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实践探索] 怎样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时间:2020-02-18 09:44:2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实践探索
          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处湖南省正南边陲,湘、粤、桂三省(区)交界的南岭山区腹地,是全国瑶族人口最集中,全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1997年成为湖南省第一个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少数民族县,2002年被评为永州市基础教育工作先进县。全县现有在职中小学教师4769人,大多分布在偏远的山区或农村中小学任教。近来年,为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发展,通过创优教育环境,创新机制强化培训提高教师队伍,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区的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创优环境,为教师安心乐教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
    江华县地处偏僻瑶山,生活条件艰苦,外地人才不愿来,本地优秀人才留不住,长期以来,造成教师总量不够,素质不高。环境的因素已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设优良的教育环境,就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
    (一)创优人文环境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近两届县委书记先后荣获“湖南省教育功臣”。第一,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一是制定措施,落实教育法规。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县委、县政府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1999年以来,县里共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的决定》、《教育行政执法处理规定》、《教育分级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措施;
    县政府把控流保学纳入了乡镇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方案占40—50%。二是督促检查,净化教育环境。每期开学初,主管教育的副县长组织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开展一次控流保学专项督查,督查情况通过电视、报纸和下发督查通报等形式公布;
    开学之后,组织县物价、监察局、财政局、教育局、减负办等单位开展治理中小学乱收费检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入学率。另外,县党政领导主动与特困学生“一帮一”助学活动。第二,切实维护教师根本利益。一是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县财政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优先发放教师工资。同时辰,在福利待遇上与公务员一视同仁。二是为教师维权。凡是《教师法》规定的教师应享有的权益,坚决予以维护。三是关爱教师发展。每年的公务员招考、机关干部竞聘上岗,凡符合条件的教师均可报名参加,不卡不压。近两年来,县委政府和各直机关从教师队伍录用公务员40多名。
    部门支持,百姓办教。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为促进民族教育再上新台阶,各级各部门纷纷相助,团县委、国税局、森林公安分局、中保人寿公司等单位“献爱心”支助联系点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国土、规划部门主动为学校新建扩建校舍征地规划,县综治委每年确定一个主题治理学校周边环境等。人民群众兴教办教的热情更是高涨,自1999年以来,各地群众捐资助物1000余万元投资教育。这样,自“普九”验收后,在全社会再一次掀起了尊师重教的热潮。
    (二)创优硬件环境
    一是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我县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舍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砖木结构或“土垒墙”房子,时间久远,又得不到正常的维护,超期服役,已成为危房,教师宿舍十分紧张,教学设施也严重不足。为此,我们认真落实了教育经费“两个比例”和“三个增长”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保证教育投入。1998年以来,共投入教育经费2.71亿元,在确保教师工资按时发放的同时,新建扩建校舍13.8万平方米,改造危房6.05万平方米,县一中从瑶山腹地搬迁至县城,建成为现代化的花园式学校,县二中成为示范性市级重点中学,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二是整合有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由于我县特殊的地理条件,在普及初等教育期间,我县一师一校,学生不足20人的微型学校有390多所,这虽然在当时解决了瑶山孩子就近入学问题,但规模小,效益低,为改变此种现状,我们制定了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05年全县撤并学校223所的目标,近几年来通过财政补助、上级支助、学校勤工俭学创收以及群众捐集资等措施,共筹措资金812万元,用于学校布局调整。至2003年,全县已撤并学校200所,并且在林区进行了集中小学低年级学生办寄宿制学校的大胆尝试。科学有效地配置了教育资源,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效益。
    二、创新机制,为教师实现自身价值提供空间和舞台。
    实现教师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创新机制,深化改革,为教师实现自身价值提供空间和舞台。
    (一)创新选拔任用机制
    过去对中小学校长的选拔方式主要是组织考察任命,选拔方式单一。从2002年起,我们按照“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现代化”的要求,对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方式进行了大胆改革,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县中小学推行校长公开竞聘工作,并对公开选拔中小学校长的程序、要求进行规范管理,确保公平公正。两年多来,全县有150多名教职工参加公开竞聘校长职位,有30名教师或中层管理者通过公开竞聘走上校长岗位。同时,我们推行校长任期制,打破校长职务终身制,对通过公开竞职选拔出来的校长,确定任期为4年,其中试用期一年。任期届满后,经组织考核优秀的可以连聘连任;
    考核不合格者将解除校长职务,进行新一轮公开竞聘。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上进心。
    (二)创新用人机制
    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实行师资的优化配置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激活用人机制,建设一支教育理念先进、业务素质精湛、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是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软件保障。一方面,通过外引内留,充实教师队伍。一是大量引进外地人才。近三年来,抓住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改革和周边县区教师基本饱和的良好机遇,从高等师范院校引进外籍毕业生500余人。二是留住人才。我们在大力引进外来人才的同时,通过思想感情上安心暖心、业务素质上帮扶磨练,空间上注重个性发展等措施留住人才。思想上安心暖心,就是认真做好安抚工作,以情动人,以情留人,以情育人,开展教师外出考察学习、重大节日团拜会、教师友谊赛等活动,让教师感受到领导的关怀、组织的帮助、集体的温暖;
    业务素质上帮扶磨练,就是经常性地开展“能带新”、“老带新”,让一些有教学经验业务能力强的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并不断举行比武课、汇报课竞赛,教育教学成果展,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让教师在磨练中提高自己;
    空间上注重个性发展,就是做到以人为本,营造宽松和谐氛围,教育科研、课堂教学、业余爱好、考研深造等等,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给予理解和支持,让教师自由发展,彰显个性。另外,为留住优秀人才,稳定骨干教师队伍,我们率先对骨干教师给予岗位津贴。
    我们也鼓励城市教师到农村小学支教,迄今为止,已有200余名县城内教师下乡支教,同时也吸收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到城内任教自2000年来,已有50余名教师通过试教考试进入县一中、二中、职业中专及城内小学任教,我们还组织建立了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促进城乡教师的流动和学习,并将支教纳入教师的晋职考核中。
    (三)创新培训机制
    ——强化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培训
    古语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头戏”来抓,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一是狠抓学习教育。制定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实施方案》,全县各学区、学校通过集中学习、分散学习、专题研讨、知识测试、心得交流、征文比赛等途经和方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并且对照这些法律法规进行自查,写出自查材料,进行深刻反思,找准问题的根源,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提高方案,有效地推进了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二是强化考评,严格管理。将师德建设纳入学校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内容。师德问题较多的学校,当年不能评为先进单位,相关负责人不得评为先进个人。同时将师德考评社会化,各学校每期聘请社会各界人士担任师德师风评议监督员,对师德表现较差的教师给予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在教师评优评先、晋级晋职中,对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三是检查评比,推介典型。通过检查各学校师德建设措施落实情况,表彰先进,推介典型。近几年来,我们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了评选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单位、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教育教学管理人员活动,在庆祝教师节大会上予以表彰奖励,并将优秀典型通过新闻媒体,向全社会推介。
    ——强化校本培训
    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网络体系。一是建立好师训基地。1999年8月,将县教师进修学校与县职业中专合并,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较好地解决了教师进修学校师资短缺,设备落后的问题。二是以学区或学校为单位进行继续教育。在以教师进修学校为中心培训的同时,还要求以学区、学校为单位开展师训工作,目前已建立了县乡校三级继续教育网络。
    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进行教师提高培训。我们采取“一送二请三压”的方式。一送,即送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市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的培训。我们已将全县3名国家级骨干教师、34名省级骨干教师、36名市级骨干教师、120名县级骨干教师分期分批地送至相应地培训基地进行了培训;
    送教下乡和巡回教学。作为山区县,学校分布散,路途远,为减轻教师经济负担和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采取了组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以送教下乡和巡回教学的形式开展师训,如开展“优课下乡活动”、“新教法下乡活动”,为广大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想和操作要领示范。二请,即聘请名师专家讲学培训。为开阔山区教师视野及时了解现代教育教学信息,分别从省师资培训中心、省教科院、零陵学院、长沙市一中等科研院所、学校聘请资深专家学者到江华讲学。三压,即教育局及各学区、学校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要求每位参训教师提出明确任务,在培训后写好一篇汇报材料,作好一场汇报报告,上好一堂示范公开课。另外通过联合办学,开展学历提升培训。为提高教师整体学历水平,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成考和自学考试,与零陵学院、零陵电大、湖南科技大学、湖南一师等高校达成联合办学协议,设立函授和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站点。自2000年秋季起,举办大专函授班20个,毕业学员605人;
    举办现代远程教育班2个,在学学员375名。
    为确保培训取得实效。一是建立健全教师岗位培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学历提升培训、新教师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普通话培训和新课程培训等一整套学员学习管理制度。各乡镇学区教学点也相应建立了规章制度。二是抓好全程管理。为避免学员在岗位培训中走过场,改革培训结业考试制度,把平时作业与考试成绩、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笔试与面试、学习情况与跟踪个性分析相结合,开展全方面综合评价。三是不断改进培训方法。每年在全县组织开展了“说、授、议、评”大型教研教改活动,通过理论讲座、示范教学和说授议评、实践训练等几个环节,在使受训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课堂教学能力也得到了质的发跃,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科研的能手。2003年,全县参加市级以上教学研讨会、优质课竞赛、论文评比45次;
    送省、市参评论文200篇,获奖100余篇;
    全县现省级教研课题3个,市级课题7个,县级课题150余个。湖南省2003年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永州市只批准了两个,均在江华县,分别是两位骨干教师主持的《民族地区自强教育》、《农村弱势群体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心理研究》。
    (四)创新评价机制
    对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于建设教师安心乐业工程至关重要。为此,我们打破了以往以考试成绩定优劣的传统评价模式,建立起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通过发放教情反馈表、家长座谈、民主测评、教学常规检查等方式对教师的德、能、勤、绩进行综合考核。综合评价能使教师全方位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发现优势,找到自信;
    也能找准差距,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一大批年轻教师在新的评价机制下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
    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已基本上拥有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骨干教师稳定,外地教师安居乐业,形成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极大地促进了全县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逐步完善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加快发展,继续推进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