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科学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访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郑大玮

    时间:2021-01-10 08:07:5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主持人:本报记者 张蕾

    嘉宾: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郑大玮

    今年一月,我国南方地区遭遇了持续的大雪和暴雪天气,除交通受阻,农业所受影响巨大,截至2月1日上午,湖南、贵州、江西、湖北、上海等20省(区、市)因低温冻害作物受灾达到1.41亿亩,其中成灾6629万亩,绝收1628万亩。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这其中是否有规律可循,今后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准备和研究,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本期对话,我们请来了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郑大玮来谈谈这个问题。

    主持人:根据国家气象局提供的数据,1月在南方发生的雪灾降水量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在很多省份达到50年、70年一遇,有的省甚至超过了百年一遇。据分析,此次暴发的雪灾主要是由于“拉尼娜”现象下的大气环流异常造成的。据您研究,我国近几年的气象变化是否有比较明显的特点?

    郑大玮:中国自古自然灾害就比较严重,除火山和海啸较少以外,其他各种自然灾害都有。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些明显的新特点,自然灾害有些减轻了,有些严重了。首先是气候整体变暖。与20世纪60-70年代相比,东北、华北北部的年均气温增加1摄氏度,年积温能提高200-300摄氏度。其次是全球中纬度大陆东岸有干暖化的趋势。近30年东北、华北黄土高原降水不断下降。以北京为例,50年代北京年均700毫米,60年代600多毫米,到90年代是500多毫米,而2000年以来,没超过500毫米。1999-2007年平均是400毫米。气候干暖化使水分蒸发加大。北方水资源形势严峻。而同时,南方降水多,洪涝严重。西部降水增多,黄河以西,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新增降水15%左右。东北西部出现沙化现象,干旱化严重,但东北东部降水不少。另外,全球温室气体的增加也很快。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达到381ppm,工业革命前是270ppm,现在每年都要增加1.8ppm,并且有加速的趋势。

    主持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郑大玮:从自然因素来说,一是中国处于世界两大灾害带交叉处,就是环太平洋带和北纬30-40度。由于地球内部板块运动造成地震多,而且往往出现导常气象天气。二是我国是大陆性季风气候,不象海洋性气候那样稳定。我们常有冬季风和夏季风拉锯的情况,会导致气候的多变。根据季风活动强度和控制时间不同,有些年是干旱,有些年是推迟,有些年份长期停留在某个地域,会造成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

    主持人:就像这次的雪灾。

    郑大玮:是的。再者就是人为的因素了。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自古存在。几千年的积累和现代的工业污染,最后导致草地大减,森林覆盖率很低,1949年低至9%,现在又恢复了些,有18%,但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因为主要都是幼林,而且分布不均衡。一般认为森林覆盖率30%以上才能有效果。而近几年来自然灾害加重的原因是人口的大量增加,环境越来越敏感。

    主持人:那么这种变化对于农业的影响有哪些呢?积温增加对于农业应该是有些有利的作用。

    郑大玮:气候的变化有利有弊。积温高有利于种植多种农作物,品种也可以改变,现在农作物品种布局都向北移而且生育期拉长。现在黑龙江种的品种相当于过去吉林的,吉林种的相当于原来辽宁的,辽宁种的相当于过去河北黄河流域的。东北玉米比原来高大,而且增产。

    北方小麦从种到收的时间缩短了,有效生长期延长了。华北播种期推后一周,收获期提前了一两天不等。北京原来是9月下旬种小麦,力争种完小麦过国庆。现在如果在国庆前种就危险了,会长势过旺,冬天容易受冻。黄淮流域推迟播种,气候变暖,冻害减轻。另外,品种改善了。在育种上,抗寒和丰产是有矛盾的,要兼得难度比较大。随着气候变暖,在抗寒性上可以降低要求。比如北京地区的小麦抗寒性要求下降了2-3摄氏度,这其中有气温的因素,还有技术进步的因素。南方进一步分化,有的在冬前就拔节。

    主持人:对于农业生产不利的影响有哪些呢?

    郑大玮:气候变化不利的因素更多些。我国对于春旱抗旱有一整套办法,能够保证墒情,保证出苗。但近几年夏季干旱日益严重,尤其是长江流域伏旱高温达到40摄氏度以上。在副热带高压笼罩下,如果有台风可以缓解,如果时间不长也问题不大,但近几年时间都比较长。如2006年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狭长,直到青藏高原,四川、重庆地区出现了最高达到44.5摄氏度的高温,是百年不遇的。在伏旱前湖南、江西南部、广东北部出现洪涝。2007年在东南伏旱时间比较长,在江西、浙江、福建一带达到2个月,本来有20-30天伏旱是正常的,正常年份有进退,有降雨过程,现在是一有伏旱就不降雨,东北也出现了43摄氏度的高温,东北三江平原干旱严重,造成减产。6月下旬7月上旬,淮河流域涝得厉害,然后7月是山东、河南涝。

    可以说是几乎年年都有难度。

    主持人:近几年冬末春初还容易发生低温冻害,是什么原因?

    郑大玮:低温冻灾不轻,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气候整体上变暖,但气温变化剧烈,变化幅度比较大。二是气候变暖,农作物前期温暖,突然变冷不适应,原来是2-3摄氏度受冻,现在5摄氏度就受冻害了,因为它没有经过抗低温锻炼。第三是人为因素,如果过高估计变暖情况,选择品种耐寒性过低也容易受灾。

    主持人:应对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我国目前已经建立起了一案三制,即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已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应对自然灾害上,我们还有哪些工作可做?

    郑大玮:“一案三制”作用很大,减灾是科学,要有经常性工作,长期积累资料,要有医疗、帐篷等物资储备。一旦发生灾害,指挥者并不是马上到现场,而是先到减灾中心,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确保安全。在我国,不久的将来,至少10-20年内变暖的趋势不会改变。要准备对付干旱高温降水台风等等自然灾害,一是减缓,二是适应。

    减缓主要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国单位GDP耗能高,与工艺落后有关,要从这方面入手。其次是发展清洁能源,如地热、太阳能、风能。第三是减排增汇。固定二氧化碳,可以用压缩方式深埋。

    主持人:适应气候变化,不只是对经济部门,而是对整个社会包括人类的生活方式都提出了要求。

    郑大玮:是的。因为全球生态在变化,微生物疾病在变,水资源布局在变,可能还有些影响未被认识到。要做好准备,进行调整。在农业上,要调整品种和播种期。需要算一算到底变暖了多少,相当于过去什么地带的,要把气象分析做得细一些,具体一些。

    比如东北细化了积温带,广东也重新划了。气温变暖1摄氏度相当于纬度的1度变化,向北推110公里左右。同时还要考虑海拔因素,海拔每增加100米,温度下降0.5-0.6摄氏度,比如广东冬天变暖不到1摄氏度,按纬度最多允许它向北推进110公里,根据海拔打一个折扣,不到110公里。但实际上当地把热带作物的种植向北推进不止110公里,而且面积大。广东福建都有这种现象,导致冻害空前严重。北方蔬菜移栽的时间提前,霜冻也没减。所以说要掌握好分寸,科技工作者要帮助做些这样的工作。

    主持人:感觉现在天气预报还是比较准确的,尤其是短期的,那么能否在预报上下功夫,以便提前做好准备呢?

    郑大玮:为农业服务是气象部门的重点,中心是预报,有短期和中长期预报。一个月至一年的中长期预报能够为人们提供参考,长期预报如果准确,可以从作物品种和布局上趋利避害。目前准确率50%~60%,因为影响因素比较多,有大气环流、太阳辐射、地热、板块运动等,其规律不容易搞清楚,国际上都没有解决,这方面的应用气象研究如果做好了,对农业、商业、工业、生活、国防都可以发挥作用。

    主持人:在农业上,很多国家应对自然灾害会采取农业保险这种方式,我国是在6个省进行了试点。在这方面主要的研究应该是哪些?

    郑大玮:农业保险在实际操作中困难比较多,需要国家扶持。一是灾损面积的确定难。一块地到底减收多少不容易测,需要专家鉴定与遥感相结合,现在能够比较靠谱地估计面积的专业人员不多。另外,因为农业产品价格低,鉴定保险程度要与经济合作组织相联系,如果全是一家一户的测产调查成本过高,发达国家由于经营规模比较大,所以普遍。我国在探索各种模式,有些是委托保险公司,有些是协会。农业保险是大势所趋。将来需要国家制订一些标准。

    主持人:人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成员,面对长期存在的自然灾害,面对自然灾害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措施和技术水平,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争取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