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关注教学中的“另一方面”] 在教学中如何关注个体差异

    时间:2019-05-20 03:28:1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另一方面,总是随“一方面”并列出现,比较起来,两个方面,似乎还有“主要”和“次要”之别。   以一些教学中的例子来说事。有一堂小学三年级的探究型课程教学指导课,课题是《班级成长册》,执教老师围绕“册”的制作,引导学生交流收集来的反映班级活动的照片,然后以照片所记录的事件发生的年级分类,随后小组分工汇编在版面上,加上标题、说明文字以及稍作美化,最后装订成册。执教老师还算条理清晰、指导有方,学生也积极参与、基本完成任务。课后的交流环节,我们几位评委对执教老师的问话是:想过让学生交流一些在班级里“成长”的体验吗?显然,执教老师注意了“册”方面的制作指导,忽略了“班级成长”方面的主题体验。换一句话说,是否汇编“班级成长”主题的照片,似乎已经无关紧要了,如此,还何须以“班级成长”为主题开展活动呢?
      类似的例子还能说出不少。比如有一个题为《防火知识宣传活动》的小学探究型课程教学指导,具体的宣传内容不见踪影,却让学生从演习、小品、广播、海报、宣传栏、发宣传品等形式中选择较为实用的宣传形式,并策划宣传活动,不禁让人想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让笔者想到了关于探究型课程“耳熟能详”的议论:探究的内容是载体,探究方法的学习和体验是目标。话虽然说在“理”上,但探究的内容总是经过选择的,比如:保护我们的牙齿、珍惜我们的眼睛、班级小主人、社区我的家、关注一次性用品、欢乐卡通地带等等,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做老师的,难道感受不到之所以选择这些主题所蕴涵的对于学生成长的积极意义吗?
      这样的道理,说穿了,也是很容易让人明白、让人接受的。笔者思虑再三,姑且用与“一方面”并列出现的“另一方面”,来概括教学中的这些必须注意、不可偏废的现象。笔者的经验,就是在教学的准备阶段,站在学生的角度,多问几个“为什么”。把若干个“为什么”都想透了,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感知这些内容来展开教学指导过程,教学的“另一方面”自然也就“兼顾”到了。
      还是用一个实际教学中的例子来说事。
      有一年,笔者“遵命”执教探究型课程《社区老人状况调查》公开教学,笔者换位思考后的“为什么”是:为什么要以老年人为调查对象?什么是社区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怎样认识老年人?社会各方为老年人做了什么?……笔者的朴素想法是:只有激起了学生的敬老爱老情怀,然后展开的调查活动,才更有利于产生作为一次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意义。于是,结合教学进程,笔者出示收集来的相对应的图片、网页等资料,让学生获得体验。
      1. 感知社区老年人状况
      “在老师居住的小区的不同场合,经常能看到许多老年人,你能说说,这些老年人在干什么吗?”学生通过PPT出示的老年人早锻炼、求医咨询、在老年活动室下棋、接送孙辈上学、为孙女织毛衣、组成乐队表演、生活不能自理儿子悉心照顾等图片,能够加深对社区老年人生活状况的了解和启发,在交流调查的“其他的老年人生活状况的事情”时也能够说出不少新鲜的例子来了,显然,这有助于学生对社区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认识和在这个基础上展开调查。
      2. 激起敬老爱老情怀
      “老年人都有年轻的时候,他们对工作、对家庭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到了人生的晚年,很多老年人都非常热爱生活、老有所为,对于老年人,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和方法进行调查呢?”通过PPT出示的百岁老人还能自己穿针引线、老奶奶教大学生学布艺、参加老年大学学习、老年人文艺队街头表演、老人歌咏队在卡拉OK厅纵情高歌、60岁老人表演“手撕字”绝活、退休老工人出版长篇小说等图片,既丰富了学生对社区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认识,又激起了学生对老年人老有所为的敬意。
      3. 了解社会各方的敬老助老内容
      “对社区老人的状况进行调查,是为了更好地关心老年人。我国政府早在1989年就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且做了许多工作……”通过PPT出示的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年人节日、1993年上海市成立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1年我国政府启动全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解放军战士看望社区老年人、医疗单位定期为社区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老年食堂、敬老院收到堆积如山的爱心物资、居住在上海的老人普遍感觉比较幸福等图片,可以让学生知晓,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已经成为全社会公序良俗的重要内容。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笔者的“下水”实践,也就是一个“说理”的例子而已,没有都让别人来效仿的意思。在笔者看来,对于教学内容的“另一方面”的兼顾,从材料的梳理、先后的顺序、出示的时机等等,相信只要是有一定教学实践经验的老师,都是有着很多“道道”可以说说的,这里不再展开。总的来说,笔者以为,可以把“通过让学生感知这些内容来展开教学指导过程”作为这一类主题教学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
      忽然想到了语文教学圈子里时常议论的“人文性,工具性”之类话题,比如语文教学,是用教材来教语文,如果仅仅是教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显然是不够的。这个,与本文表述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并不完全一致,但在笔者看来,也是必须兼顾、不可偏废的意思。
      (上海市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 200070)

    相关热词搜索: 关注 教学中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