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平贼将军”的生存法则]平贼将军

    时间:2019-04-29 03:19:3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像明代的许多职业军人一样,左良玉出身于穷苦人家,自小父母双亡,由叔叔养大,连母亲的姓氏也不知道。这样的出身,注定了他是个目不识丁的大老粗。但这个大老粗对人情世故、对身处乱世的生存法则,把握得比谁都精。他能从最底层的“草根”成长为风云一时的明军主将,自有其不同寻常之处。
      左良玉最初在辽东服役,崇祯即位那年,宁远士兵因朝廷长期拖欠粮饷而哗变,逼得带兵的巡抚毕自肃上吊自杀,下级军官左良玉也受牵连革职。不久,因朝廷正是用兵之际,尤其需要左良玉这种作战勇敢的下级军官,他很快又官复原职。在与入关的清军作战时,左良玉表现不俗。当时,左良玉的上司是东林党人侯恂,即大才子侯方域的老爹,他提拔左良玉为副将。左此后的表现,倒也没让侯恂失望,他“战松山、杏山下,录功第一”。
      随着农民军如火如荼地发展壮大,崇祯不得不从辽东前线抽调部队回内地镇压,左良玉也在抽调之列,给他分配的任务是负责河南境内的战事。此后直到甲申之变的十多年间,左良玉一直辗转于河南、安徽、湖北、陕西等地与农民军交手。他的成绩可以概括为:逢“张”多胜,遇“李”辄败——多次大胜张献忠,却屡次败于李自成。
      崇祯十一年,张献忠假冒官员拟突袭南阳,当他扎营于南阳附近的南关时,左良玉恰好率兵经过。警惕性颇高的左良玉心存疑虑,召张献忠进见。张自然不敢去见,仓皇间只得“逸去”。左良玉率军追赶,连发两箭,其中一箭射中张献忠肩膀,幸好部下拼死相救,张才得以死里逃生。崇祯十三年的玛瑙山之战,张献忠原本占据山顶的有利地形,但竟糊里糊涂地输掉了这场胜算颇大的战斗,不仅手下十多位将领被斩杀,连张献忠的妻妾也作了俘虏。与打张献忠的得心应手相反,左良玉在和李自成交手时,吃了好几次亏,以致后来畏“李”如虎,能避免交锋就坚决绕道走。
      左良玉生活在一个不折不扣的乱世。他明白在乱世里,作为一个职业军人,保存实力是头等大事。至于是否为国为君分忧,那是圣旨里和奏章中的口号。当左良玉还只是个中级官员时,他就以保存和发展自身实力为第一要义。当他驻守怀庆时,因与上司意见不合,“因是生心,缓追养寇,多收降者以自重”。对上司的调遣,如果可能伤及自身利益,就阳奉阴违,能不听尽量不听。在左良玉十几年的军旅生涯中,曾遭受过好几次朝廷下令戴罪自赎或是降级使用的处分,其原因,就在于他经常不听上司调动,使原本处于主动的政府军陷入被动。但朝廷之所以没有像处分他的同事贺人龙那样判他死刑,一在于左良玉确有战斗力,二在于他的势力越来越强大,朝廷不得不考虑一旦真要对他严加处理,是否会引发更大的动乱。
      如果说侯恂的提拔给了左良玉“第一桶金”的话,那么督师杨嗣昌举荐他为“平贼将军”,则使他成为货真价实的明军高级将领。但对这位有恩于自己的杨督师,骄横的左良玉的回报却是拒不听命。事情要从被左良玉屡次击败的张献忠说起。
      有时候,最熟悉自己的人不是朋友或同事,而是敌人。比如张献忠就对令他头痛的左良玉非常了解。在妻妾被擒后,张派人给左良玉行贿,并挑拨说,有我张献忠在,朝廷才会重视你。你的部队经常抢杀百姓,而杨嗣昌多猜忌之心,一旦我张献忠被消灭了,朝廷也就该跟你算总账了。左良玉一听,觉得有道理:老鼠都抓完了,猫还有好日子过吗?于是,当张献忠入川时,尽管杨嗣昌给左良玉下了九次严令,但左良玉仍不予理会,任由张顺利进入四川并再一次死灰复燃。更要命的是,当张献忠次年席卷出川、兵逼武昌时,左良玉依然坐视不管。张献忠攻破武昌后,杀死明朝宗室襄王朱翊铭——崇祯爷爷万历的弟弟。藩王被杀,这对守土有责的杨嗣昌来说,无疑是弥天大罪,他气病之下,不吃不喝,不久就一命呜呼。对此,《明史》认为:“贼濒死复纵,迄以亡国者,以良玉素骄蹇不用命故也。”
      其实,对侯恂这位自己的“第一伯乐”,左良玉依然是以怨报德。不过,这一次不是左良玉不听侯恂之命,而是过于惧怕李自成。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围堵开封,侯恂从狱中被起用任督师,负责守卫开封。是时,左良玉隶属侯恂,与其他几支部队一同驻防朱仙镇。但左良玉看到李自成人强马壮,知道打下去要吃亏,不想为了朝廷拿自己的本钱去拼,竟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突然拔营逃跑。这一举动引发了其他几支友军的连锁反应,“众军望见皆溃”。李自成军早已在左良玉的退路上挖下了一条环绕上百里的深沟,当左良玉诸军逃跑时,李自成乘机追杀,左良玉诸军下马渡沟,乱作一团,李自成“从而蹂之”。是役,政府军大败,弃马骡万匹,器帐无数,左良玉一直狂奔到襄阳。因是用人之际,崇祯罕见地没有计较左良玉的败绩,只是令他速到开封助侯恂。但左良玉对李自成极为畏惧,“迁延不至”。结果,开封城破,侯恂被问责撤职。
      明末与农民军作战的政府军,其军纪大多很坏,而左良玉的军纪无疑是其中最坏的。在关于他的记载里,烧杀抢掠简直如同家常便饭。左良玉被李自成从襄阳追赶到武昌时,向楚王索要二十万人的粮饷,楚王没有答应,他就纵兵大掠,“火光照江中”。为了躲避左良玉军队,武昌上至朱明宗室,下至普通百姓,纷纷逃入山谷。左良玉在武昌驻留了二十来天,当他率部离开时,武昌人在蛇山上欢呼:左兵过矣。都认为能躲过此劫,无异于重生。
      左良玉常常放纵甚至命令部下抢劫奸淫,他认为,这算是给了追随他的弟兄们一点好处和回报,至于民间的愤恨和言官的激烈批评,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面前,简直就是满纸荒唐言。有关左良玉军队的暴行,《三垣笔记》记载道,当他们为了勒索老百姓的财物时,常常把被勒索人用木板夹住,再用小火烧烤,以至于稍胖一点的人,被烤得满地是油。至于在大街上公然奸污妇女,更是几乎每入一座城池都会发生。当士兵们把抢来的妇女拖上船载走时,如果这些妇女望着岸上的家人哭泣,站在她们身后的左军士兵就会一刀砍掉她们的脑袋。
      甲申之变后,左良玉据守长江上游的武昌一带,他的实力确实保存得很好,拥兵八十万,号称百万。南明倚为干城的江北四镇中数高杰最强大,但高杰也“不及良玉远甚”。不过,尽管江北四镇都得到了南明政府的极大好处,但左良玉被认为是侯恂的人,而侯恂又是东林党的人,与东林党为敌的马士英和阮大铖便对左良玉采取了打压态度。马、阮的打压最终激起了左良玉兵变:他以清君侧为名,传檄讨伐马士英,率大军顺江而下。但就在军队行进到九江时,原本抱病在身的左良玉呕血而亡。他的儿子左梦庚在被众将推为首领后,旋即投降清朝。
      这个故事说明:第一,如果有谁相信左良玉和他的军队能够保家卫国,就如同有人相信妓院里盛产贞节,官场上盛行真话一样荒唐;第二,如同“平贼将军”经常穿着军装却公然做贼一样,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名和实很多时候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对官方的说法,常常得反着理解。
      
      (作者系文史学者)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2年第6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热词搜索: 法则 将军 生存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