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时间:2019-04-01 03:28:2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凭借语言文字去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是语文教学固有的特征。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跟其他思维训练一样,应注意学习语言和学习思维,坚持在语言学习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在创造性思维训练过程中提高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两者和谐发展,相得益彰。
      一、在理解课文内容中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尤其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等存在个性差异,他们阅读同一篇课文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以,语文老师对课文的分析不能过于绝对化,不能以自身的权威给学生绝对的结论,把学生的思维禁锢起来。我们不妨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发表自己在阅读中的体验,如对课文中人物的评价,对文章中心思想的领悟,对某一事件的看法,或者对词句的辨析等。要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不人云亦云,敢于对老师所给的结论提出疑问。另外,教师要善于设计能启发学生作多元思维的问题。如教学《圆明园遗址》时,给学生提出一个讨论题──“圆明园遗址该不该重建?说说你的理由。”这种开放性问题是颇有价值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各抒己见,尽情表达。讨论中有的说不要重建,他们的理由是让中国人民不忘国耻,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的说该重建,因为可以再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还可以发展旅游事业,等等。孩子们有自己的思考,并能自圆其说,这理当受到肯定。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都能有意识地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课文,提倡思维的多元化,日后,学生就会不受习惯思维的束缚,提出新颖的、别出心裁的观点,创造性思维自然得到了培养。
      学生对课文有各自不同的理解,这是一种求异思维活动,必须受到教师的尊重和接纳。但有种倾向值得注意:简单地把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等同起来,把注意力集中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层面上,作游离于语言文字的发散式讨论,认为只要能求异就是创新,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一概肯定,任其蔓延,既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又把握不住课文中蕴藏的文化内涵,远离语文教学的本体目标,对思想教育和语言学习都无价值可言。所以,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让学生把各自的思考过程说清楚,不能只注意听其说的意见是否新颖、独特,更要看其思维过程和表述中的语言质量,使思维和语言同步发展;二是要把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结合起来,达到相互转化的目的,不能视所有的求异都是有创新意义的;三是要与潜心阅读文本结合起来,使求异思维真正建立在充分感悟文字的基础上,让学生的心智活动的开展与阅读的过程保持一致。
      二、在品味语言中培养思维的探究性
      探究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只有带着强烈的探究动机,才能面对疑难,敢于进取,大胆探索,产生旺盛的求知欲。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把探究的重心指向语言文字的学习。对于那些有着文化底蕴、含义深刻而富有人生哲理以及看似平常但富有思维价值的文字,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或质疑,或朗读欣赏,或比较品味,培养学生的深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在强化运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任何能力的形成都仰仗于实践,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不例外。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会时时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加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语言实践已冲破课堂的范围,注重课堂内外的沟通,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这无疑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就课堂教学来说,语言的实践也跳出了原来单项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开始致力于综合能力的训练,以期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
      1.变抽象概括为具体演绎。文章中有些词语抽象概括了具体事物,如果仅仅停留在对文字的静态分析上,学生不会留下深刻印象。对抽象概括的词语作具体演绎,能再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积累和丰富语言。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饱经风霜的脸流露出难以忍受的痛苦”一句时,我让学生把“饱经风霜的脸’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加以具体描述。这一设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把课文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联系了起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不是以词解词,停留在概念上,而是化抽象为形象。这个“化”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训练的过程。
      2.添加未展开的情节。一篇文章中,作者出于表达的需要,对某些情节未加具体描述,有的只是一笔带过,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一空间正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的“诱发点”。如《朱德的扁担》中“大家劝他不要挑……”这句话,抓住这个“劝”字,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谈谈战士们会怎么劝朱德同志不要去挑粮。孩子们的思维闸门被打开了。他们根据课文内容,模拟战士们的语言,有声有色地“劝”起了朱德同志。
      3.添枝加叶,拓展句子。《荷花》中有这样一个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训练:①在“冒”字前面加上恰当的修饰词语(例如:使劲地、生机勃勃地、争先恐后地)。②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 。运用这种形式鼓励学生依托课文大胆想象,从不同的角度学习表达。
      以上这些设计的价值在于充分发掘教材中可利用的信息,依托课文找到创造性思维与想象之间的契合点,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想象。于是,想象推动了创造性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活动又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这正是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个性特征。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