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语言表达连贯ppt_解答语言表达连贯题八原则

    时间:2019-03-15 03:26:2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语言表达连贯”题多年来一直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所谓的“表达连贯”就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此类考题主要用以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2007年高考,全国18套试卷中有9套试卷对这一考点直接进行了考查。笔者通过对这9道语言连贯题的思考和分析,总结出如下解答问题的8个原则,期盼能给同学们带来帮助。
      
      一、事理的逻辑性原则
      
      无论叙事、状物还是说理,在行文时都要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违背了事理的逻辑,就必然会影响到语句的连贯性。
      【例1】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安徽卷第4题)
      ①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
      ②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
      ③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述。
      ④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如欧几里得的综合,牛顿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计算机的出现,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
      ⑤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A.②①④③⑤ B.①④②③⑤ C.②⑤③①④D.①④②⑤③
      【解析】此题上下句之间环环相扣,其事理的逻辑性十分鲜明。解答此题的一个简便方法就是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圈画出那些勾连起前后句的关键词句。在这段议论性文字中,②是中心观点,可以将它判定为排序的首句,⑤是对②中“一种信念”的具体解说,自然应紧承其后,③是由⑤中的“世界是合理的”这层意思引申而来的,突出强调了“这个信念”在“数学研究”中的独特性。①④的思路就比较明显了,两句先后阐明的是“信念”由“古代”到“现代”的简要发展过程。
      【答案】C。
      
      二、说明的有序性原则
      
      任何一段说明性文字,都应该是有序的。要把意思说清楚,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说明,这样才能让人看懂,看明白。
      【例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写序号即可)(辽宁卷第22题)
      ①科学家为了迎接“挑战”,根据超导材料的“完全抗磁性”原理,让轮子和钢轨“分离”,发明了高速磁悬浮列车。
      ②磁悬浮列车在正式运行之前,还需要有一个依靠轮子行驶一段距离、时速达到100千米以产生足够大的磁场的启动阶段。
      ③磁悬浮列车由于不存在轨道对车轮的摩擦阻力,因而可突破传统列车时速300千米的极限。所以,这种新型列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④传统列车提速有一个极限――时速300千米,超过它,就会造成车轮和钢轨的剧烈摩擦,从而引发严重事故。
      ⑤它利用磁极相同产生的排斥力大于地球引力使车辆向上悬浮,并利用磁极相异产生的吸引力驱动车辆高速前进。
      序号: 。
      【解析】与一般的语言连贯题比较,此题的文字量很大,考生如果不能抓住材料中隐含着的说明顺序,就可能理不出头绪,造成失误。先从整体来看,④讲的是“传统列车”,①②⑤三句讲的是“磁悬浮列车”,③讲的是这种新型列车的“发展前景”,这里有一个由过去―现在―将来的说明顺序;再从具体环节来看,⑤是对①中“完全抗磁性”原理的解说,有一个解说关系,②是对磁悬浮列车运行原理的进一步解说,其中的“还需要”是个关键词组。细一推究,①⑤②之间的说明顺序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答案】④①⑤②③
      
      三、话题的统一性原则
      
      所谓话题统一,是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相互有紧密联系,围绕着一个中心,集中地表现一个人、一个事实、一个场景或某一思想观点,前后各句的话题应当保持连贯统一,这样才能使文章读起来顺畅。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话题转换出了故障,语言就会出现紊乱。
      【例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天津、宁夏卷第21题)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以极度残疾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
      ①他执著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
      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解析】解答此题的难点是④的位置的安排,但倘若掌握了“话题的统一性原则”,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此题的①②③的主语都是“他”,④的主语是“思维”,和横线处前一句中的“身体”一样,“思维”也与主语“霍金”构成领属关系,故④应放在最前。另三句的排序就简单多了。通过分析,我们可根据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寻求→发现→震动”,依次排出后边三句的顺序为①③②。【答案】④①③②。
      
      四、结构的对应性原则
      
      语言不仅要讲究内容的美感,而且也要注重结构的和谐一致。在前一句话中,前面提出某个内容,后面往往也按照前面所提起的,分别加以说明、描写、阐释或补充,使前后语句对应承接,紧密衔接。我们倘能发现它们结构上的对应关系,便可很容易判断其先后次序。
      【例4】把下列语句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全国卷Ⅱ第18题)
      ①_______,②________,人口不过二十万,③________;④ ________,⑤________,枕着清澈的多瑙河水,⑥_________;这是一个孕育了音乐奇才的小城,莫扎特让城中一木一石无不浸润音乐的魅力。
      A.面积不过八十公顷
      B.这是一个古老的小城
      C.偎倚在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峰之间
      D.这是一个迷人的小城
      E.却有着千年的沧桑历史
      F.美得让人不忍离去
      【解析】细心的考生应当能发现,这组文字中的③和⑥后有两个分号,这意味着此文段是由三个排比句构成的。从内容来看,三个句子依次讲述了小城“古老”、“迷人”(当然,二者哪一个在前还需作一思考、判断,但其难度不大)以及“孕育了音乐奇才”的特点。依据结构的对应性原则,①与④处应该填写以“这是一个”开头的b与d句,③和⑥应该是前面②中的“古老”以及④中的“迷人”的具体化。通过句子的前后对应关系,我们可迅速找到解答问题的突破口。【答案】B A E D C F
      
      五、性质的一致性原则
      
      在一段连贯的语句中,阐述对象的性质特点,或是情感色彩,或是语体色彩等,在前后语言环境中都应当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语脉的贯通。
      【例5】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湖南卷第5题)
      某校邀请著名学者刘教授来校讲学,在向全校师生作介绍时,校长的话中有这样一段:“刘教授是我校的校友,他长期从事学术研究,成果丰富,贡献卓著,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____________________。
      A.这既是他本人的荣耀,也是敝校的荣耀
      B.这既是他的光荣,也是我们学校的光荣
      C.这既是本校的自豪,也是他本人的自豪
      D.这既是他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解析】此题看似平淡,实则孕有新意。它要求考生能在文本提供的语境条件下,从表达的连贯与得体两个方面去辨析选项,推断出答案。此题不仅考查了语言连贯这一考点,还对学生提出了语言表达得体方面的要求,实有一箭双雕之效。此题A项中“敝校”一词与前面已出现的“我校”语体特点不符;C项主次关系颠倒;D项中,“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一句帽子太大,用语过重,脱离实际,也属于表达不得体。【答案】B。
      
      六、情境的整体性原则
      
      就像同学们在进行英语泛读时要注意整体的感知一样,在解答语言连贯题时,也要注意到情境的整体性。注意到了整个情境的整体美感,读起来就很顺畅协调,反之,语言的连贯感就会随之减弱。
      【例6】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序号)(山东卷第16题)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倚窗前,寒梅着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的理解难度不大,原因就是文本材料具有很强的情境整体性。③起句――①诗文排遣――⑤举例1(诗云)――②举例2(王维)――④结句,不仅阅读起来感到舒畅自然,其情境意趣也显得美感和谐。出错的考生一般将之排序为③④⑤②①,究其原因,①④的位置颠倒后,④中的“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两句没有了着落,情境的整体性被破坏了。【答案】③①⑤②④
      
      七、组合的俗成性原则
      
      有些并列词、句的先后顺序也有一定的联系和规律,但很难用一种严格而科学的手段加以界定,它们遵循的往往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组合顺序。
      【例7】将下面6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北京卷第22题)
      紫禁城位于北京的中心,_________________什刹海位于紫禁城的西北面,那里是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①顶上盖有色彩灿烂的瓦。
      ②背后是景山,
      ③还可以看到附近的鼓楼。
      ④周围绕有城壕与金色瓦顶的墙垣,
      ⑤由景山可以看到北京的中轴,
      ⑥山上共有五座亭台,
      【解析】此类型的试题考生往往难以凭借单一的理解途径解决问题。从首句紫禁城“中心”到④句的“周围”,再到②句的“背后”,这里体现着空间顺序;从②句的“景山”到⑥句的“山上”, 再到①句的(亭台)“顶上”,这里体现着由此及彼的顺序;⑥①写的是近看,⑤③二句写的则是远观,体现着由近及远的顺序。可见,此段文字遵循的正是人们约定俗成的组合顺序,这样的组合同样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答案】④②⑥①⑤③。
      
      八、行文的照应性原则
      
      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结构的前后相承,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照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
      【例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全国卷Ⅰ第4题)
      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______________――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
      ①时而沿着水边,
      ②回到有人的地方,
      ③时而到岸旁嬉戏,
      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
      ⑤时而离开它的幽居,
      ⑥藏到灯芯草丛中,
      A.③①⑥⑤②④
      B.①④⑤⑥③②
      C.①②③⑥⑤④
      D.③②①④⑤⑥
      【解析】仔细考察文本所提供的前后语境,虽然①③⑤句都是以“时而”开头,但与横线处前一句“时而在水上遨游”能紧密相承的,最恰当的只能是③。与横线处后一句紧密照应的,当然是与“人”相关联的②④。由此,答案已经出来了。如果还不放心,你可以A项提供的句序为纲,再阅读一遍。“沿着水边”藏到“草丛中”,离开“幽居”回到“有人的地方”,这样的表达合情合理,同样符合于行文的照应性原则。【答案】A。
      【例9】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天津卷第3题)
      我们在送别朋友时,常常引用“____________-”,以表达彼此感情之深厚及对朋友的劝慰。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解析】此题将语言的衔接连贯与词语放在一起进行考查。解答此题时,我们要着重考虑的是:A与B哪一个能与“彼此感情之深厚”以及“对朋友的劝慰”更准确、更合理地照应。“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侧重于对别人,它给远行的朋友以鼓励和信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则侧重于自己,表达了送行者的旷达、乐观的胸襟。二者比较而言,还是前者更温馨些,能够起到劝慰友人的效果。【答案】A。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2007年高考语言连贯题的考查呈现出如下特征:①材料面广。从上述9道题看,其材料选择面很广阔,记叙、议论、说明、描写以及抒情等悉皆出现。②灵活性强。一方面,命题者有意识地将这一考点与其他考点融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另一方面,考查形式显得较为灵活,由原来相对较为单一的客观题型向主观题型偏重的格局转变。③难度增加。难度的增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材料多提供5句或6句话,文字量偏大;其二,评分标准更加严格。全国卷Ⅱ的评分标准为:答对②④各给1分;其他四处,每答对两处给1分。这样的评分标准是比较宽容的,其它许多省市在评分标准中明确规定:错一处即不给分。
      有鉴于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体现了重能力、重运用、重综合的总趋势,我们广大考生在解答语句连贯题时,不能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而应从多个角度考虑,力求领悟透彻,融会贯通。解题时可遵循以下步骤:
      1.综观全局,把握中心。一道语言连贯题往往就是一段完整的话,它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解题时我们首先做的就是要把握题干,把握这段话的中心意思。
      2.划定区域,界定重点。因为一段文字表述中总有一些是主要信息,一些是次要信息,所以我们在把握中心的基础上,还要能根据前面的一些规则来辨别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从而界定出文段的重点。
      3.确认性质,找准思路。这是解答语言连贯题最重要的一步。确认题目的性质,就是要看清命题者的思路,确认是8种原则中的哪一种。准确探索出命题者的思路,实际上就是找到了解答问题的突破点。
      4.理清头绪,准确表达。做好题目之后,可再将选好的选项或是修改后的内容代入到原文中,重新理清一下文段的头绪,检查一下前后文的语意是否衔接连贯。
      总而言之,尽管语言连贯题型、题性发生了变化,难度有所提高,但只要我们能把握住命题者的一般思路,摸索、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解题对策,养成良好的解题思维与习惯,就可以做好语言连贯题。可以预料,随着2008年的到来,语言连贯题这块姹紫嫣红的“百花园”将显现出无尽的青春活力,一些勇于创新的特色题型将绽放出无限魅力,为那些“十年磨一剑”的考生提供一个一试身手的新天地。

    相关热词搜索: 连贯 语言表达 解答 原则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