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浅谈赵本山小品中语音修辞手段的妙用|妙用修辞的作文

    时间:2019-05-11 03:15:4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 在赵本山出演的许多小品中,充分运用了同韵相协、同音多解、语音飞白、节奏突变、方音土语等多种语音修辞手段,凸显其滑稽幽默的喜剧效果,形成赵本山小品朗朗上口、错位的诙谐、雅俗共赏等独特艺术魅力。
      [关键词] 赵本山小品语音修辞 艺术魅力
      小品是当今舞台上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文艺形式。它不仅是表演的艺术,也是语言的艺术。在各类小品中,赵本山的小品非常具有代表性。综观他的小品,除演员表演技艺外,小品语言也是构成赵氏小品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小品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其中语音修辞手段的运用对其艺术风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赵本山的许多小品中,都充分运用了同韵相协、同音多解、语音飞白、节奏突变、方音土语等多种语音修辞手段,凸显了其滑稽幽默的喜剧效果,给观众带来美的艺术享受,这也是赵本山小品在近二十年来常盛不衰,形成了稳定风格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同韵相协,朗朗上口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1](P157)可见韵律美在语义表达中的重要作用,也是提高表达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要想声情并茂地表达出意义,就离不开语音的配合,和谐优美的语言韵律,听起来悦耳动听,给人以美感,声音的美妙同押韵有着密切的关系。
      赵本山出演的小品正是利用汉语语音的特点, 形成了大量平仄相对,音节单双交替的“上口段子”,这些段子利用语音上的同韵相押形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段子,让观众感受到赵本山小品特有的韵律感,来渲染气氛、强调主题、增添语言的艺术情趣,使小品语言极具音乐性,而且这些“上口段子”不只注重形式,而是和内容相协调,使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增强了语音修辞的内涵,而且“乐音化的语音形式与其所负载的丰富内涵,使得喜剧小品的语言远远高于生活中的插科打诨,使之区别于滑稽搞笑而充满哲理,蕴涵深意。”[2]例如:
      (1)赵本山:就兴你们年轻人连蹦带跳,又搂又抱,我们老年人就只能干靠。(《相亲》)
      “跳、抱、靠”同属“遥条”辙。“连蹦带跳”、“又搂又抱”、“只能干靠”四字格连用,念起来节拍和谐匀称,十分上口。
      (2)宋丹丹:有人花钱吃喝,有人花钱点歌,有人花钱美容,有人花钱按摩,今儿我雇个好活,有人花钱,雇我陪人儿唠嗑。(《钟点工》)
      “喝、歌、摩、看、嗑”押“坡梭”辙韵。一出场就把人物的身份、工作交待清楚,用押韵的方式让人记忆深刻。
      大量“上口段子”的运用不仅使小品语言有趣有味,而且好听动听,便于吟诵和记忆。它的运用不仅使小品语言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和记忆,而且这些貌似简单的“顺口溜”还汇聚了大量的语言信息,使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语音修辞的内涵。作为小品开场白的“上口段子”更是渲染了气氛,强调了主题。
      当然,语言形式是语言内容的载体,喜剧小品对“上口段子”的运用,不纯粹是追求语音形式的回环美,它所表现的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幽默”,是一种意味深长的有趣或可笑。
      二、同音别解,错位诙谐
      汉语中大量同音字的存在为幽默语言的生成与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利用同音字、音近字等音义结合的复杂性和灵活性来有意别解字词,是赵本山小品制造言语幽默的常用方法之一。例如:
      (3)赵本山:树上骑(七)个猴,地上一个猴,加一起几个猴?
      范伟:八个猴。
      赵本山:错,媳妇答。
      高秀敏:俩猴。
      赵本山:正确,树上骑个猴,地上一个猴,俩猴。(《卖车》)
      此段利用“七”和“骑”的同音制造曲解, 若对方理解为动词,就曲解为数词;若对方理解为数词,就曲解为动词,从中创造出言语幽默的氛围与效果。令人啼笑皆非,忍俊不禁。
      (4)高秀敏:啊,拐了噢,拐啦,拐了噢!拐啦,拐啦!拐啦!
      范伟:我说你瞎指挥啥呀,你啊?你知道我要上哪,你就让我拐呀,你啊?
      前后两个“拐”是同音多义词,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当事人故意制造“拐”的歧义,因而使对方把“拐棍”的“拐”理解成了“拐弯”的“拐”,造成幽默的效果。
      在这些小品中,都巧妙地运用了汉字谐音的特点,把两个毫无逻辑联系的事物拈连到一起,矛盾、错位,使人感到不伦不类,滑稽可笑,从中创造出言语幽默的氛围与效果。
      三、语音飞白,妙趣横生
      语音飞白是指描述口语交际活动中各种不准确的语音,如错读、口吃、咬舌、口头禅等[3]。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一般不用飞白,但是在文学艺术中恰当地利用飞白,将错就错地故意实录或仿效对方不规范读音或错误读音,来塑造人物或表达幽默,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这也是喜剧小品制造幽默的常用手法。在小品中恰当地用飞白,再结合演员的表演,效果更容易显现,这也是赵本山的小品常用的语音修辞方式之一。
      汉语中大量音同、音近词的存在为飞白这一修辞方式提供了条件。语音飞白往往可以平添新义或引发歧义,制造误会和误解,创造出言语幽默的氛围和效果。例如:
      (5)高秀敏:那就拿着吧,要多少是多呀。
      赵本山: 要什么自行车呀?要啥自行车?(《卖拐》)
      (6)高秀敏:那就拿着,不少啦!
      赵本山:恩?带表了?带什么表了!(《买车》)
      例(5)和例(6)用的一样的技巧。大忽悠接过其妻的话,故意错读成“要什么自行车呀” 和“不少啦”,利用语音的相近,进行语音偏离。他是为了忽悠到自行车和手表,而有意错读,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可以看出忽悠技术的高超,也是小品的神来之笔!这里正是迎合了观众的心理需要,让观众在心理满足中捧腹大笑!再如:
      (7)毕福剑(一脸震惊):你,叫什么名字?
      小沈阳:我的中文名字叫小沈阳。
      毕福剑:你还有外国名字?
      小沈阳(阴阳怪气):英文名叫“小沈阳”。
      毕福剑:什么?
      赵本山:没听明白吗?英文名叫小损样儿。(《不差钱》)
      此处也是利用语音飞白来制造幽默的,因为小沈阳本人在说自己的英文名字时阴阳怪气的,听起了确实和“小损样儿”接近,所以才可以形成语音飞白,令观众发笑。
      四、节奏突变,停连转义
      朱光潜曾说过:“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4]P102“当我们的感官应付审美对象时,如果对象所表现的节奏符合生理的自然节奏,人就感到和谐和愉快”。[5]P46有声语言中,停顿是突出语义重点,区别语义内容的重要节奏手段,除因逻辑表达、语法强调的需要作正常的停顿之外,故意违反常规的停顿,则可以打破语言的固有节奏,造成一种节奏突变,这样就可以获得某种特殊表达效果,这种方法也是赵本山的小品幽默语言的生成技巧之一。
      语言的停顿本来是遵循一定的逻辑和语法规范的,当为了表达自己的目的,强调语义重点时,会适当停顿。但是在小品中为了取得幽默效果,常常会在不该停时停,该停时不停,然后则转变语义,来制造幽默。这样语音的停顿违背了人们的正常思维,进而引起人们的注意,制造了幽默。例如:
      (8)赵本山:别笑话我,我也是有身份人,我告诉你,有一次我到大洒店消费去,我就喝这种酒,我往那一坐,我说上酒,小姐卡就把这酒拿过来,我说多少钱,她说1880,她问我你开吗?我说开,她砰就启开了,我说你开玩笑呢吧。(《送水工》)
      在“开玩笑”之间,本不该停顿的却停顿了。这里巧妙地在中间设置一个稍长的停顿,语义发生了突转,就使语言跌宕起伏,富有波澜,增添了风趣幽默的情趣。
      (9)赵本山:没意思。不是给你弄脑筋急转弯那个初级阶段了,我是向你陪礼道歉来了。三年了,在这个世界最对不起的人就是范厨师。多么好的人。我常跟你们说,你说我骗他干啥?多么忠厚老实,你说我,你打我两下,你下不去手。你骂我两句,你张不开嘴。这样,反正你原谅我也来了,不原谅我也来了,原谅不原谅我都带着诚意扑面而来。(《功夫》)
      在“你打我两下,你下不去手”和“你骂我两句,你长不开口”这两句之间,本该停顿不说后半句的,可此处大忽悠却一口气把这两句话前后都连起来快速说完,为的是在他的忽悠对象范厨师面前不吃亏。这一技巧的运用,把人物的狡黠心理极其戏谑地表现了出来
      (10)赵本山:先不说病情,先说你是干啥的?
      范伟:我是干啥的?
      赵本山:你是做生意的大老板——(停了一会儿,观察一下对方的表情,然后接着说)那是不可能的。(语速由快到慢)
      范伟:废话,大老板有骑车出来的吗?(《卖拐》)
      这段台词先巧妙地运用了语句停顿,又成功地对语流的速度进行了特殊处理,把这位江湖骗者的“高明”刻画得神情毕肖,同时也给予了极大地讽刺。若这句台词采用正常的语速,且中间没有一个稍长的停顿,其幽默风趣效果也就大为逊色了。
      五、方音土语,俗音谐趣
      喜剧小品以风趣逗乐为主要目的,其语言力求贴近社会生活,因而从一开始就不避方言俚语,吐字行腔不像话剧那样讲究字正腔圆,中规中矩。这种地域式的声腔一方面在喜剧人物身上常常有一种典型化了的性格色彩,便于在“土”与“俗”中表现人性,使人物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感,也更能借助世俗生活本身所蕴藏的力量来打动观众;另一方面,有些方音土调本身就具备了一种不协调因素,演员将之夸张变形,更凸显其滑稽幽默的喜剧效果,给早已习惯了普通话语音的受众带来全新的审美感受。例如:
      (11)赵本山:我能把正的忽悠斜了,能把蔫的忽悠谑了,能把尖人忽悠嗫了,能把小两口过得挺好,我给他忽悠分别了。今天卖拐,一双好腿我能给他忽悠瘸了!(《卖拐》)
      “谑”、“嗫”用这样的词来形容人,也非常具有东北特色。鲜明地把东北“大忽悠”的骗人能耐夸张的表现出来。
      (12)赵本山:那驴也是这么想的!我告诉你,就这个问题,你先杀谁都不好使。我为什么没回答呢?就因为我考虑它是有问题的。看见了吗?他已经从当年的一根筋,现在成长到两头懂了!(《功夫》)
      这里的“一根筋”和“两头懂”都是典型的东北方言,利用方言来表情达意,一下子就把人物的性格、文化也表现出来。
      在赵本山的小品中经常用具有东北特色的方言词语,例如“玩意儿”、“咋地”、“拔凉拔凉地”、“恁”等等,在小品中运用这些词,演员一说话就知道他是哪儿的,而且使观众在熟悉的普通话之外可以感受一下方言的新鲜。

    相关热词搜索: 修辞 妙用 浅谈 小品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