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让学生动起来,把时间还给学生】动起来郭富城

    时间:2019-05-22 03:22:3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动能、势能、机械能”是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八年级第八章已经学到了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对这节内容他们已有了粗浅的认识.   课题 §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是否具有能量的判断方法;
      2.知道什么是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并探究出影响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3.通过系列的探究活动掌握分析影响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大小因素的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并探究出影响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如何探究出影响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评析与改进 能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重点、难点定位基本准确.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程基本理念,在目标的制定时应考虑物理与生活、物理与社会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设问引入
      投影问题1:为什么在高速公路上要限制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
      投影问题2:运动员脚踩滑板从高处滑下,为什么会越来越快?
      相信同学们通过对“动能、势能、机械能”这一节的学习,肯定能回答好这两个问题.
      评析与改进 这两个问题学生真的是回答不好,老师还让学生想了一分多钟.想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想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的兴趣了吗?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之一就是形象直观,这里可以用山洪暴发的视频引入新课——有足够的震撼力,又能激发兴趣;可以用飞机与小鸟相碰飞机爆炸的动画引入新课——新颖又趣味盎然.
      二、教学过程
      (一)能
      演示实验1:运动着的锤子能将钉子钉入木板中.
      实验1说明: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演示实验2:运动着的锤子能将钉子更深地钉入木板中.
      实验2说明: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量就越大.能量有大小,能的单位是焦耳(J).
      演示实验3:运动着的锤子击打学生的手指.学生进行避让.
      实验3说明:能够——做功的本领,并不是一定在做功.
      评析与改进 在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中,老师是动了心思的,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经过与学生交谈发现:前两个结论学生基本上都明白,对于“能够”也有约一半的同学是理解的.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这一知识模块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学,然后“兵教兵”,也就是先课前个人预习再课上小组内交流.
      (二)动能
      1.老师介绍: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哪些物体具有动能?
      3.学生活动:探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设计实验、分组实验、小结结论.
      说明:在设计实验环节对学生进行启发:(1)伽俐略比萨斜塔实验——对信息快递的解读;(2)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评析与改进 在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的安排是很好的,能让学生运用身边的学桌、课本、小车等进行分组实验;有启发引导,有学法指导.为了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可以让学生将方法和步骤写出来再让其他同学帮助修改,共同进步的同时也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弹性势能
      1.教师介绍: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哪些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3.共同探究:物体的弹性势能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实验:会跳的卡片.
      交流:你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怎样的现象?实验现象能说明什么?
      评析与改进 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本身无可厚非,但是教学的理念还有待更新:“会跳的卡片”实验,不要害怕学生做不好,大胆地让学生做,一个做不好,换其他同学接着做,应该有同学能够做得好;实在学生做不好,老师也不要包办代替,可以分析学生效果不好的原因,与他们共同探讨改进效果的方法,让学生有能力有方法做好实验.
      (四)重力势能
      1.演示实验:“重锤”将“桩”打入沙中.
      教师介绍: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2.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哪些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说明: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
      3. 活动:要想打“桩” 打得深一些,可以采取哪些方法?试试你的方法可行吗?
      设计实验、实验演示.
      结论: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五)机械能
      在物理学中,我们将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三、小结
      1.本节课我们从能量开始,学习了其中的一种形式——机械能,我们将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是常见的两种势能,重点探究了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从能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在高速公路上要限制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
      四、布置作业
      探究: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利用身边的哪些物品,你还可以设计哪些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评析与改进 小结时解答课前的设问,首尾呼应是好的;布置一些动脑又动手的作业来提升课内所学也是好的;小结时,将看似凌乱的板书框架化又是一个亮点.
      但是,四十分钟的一节课,师生探究了弹性势能时已经用了三十二分钟,所以老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表现得比较赶时间.大可不必!以学定教.与其都讲了没时间练习,不如对已讲的内容进行训练;与其什么都讲不透,不如就其中的一点讲通讲透.
      总体评析 以学生的探究为主线,启发学生积极探究,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让学生获得了探究的方法;紧扣教材,重视实验,有演示,有分组,实验准备充分;注重学生物理素养的培养,对学生语言表达的指导、纠正非常到位.
      遗憾的是,老师讲得太多,学生没有动起来,时间没有还给学生.
      让学生动起来,把时间还给学生,可以是老师“退居二线”:老师重点纠偏、点评、总结、解释疑难;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自主学习.
      让学生动起来,把时间还给学生,可以是营造“三动”的课堂:动脑——预习阶段;动手——展示阶段;动口——交流阶段.
      让学生动起来,把时间还给学生,可以是“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老师讲得多必然会产生差生,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在预习、反馈模块提供机会给后进生,让他们有机会向优秀生学习.
      让学生动起来,把时间还给学生,还可以是老师“导”学生“演”——双簧:一人演示实验,一人配音实验步骤;我来比划你来猜:知识点的复习回顾;“电视”有奖问答:将选择题“连线”给四位同学等等.
      让学生动起来,把时间还给学生,让我们一起来想办法!

    相关热词搜索: 生动 还给 时间 学生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