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意思

    时间:2019-02-17 03:36:4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一句话,是描绘琵琶女演奏之前调弦动作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位优秀的演奏者在演奏之前就已经把自己的情感融入音乐的氛围之中,于是他的演奏才格外的打动人心。一堂好的语文课亦如此,老师在进入课文正题之前,就应该用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将学生引入课文的氛围之中,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一、导语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一些教者在导语设计上存在的问题,现将它们归纳为四种类型:
      1.冗长拖沓,不着边际。导语仅仅是个引子,以精当为佳。冗长拖沓,不着边际,不仅不会起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作用,相反会变成教学的干扰信息。有的老师在讲授鲁迅作品之前,往往要讲很多关于鲁迅的文学甚至文化常识,十分钟下来居然还没有切入课题。
      2.盲目随意,缺乏目的吃不透教材,备课不充分,对课文的教学价值不甚了了,再加上不了解学情,致使导语设计随意粗糙。有老师在讲授《往事依依》前让学生回忆童年往事,结果学生天马行空,讲了一大堆童年趣事,老师也没有适时地加以引导,学生的情绪很难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
      3.教师独唱,喧宾夺主。教师海阔天空、滔滔不绝,极尽渲染之能事,塞给了导语诸多不堪承载的功能,无形中也漠视了学生主体的存在。有的老师在导语中设计的问题完全可以让学生回答,但还是搞“一言堂”,自己累垮了不说,还让学生听得心烦意乱。
      4.陈旧僵化,平淡乏味。导语应尽量新颖有趣,要在情理之中而又在意料之外。一味简单地指示学生“把书翻到某某页”“我们学习某某课”,久而久之学生定会生厌。
      
      二、导语设计遵循的原则
      
      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与深入,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好的导语对课堂的重要性,就是这一段简短的语言可以使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活动,引起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同时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并有意地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心理和知识上进入听课的良好准备状态,进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
      导语的要旨在一个“导”字。但“导”向何方,又如何来“导”呢?好的“导”可以用三个有利于来概括: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有利于文本的有效解读,有利于课堂主体的顺利切入。具体来说,就是不论如何设计导语,都必须考虑课文的类型和特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力求导出情趣、导出重点、导出新意,起到思维定向、内容定旨、情感定调的作用,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导语设计讲究的方法
      
      1.意境导入法。所谓意境导入,就是用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美语言或形象直观的图片、实物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意境之中。我在教学优美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和抒情散文时,常常用一段富有诗情画意的导语,将学生带入课文的那种优美的意境。我为《春》设计的导语:“一年四季,最美的要数春天。阳光明媚,万紫千红,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希望。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散文家朱自清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这则导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春题散文诗,接下来我又让学生背诵了两首描写春光美丽的富有优美意境的古诗。学生听了这段导语,已到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境地,还没读《春》,就已沉浸于浓浓的春意之中了,这样顺势一引,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春》的艺术意境之中。
      2.情感导入法。有的课文情感性强,或激昂、或深沉、或喜悦、或悲愤,教学这样的课文,就易运用情感导入。所谓情感导入就是用充满与作品一致的感情色彩的语言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处于一种良性的情感准备状态。我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的导语时是这样设计的:“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已经逝世好多年了,但直到今天,一提到他,亿万人民的心中的敬意仍然油然而生,总理忙碌的身影和慈祥的面容仿佛就在眼前,他温馨的话语和爽朗的笑声仿佛就在耳畔。可是倒行逆施的‘四人帮’,在总理生前横加迫害,逝世后又不准人民悼念,而人民偏偏不怕高压,冒着危险自发地云集在天安门广场,以各种形式悼念总理。”这则导语,寥寥数语,却调动起了学生对总理的敬,对总理逝世的痛,对“四人帮”的愤!营造学生课前与课中一致的情绪情感合流,恰到好处地实现了导入任务。
      3.温故导入法。所谓回忆,也就是常说的“温故知新”。指教师依据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由已知向未知引渡,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的导入方式。在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作品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有时候学一篇作品如果借助于已经学过的与之相关的文章会更好的理解文意,引起重视。在导入的时候,可以把旧知识从学生的记忆中唤醒,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4.故事导入法。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再加上学生本身就有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征,所以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会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在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我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某地盛产沙丁鱼,但每次渔夫们出海回来,捕得的沙丁鱼都会死去很多,这令渔夫们非常苦恼。然而有一个聪明的渔夫,他的沙丁鱼却死的少,原来呀,他从外地购买了几条喜欢吃沙丁鱼的鲇鱼放在船上,同学们,想一想这为什么呀?”听完之后,同学们跃跃欲试,各抒己见。
      5.悬念导入法。“悬念”是思维的“导火线”。根据学生求知欲望强的特点,在导语中设置一定的悬念,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进入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使学生在欲求答案中学习新知识。如我为《死海不死》一课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在《世界地理》课中学过不少的“世界之最”,其中有一个世界最咸的湖泊――死海。关于“死海”,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大自然的杰作――《死海不死》。我们乍一看题目,好像矛盾,为何叫“死海”呢?又为何“不死”呢?这样导入,三言两语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迅速进入接受新知的最佳状态。

    相关热词搜索: 转轴 曲调 两声 有情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