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论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相统一:中国是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时间:2019-05-13 03:23:4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世界性与民族性相统一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发展总是立足于世界历史舞台,吸收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引领时代和世界发展潮流,代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社会主义发展又总是立足于民族舞台,继承各民族优秀历史思想文化资源,破解民族发展难题,形成民族化的社会主义,呈现出鲜明的民族个性特色。我们只有在世界性与民族性双重向度的统一下,从纵向“历史”与横向“世界”两个层面的结合中,才能展现社会主义发展的完整图景,凸显其内在逻辑和深层意蕴。
       [关键词]社会主义发展;世界性;民族性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2)03000000
      
       世界性与民族性相统一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社会主义发展总是作为世界性的存在方式,在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基础上,通过揭示时代特征、把握时代逻辑、解答时代问题、创新发展理论,最终引领时代和世界发展的新潮流,代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同时,社会主义又总是立足于民族的舞台,与各民族的发展实际相结合,作为民族性的存在方式,在继承各民族优秀历史思想文化资源、破解民族发展难题基础上创新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形成民族化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呈现鲜明的民族特色。我们只有在世界性与民族性双重向度的统一下,从纵向“历史”与横向“世界”两个层面的结合中,才可能科学揭示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现状,准确预测社会主义发展的未来趋势。
      
      一、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性
       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总是立足于世界历史的舞台,超越民族国家界限,作为世界性的存在方式。社会主义始终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人类文明的基础上,置身于时代和世界发展的潮流之中,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代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呈现鲜明的世界性特征和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曾揭示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世界性特征和规律。他们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生产关系扩张)驱动下,“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1](P276)这样,“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1](P88)。因而,“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2](P33),“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1](P87)。这说明,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并确立,由此引起了生产力的大发展、交往方式的重大变化,形成了人类的普遍交往,这些都推动着人类的历史逐渐由民族-国家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过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以世界历史为前提的,因而社会主义只能作为世界性的存在方式,其发展必须要遵循世界性原则,单纯的民族-国家或地域性的社会主义不可能存活于世。基于这样的分析,他们还曾大胆预测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途径,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2](P33)。虽然后来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并不是如马克思恩格斯预测的那样,但这并没有否定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性原则,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实践恰恰从另一个侧面论证了这一原则的科学性和重要性。
       首先是在20世纪中上期,社会主义发展迎来了一次历史性高潮,俄国、中国等东方一大批比较落后的国家通过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为什么这些国家和地区能够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其依据当然不单是本民族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内部矛盾,还包含着世界历史条件和时代发展潮流,是世界范围内各种矛盾作用的必然结果。众所周知,资本主义发展到20世纪,在自身内在矛盾的作用下,发生了阶段性部分质变,逐渐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阶段。在全球化的传导下,垄断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被无限放大为世界范围内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为帝国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战争与革命成为这一时代的核心主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东方比较落后的国家才可能在帝国主义控制相对薄弱的环节上形成革命的形势和条件,把社会主义革命与本民族的民族民主革命有机地融合起来,最终取得革命的成功,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其次是在20世纪中下期,社会主义在不同民族国家那里遭遇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历史命运。一种是以前苏联及东欧诸国为代表,发生了苏东剧变的历史惨剧,最终亡党亡国亡制度,不仅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声誉,还使社会主义运动跌入谷底。另一种则是以中国为代表,根据自身国情,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仅拯救了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还使社会主义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并以其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为什么同样是社会主义在不同民族国家却遭遇完全不同的历史命运?其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对社会主义发展世界性原则的背离或遵循,社会主义发展要遵循世界性原则,这不仅是理论逻辑的必然要求,更是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核心问题。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等俄国共产党人基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性与俄国当时的实际国情,制定并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曾设想以市场、商业为基础,通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与此同时,列宁还提出要恢复与资本主义的正常经济往来,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大力学习和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发展社会主义等许多重要思想和措施。可惜,列宁去世后,斯大林等人错误判断了国际形势,背离了时代发展潮流,提出了“两个平行市场”理论,单纯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与斗争,使苏联逐渐离开人类文明大道,走上了孤立发展的道路,结果导致苏联在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化、民生改善等许多重要方面都落后于世界发展步伐,加之极度僵化的苏联模式,对外军事扩张等复杂原因,使得问题越积越深,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后,在不得不进行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却又采取了激进的“休克式疗法”,盲目汇入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陷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设计的“意识形态陷阱”难以自拔,最终放弃了社会主义,使改革开放转变成了改向,迅速亡党亡国亡制度,造成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最大的历史惨剧。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始终遵循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性。我们科学地分析和判断了国际形势和时代潮流,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新的时代主题,适时开启改革开放的新航程,主动把自己的发展融入到世界发展的大潮流之中,积极吸取和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兴办经济特区,大力引进外资、技术和人才,积极申请加入WTO等,这才使中国的发展既没有离开人类文明的大道,也没有落后于时代和世界发展的新潮流。我们在积极融入世界、顺应时代潮流的同时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探索适合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而使中国的发展既遵循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性,又充分考虑我们的现实国情,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性的基本要求是置身于人类文明大道,充分吸纳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从纵向“历史”维度看,社会主义发展需要充分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客观历史过程,要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最后到达共产主义社会。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形态的更替既是社会发展连续性的暂时中断,又是社会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也就是一个辩证否定过程,是联系和发展环节的有机统一,其联系性指后来的社会主义形态或多或少包含着前面社会形态的要素,都需要继承前面社会形态的积极方面,这样才能使社会发展保持时间上的继起性;发展性指后来的社会形态在继承以往社会形态积极方面的基础上,总是具有以往社会形态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使其具有发展的优越性,最终必然能代替以往社会形态、开辟新的发展道路,这可以说是社会发展连续性的暂时中断,但代表着在新的起点上向更高层次的迈进。社会主义发展也是如此。一方面,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等以往社会形态,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连续性的暂时中断;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发展同时是辩证否定的历史过程,不是要彻底割裂和否定人类社会以往发展的历史,离开人类文明的大道固步自封,而是始终把自己的发展置身于人类文明的大道,充分吸收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持人类社会发展在时间上的继起性,又能使社会主义发展具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展现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正如邓小平所说:“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3](P373)其二,从横向“世界”维度来看,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积极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切实提高发展的实效性。在全球化的新时代语境下,任何国家要发展进步都离不开世界、离不开其它国家,都需要打开国门、放眼世界、积极借鉴别国发展的经验教训。“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3](P64),更何况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都相对比较落后,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那就更需要向别人学习。但是,由于我们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空间上并存性问题缺乏理论认识,导致在一球两制背景下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认识存在一定偏颇,采取了片面化、极端化的思维方式,只看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相互比较、斗争、博弈的一面,却忽视了二者之间也存在相互合作、交流、对话、借鉴的方面,使得社会主义国家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加选择地盲目反对一切跟资本主义相关的东西,无法积极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结果使得我们越来越封闭,也越来越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越来越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始终发挥不出来,社会主义面临着深刻的挑战。通过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我们才逐渐认识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一方面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相互比较、斗争、博弈,坚信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强调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存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二者之间具有相互合作、交流、借鉴的方面,只有把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发展既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又使自己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展示其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性,其特质和深层意蕴在于揭示时代特征,触及时代深处,把握时代逻辑,解答时代问题,创新发展理论,引领时代潮流。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性,核心点是要把社会主义发展与时代发展结合起来,关键在于把握二者本身就具有的内在同一性,结合意味着二者有机的融合。社会主义发展与时代发展相融合的特质和深层意蕴在于:揭示时代特征,步入时代深处,把握时代逻辑,解答时代问题,创新发展理论,引领时代潮流。融合的第一步是揭示时代特征,只有“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历史事件),我们才能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去考察这一个国家或那一个国家的更具体的特点。”[4](P143)这是要说明,社会主义发展首先需要对自身所处的时代进行科学判断,揭示时代的基本特征,并把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具体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化,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前提。一般来讲,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任何时代,都要坚持“大时代”与“小时代”相结合的方法。比如,从“大时代”角度看,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进程中,即便目前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面临诸多挑战,但由十月革命开启的迈向新时代的进程既不会中断、更不会倒退,“这是历史发展的总倾向,但道路是曲折的”[3](P383);从“小时代”角度看,我国处于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对当今时代特征作了科学的判断,认为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潮流,这一时代潮流现在仍在继续向前。融合的第二步是深入时代深处、把握时代逻辑、解答时代问题。任何时代都有自身的时代逻辑,“所谓时代逻辑,亦即时代的本质规律。”[5]时代逻辑往往不是外在的、表面的,而是深藏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通过时代问题表现出来,时代问题则是时代逻辑的外在表现形态,只有在揭示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抽象出最为根本的时代问题,才能把握住一定时代的时代逻辑,所以问题至关重要,“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却是公开的、无所顾忌的、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6](P203)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把握了代全球化时代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时间上继起、空间上并存的时代逻辑,揭示和抽象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根本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答了时代的根本问题:走自己的路,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融合的第三步是创新发展理论,引领时代潮流。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实践和时代不断发展的科学。这种发展不是自发的、任意的、主观臆造的,而是紧随时代开辟的现实道路前进,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扬弃过程,关键在于不断校正自己理论的偏差,从时代和实践经验中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创新发展理论,以此指导社会主义发展并使其能够引领时代和世界发展的新潮流,充分展示其优越性和生命力。在和平与发展的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正是采取这样的步骤,才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不仅使之更加凸显鲜明的中国特色,还充分反映了时代逻辑和世界发展潮流,彰显了社会主义旺盛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二、社会主义发展的民族性
       列宁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主党这种或者那种形式下,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者那种类型上,在社会主义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各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7](P6566)这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社会主义发展必须遵循民族性原则,也就是要立足于本民族实际,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本民族实际相结合,运用本民族方式破解本民族的发展难题,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化马克思主义,以此来指导本民族的发展进步。对于这一原则,中国共产党也有着深刻的体认,毛泽东在反对教条主义时就曾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8](P534),离开中国特点谈马克思主义,只能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据此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虽然在这里他着重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民族性特点,但其中也包含对社会主义发展民族性原则的深刻揭示。邓小平也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P369)在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时,中国共产党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民族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于其鲜明的中国特色。”[9](P11)可见,遵循民族性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原则和理论逻辑的必然要求。
       回顾20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可见,遵循民族性社会主义就繁荣、壮大,违背民族性社会主义发展就遭受挫折甚至失败。遵循民族性,就是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又强调要立足于本民族实际,把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本民族的实际相结合,推进科学社会主义的民族化,形成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用以指导革命和建设实践。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共产党遵循民族性,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并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把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极大地推进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遵循民族性,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巨大胜利,实现国家独立与人民解放并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以后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基础和制度前提。由于遵循民族性,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民群众温饱、小康和富裕问题,使社会主义发展焕发勃勃生机。与之相反,由于苏联、东欧诸国共产党违背社会主义发展的民族性,把科学社会主义教条化、凝固化和僵化并把其与各民族的具体实际割裂开来,在实践中不顾本民族的具体国情、盲目照搬照抄极度僵化的苏联模式,片面强调纯洁性和统一性,极力消解社会主义发展的民族性,使社会主义发展失去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始终发挥不出自身所具有的优越性,致使这些国家的民生长期得不到应有改善,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态度逐渐由支持到观望再到反对,苏东剧变的历史惨剧也就不可避免了。
       社会主义发展的民族性的基本要求,是把社会主义发展根植于各民族的历史思想文化中,充分继承各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资源。任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都包含着对前人成果的合理继承,任何新实践的创造也都含有对前人探索经验教训的借鉴。社会主义在各民族的具体发展不应采取历史虚无主义态度,简单割裂和否定各民族以往发展的历史,更不应彻底抛弃各民族所取得的优秀思想文化资源,“每个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只有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和总结,才有好处。”[3](P272)历史是不能片面地割裂和否定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各民族的历史发展也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其中既包含着许多成功的经验,也必然经历许多惨痛的教训,对社会主义在各民族的具体发展而言,无论是成功的经验或是失败的教训都是宝贵的历史财富,严肃对待各民族的历史、总结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不仅可以避免重走前人走过的弯路,还可能找到通向胜利的捷径。同样,对于各民族的思想文化资源,也不能不加鉴别地简单抛弃,而是要充分吸收和继承,只有将社会主义发展根植于各民族的思想文化资源中才能吸取足够的养分,在各民族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但是,充分继承各民族的思想文化资源切忌不加选择地囫囵吞枣、照单全收,而是要运用辩证否定的方法,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把它与各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全面把握各民族的具体国情,在综合分析比较中鉴别哪些是可以积极吸纳和继承的方面、那些是不适合国情实际的内容,创造性地将传统思想文化精华发扬光大,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充足的思想文化营养。
       社会主义发展的民族性的核心在于坚持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本民族具体实际相结合,基本要义是正确处理坚持社会主义与发展社会主义的关系。其一,社会主义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是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关于无产阶级及其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其科学性已经被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所反复证明,所包含的基本原则不存在过时的问题,只是在实践中如何运用的问题。所以,无论其情况如何特殊,社会主义在各民族的具体发展中必须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如果借发展社会主义之名放弃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结果必然导致思想理论混乱、迷失方向,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苏东剧变就是例证。其二,要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要立足于各民族实际,运用各民族具体方式破解各自发展难题,形成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以指导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在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各民族具体实际结合过程中,首先应该立足于各民族的具体实际,因为各民族的具体情况总是具有特殊性,不同的民族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低不同、历史文化传统各异、人民群众构成千差万别,共产党自身的成熟程度也有差别,各民族在发展社会主义时必须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具体国情,善于运用本民族的特殊方式破解本民族的发展难题,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把本民族发展的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形成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不仅可以在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而且在实践上促进了本民族社会主义的发展进步,也必将极大地推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其三,各民族在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教条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表面似乎将社会主义置于至高无上地位,好像一切都是以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准绳、显得有理有据,但实质则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当成僵死不变的教条,机械地用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本本、条条、框框去裁剪生动活泼的各民族发展实际,片面割裂了社会主义与各民族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必然导致思想僵化、迷信盛行,不能科学认识和把握什么是社会主义,更不能以科学的态度去探索怎么样发展社会主义。这种僵化的思想反过来强化和加固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束缚我们的手脚。在这种情形下,当社会主义理论的某些具体观点或论断与时代和民族实践发展不符时,又不加鉴别、草率地宣判社会主义的死刑,走向彻底抛弃社会主义,最终必然导致亡党亡国亡制度,正如邓小平所告诫的:“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10](P143)其四,坚持社会主义与发展社会主义是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我们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这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各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科学社会主义的民族化,在总结各民族发展实践经验过程中不断发展社会主义,这是坚持社会主义的重要条件和根本方式,也才能真正坚持住社会主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亦即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三、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性
      与民族性的关系
      
      社会主义发展既具有世界性又具有民族性。在全球化语境下,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不是处于相互独立、相互分离的状态,而是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只有建立在二者相互贯通的基点上,才能真正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
       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相互依存。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犹如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世界性离不开民族性,世界性是由无数的民族性所构成的,世界性寄予民族性之中,民族性是世界性的现实存在方式和作用途径,离开民族性世界性就会失去现实根基,可能变成抽象的理论原则或教条,导致教条主义、本本主义错误。同样,民族性也不能离开世界性,任何民族性中都包含着一定的世界性,无论民族如何特殊都需要遵循人类社会以及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都需要顺应时代和世界发展的潮流,都具有世界性,离开世界性的民族性就会变成纯粹意义上的民族狭隘主义,也就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就可能犯主观主义或经验主义的错误。
       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又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表现为一种双向互动运动,共同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向纵深发展。在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当人们正确揭示时代特征、把握时代逻辑、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吸纳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推动整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时,对各民族的社会主义发展就会产生巨大影响和促进作用,将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发展与各民族具体发展的有机结合,使社会主义发展获得更为广阔的民族舞台。同样,当各民族在立足本民族实际,发展具有本民族特色社会主义时,其成功不仅解决了本民族的发展进步问题,还将大大提升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为其他民族走上或发展具有本民族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益的借鉴,将大大推进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重大的世界性意义。
       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其一,从社会主义发展的依据看,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世界历史依据与各民族内在依据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发展需要一定的世界历史条件,没有这些世界历史条件社会主义在任何民族都不可能发生和发展。这些条件包括:人类社会历史由国家-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确立并发展,其内在基本矛盾逐渐凸显;十月革命开启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新时代;世界发展的基本态势和新潮流等。同时,社会主义发展在具体民族还包含本民族的内在依据,这些依据包括: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生产力水平;人民构成状况;共产党自身的成熟程度;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内、外矛盾状况等,这些条件的不同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具体道路必然是多样的,没有一个适用于所有民族的普遍模式。由此观之,社会主义发展既内含着世界历史依据,又包含着各民族特殊的内在依据,是二者的有机统一,这也是我们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本质同一性和模式多样性的重要原因。其二,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内容看,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既包含对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充分吸收,也内含着对本民族优秀历史思想文化资源的继承;既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借鉴着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又包含对本民族独立自主发展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从纵向“历史”维度看,社会主义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大道,应把自己的发展始终建立在人类文明的基础之上,充分吸收了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各个民族发展社会主义还必须特别注意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资源,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历史,也就有不同的历史资源,只有本民族的历史资源才是最适合自己民族的,社会主义只有根植于特定民族的历史思想文化之中,才能在特定民族中获得发展的历史依据,才有牢固的历史根基。从横向“世界”维度看,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任何国家的发展进步都与世界其他国家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应顺应时代潮流、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提高自身发展的实效性。但是,顺应时代潮流,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却绝不能简单照搬模仿、迷失自己方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3](P2)各民族发展社会主义除顺应时代潮流、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外,重点还是立足于本民族的实际,运用本民族特殊方式解决本民族的发展难题,形成本民族的特殊经验教训,通过对这些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和理论概括,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此来指导本民族的社会主义发展。可见,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内容不仅包含着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反映着时代发展的新潮流,还充分继承了各民族优秀的历史思想文化资源,体现了各民族的具体国情和特殊经验教训,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有机统一。其三,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和价值看,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使各民族获得独立解放、发展进步、民生幸福的民族意义与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人类文明进步、实现全人类彻底解放的世界意义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发展首先是立足于各具体民族的社会主义发展,这是构成社会主义世界性发展的实际内容。社会主义在与各具体民族发展结合过程中,为各民族发展提供了新的主义和方案,也提供了新的发展前途。当各民族根据自己的现实国情,走出一条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其成功的意义不仅是破解了本民族的发展难题,实现了本民族的发展进步,解决了本民族的民生幸福等民族意义,同时还具有了重大的世界性意义,将大大提升社会主义的国际声誉,为越来越多的民族国家走上社会主义并发展具有本民族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从而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最终为实现全人类彻底解放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当然,不是把它搬给别国。”[3](P135)
       可见,“民族性”和“世界性”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不仅要从“民族性向度”充分体现各民族的具体国情,破解民族发展难题的特殊方式,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发展经验,展现其鲜明的民族个性特色,更要从“世界性向度”来反映世界发展潮流,揭示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突出其具有的世界性、普遍性特征。只有在世界性与民族性双重向度的有机结合中,才能真正展现社会主义发展的完整图景,凸显其内在逻辑和深层意蕴,焕发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5]左亚文,朱国宗.时代逻辑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和大众化[J].探索,2010,(4).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7]列宁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8]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0]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何敬文
      

    相关热词搜索: 民族性 世界性 相统一 发展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