他的怀古诗,用经过精选的意象,独辟蹊径的手法来抒发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感叹,深沉又悲凉,历来为后人所称道。其中,《石头城》和《乌衣巷》都是“金陵怀古”的传世佳作。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石头城》是一首怀古的七言绝句,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的清凉山。南京的江山形胜,自古素有“虎踞龙盘”之称,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六代豪奢,醉生梦死,繁华一时,诗家称之为“六朝金粉”。但这一个个“繁华竞逐”的朝代皆灭亡得极快,“悲恨相续”。这金陵故都,也就渐渐地荒凉了下来。刘禹锡于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罢归洛阳,路过金陵,见昔日豪华胜地,已颓败成了一座“空城”,感慨万分。
      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这句是说:石头城虽然颓败,但围绕在四周的山依然如旧。“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意思是说: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着“空城”,虽有巨响,却更显凄凉,便又寂寞地退去了。
      后两句写月照空城。“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包含深意。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这里曾经是六朝时代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场所,那临照过六朝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然而富贵风流,早已成空。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着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然而此情此景,却显得更加寂寞。
      全诗只字未提石头城,也避开了与金陵、六朝有关的史实,而是在群山、江潮、淮水和月色中凸显了古城的荒凉与寂寞,这种将自然物象的相对永恒与历史的沧桑变化进行对比的写法,不仅独特而且格调莽苍,境界阔大,感慨深沉,寄寓了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正如清人潘德舆《养一斋诗话》中所评的“不言兴亡而兴亡之感溢于言外”。而且这首诗并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诗人在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写下这首怀古之作,显然是寓有引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的。
      白居易对这首诗曾叹赏不已,当读到“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时,不禁赞叹道:“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果然,后世文人每多袭用此种写法。苏轼《次韵秦少章和钱蒙仲》“山围故国城空在,潮打西陵意未平”,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怒涛寂寞打孤城”即为例证。
      刘禹锡的《乌衣巷》也许更雅俗共赏,诗人凭吊东晋之时秦淮河上的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对比而今的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诗的一、二句都是刻画环境,“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除去两个地名,实际就写了两件事物:野草闲花和夕阳西下。朱雀桥边长满了野草,野草丛中,开着几点零星的闲花;乌衣巷口只剩下夕阳残照,昔日的高堂华屋已荡然无存。难以相信这里曾经是车马喧阗,热闹非凡,豪族聚居的地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两句诗运实入虚,诗人想象当年在鼎盛一时的王、谢豪门之家结窝栖宿的燕子,如今飞进了寻常百姓人家那低矮的房梁。这时的燕子,自然不是晋朝时的燕子,诗人却说是“旧时燕”,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者的身份,同时意味着历史变迁的一何迅速,王谢豪奢的一何短暂。虽然事实上并没有那么长命的燕子,但燕子能寻故巢是不变的习性,诗人这里不直说老屋易主,耐人寻味。清人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两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和《石头城》一样,《乌衣巷》也包涵着很深的引古鉴今的讽刺意味。想当初,东晋豪门贵族偏安一隅,竞逐豪奢,醉生梦死,如今的乌衣巷却没落荒凉,今昔盛衰的对比凸显。而经过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政治上腐败堕落,与东晋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志在革新政治的刘禹锡写下《乌衣巷》一诗,无疑也是对唐代封建统治者敲响警钟。
      同时,结合诗人仕途上长期被排挤、被弃置的人生遭际,以及诗人虽屡遭贬谪,身处逆境,却并不消沉气馁的倔强、爽朗的品格,我们还能体味出这首诗中所渗透的诗人对自身身世还有人生的感慨之情。写这首诗的一年以后,刘禹锡在扬州碰到白居易时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说他被朝廷贬谪在荒远的地方,已经度过了二十三年,多少人考上进士的年代比他晚、年纪比他轻,然而他们都在政治上占据了高位,拥有了荣华富贵。所以,他心里对于那些权贵的显赫怀有一种反感、蔑视的态度。因此当他回首王、谢两大家族的烟消云散时,他也在提醒和讽刺当时那些炙手可热的新贵们的得意忘形:历史无情,人世无常,何必那么不可一世!刘禹锡也正是通过这种哲学的深思,把生活中的愁恨化解为了一种具有历史深度的感悟,从而在更高层面上求得了心理上的平衡。
      总之,刘禹锡的《石头城》和《乌衣巷》不同于一般的吊古感怀之作。这两首诗暗示了时空的无限性,反衬了人生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对历史兴亡和荣华富贵都产生了一种哲学的现实关照,因此是怀古诗中的佳作,寄意深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卞孝萱、胡阿祥.刘禹锡的金陵怀古诗[J].南京史志,1997(2).
      [2]尚永亮.刘禹锡咏史怀古诗的类型和特点[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8).
      [3]周晓琳.“金陵”意象与古代作家的怀古心态[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4]沈学玕.唐宋诗词中的金陵怀古情结[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相关热词搜索: 古今 人生 兴废事 叹己叹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