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关于通州发展生态经济的调查与研究

    时间:2021-01-09 08:09: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关于通州发展生态经济的调查与研究  

       

    绿色生态,是通州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如何依托我们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将其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走出一条以生态促发展的新路,是值得深思探讨的课题。为此,通州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就我县生态经济发展什么、怎样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一、对通州生态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  

    据调查,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通州生态环境面貌日新月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丰富经验。特别是通州被确定为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振兴通州经济的必由之路和根本出路,全县上下不断统一思想和行动,坚持以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为中心,正确处理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探索特色生态经济发展道路,有些产业发展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全县经济形势已经或正在发生着可喜变化。在注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具有以下五个显著特点。  

    1.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在改造和关闭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落后产业的同时,为适应生态环境建设和市场经济要求,从园区、景区、基地以至企业已经和正在进行生态化改造,如两个工业园区对入园企业在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率及废物排放等方面提出了综合控制要求和准入标准。经过多年的产业生态化探索和调整,通州基本确立了以绿色有机农业、环境友好型工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的产业发展方向。  

    2.产业升级改造力度加大。特别是近几年,通州利用举办奥运会和国家加快产业升级换代的有利契机,加大了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升级改造的投入力度,对几个重点旅游区、自然文化保护区进行了大景区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
    扩大了绿色有机农业、设施农业基地的建设规模;
    加快推进了金锣湾商贸中心建成开业,县域内现代商业形态已基本形成。以上各项工程设施实施和完成,极大地增强了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提高。在北京大力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新能源开发利用、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通州作为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通过实施太阳能综合利用、农村生物质能利用、地热综合利用、多元化集中供暖和风力发电等工程,极大地丰富了通州生态产业的发展内涵,提升了产业发展层次,确立了以节能环保和再生能源为优势产业先行的主导地位。   

    4.经营形式向多元化发展。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形式并存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和民间作为投资主体的实体经济正在从工业向其它产业发展和延伸。从近两年投资情况来看,单项投资规模不断增大;
    投资模式和企业治理结构更趋合理;
    投资方向与地区生态功能定位更加贴切、追求目标更加长远;
    投资拉动效应不断提高,特别是与农民种养殖业相关的龙头企业作用开始显现。   

    5.产业规划布局更加合理。我县在注重发挥入区、连片、集中发展产业的集聚效应同时,产业布局也基本体现了集中与分散的科学统一,通过科学规划实现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如,经济开发区为企业职工集中解决食宿等生活问题,节约建设用地近100亩;
    同时有多家入区企业建立了水资源重复利用系统,为开发区生产废水处理后的中水回用体系 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对通州生态经济发展思路的探讨  

    生态经济是以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为内容,将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生态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综合运用经济规律、系统工程和法规政策等方法来经营和管理各个产业,达到经济社会效益最大、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生态环境损害最小和废弃物循环利用最好的目的,走产业生态化的道路,实现经济和生态双赢,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发展生态经济,是落实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通州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必由之路。从通州实施生态文明战略总体思路出发,紧紧抓住经济总量不足的主要矛盾,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实现以生态经济为重要标志的新一轮快速发展,为建设富裕、宜居、文明、和谐新通州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1.发展生态延伸型产业。把产业理念引入生态建设,派生和延伸新的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主要有:一是生态建设与种养业相结合。在植树造林和更新改造过程中,从单纯植树造林向绿化多样性发展,因地制宜调整绿化结构,发展干鲜果品、中草药材、牧草、养蜂等具有经济效益的种养业,绿化山川,发展产业,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同时,充分利用水利等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蓄能发电等产业。二是生态建设与加工业相结合。在利用生态优势发展种养业的基础上,努力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果品、药材、木材等相关产品加工业,实现新的经济扩张。三是生态建设与旅游业相结合。把生态建设作为旅游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一批生态观光休闲旅游项目,使生态建设具有园林景观、文化娱乐、观光采摘等特色功能,提高生态建设利用水平,打造山川秀美的新通州。  

    2.发展能源利用型产业。通州可再生能源比较丰富,具有发展新型清洁能源产业的良好条件。一要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新兴主导产业,加强同电力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大力发展地热、沼气、太阳能、生物质能、风力发电、光热发电、水利发电等新型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建设成为集开发利用、技术研发、设备生产、试验推广为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二要实施新能源利用普及推广进单位、进企业、进家庭等工程,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对能源利用消耗多的大户,进行设备技术改造,提高新能源利用率,这样既有利于做大新能源产业,又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  

    3.发展环境保护型产业。遏制污染,改善环境,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科技含量高,前期投入大,涉及到许多行业和领域,要制订相关鼓励扶持政策,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一是发展型,在严格企业准入标准和门槛的同时,大力发展企业循环经济,并把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做法延伸到其它产业和领域,减少排污和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治理型,大力发展垃圾、污水、废品回收加工处理再利用产业。采取生物和工程等办法,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施用量,发展有机绿色农业,综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三是建管型,把林木、水源等生态建管权推向市场和社会,通过招商引资,创新经营模式,促进生态建设和管理向企业化、专业化、科学化发展。  

    4.发展有机绿色型产业。 要充分利用通州县区位优势和土壤气候条件,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大力推进生态农业的标准化、产业化和品牌流通,实现资源多极利用,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一是调整农业种养结构。要按照通州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基地产业发展重点,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和经营公司,采取租赁、入股、合作等形式,加快土地流转,引导和带动农民调整种养结构,扩大规模,实现公司+合作社+农户;
    大户+农户;
    合作社+农户等不同生产经营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效益。二是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积极鼓励农民人工积肥、畜禽造肥、配方施肥、秸杆还田,控制和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施用量,大力发展有机绿色农业,打造和唱响绿色品牌。要扩大农业开放,引进资金技术,积极发展温室化种植、工厂化养殖和企业化加工等设施农业,提高现代农业水平。三是提供农业科技支撑。在抓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业科技下乡、农业典型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科技人才引进等工作的同时,特别要高度重视发挥科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制定有关宽松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到农业一线承包或领办农业生产项目,为他们搭建充分发挥科技特长和聪明才智的平台。四是制定鼓励扶持政策。要抓住当前全市城乡统筹发展和保经济增长的有利时机,用足用好相关政策,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争取市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的资金投入。同时,要制定我县扶持农业发展、土地向种田大户和涉农企业流转等促农惠民政策。五是搞好涉农服务工作。要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发挥县乡两级农业部门和涉农企业的作用,在生产流通等关键领域和环节,提供全程优质服务,解决农民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  

    5.发展生态休闲型产业。旅游业是通州的朝阳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现代高端大旅游的潜力很大,特别是发展休闲度假型生态旅游前景广阔。一是抓开发。加大生态、产业、景观、古迹、民俗等资源利用型新景区的开发力度,加大特色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力度,加大国内外游客市场的开发力度,努力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环节的贯通与衔接。二是抓提高。不断加强重点景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项目,提高文化品位,美化市容市貌,整顿环境秩序,严格景区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塑造景区形象,提高总体水平,打造现代旅游知名品牌。三是抓拓展。积极策划开展主题性旅游活动,加快夏令营、登山运动、自驾游、垂钓、宿营地等基地建设和市场运作,促进各项目活动对其他产业的兼容性和延展性,加强产业间的联动和融合,发挥旅游的牵动效应。四是抓促销。加强营销推介网络建设,高度重视与国内外大旅行社建立联盟,推销旅游项目和产品,招徕商务、会议、度假型团队游客。五是抓创新。在经营管理、工作活动等改革创新中,要特别重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理顺关系,整合资源,配置要素,形成资源共享、客源共享、利益共享的大旅游共同体,强化景区之间的联合与协作,推出大旅游景区线路,变一日游为多日游,把旅游业做大做强。  

    6.发展生产服务型产业。随着通州生态经济的发展,生产对服务的需求和依赖越来越大。因此,在规划建设城镇和第三产业时,要高度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营造浓厚的商业氛围。一是根据产业定位,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中介服务、技能培训、劳务市场等服务组织,为产业发展提供产前服务。二是根据产业类型,大力发展生产资料供应经销商业,为产业发展提供产中服务。三是根据产业需要,大力发展大宗产品流通业,为产业发展提供产后服务。  

    7.发展文化创意型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和其他辅助服务等九大门类。我县启动文化创意产业应先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开辟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吸引外界文化创意企业入驻,争取市里专项资金或社会融资进行扶持。二是把文化创意产业同旅游产业、城市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通州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增强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三是发挥我县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等人才的作用,挖掘和传承民间文化艺术,开展群众性的文化创意活动,促进我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对通州发展生态经济的对策建议  

    1、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强化政府对生态经济工作的推动作用。发展生态经济,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单纯靠市场力量是难以完全奏效的,必须发挥政府领导和组织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走政府推动下的生态经济发展道路。首先,要健全生态经济领导小组的各项工作制度,在规划、决策和管理机制上确保重大生态经济项目的引进、建设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提高政府在推动全县生态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上的统筹协调力度;
    同时,要充分集中和征求社会力量对发展我县生态经济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特别要注意发挥人大、政协和各方面人才的作用,成立生态经济研究组织,积极开展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让各界人士为加快生态经济发展建真言、献良策;
    其次,要充分调动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对于直接关系群众利益的生态经济发展项目,立项前应通过听政会、民意调查、政策解读等方式,广泛征求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并使其成为投身到生态经济建设和发展当中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主体。  

    2.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生态经济,必须把通州经济融入到环渤海经济圈、特别是首都经济发展中去,要把开放引进拓展到各个产业和领域,促进产业横向拓展和协作配套,提高产业关联度,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一是要统一谋划、综合协调和管理。主要包括:(1)整合招商资源、建立招商项目库和招商平台。(2)统一策划,组织重大招商引资宣传推介活动。(3)明确招商局与有关部门、开发区、各乡镇的分工和配合机制;
    二是要转变招商引资方式,实现从简单招商向不断改善和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加大对外宣传炒作力度,增强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建设开放型生态经济。要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经常开展主题招商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招商、经贸洽谈招商、旅游活动招商、社会力量招商、舆论宣传招商、政策引商、以商引商、环境引商等多种丰富多彩的工作活动,搭建招商引资的平台,扩大开放,广招博引,借它山之石、攻通州发展之玉。  

    3.把握市场、利用政策,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功能作用。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是在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前提下实现生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县挖掘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要研究市场机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介鉴和应用,对一些生态工程项目的投资、运营和管理在资源配置和制度设计层面上,引导社会和民间力量的投入和参与;
    二是以发展民营生态经济为主体,对生态和经济效益好的生产经营项目,本着谁投资、谁受益,谁经营、谁补偿的原则,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和政策创新;
    三是积极培育发展服务于政府和市场的社会中介组织,特别是对生态经济发展在咨询、评估、融资和政策法规方面有指导服务功能的社会组织和机构,要积极引进和大力支持,在政府和社会之间、企业和市场之间架起信息交流、政策传导和市场对接等方面的桥梁。  

    4.优化环境,推进工作机制,为加快生态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发展生态经济,改革是理顺体制、搞活机制、加强领导、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一是改革理顺县主管经济部门的体制机制,细分和协调经济工作的职能和责任,把生态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实到部门和基层;
    二是从发展生态经济的需要出发,更新用人观念,选用经济工作人才,配齐配强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生态经济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能力;
    三要注重生态建设项目和开发区、重点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和共生共享,强调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互依存与有机转换的功能,以此突出通州生态产业发展的环境特色;
    四要把调研作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形成一种工作常态,以便及时了解和解决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加快生态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相关热词搜索: 通州 生态 调查 研究 发展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