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透过哈克的成长经历看美国社会殖民地的发展历程_哈克深蹲

    时间:2019-05-30 03:18:2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作为美国经典成长小说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已被国内外众多学者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精辟论述,主人公哈克作为美国成长青年代表,其成长经历了一个从“出走—考验—迷茫—顿悟的过程”。然而任何人的成长与其所处的社会发展模式密不可分,因此,在小说《哈克》中,马克吐温利用哈克流浪的经历揭示了众多社会问题,也通过哈克的成长经历生动地反映了美国社会特别是殖民地时期的发展历程,两者有着很多的相似性和共通性。
      【关键词】处女地的开发梦想和现实观点和制度善行善报结伴同行
      【中图分类号】K7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1-0022-02
      
      一 引言
      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曾被福克纳誉为“美国文学之父”,其好友艾森豪威尔也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谓之为“美国文坛的林肯”。作为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马克吐温的作品集幽默、诙谐、风趣及讽刺于一身,他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深刻揭示了当时的美国社会现状及社会矛盾。
      马克吐温一生著作较多,并大多广为流传。其中《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被公认为是他的最著名的代表作,该小说对美国乃至全世界读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及深刻的印象。正如海明威所说,该小说是“所有现代美国文学之源”。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向来备受文学批评家们的广泛关注。劳里尔特·莱恩认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不仅是一部伟大的美国小说,而且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它具有史诗一般的结构,向读者展示了世界性的主题。艾伯特·比奇洛·潘恩曾担任过马克吐温的秘书,并撰写或编著过六部关于马克吐温生活和著作的书籍,他说:“哈克贝利·费恩的故事是马克吐温创作的一部最纯粹的小说类作品。”
      正由于小说《哈克》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所以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都对该小说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并提出各自不同的见解。其中很多学者认为小说《哈克》是美国经典成长题材小说,主人公哈克的成长经历了一个从“出走—考验—迷茫—顿悟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不论从何种角度看都和美国社会的发展过程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本文从哈克的成长经历出发,结合个人成长经验和社会发展经验,进而揭示美国社会殖民地的经历。
      作为现实主义作家,描写现实、真实事件是马克吐温艺术创作的特点。由于马克吐温在创作时把他的丰富的阅历和扎实的历史知识融于作品中,因此,读他的作品,有如读美国的发展史,亦是回顾美国人的形成史。在马克吐温笔下,哈克是美国人的代表,他的成长历程正是美国人的成长历程,他的成长经历正是一部生动的美国殖民地经历。
      二 哈克的成长经历和美国社会,特别是殖民地时期的美国社会的发展经历有着相似性和共通性
      1.梦想和现实——处女地的开发
      小说中的哈克不满足于被寡妇收养,被文明社会束缚和被父亲虐待的现实,为寻找美好的生活而勇于开拓。为此,他制造被杀的假象,乘坐划子沿密西西比河下游到了他心目中的乐土——杰克逊岛,开始了他对处女地的开发。对于逃脱所谓文明社会的羁绊后的生活,哈克充满信心,决定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自己支配自己的生活。初到杰克逊岛时,他对生活的美好梦想完全展示在读者面前,“我是它的主人;可以说,它整个儿是我的;我要把它弄个一清二楚;”布耐特认为“这时的哈克认为他已经实现了他的目的,即用他的意志来统治这个岛屿,这是他的美国梦的体现。”而这样的梦想不正是早期欧洲移民的梦想吗?他们离开欧洲,探索新大陆,开发处女地,就是要寻找一块土地来建立他们心中和平自由、民主、平等的理想世界。1620年11月中旬,“五月花”号乘客在北美海岸登陆,从此开始了美洲新大陆的探索。刚刚踏上北美海岸的乘客们“双膝跪下,拜谢上苍,感激上帝带他们穿越那惊涛骇浪的万顷海域,把他们从一切危险和苦难中拯救出来,使他们的双脚得以再次踏在这坚实稳固的大地上。回到他们正常的生活环境中来。”由此可见,哈克的梦想就是早期欧洲移民的梦想,哈克对和平自由、民主、平等的生活的追求正是早期欧洲移民的生活追求,二者是一致的、相同的。
      哈克为避开文明社会的束缚逃到杰克逊岛这一情节是作者安排的一个非常点睛的情节。哈克希望回到他心中的净土;早期欧洲移民希望踏上美洲大陆这片净土;马克吐温心中也有一片净土。他曾在信中谈到他“渴望回到杰克逊岛去过隐居生活,弃绝人世的无谓扰攘。我想人人都在某处有一个杰克逊岛,每到身心倦乏时,便梦想起它来。”这一方净土的存在是马克吐温现实主义写作手法中的浪漫主义元素。他为每个人都安排了一方净土来作为他们的心灵避难所。
      然而,处女地的开发也并非完全如意,对哈克是如此,对美洲新大陆开拓者也是如此。当哈克在他的处女地上自由溜达时,踩在一堆还在冒烟的篝火灰烬上,他的心一下窜到嗓子眼里。马克吐温这样写到“我又偷偷走了一截路,再听;这样走一阵,听一阵;碰到一个树桩,就以为是人;踩断一根枯枝,就好像有人把我喘的一口气砍去了一半,我只剩下半口气,而且还是小半口气。”后来,由于裘迪斯·洛夫特斯太太的丈夫和另一个男人为了得到赏金到岛上抓捕黑人吉姆,使得哈克不得不离开他的王国乐土。虽然哈克离开了他的乐土,但他心中一直也没忘记这片乐土,在小说第三十四章,哈克对汤姆讲他营救吉姆的计划时透露出他对杰克逊岛的眷恋和渴望。之后哈克和吉姆在密西西比河上辛酸苦乐的游历经历也同样是对早期欧洲移民的殖民地开发历程的生动反映。
      马克吐温对哈克在开发处女地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甚至失败的描写反映了美洲新大陆拓荒者的殖民地开发历程。对于美洲新大陆拓荒者来说,从未见过一个希望之乡看来竟如此地前途黯淡:这里凶残的野蛮人一看到他们却要用箭射满他们的胸肋,又何谈其他!……这里的冬天严寒难熬,狂风暴雨时时袭来,在这种时候,到熟悉的地方去尚有危险,更不必说去探险一个陌生的海岸了。然而,尽管条件如此恶劣,拓荒者们却在一个半世纪之内——甚至是在美国革命之前——把这个令人却步的险恶环境变成了世界文明的地区之一。
      由此不难看出,哈克的处女地开发经历就是美洲新大陆拓荒者的殖民地开发历程的一个缩影,尽管结局有所不同,其过程都历经了重重磨难和挑战。看哈克的梦想,就是看新大陆拓荒者的梦想;看哈克的逃亡游历经历,就可得知美洲新大陆拓荒者们艰辛的殖民地开发历程。
      2.观点和制度——善行善报
      小说中哈克的逃亡经历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河上和岸上。河上的游历对于哈克来说是幸福快乐的阶段,这同时也是小说中浪漫主义色彩的体现。而岸上的游历对哈克来说是认识人性、体验社会的阶段,这是小说中现实主义的体现。这一浪漫和现实的写作手法的应用形成了主题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差。
      上岸后的哈克首先就被卷入了一场愚昧的家族世仇的纷争中;随后又陪着两个骗子“国王”和“公爵”在几个村镇行走,看到他们在岸上利用人们的愚昧无知大肆行骗,聚敛钱财。在这段游历经历中,哈克看透了人性丑陋的一面,他痛恨“国王”和“公爵”所干的勾当,想要帮助那些被“国王”和“公爵”愚弄和欺骗的可怜人。并由此形成了他自己的一套人生价值观,善行善报,恶行恶报。他的这一观点在小说几处情节中都得到体现:第二十七章中“国王”和“公爵”失去了他们从三个可怜的孤儿身上骗来的钱财,而三个姑娘也重新获得了被骗走的财物。这一善恶观在第三十三章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国王”和“公爵”为他们所做的恶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吉姆则由于他的善良获得人们的尊重,并最终获得自由,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为一个自由人。这是哈克在逃亡过程中建立的观念和制度,也是他用于判断各种行为是非的准则。这是马克吐温通过哈克之口传达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也是马克吐温所极力倡导的社会价值观念。
      这样的善恶观其实与美国人在进行殖民地开发时所倡导并施行的价值观是矛盾的。任何时代的善与恶都有其特定的风味。初登上美洲大陆的欧洲移民执政者们坚持的至善论(用善行对待印第安人的态度)使得千百名无辜妇女和儿童遭到印第安人的杀戮。引用当时埃格蒙特伯爵的话“一旦新鲜感消逝,劳而无偿,便无心积德”。由于当时贵格会派组织所倡导的行善积德之道害了佐治亚,因此行善积德在当时是不被看好和认同的观念。当然,这是针对民族利益提出的善行恶报观,而在同一民族内部,从来倡导的都是善行善报、恶行恶报的观念。
      3.游历和探索——结伴同行
      小说中哈克的游历经历不论是形式上还是本质上都体现了美洲新大陆拓荒者们在殖民地开发过程中的游历过程。从形式上来看,哈克的游历经历从最初的一人只身探险、孤独无聊到后来的吉姆相伴,二人情同父子,相依为命;再到后来的国王、公爵相伴,一路坑蒙拐骗,愚弄百姓;最后到汤姆出现,搞怪解救吉姆,这一路行程都有不同的人陪伴,而这些陪伴者们又都代表了美国的不同民众。从人种上看,他们中有白人和黑人;从年龄上看,他们中有成人和小孩;从人品上看,他们中有好人和坏人。从出游的目的来看,哈克出游是因为不满足所谓文明社会的约束和父亲的虐待,决心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吉姆的出游是因为不甘心被卖到南方,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也为了获得人身自由而做出的选择;“国王”和“公爵”的出游也是为了追求幸福、多金的人生;而汤姆的出游则是为了满足冒险、刺激的精神追求。这样的游历不论形式还是目的都正是美洲新大陆拓荒者们殖民地开发历程的缩影。
      丹尼尔笔下的美洲新大陆开拓者们也正是这样的经历。他说:这个新国家的新,大部分是从这些从海上向内地迁移的美国人中间产生出来的。大陆就像海岸一样,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是一个未经开发而可供共同开发的地方。在大陆上旅行和海岸上旅行一样,各种险情使人们结伴而行,相依为命,一路上结成了各种社群。西进的过客在行进的过程中不得不抛弃一些人和一些东西,最重要的是,他们无论如何必须前进,不断地建立新的集体,而不等待上帝或政府为他们铺平道路。
      这些美国的西进过客是天地间的一种新人。在从前,哪里见到过那么多人持续不断地行进于辽阔大陆的万水千山之间?哪里见到过移民装备着比当地居民先进得多的工具?哪里见到过有这么多人自愿地作单一方向的迁移?哪里见到过有这么多人不是为了征服,不是为了去改变人们的信仰,不是为了设防,甚至也不是为了贸易,而是为了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子孙去发现和建立社会,而向未为人知的遥远地方迁移?
      由此可见,哈克的游历经历充分体现了美国人在新大陆开发过程中的精神。他以及他的同伴们的出游不是为了征服,不是为了去改变人们的信仰,不是为了设防,也不是为了贸易,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幸福或是他们子孙的幸福而去发现和建立社会,为此而进行的向他们未知的遥远地方所做的迁移。
      三 结束语
      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所生存的社会,任何一个人的思想都或多或少地是他所生存的社会价值观的反映,任何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成长历程都会受到他所生存的社会的影响和左右。马克吐温对此了如指掌,在他的小说中,我们找不到直接关于历史,关于社会发展的描述;有的只是小人物的成长、奋斗、艰辛、成功和失败。但正是通过对这些小人物的细致描写,马克吐温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完整的社会,正如他在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所做的一样,用一个流浪孩子的成长经历全面、深刻地揭示了美国社会在殖民地时期的发展经历,让读者在轻松、幽默、童趣的阅读氛围中深入了解美国社会现状以及美国社会,特别是殖民地时期的美国社会的发展经历。
      参考文献
      [1]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上)[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2]劳里尔特·莱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什么是一部伟大的小说[A].见:大学英语[Z].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55
      [3]艾伯特·比奇洛·潘恩.马克吐温的自传:塞缪尔·朗郝恩·克莱门斯的私人和文学生活[M].纽约:哈珀兄弟出版社,1992
      [4]芮渝萍.美国成长小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Bennett Kravits. Reinventing the world and reinventing the self in Huck Finn. Papers on Language & Literature. 40.1(Winter 2004): p3. From Literature Resource Center.
      [6]丹尼尔·J·布尔斯廷.美国人·殖民地的经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7]丹尼尔·J·布尔斯廷.美国人·建国的经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李锦雯〕
      

    相关热词搜索: 殖民地 美国 发展历程 透过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