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围绕生产发展主线,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时间:2021-01-21 08:05:2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作为基层的同志,特别是乡村的干部来讲,我们该如何突出重点、围绕中心、抓住关键、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呢?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修几条像样的马路,造几座漂亮的房子不等同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相互联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和主线,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同时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一、生产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经济基础离不开生产发展,而生产发展首先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支撑力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的生产活动首先是从农业开始的。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国民经济逐渐形成了各种产业,但农业始终处于基础地位。农业生产提供的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首要前提,农业部门创造的产品是社会其他生产部门存在和扩大的重要基础。农业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

    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深刻阐明了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科学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重要思想。在《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马克思认为,农业是社会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食物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的条件”;
    生活是“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

    几千年来,我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而且形成了重视农业的重要思想。我们的先人们历来主张,“食为政首”、“农为邦本”,“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伤则国贫”等农本观念和治国方略,这是中华民族在生存和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积累下来的宝贵思想,对我们认识“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农业丰则基础稳,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农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战略作用永远忽视不得;
    农业上不去,整个国民经济就上不去。由此可见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是何等的重要。那么,我们认识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也就不难理解涵盖一二三产业的生产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2、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建设新农村5句话20个字,生产发展是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村庄建设和环境治理,但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简单理解为就是村庄建设。如果经济不发展,农民收入上不去,村庄建设就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就不能持久地搞下去。因为,经济不发展,农民缺乏积极性,新农村建设就不可能有内在的动力;
    社会事业不发展,农民享受不到基本的公共服务,新农村建设就不能满足农民的基本要求,就会脱离实际。所以说,新农村建设必须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即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二、我县产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1、产业现状。

    近年来,我县围绕建设全省茶叶大县、水电大县、生态大县,狠抓产业结构调整,突出特色优势,大力推进产业兴县、产业富民,全县农业产业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已培植壮大了茶叶、魔芋、药材、蔬菜和畜牧业等5大农业产业,茶叶、魔芋已纳入全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核心区域,中药材、山野菜已纳入重点布局区域。目前,全县特色产业基地总规模达到40万亩左右,农民人均1.5亩左右。其中:茶叶基地15万亩,魔芋面积6万亩,中药材面积8.5万亩,蔬菜面积10.5万亩;
    牲猪饲养量40万头,年出栏22.5万头。据2004年统计,5大特色经济总收入达到4.37亿元,占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8%,农民人均从特色产业中实现收入83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6%。

    ——茶叶产业。竹溪气候环境适宜茶叶生长,相传茶圣陆羽曾到达竹溪汇湾梅子垭,抒发过“长江三峡水,楚地梅子茶”的感慨。唐朝武则天当皇帝时,竹溪茶曾作贡品敬献朝廷。

    近年来,我县按照“农业抓产业,产业抓特色,特色抓茶叶”的发展思路,咬住建设茶叶大县的目标不放松,现已建成茶叶基地15万亩,名列全省第一;
    其中,采摘园5.3万亩,名列全省第二。初步形成西部低山、中部二高山和南部高山三大茶叶产业带,成为鄂西北高香绿茶产区的优势核心区。围绕基地建设,全县已建成茶叶加工企业160家,固定资产规模约1.5亿元,其中龙王垭茶业集团资产总规模达1.08亿元,成为全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龙峰”、“箭茶”、“银桥绿笋”、“梅子贡”等一批精品名牌已13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型博览会金奖,“龙峰”、“箭茶”连续4次荣获湖北“十大名茶”称号,水坪镇被评为湖北茶叶十大名乡名镇。2001年,龙王垭茶业集团在全省茶界率先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欧盟有机茶质量体系认证,“银桥绿笋”和“梅子贡”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04年被国家授予“中国有机绿茶之乡”和“中国茶叶之乡”称号。2005年全县茶叶产量达200万斤,实现综合收入1.5亿元,利税2500万元。

    ——魔芋产业。我县是魔芋的适生区。已具有500余年的种植历史。1999年10月被国家授予“中国魔芋之乡”称号。2003年2月我县被省政府授予“魔芋产业化先进单位”称号,两次被国家授予“中国特产之乡开发建设先进单位”。2004年“竹溪县魔芋协会”被省民政厅和省农业厅评为全省中介组织50强,被十堰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经合组织”。去年7月成功举办了全国魔芋种植经验交流暨商贸洽谈会。目前,全县魔芋种植面积已达6万亩,产量10200万斤。全县已形成以湖北科玛协力魔芋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魔芋加工企业7家,年精粉加工能力达到3000吨,微粉500吨,魔芋胶500吨,魔芋食品2000吨。2002年以来,“天竺牌”魔芋精粉、“天欣牌”魔芋胶、“双竹牌”魔芋面、“月亮仙子牌”魔芋食品先后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和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远销国内外,呈供不应求之势。

    ——中药材产业。竹溪素有“天然药库”之美誉,药材地道上乘,50年代中期曾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黄莲之乡”。目前,以杜仲为主的木本药材面积约20余万亩,以黄莲、当归、川乌等为主的草本人工种植药材面积8.3万亩。竹溪中药材产业开发刚刚起步,目前以卖原材料为主,年药材营销额约3300万元,并形成了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两大药材交易集散地(蒋家堰、丰溪镇),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围绕黄姜加工,全县建成以皂素加工为主的医药化工企业八家,固定资产总规模超过5600万元,从业人员700余人,形成年产皂素1500吨、双烯300吨生产能力。

    ——蔬菜产业。近年来,我县围绕“扩大规模,优化布局,推广科技,改良品种,创新品牌,开拓市场,增植龙头,壮大产业”的思路,采取政府引导、市场拉动、大户带动的办法,巩固传统菜、主攻反季节菜、狠抓设施菜、开发山野菜,蔬菜生产实现了“走出厨房,走向市场”的目标。2005年全县蔬菜总面积达到10.5万亩,总产量达19988万斤,总产值1.82亿元,农民人平蔬菜收入达620元。

    ——畜牧产业。畜牧业是我县的传统产业之一。民间素有“穷不丢猪、富不丢书”之古训。近年来,我县立足资源优势,依靠科技兴牧,大力发展牲猪,突破性发展牛羊,巩固乡土家禽,鼓励特种养殖,培殖龙头企业,发展养殖小区。2005年,全县牲猪饲养量达40万头,年出栏20.8万头;
    牛饲养量1.8万头,年出栏0.27万头;
    羊饲养量2.9万只,年出栏1.2万只;
    家禽饲养量150万只,其中出笼61万只,禽蛋产量1975吨。以十堰市兴科牧业有限公司(竹溪县良种猪繁殖基地)为代表的畜牧养殖龙头企业,常年存栏种猪200头(PIC系列康贝欠种母猪100头),年产良种仔猪4000头,其中:内三元杂交良种仔猪2000头,外三元杂交仔猪2000头。目前该公司已与宜昌双汇集团建立牲猪长期供销协作关系,并投资兴建6万头商品肉猪示范基地,已完成投资230万元,建成标准猪舍5栋5000m2,初步建成了良种繁育、技术示范、生猪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养殖龙头企业。

    2、主要问题。

    农业产业化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渐进和漫长的过程,从可持续发展和整体效益来分析,我县农业产业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这需要我们切实增强紧迫感,在今后农业产业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加以解决。

    一是产品外向型程序低。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我县农特产品不断丰富,在周边地区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产品外向型销售程度还很低。外销较好的产品仅为黄姜加工皂素、双烯和魔芋,茶叶等农产品外销的覆盖面还较小。主要原因是“三多三少”的问题,即普通产品多、优质产品少;
    大路货多、特色产品少;
    市场饱和产品多、适销走俏的新产品少。导致农产品商品市场份额小、外向度低,绝大多数农产品处于销售原料的状况。

    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效益低。全县40多家农业产业化骨干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年销售收入过1000万元的只有7家。同时,大多数企业从事简单的加工、茶叶加工企业仅是生产绿茶,没有茶类深层次的加工产品,魔芋也就是精粉和魔芋面条、魔芋酒,没有高附加值的产品。这种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导致企业利润空间小、经济效益低、市场竞争力弱,没有形成带头力强的大企业,更谈不上大市场、高效益。

    三是产业化组织不健全。当前,我县大多数农民游离在产业链条之外,没有一个产业能通过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组织的形式来引导农民从事产业化生产、经营,农业产业化的加工企业处于各自为阵、小打小闹的无序竞争状态。而初步建立的“企业+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订单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订单履约率低,农户与企业的主体地位不对等,农民利益受损的事件时有发生,挫伤了农民从事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

    四是信息化和专业化程度低。我县由于经济不发达,市场信息不灵,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能力弱,结构调整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大多数农户是人云亦云,随着感觉走,一轰而上,形成“你有我有全都有”的现象,各种特色专业乡镇、专业村、专业户比例小,不是卖不到好价钱,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导致产业化基地不能稳步扩大规模,专业化种植程度低。

    五是生产标准化程度低。全县没有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监测体系,产品生产难以统一标准,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当前,通过标准认证的农产品只有茶叶和魔芋面条,其它种类特色农产品没有获得权威认证,导致农产品难以开拓市场。

    三、产业布局及建设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县农业产业布局及建设目标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种心任务,用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思路、全新的举措和科学的发展观,夯实经济基础,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1、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改善农业生产综合条件,加大农业高新技术应用与转化力度,坚持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突出特色产业优势,主攻种植业(稻、苞、油、茶、魔、药、菜),突出畜牧业(猪、牛、羊、禽),狠抓加工业(主要是农产品深加工),努力实现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目标。

    2、建设目标。

    (1)稳定粮油面积,保障粮食安全。为稳定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并达到自给有余的水平,全县近期粮油种植面积必须保证在70万亩水平,其中粮食面积50万亩,总产量稳定达到3.2亿斤水平;
    油料面积20万亩,总产量稳定达到4200万斤水平。到2010年末,保证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稳定达到2500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550公斤,油料100公斤以上。

    (2)发挥资源优势,促进产业发展。一是茶叶生产上,要以建设全省茶叶强县和全国有机绿茶名县为目标,通过5年努力使茶叶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有机茶园面积2万亩;
    茶叶产量达到1000万斤,茶叶产值5亿元,综合产值6亿元,年生产名优绿茶200万斤,名茶产值2亿元。二是到2010年,全县魔芋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鲜芋总产量20万吨,提供商品魔芋10万吨;
    精粉产量达到8000吨以上,产业经营综合收入达到3亿元以上,农民人均从魔芋生产中获得收入800元以上。力争把我县建成秦巴山区最大的魔芋良种基地和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魔芋生产集散地。三是经过5年的努力,全县蔬菜板块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精细设施菜2万亩,特色菜1万亩,高山蔬菜2万亩,山野菜5万亩),种植面积20万亩(粮菜间作5万亩),总产量22万吨,实现蔬菜产值2.5亿元。农民人均蔬菜收入达到600元以上。四是到2010年,全县牲猪饲养量达到50万头,年出栏30万头;
    牛饲养量达到3万头,出栏1万头;
    山羊饲养量达到15万只,出栏10万只,禽饲养量达到200万只,出笼150万只;
    肉产量达到3万吨,蛋产量达到2800吨,畜牧业总收入达到3.2亿元。五是中小药材面积达到12万亩以上,巩固两大药材产销集散地,壮大医药加工企业生产能力,推动药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3)实施“阳光工程”,提高农民素质。计划5年期间,借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大好时机,引导性培训农民工2万人,示范性培训3万人,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全县农民打工纯收入人均达到1000元以上。

    3、产业布局。

    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已初具规模,以茶叶、魔芋、中药材、蔬菜及烟叶等为主的优势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已初步形成格局,但在规模、布局和效益上还远远达不到产业化发展和市场经营的要求。因此,按照规模化种植、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的总体原则,当前我县产业化重点要在区域化布局上首先有所突破,坚持科学合理布局,以发挥特色产业的优势作用,并以此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1)积极构建三大茶叶产业带。以海拔600—1000米内的北部、中部乡镇适建茶园地区为适宜种植区域,重点发展:一是以龙王垭为龙头的中西部低山、二高山茶区,包括龙王垭、城关、中峰、蒋家堰、龙坝4个乡镇;
    二是以前进茶场为龙头的中东部低山、二高山茶区,包括水坪、县河、新洲、兵营4个乡镇;
    三是以梅子垭为龙头的南部二高山、高山茶区,包括汇湾、鄂坪、泉溪、天宝、向坝5个乡镇。

    (2)科学规划三大魔芋种植区。按照自然气候及生产资源,坚持小型大规模原则,不一定在面积上成块连片,但在种植上要形成千家万户种千窝魔芋之势。户平魔芋1000窝,窝均产量1.5公斤,户均收入2250元。仅此一项,户人均收入可在450元以上。一是南部高山种植区。主要包括泉溪、丰溪、天宝、桃源、向坝,规划面积5.5万为。二是二高山种植区。主要包括鄂坪、汇湾、兵营等乡镇,规划面积2.5万亩。三是北部(含西部)丘陵种植区。主要包括蒋家堰、龙坝、水坪等乡镇,规划面积2万亩。

    (3)重点建设城郊蔬菜产销大板块。一是抓好精细菜、特色菜生产。主要以蒋家堰、中峰、城关、水坪等乡镇为中心,新发展专业菜地面积2.4万亩,生姜、山药、洋藿、西瓜等特色菜基地增加6700亩,使总面积达到1万亩,逐步满足城镇人口的消费需求。二是抓好山野菜生产。以兵营、天宝、鄂坪、汇湾等乡镇及各林特场为主,建立山野菜种苗繁育基地100亩,利用退耕还林进行人工种植及管护好全县薇菜、竹笋、香椿及其它山野菜5万亩。三是抓好高山延季节菜生产。以泉溪、丰溪、桃源、向坝为重点,发展优质包菜、大白菜、萝卜等基地面积2万亩,主要销往周边地区和南方城市。

    (4)抓好南部中药材及烟叶基地建设。重点抓好以丰溪、泉溪、桃源、向坝等乡镇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带建设,努力培植一批优质高效的好品种,积极创办高产示范模式,探索发展中药材加工与转化增值方式,创造中药材质量与效益的最佳结合优势。同时抓好以桃源、向坝、龙坝、县河等乡镇为主的烟叶板块基地建设,努力探索烤烟生产的新途径,使烤烟上档次、出效益。

    (5)畜牧业养殖区域规划。牲猪主攻方向为:农户推行长大荣三元杂交,示范场、养殖区推行杜长太三元杂交生产;
    南部高山区域推行约、荣二元杂交商品猪生产。牛羊生产主攻方向为:南部山区以牛羊本品种纯繁生产为主,中东部低中山北部山间平坝区以杂交改良生产为主,引进外来良种牛羊与本地良种进行杂交改良商品牛羊生产。

    四、推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建设新农村的号角已吹响。面对新的形势和大好机遇,我们要始终响应党的号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工业化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特色基地,培植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做大做强产业,突出市场、效益、品牌、质量和出口这几个关键,按照产供销一体化要逆向化的思路,产加销一齐抓,由过去那种先建基地、后建企业、再找市场的做法转变到先分析预测、找准销售市场、再招商引资企业,再由企业和农户签订单迅速发展特色基地。

    1、实施专业化,以壮大规模。按照市场导向、效益优先、整体开发、以质取胜、突出重点、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建设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产业基地带。围绕我县的地方特色产品,在305省道沿线建设优质稻、双低油菜产业基地带;
    分别在水坪至兵营、龙王垭至天宝、城关至蒋家堰等乡镇建设三大茶叶产业基地带;
    在中南部适宜乡镇建设魔芋产业基地带;
    在南部山区建设药材和山野菜产业基地带;
    在城郊建设蔬菜产业基地带。五大产业基地带建设要做到有规模、有龙头、有品牌、有技术支撑体系、有社会化服务网络,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2、实施工业化,以提高效益。以工业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茶叶、魔芋、黄姜、中药材、精细食品等加工业,着力培植几个起点高、规模大、机制活、工艺水平高、竞争能力强、带动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用足用活国家优惠政策,要集中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基地建设、科研开发、技术服务、质量标准和销售网络建设,对从事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的重点加工企业给予重点扶持,银行金融部门的扶贫贷款要增加。要通过3—5年的努力,使我县重点龙头企业的发展水平达到全省先进行列,茶叶、魔芋龙头企业要建成国内深加工的集散地、优势企业群体,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集团。茶叶产业不仅要加工精品绿茶、乌龙茶,还要开发茶饮料、茶食品、茶叶保健品,使茶叶漂洋过海挣洋钱。

    3、实施标准化,以拓展市场。高质量、高科技含量和无公害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要大力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对重大和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要落实扶持资金。要加大农业先进技术推广力度,加速推广适宜的优良种子种苗应用、农产品加工、设施农业、新型农业生产资料应用、病虫害防治、新型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
    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设备,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内在品质和质量,从事农产品的深层加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按照有机、无公害的要求,加强种子、化肥、农药、饲料等重点农业投入的监管。在生产、加工、流通领域全面实施产品标准化管理,整合现有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强化对上市农产品的检测监测,确保农产品无害化。要突出抓好茶叶、魔芋食品、畜产品、优质稻、双低油菜等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大力开发、巩固提高茶叶、魔芋面条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努力把我县建成湖北茶叶大县、全国绿茶名县,把魔芋食品塑造成全国的名牌,力争打入国际市场。

    4、实施精品名牌,以增加值效。坚持品牌兴县不动摇,围绕“创一个名牌,兴一个企业,活一方经济”的目标,创名牌、树形象、兴产业。依托我县茶叶、魔芋、中药材、蔬菜、畜牧业五大骨干产业,坚持面向世界、面向市场、面向千家万户,策划名牌,打造名牌,创造出一批资源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商贸主导型的名牌产品。依托龙王垭茶业集团、科玛协力公司等骨干企业,重点培育一批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关联度的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扩大竹溪产品影响和市场占有率。

    5、实施协会推动,以搞活经营。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新的历史时期,市场销售是显现农业产业化成效的一个关键。要利用我县地处鄂、渝、陕结合部的优势,鼓励支持多主体参入农产品流通,按照民营、民建、民管的原则,积极发展农贸公司和购销联合体等农产品流通经济实体,培植各类农产品经销大户。行业协会是农民自主决策、民主管理、自我服务的好形式,要大力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发展生产型、加工型、流通型、服务型的各类行业协会,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发展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尤其在组建出口农产品专业协会上实现新的突破。引导各类经济实体积极开拓市场,充分运用销售网点配送销售、超市代销、网上交易等现代营销方式和手段,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要对从事农产品流通的业主,在运输通行和税费收取上给予政策上的最大优惠,从而保证农产品畅通销售,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五、几点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和开创性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必须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配套实施。

    1、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为重要载体。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农业发展中,必须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现阶段,我县农业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生产率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只有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才能为农村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2、加快工业化、农村城市化步伐,必须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如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关系着我县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目前,我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40%。事实表明,如果农业现代化搞不上去,不但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势必拖工业化、城镇化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后腿。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农村的现代化。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为重要基础。发展生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多方面去努力,但必须立足于农村产业的发展。而农村产业的发展,核心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设新农村,无论是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还是改善生态环境,都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基础。可以说,现代农业建设的成果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效,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产业基础。  

    4、实现粮食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必须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为重要举措。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核心是稳定增加农民收入。2004年和2005年,我县粮食连续两年获得丰收,共增产7000万斤,单产连续两年创历史最高水平。然而,粮食供给总体上仍是产不足需,粮食安全问题还将长期存在。农民收入扭转了多年低速增长的局面,近两年平均增幅8%,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01元,但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仍为1∶4.9。从我县农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制约因素看,凭借传统农业已无法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解决我县粮食安全和农民生活富裕的问题,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坚定不移地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5、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必须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为重要保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过渡期即将结束,国内外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机遇与挑战交织在一起。农产品国际竞争,说到底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竞争。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现代农业建设的进程和水平。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一般规律是: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农产品净出口国的农民受益较多;
    而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产品净进口国的农民受损较大。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同时又是农产品净进口国。2004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达到46.43亿美元,2005年仍达到11.38亿美元。据预测,今后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很可能成为一种常态。这种情势迫使我们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够急功近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试点示范,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第二,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强求一律,不盲目攀比,不搞强迫命令,更不能搞形式主义。第三,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实行中央、地方分级负责,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国的共同行动。(县农业局:谭宗奎 杨习群)

     

    相关热词搜索: 新农村 主线 围绕 推进 努力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