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让语文课堂荡漾着情感的涟漪】 涟漪荡漾的意思

    时间:2018-12-30 03:30:0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语文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注重学生的真情投入和情感体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让心曲奏响;需要我们教师激起学生心河的涟漪,让心浪荡漾;需要我们教师去点燃学生灵感的火花,让思绪飞扬。培养学生的情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目标,而阅读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多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在朗读中分析、赏析、体验、品味课文,引发学生共鸣。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都应该是形式与内容、情感与思想的完美结合的精品。情感需要一定的因素来激发,这个因素就是为情感服务的。因此,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把握情感因素的支撑点,并把这情感通过语言的形式,艺术地传达给学生,让语文课堂中始终荡漾着情感的涟漪,让学生漫步语林,采撷语言花朵,品味语言的芬芳,在情感的熏陶中学习情感的表达,从而圆满、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阅读感悟,拨动情感之弦
      
      “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的特点”。阅读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更加突出学生的感悟。学生是听说读写的主体,正是在听说读写的自主活动中不断“自得”成长起来的。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曰:“夫境界呈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王夫之的《船山遗书》曰:“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感悟是阅读学习的核心,刘贞福先生认为,所谓感悟,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意识活动,是学习者对语文材料的积极反应,联想、想象和理解得以展开、跃进,情感体验得以加深,才性得以发挥,人格得以升华。
      钱理群先生认为,“如何引导孩子感悟汉语之美,感受正确而自如地用汉语表达自己的快乐,建立与母语的血肉联系,将母语所蕴涵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根扎在心灵的深处,并在此基础上构造起自己的精神家园――或许这才是我们的语文教育的根本”。
      比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作者借助四个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理解了这四个比喻性的意象,就能触摸到内在的诗歌情感意蕴,即诗歌表达了海外游子对故国的思念。
      再如《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中出现的十个名词是十种景物,它们立体式地呈现,形成多个意象群,弥散在时间和空间上,从这一个意象群直接跳跃到另一个意象群,中间没有任何联系。这时,学生可以通过联想、想象对意象群间的空白进行补充,心中便呈现出一幅自我感受到的荒寂的画面,体味到“断肠人”那凄凉悲愁的心境。
      
      二、品读悟情,搅动情感暗流
      
      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维,经定而后维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也。”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文本语言“有的如清流,描物写态,细腻动人,脉脉含情;有的如惊雷,议论风生,振聋发聩,令人警醒;有的如平沙,质朴无华,平淡实在,耐人寻味;有的如红叶,娇艳华美,色彩斑斓,灿烂迷人……”
      凡为文者皆缘情而作,文章所表现的情感有外显的、有内潜的,如大江东去,惊涛拍岸;如山泉幽咽,脉脉不语;如小溪潺潺,汩汩长流……读者应潜入字里行间,发现文字表层下涌动的情感暗流。
      如高尔基的《海燕》全篇就是直抒胸臆,通过黑云压境,势若摧城,电闪雷鸣的革命形势,借助海燕激击大海,勇搏暴风雨,象征革命者在暴风雨来临之际的无畏精神和饱满的革命豪情。
      再如,朱自清的《背影》,作者为了表达对父亲的思念,表现父子之间真挚的感情,作者抓住人物外貌特征,极力的铺陈,反复点画,对于父亲背影的一段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地探身下去……”让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学生的感情定会丰富起来,脑海中自会浮现出父亲那“步履蹒跚”的背影,在朗读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至此,深刻的内涵,酸楚的歉疚之情,流入学生心田。这种特定环境下父亲留给儿子特别的印象,质朴的语言下,汩汩的亲情缓缓流出,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父爱原来如此含蓄、凝重、深沉与伟大!
      作者就是这样,通过平淡、质朴的语言,让一种浓烈情感蕴藏于文字底下,细细品读,却如细雨朦朦,春风缠绵,笙萧悠悠,柔情缠绕,催人泪下。
      
      三、以读促写,升华自我情感
      
      当学生汲取了生活或文章中的真情实感并把它转化成一种美感的时候,也就逐步地丰富了学生的心理生活,提升了他们的美感水平,丰润了他们的精神生活,纯洁了他们的心灵,规范为一定的审美标准,积淀了自己的道德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了学生自己的道德标准,为他们将来能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的未来打好基础。引导朗读不但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而且还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作文重情,这是写作的一条重要原则。作文有了浓烈、醇厚和真挚的情感,人物形象才会鲜活,中心思想才会突出,评卷老师的丰富的生活阅历才会愈加丰富而产生又一次回味和体验,随之他们的感情闸门才会为之打开,他们才可能会为之所动,引起共鸣,最终实现作者与评卷老师心灵的沟通。“文贵真情”,我们要从多角度、多侧面观察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观一棵小草可以想到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观一颗铺路石,可以想到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有父亲远去的背影可以体会父爱的深沉;有母亲霜染的双鬓可以品位母爱的无私……我们要善于在观察中去联想、去想象,让心灵驿动,让思绪驰骋,我们要学会领悟微小之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学会挖掘细枝末节中潜藏着的动人情愫。我们身边的人和事都是我们写作的第一素材,我们要及时积累,调动灵感,要让生命和生活的感触在内心碰撞,迸发出火花。
      江苏省海安曲塘中学附中(226661)

    相关热词搜索: 涟漪 荡漾 语文课堂 情感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