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在公共危机中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及重塑 公信力缺失

    时间:2019-03-30 03:22:3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公信力是政府执政的基石,是社会整个信用体系的核心,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它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政府公信力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中具有突出作用。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存在一定问题,解决好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公信力问题,能够增强政府执政能力,推动社会和谐。
      关键词:公信力;公共危机;重塑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33-2738(2012)04-0151-01
      一、政府公信力理念之概述
      (一)何所谓政府公信力。
      从政治学角度,政府作为使用公共权力进行社会活动统治管理的主体,其统治管理行为都是依靠政治权威来维持的,政治的权威依靠公众对政府地位的肯定及政府行为的信任程度。简言之,政府公信力就是社会公众对于政府政治社会管理活动中的管理行为的信任程度。由此可见,政府的公信力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基石。从社会学的角度,公信力作为民众对政府行政力的信任,属于必须依靠一定社会力量来实现的制度信任范畴,是政府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公正、合理的履行职责而得到的来自公众一种制度信任。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这类制度信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所以,提高政府公信力是建设信用社会的关键所在。
      总之,不管从何种角度探讨政府的公信力,其实质都是政府的信用能力,它是评价一个政府能否全面履行公共责任和是否被公众认同的基本标准。
      (二)政府公信力在公共危机处理中的重要性。
      1.维护社会稳定。不论公共危机的种类及程度如何,都势必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造成人们生活、生产秩序的破坏。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公众心理极为脆弱,这种心理的不安定为谣言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同时由谣言引发的社会震荡,秩序失范必将引发民怨。民怨矛头则直指党政机关,政府与民众关系处于冲突和无序的状态。政府公信力对于恐慌传言的抑止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政府公信力能够为公共危机时期的社会稳定提供必要的精神依赖和心理支持。
      2.有助于政府的危机治理政策的社会执行。政府政策发挥的重要前提条件是民众对政策的认同和支持。民众信任政府才会主动理解、支持、认同、执行政府的政策,政府政策才能得到应有的社会实效,公共危机才能得以有效化解。同时“政策目标群体对于政策主体的不信任,可能会诱发其非常规性质的逆向反应,从而可能会导致他们拒绝接受本来可以接受的政策信息。”[2]即在政府公信力差的情况下,民众不仅不相信政府制定的政策,反而可能从相反的角度去理解政策,使得政府政策无法得到应有的社会实效,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扩大公共危机的危害范围。
      3.有利于民众参与危机治理。“无论是国家、市场还是被许多人寄予厚望的公民社会都无法单独承担起应对风险的重任。”[4]因此提高公众参与水平,促进公共危机化解主体多元化,构建政府与公众间的合作治理机制就成为有效治理公共危机的必然要求。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与公众合作的黏合剂。政府公信力高,公共危机发生后,公众会因政府的公信力而团结在政府周围,真诚配合政府的治理工作,从而度过公共危机。政府公信力低,公共参与度降低使得政府成为公共危机解决的唯一力量,反而会加剧公共危机的危害度。
      二、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危机意识薄弱。
      正如奥斯本所云,政府管理的重要目的是“使用少量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钱治疗”。在我国长期的和平环境,加之危机警示教育的缺乏,一些地方政府缺乏忧患意识,预警性不高,公共危机意识薄弱。由于未能贯彻抓早抓小的预警原则,及早发现群体性事件的苗头和倾向,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危机管理者即陷入疲于应付危机的被动局面。预防的成本必然远低于治理的成本,由于公共危机的治理成本过高,必然使公众在心理上否定政府能力,削弱了政府公信力的心理基础。
      (二)政府处理危机方式失当。
      公共危机一旦发生不会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然消失,但部分政府存在依赖心理及侥幸心理,依赖上级政府的指示,导致错失处理公共危机的最佳时机;或希冀危机的自然消亡,以“拖”带“化”,幻想以“冷处理”的方式处理危机,致使危情恶化。同时存在严重的脱责心态,即在危机发生时首先考虑的并非如何处理,而是思量谁来为自己的责任买单,或将治理危机视为上级政府的责任,或将治理危机转嫁至其他政府,导致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出现职权的空白区,关键时刻没有敢于担当的政府出现。更有政府对危机定性不当,将危机全部定性为政治危机,将处理方式都定性为维稳,因而滥用警力强力压制,导致警民关系紧张。危机处理方式失当使民众怀疑政府的危机治理能力和意愿,容易引发不同程度的政府信任危机。
      (三)政府信息不公开。
      部分政府受传统家长式管理思维的影响下,没能正确认识自身与公众的管理关系及自身管理地位来源,视公众为公共管理的被动接受者,剥夺公众的知情权。一旦公共危机发生后,其第一反应就是堵塞真实消息,以维稳的名义,剥夺公众对危机的真相和发展态势的知情权,或以虚假消息来敷衍公众,对危情信息进行过滤,封锁真实信息传播。在地方政府的行政管制下,媒体出于自保心态,对此类事件的报道持观望态度。由于媒体集体失语,使公众对危机事件开始主观的猜测,导致虚假的、恐慌性流言充斥社会。结果,公众对政府行为的信任程度大打折扣。
      三、在公共危机治理中重塑政府公信力
      正如奥古斯丁所说“每一次危机既包涵了失败的根源,又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进而收获潜在的成功机会,是危机处理的精髓。”[7]正确处理好危机事件不仅可以平安过渡危机时段,更可以大幅增加政府的公信力。
      正确对待公共危机的处理应当从多个方面着手,协力推进。第一,建立健全危机预警机制。预先预测可能面临的各种公共危机,在制度上和补给上做好准备,预期对抗危机的应急对策,做到对危机的有备无患。第二,完善政府行政问责制。将行政问责制应用于公共危机事件,通过公共危机事件处理给予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的政府官员相应的处罚,以维护政府的整体形象,增强政府公信力。第三,搭建政府与媒体间的互动平台。政府应搭建起与媒体间良性的互动、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媒体的积极功能。通过媒体将基层公众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向上传达给政府,增强公众参与程度,促使政府的各项政策更符合民意,增加公众对政府的忠诚感和信赖感。
      
      参考文献:
      [1]赵晓.谈提升政府公信力的价值[J]. 决策咨询,2004,( 5) .
      [2]韦春艳等.我国公共政策公信力危机及消解对策[J]. 党政论坛,2009,( 3) .
      [3]赵晓.谈提升政府公信力的价值[J]. 决策咨询,2004,( 5) .
      [4]杨雪冬.全球化、风险社会与复合治理[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 4) .
      [5]《小康》研究中心.信用最差和最好的时代 2008 ~2009 中国信用小康指数[J].小康,2009,( 8) .
      [6]李松涛. 67. 6%的人对政府的危机管理现状不满意[N].中国青年报,2006 (05)
      [7]奥古斯丁.危机管理[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思维,男,(1983年12月—) 陕西靖边人,长安大学政治学院2010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相关热词搜索: 公信力 重塑 缺失 危机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