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民族地区高校形势政策课程教学的思考|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

    时间:2019-05-30 03:18:1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民族地区高校形势政策课程教学既有一般地区的共性,更具有民族生态的特殊性,需要深入分析和挖掘;而在形势政策教学实践中,其特色并未得到良好发挥且存在诸多不足。本文结合形势政策课程性质及功能定位,尝试提出优化民族地区高校形势政策课程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民族地区课程特性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1-0041-02
      
      近几十年来,随着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进步,民族地区教育整体上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全面贯彻实施不仅推动了民族地区公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也为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作为我国高校普遍设立的、又具有非常重要地位的形势政策课程,一直以来,其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基本上是根据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与当前大学生的特点而设计的。这种教学设计及教学活动的展开是非常必要的,但面临民族地区特殊的生态背景,要实现形势政策课程作用的目标,就必须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民族地区及高校的各方面研究,全面深入把握民族地区高校的特性,使高校形势政策课程发挥更大的作用并推动其教学研究创新。
      一 民族地区生态视野下高校形势政策课程特性简析
      1.目标强复合性
      教育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教书育人是学校和教师促进教育目标实现的主要途径。尽管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功能有共性,但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取决于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状况,并也会反过来对以上社会因素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观说明了教育活动必须要遵循教育内在的规律,也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既考虑教育所处的社会各种客观条件,也不能无视社会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和希望。只有那样,教育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才能促进社会历史的进步。从这个角度看,高校形势政策作为我国高校课程体系中普遍设立的一门课程,作为大学生学习和把握社会时代的形势,正确认识社会及自身的课程,其教学目标从根本上决定了这个课程的实际效果。科学清晰的教学目标,也是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民族地区高校本质上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它要兼顾国家的要求和国际化的视野,承担发展和繁荣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历史使命,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的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具体来讲,高校形势政策课程目标选择就要比一般地区高校考虑的更为复杂,尤其要考虑形势政策课程的教学活动是否能促进当代大学生对我国各区域发展的现实的认识,是否促进大学生对民族地区的现实、时代发展的要求拥有历史使命感和事业心,是否促进大学生成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合格人才。所以在形势政策课程目标设计时,民族高校就得考虑更多的民族地区发展所要求的目标,使各种目标及子目标形成有机的整体,并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切实贯彻实施。
      2.构成强民族性
      由于历史、地理和自然等因素,民族地区各层次教育处于我国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状态。从新中国建立以来,民族地区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学科门类和办学特色迥异的各种高校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尤其是在大学录取和学生构成比例方面不仅体现了全国性,甚至不少学校在国际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方面也处于前沿阵列。但民族地区更突出的方面,广大教育工作者通常忽视的方面,就是民族地区高校的学生和从事教育的各种人才构成的多民族。汉族之外的其他不同民族数量及比例远远超过一般地区的高校。较强的民族特性,对学校教育和管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特别是在开展形势政策课程教学活动中不能忽视具有民族多元性的教师和学生的特性,应正确认识这一多民族组成的情况,按照学生民族来源和生活背景的情况来有效开展课程教学,并使我国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主张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
      3.文化强多样性
      大学是人类思想文化创造和传播的主要场所,尤其是近代以来,大学推动人类思想文化的进步作用日益突出;反过来,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思想文化发展程度与其拥有的大学发展情况紧密相关。大学是思想文化交流碰撞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思想文化创造和传播最为迅速的地方。好的大学必定是开放而兼容并包的,思想文化必定是多元共存并齐头发展的。民族地区由于处于特殊的地理自然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差异很大的环境里,自然无法避开各种民族文化对它的影响。多元民族文化、民族习惯和民族宗教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知识体系形成产生持久的影响,特别是以社会现象为主要内容的形势政策会受到强烈的影响,呈现大学课堂多元文化的景象。
      4.管理强自治性
      大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态环境,是知识产生、传播的前沿阵地,也是知识精英和潜在人才聚集的地方。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态,必然有特殊的组织管理方式。从现代组织发展和组织理论的演变看,相对一般的组织实体,大学应走在开放性强、自主性高、层级少、授权程度高的组织变革的前沿,这也是大学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民族地区高校不仅应该具有一般地区高校管理的自主性,而且,由于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地区政府和人民在管理和安排地方事务方面享有很多的自治权。这些自治权在教育管理和运行中也要贯彻实施,使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的各项教育权利得到有效的保障。为此,作为民族自治地区的教育领域,自治性是一般地区高校无法比拟的,形势政策课程设计和教学也能体现出来。
      二 民族地区高校形势政策课程问题及成因
      1.教学目标笼统
      科学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教学目标对日常的教学起着方向的指引作用。形势政策课程,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处于特殊地位的一门课程,其方向性更为突出。但是,不少教师和学生对形势政策地位和功能认识不够,满足于大学生认识社会宏观层面来进行教学,有的只停留在基本教学任务和学业学分完成的层次上,这些认识是片面且肤浅的。其中主要原因既有社会、政治、文化等对高校环境的不良影响,也有高校老师教学认识的因素,以及学生对形势政策课程的作用与自己的关系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导致为教学而教学,为学习而学习;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2.教学内容偏颇
      教学目标的达成,离不开教学内容的支持,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载体。教学内容从根本上制约着教学效果。目前很多大学形势政策课程,由于不少师生对该课程缺乏正确的定位,造成一定程度上简单应付或仅限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不注重教学前的准备、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学总结。现在一些学校形势政策课程教学内容呈现千篇一律的局面,这种现状在民族地区高校也随处可见,虽然有些课堂专题会涉及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但是对民族地区的地方特色的挖掘还远远不够。
      3.教学方法单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是工具或方法的选择对事情的完成至关重要,甚至在很多程度上决定事情的成败。在信息爆炸和竞争不断升级的当今时代,事务的完成,方法或工具都处于前所未有的地位。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规定的方向、教学内容是实现目标的基础,而教学方法是实现目标的技术、手段及途径。而在目前的教学中,不仅一般课程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多问题,形势课程教学更存在问题,基本上是一般方法的简单移植,甚至比一般课程更轻视教学方法的运用。满堂灌,单向传播,理论深度缺乏及相关资料的简单罗列,成为不少形势政策课堂的主要方法。民族地区高等学校本来教育水平就与其他地区存在差距,在具体教育教学环节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任务更为紧迫。
      4.教学效果欠佳
      教学是一种复杂形式的智力活动,任何一个环节或细节都会对教学整体效果产生影响。良好的教学对老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中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由于形势政策课程教学存在以上种种原因,又无法满足民族地区特殊的教学目标要求,因此,形势政策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 优化民族地区高校形势政策课程的途径
      1.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实现世情、国情和地情教育统一
      教育目标多元化,既是教学的挑战,也是教学创新的动力。形势政策课程具有时代演变性、社会复杂性、主题广泛性、政治性、文化性及知识性等特性,意味着此课程承载着比一般课程更多、更高的使命。在教学实践中,要全面考虑各种目标,并按照目标的性质和地位来进行区分与合并,使各种目标最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发挥整体的优化效果。由于民族地区的战略发展位置和地缘位置的重要性,形势政策课程对民族地区高校教学的要求,不仅要把民族地区的地情和认识世界、了解国家社会充分结合起来,还要把民族地区发展的情况和各种挑战放在课程教学的更重要的位置,使形势政策课程成为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器。
      2.重视教学任务,实现课程功能优化
      目前形势政策存在诸多问题,除了客观不利的社会因素外,主要在于学校组织管理、教师教育教学、学生学习理解等方面。要使形势政策课程发挥良好的教育教学功能,前提是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对形势政策课程给予重视,提高各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个人发展、教师职业发展和学校教育发展及社会其他发展充分结合。也只有站在培养民族地区人才、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人类前进的高度上,才能有效履行该课教学任务,实现其功能的优化。
      3.提高自主权,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教学是一种人际间的知识技能、情感心理和行动意志多方面互动的活动。好的教学,既能增加人的知识、提高人的技能,又能培养人的良好心理、高尚的情操,还能增强人的行为意志的力量。从字面分析看,教学是教与学的两个不同活动,其中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目标取向;从过程来看,是两种主体、两种活动、不同目标紧密的结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而要实现这种效果,必须改变教师被动应对教学的局面,也必须改变学生被动听课机械反应的局面。教和学的自主性及关系如何,直接关系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4.加强教学研究,实现课程教学不断创新
      不少教育工作者认为,形势政策课程与专业课程相比,理论基础和应用转化能力不足,进而忽视对形势政策的教学研究。这种认识导致形势政策课程成为流于形式的课程安排,难以实现形势政策课程应具有的根本作用和重要意义。不正确的认识和不认真的态度,忽视了对形势政策的教学研究,降低了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限制了学生在形势政策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事物的发展始于事物内部的变化,当事物变化呈现出前进的、上升的状态时,就是事物的发展,而发展的每一步,都是对事物以往的突破或否定,也就是创新。同样,形势政策教学要实现发展,有赖于教学研究的创新。
      总之,从形势政策的性质、地位和特点来说,加强教学研究,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十分紧迫的。
      参考文献
      [1]叶锐.形势政策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研究,2011(3)
      [2]张录平.马克思主义形势政策观的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1)
      [3]舒毅彪、朱庆跃.对大学生形势政策课主体间性教育模式构建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
      [4]徐建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王以富〕
      

    相关热词搜索: 课程教学 形势 民族地区 思考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