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纛怎么读 信任:网络时代依然飘扬的大纛

    时间:2019-03-14 03:27: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话题引入】   2009年2月12日,李辉公开撰文,质疑“国学大师”文怀沙的年龄、人品、学术成就,一时间网络上下,口水乱喷,莫衷一是。其实,类似的质疑在许多地方都发生过,比如“正龙拍虎”“久耕托市”等。在网络媒介发达的今天,人们对真相的探求似乎已经到了狂热的地步。敢于质疑的精神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凡事都要亲自见证才相信,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是走向了反面呢?难道彼此的信任已经在质疑面前烟消云散了吗?我们需要有质疑的精神,同时更需要彼此的信任,这才是我们这个社会能够和谐的动力所在。
      
      【现象点击】
      2月12日,昆明市晋宁县一男子在看守所受伤后死亡。据当地媒体报道,晋宁县公安机关给出的答案是,李荞明受伤是由于其与同监室的狱友在看守所天井里玩“躲猫猫”游戏时,遭到狱友踢打不小心撞到墙壁导致的。这一答案引发网友强烈质疑,“躲猫猫”立即成为流行词语。19日,云南省委宣传部在网上发布公告,高调征集网民会同有关部门组成独立调查委员会参与调查事件的真相。短短几个小时内,共有510人报名参与,并于当天晚上组成了“躲猫猫”舆论事件真相调查委员会,但是最终无功而返。
      
      【媒体评说】
      任何问题都会有最后解决的时候,比如“躲猫猫”事件,已经由云南省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公布了调查结论:这是一起发生在看守所内“牢头狱霸”打死在押人员的故意伤害致死案件。这个结论也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认可。
      但是我们不能不反思,为什么网络民众会对类似案件如此关注呢?
      
      后“躲猫猫时代”的
      不信任危机
      刘海明
      
      云南警方公布看守所内有在押人员因为“躲猫猫”一类的捉迷藏游戏而死后,网民调查团成为超越案件本身的热点。然而在经历尴尬的调查后,网民铩羽而归,真相并未大白。这些质疑案件的网民代表,反成遭质疑的对象。(《京华时报》2月22日)
      本来是想赴实地考察,弄清“躲猫猫”事件真相,最终没有寻到真相的蛛丝马迹不说,还落了一身骚,网民调查团成员在网上甚至被怀疑是“御用网民”。没完成历史使命的网民调查团解散了,“躲猫猫”事件依然扑朔迷离。后“躲猫猫时代”带给人们的,可能是更多的不信任危机。
      在网民没有介入调查此事前,舆论的指向是单维度的,那就是“躲猫猫”事件的案发地――看守所和云南警方,多数人关心的是犯罪嫌疑人李荞明的真实死因。而在后“躲猫猫时代”,旧的疑惑没有被消除,新的疑惑又冒出不少。网民调查团成员要看监舍的监控录像,晋宁公安局否认监舍有监控录像,而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和媒体报道的说法则是“因相关规定而被拒绝”。警方的说法缺乏应有的清晰度:是没有安装监控设备,还是安装了监控设备没有录像,这显然不是一个概念。是否安装有监控设备,相信公安部门应该有相应的规定。按照我们的常识,越来越多的机关除厕所外都安装了监控仪器,关押还没有被证实最终有罪的犯罪嫌疑人的场所,竟然没有录像监控设备,有点说不过去。再者,最初披露李荞明死因时,警方说是玩“躲猫猫”游戏撞墙而死。晋宁县人民检察院的调查结论是,在押嫌疑人普某、李荞明等人在玩游戏时发生了争执,普某用脚踢李的胸腹部,然后又一拳打在李头部左侧,致使李荞明头部右前额撞击在门框上受伤,最终抢救无效死亡。警方和宣传部门、媒体的说法有出入,和检方的说法不一致,公众怎么可能信任云南警方的说法?不许官派的网民调查团进入监舍,找其他在押嫌疑人了解情况,莫非真的是在恪守有关法律吗?如果是真的话,完全可以拒绝组建所谓的网民调查团嘛。谁在害怕网民的调查,谁制造了更多的不信任危机?
      云南省委宣传部的改革,开了历史先河,伍皓甚至被称为史上最牛的宣传部长。耐人寻味的是,伍皓组建的调查团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揭开真相之目的,反而招致更多的猜疑。“不应该质疑调查团,应该继续质疑当地执法机关,不要被当地执法机关转移了视线……”看似是一个开明的举动,其实质是一次政府危机公关新变种,以此缓冲压力。 “不是监室的狱友在玩‘躲猫猫’,而是公安机关、检察院、省委宣传部在跟网民们玩‘躲猫猫’。”伍皓也承认,因为“准备工作存在一定不足,在不影响司法规定的前提下,网民的意愿难以实现”。客观地说,他的开拓精神毋庸置疑,但事先不和警方沟通,不给调查团以实际的权力介入调查,网民调查团最终变成了看守所的特殊“游客”,只能走马观花,无权进行调查。如此一来,不解渴的调查、无力的报告,便是笃定的结局。所谓的“政府不再‘躲猫猫’”之说,显得苍白。不信任危机,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升级了,这又是什么?
      (选自“光明网”)
      
      【感悟】
      对真相的追寻是人的正常诉求,有关部门理解这一点并寻求解决之道,这本是好事,可实际运作时,某些部门的不配合,让调查过程有欲盖弥彰,掩耳盗铃之嫌。看来要从根本上解决信任危机,不是形式的“透明”,而是制度的健全和透明。当然当个体的不信任演变为一种群体意识时,反思的不应该仅仅是某类人群或政府,而应该是全民。
      
      【名人说信任】
      马克思: 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
      培根: 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信任。
      苏霍姆林斯基: 对人的热情,对人的信任,形象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
      《论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海涅: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康德: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华盛顿:我希望我能具有足够的坚定性和美德,借以保持所有称号中我认为最值得羡慕的称号――一个诚实的人。
      泰戈尔: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
      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学生佳作】
      
      简单
      四川米易中学高三龙军
      
      我努力搜寻记忆中属于你的那份空白,只为寻找一个真诚的世界。
       ――题记
      回首这17年,我发现自己原来是生命中的一个过客,而不是生命的主人。
      曾经,你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小男孩,幸福快乐仿佛永远都在你身边,你用最真诚的心、最简单的方式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简单的你感觉到生活是那样的充实和美好。
      然而有一天你变了,变得好陌生,而你却说自己长大了。你学会了欺骗,欺骗家人、老师,甚至你自己。你把别人的爱心当做实现你欺骗的筹码。你也学会了冷漠、虚伪,你掉进了另外一个世界。尽管你也经常说这不是你想要的生活,但你因此而微笑,带着满足的神情。
      回想过去,你经常在满足中迷失自己。你问自己,我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变得如此面目可憎,以至于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你不是曾经告诉过我,你要做一个简单的人,做心灵要求做的事,要用简单的爱去包围别人,并且被别人的爱包围吗?简单的你要真诚地对待所有的朋友和亲人,甚至素不相识的人。你不会用虚伪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不会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切。但是现在呢?
      你认为这种变化是理所当然的,你振振有词地说:“不是我变化得太快,而是世界逼迫我不停止地转圈。”在这个你认为复杂的社会里,你也将自己变得复杂。你说单纯和简单将不能使人生存下去,你还说这是鲜血的教训,虽然你没有亲见。
      于是你刻意改变自己,丢掉了本来属于你的东西,朋友、亲人都被你尘封在记忆里。尽管在夜里,你常常因为自己的泪水浸湿枕头而惊醒,在醒后检讨自己,但是在白天你依然故我。
      但是我知道,你的心灵需要简单,你相信简单会给你带来幸福。
      那天,你终于醒悟,明白自己错了,你祈求神的谅解,神说:“可爱的孩子,一切的改变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你依然可以找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你将手放在胸口,然后举过头顶,大声喊道:“我将以我最纯洁的心灵做一个简单的人,信任别人,真诚地生活。”
      我明白,这一切就从今天开始。
      
      【点评】
      这篇心灵独白式作文有以下优点:
      巧妙的人称转换。文中“你”和“我”的斗争,其实是代表两种不同认识的“我”,两个“我”的冲突实际就是“欲望”和“简单”的斗争。当“我”战胜“你”,也就是“简单”战胜“欲望”,文章的主旨便显现出来。
      巧妙地运用材料。采用回忆录的方式行文,但并没有局限于具体事情的描述,而是展现心灵的斗争与挣扎历程,从而传递出要表达的主题。以思想认识的脉络为行文线索,以思想斗争来确定材料取舍,别具一格。
      
      【延伸思考】
      理想社会的构建与和谐,不能仅仅依靠法律的力量,在许多领域,更需要道德的感召力,而信任就是其中的一种。当人与人之间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社会便会陷入无可救药的混乱之中。
      
      【相关链接】
      
      没有信任就没有社会
      梁文道
      
      信任原本就是一种最重要的社会资源。我们打开水龙头,要相信里头流出来的水没有毒。我们过马路,要相信所有汽车都会在亮红灯的时候停下来。我们睡觉,要相信屋顶不会无缘无故塌下来。我们遇事报警,要相信警察不是盗贼的同伙。没有信任,社会就不可能存在。已故德国社会学大师卢曼(Niklas Luhmann)说得好:“当一个人对世界完全失去信心时,早上甚至会没办法从床上爬起来。”
      可是信任偏偏如此难得,我们根本没有任何合理的基础完全相信每一滴自来水都是安全的,每一位驾驶者都是清醒的,每一个建筑商都是负责的,每一位警员都是廉洁正直的。然而,我们还是不断地付出我们对他人的信任。那是因为我们不认为这世上没有人是可信的了。这个社会如此复杂,任何发生在身边的事,任何摆在面前的东西,其背后都经过了重重的机制,层层的人手;在这一长串的流程里头,总有一些人会对得起我们的信任,会为自己应做的事负责任吧?
      比如食品,我不可能亲自检测任何送到嘴边的东西,但是我会相信生产商爱惜信誉。一个老板不可能掌握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但是他会相信他聘用的管理人员。假如工人或者原料出了问题,产品检试部门会查得出来。假如出厂的产品真有毛病,相关政府机构会及时发现。假如那些机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良心的传媒会披露真相。到最后,我们还要信赖公权力的确能够查清问题,司法体系的确能够依法处置肇事者。
      这是一个牵涉了多少种人多少个程序的事啊,不大可能每一个人每一个步骤都出错。为了保证不会出现步步出错的情况,为了让社会可以正常运作,人类设计了各种制度去保障信任这种极其必要但极易受伤害的资源,例如权力与利益的分化。大而言之,商家与官方的利益是不一致的,所以官方不会掩饰商家的错误;媒体又与商家和官方的利益不同,所以媒体更不会为商家与政府文过饰非。
      万一这三者的利益高度重合,那么我们还能怎么办呢?那就只好相信界外的力量与更高层级的结构了。当然,我们还可以相信自己;只不过,一个所有人都只信任自己的社会还能叫社会吗?
      (选自《南方周末》2008年09月17日 有删节)
      
      【感悟】
      信任是相互的,信任是我们这个社会存在的基石,只有彼此都能够信任时,我们才能够看到这个社会的希望。否则,我们将一事无成,最终会在焦虑中走向自我毁灭。
      
      【强化训练】
      我们经历了灾难,但是我们依然坚强。我们经历了金融危机,但是我们依然信心满满。我们经历了失败,我们依然微笑前行……有许多东西,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总有一些东西,保存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并且随时会焕发出最美的光。
      请以“――,永不消逝”(先把题目补全)为题作文。
      要求:不少于800字,文体自选,立意自定。

    相关热词搜索: 网络时代 飘扬 信任 依然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