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

    时间:2020-11-14 08:05:1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突出体现了第三代生产力的特征——文化的经济化与经济的文化化。文化与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当代旅游业发展中,任何一项旅游经济活动都是以一定的文化方式进行的,旅游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环节如生产、流通、交换以及决策、管理等都或多或少地蕴涵着各种文化因素,尤其是旅游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更是牢牢地建立在文化基因之上。由此可见,旅游业的经济属性与文化属性是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一、推进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大湘西地区是湖南省经济基础薄弱地区,又是湖南省民族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近年来旅游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强劲增长点。为此,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联动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推进大湘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
     
        审视湖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和发展现状,湘西州、张家界、怀化、邵阳4个西部地区,存在着地域相连、民族习性相近、景区景点连片等基础条件,以及绿色、生态、环保、产业关联度高、开放带动力强等固有特点。从全局看,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不仅是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文化强省、富民强市(州)的战略基点。
     
        (二)提升大湘西地区旅游产品竞争力的关键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旅游产品品位的高低,反映了策划、规划、开发者对文化的理解深度,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的是文化的竞争。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联动发展,最重要的是充分挖掘和保护本区域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和旅游资源,加快两者之间的融合和渗透,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旅游区域,提升大湘西地区旅游产品的档次与品位,凸现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加速大湘西地区协调发展的纽带
     
        大湘西地区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可是由于四地缺乏共同开发的意识和相应的协调机制,形成了各自为政,相悖发展的态势,已显示后劲不足和资源单调的缺陷。如能构建区域性大湘西文化旅游带,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推进”的连动局面,扩大市场,相互融合,无疑将形成民族地区的整体品牌、整体形象和整体效益,实现湖南大湘西地区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共赢局面,构筑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平台,加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四)扩大大湘西地区劳动就业和开发式扶贫的举措
     
        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产业的带动效应,围绕旅游大力发展湘西文化产业、商品加工、旅游服务、高效农业、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促进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壮大,拉动消费增长,从而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可以逐步改变大湘西地区的贫困落后面貌,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促使地方经济振兴和繁荣。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已成为湖南的一张新名片,全国瞩目,世界知名,同时也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异军突起,高歌猛进。2008年湖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530亿元,占GDP比重已达到5.1%,旅游产业总收入达850亿元,同比增长16.3%,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实现又好又快的跨越发展,不仅要继续重视长株潭及“一点一线”的核心地区,也要关注其他市州特别是大湘西地区的特殊优势和增长潜力,尽快改变目前湖南在区域发展、产业结构、消费市场等方面明显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现象,寻找新的增长极。为此,我们应把目光投向曾经遥远、神秘、近年来日趋繁荣活跃的大湘西地区。
     
        二、大湘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大发展基础条件分析
     
        大湘西地区并非严格的区域行政概念。2004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实施湘西大开发战略,将大湘西的范围扩大至湘西自治州、张家界、怀化和邵阳的洞口、绥宁、城步、武冈、新宁、隆回6县市以及永州的江华瑶族自治县,共32个县市区。大湘西地区占全省1/3的面积,人口1345万,占全省1/5,GDP占全省15%左右。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湖南省湘西大开发战略的顺利推进,大湘西地区经济、社会、交通发展不断提速,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并与旅游业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发展态势正在逐渐显现。
     
        (一)基础条件分析
     
        1、文化旅游资源深度挖掘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大湘西地区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区,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特色明显,包括世界级的自然风光、绚丽的民族特色、丰富的民俗物产、多彩的人文景致。这里有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有土家老司城等15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有溪州铜柱等近百件国家级文物;
    有凤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洪江古商城。中方荆坪古建筑群等20多个“国字号”旅游精品;
    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更有魏源、沈从文等名人文化资源。大湘西地区还是湖南主体少数民族苗、土家、侗、瑶的主要聚居地,有13项国家非物资文化遗产以及土家、苗、侗、瑶等少数民族流传的丰富的民俗艺术和民间工艺。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经济建设不断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内需。随着国家和湖南省启动西部发展战略,大湘西地区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经济建设迅猛提速,GDP总量和人均GDP收入有了很大提高。2007年张家界市GDPl51.33亿元,人均10201元;
    湘西州GDPl90.68亿元,人均7667元;
    怀化市GDP411.67亿元,人均9045元。3地均已达到800-1000美元的文化旅游消费井喷临界点,研究文化旅游、重视文化旅游、支持文化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消费文化旅游、参与文化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有效地拉动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发展内需。
     
        3、旅游市场不断繁荣为文化市场兴起带来了外需。大湘西神奇秀美的自然风景、异质多样的民族风情伴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升温火爆,旅游文化消费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2007年,张家界旅游人次达到1878万人次,比建市初期的1989年增长32.2倍,年均增长21.5%;
    实现旅游收入91.25亿元,比1989年增长365.3倍,年均增长38.8%。2008年尽管受到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仍突破2000万人次。湘西州近年来依托在张家界旅游市场,旅游产业得到较快发展,2008年旅游人次突破900万,收入达50亿元,张家界-芙蓉镇-凤凰的旅游线路已经成为国内十大黄金旅游线。怀化利用西南5省区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深度挖掘古城镇文化、民族文化、和平文化,突出“中国最大的古城古镇古村群落”核心文化旅游品牌,2007年接待游客638万人次,同比增长22.6%,旅游收入27.3亿元,同比增长32.4%。大湘西地区旅游的异军突起为文化产业发展造就了有强烈拉动效应的外需市场。
     
        4、交通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加装了动力。目前大湘西地区拥有张家界荷花和怀化芷江两个机场,贵州铜仁机场与凤凰接壤,占湖南民用机场一半以上;
    沅江、澧水以及各条支流流经全境;
    邵怀、长吉等6条高速公路全线贯通;
    沪昆、焦柳、渝怀等多条铁路在此交汇。到2010年大湘西还将有8-10条高速公路修通,交通网络将更加完善。曾经因为交通不便而与外界隔绝的大湘西,如今成为了我国连接东西、贯穿南北的交通枢纽,沟通了与全国乃至世界的往来。交通及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大湘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发展添加了推进器。
     
        (二)大湘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近年来,随着大湘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旅游建设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产业门类逐步健全,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产业地位逐步提升,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正在兴起。
     
        1、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紧密结合成为主要经营方式。“文化是旅游的根与魂,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大湘西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依靠旅游,结合旅游。”大湘西通过旅游让世人认识,通过旅游走向外界,文化与旅游相互依存,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结合已经成为大湘西地区文化发展的核心模式。无论是张家界打造世界旅游精品,还是自治州的神秘湘西,怀化的古城古镇古村群落都是以拓展旅游为核心,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各地准备打造的大型文艺演出、推出的各类文化产品也是针对游客的需要。旅游产业所带来的外需已经成为大湘西文化产业发展最重要的依托。以大湘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张家界和凤凰为例,两个城市都是典型的旅游城市,已经成为大湘西的两颗明珠、双子星座,一个展示大湘西的自然,一个展示大湘西的人文,从张家界经芙蓉镇到凤凰,也成为一条黄金旅游走廊。张家界和凤凰的文化产业就是围绕旅游、服务旅游。
     
        2、以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为依托的产业形态成为主要卖点。大湘西的文化产业形态多以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为依托。桑植主打桑植民歌和贺龙故里牌,永顺力推土家毛古斯和摆手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凰深挖名人名居,洪江凸现明清商城等无一不是各地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展示。张家界推出的《梯玛神歌》、《魅力湘西》等大型旅游文艺节目演的是民族特色;
    桑植县确定民歌传承人,要求每个旅游服务人员和公务人员必须学会唱5首以上的桑植民歌;
    军声画院的砂石画、湘西凤凰的苗族银饰、西兰卡普、扎染、蜡染、斗笠竹编卖的是民间工艺。独特的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深厚的历史文化、异质的地域文化既是大湘西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特色文化资源,也是形成文化旅游产业、产品的主要卖点。
     
        3、区域间相互依托、相互渗透、相互拉动、相互补充成为产业发展主要趋势。从地理上看,大湘西处于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的中间,沅水、澧水、酉水三水相互交错;
    从民族上看,苗、侗、瑶、土家与汉族共同生息、渗透交融,民俗民间文化既有区别又有交叉,在千百年的历史演进中逐渐融为一体。因为交通建设带来的便利和旅游市场形成的流动,张家界和凤凰的旅游相互依托、相互拉动、相互补充已经显现出巨大的优势,并继续向大湘西纵深延展。而永顺、通道、江华也已逐渐成为土家族、侗族、瑶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相互依托、相互拉动、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已成为大湘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三、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的思路
     
        大湘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发展有资源、有基础、有潜力、有后劲,但也有误区、不足和障碍。为此,大湘西地区的旅游发展必须文化先行、文化发声,文化产业不仅要成为大湘西旅游产业的核心,更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当前,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要逐步转型,即由旅游观光型向度假休闲型转变;
    由风光旅游向文化旅游转变;
    由亚洲市场向欧美市场转变;
    由“单兵作战”向“大兵团作战”转变。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拐点,要用科学发展观和国际化视野来审视和谋划大湘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发展和一体化进程,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规模、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民族民间文化传统和遗存为产业资源,将区域性特有文化旅游资源转换成文化旅游商品和文化旅游服务的现代产业形式;
    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规律,整合大湘西的资源,统一这里的市场,突出比较优势、品牌优势,延伸产业链;
    形成文化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格局和产业带打造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级,推动文化强省的战略实施和湖南经济发展的“弯道超车”。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要树立“四个需要”,即协调发展的需要;
    持续发展的需要;
    差异发展的需要;
    惠民发展的需要。二要理顺“四个关系”,即保护发掘和开发的关系;
    文化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关系;
    张家界、自治州和怀化等地区协调发展的关系;
    政府、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的关系。三要明确“三个重点”,即以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为重点;
    以形成整体板块为重点;
    以打造新的增长极为重点。
     
        四、创新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的对策措施
     
        当前,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中央和各省市将投入大量的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湖南文化强省战略的不断推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拉动消费、促进旅游业发展都将向大湘西倾斜。抓住机遇,推进大湘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大发展关键是通过市场的纽带、机制的纽带、政策的纽带、创新的纽带,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使大湘西地区成为湖南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最具潜力、最具活力、最具竞争力的区域发展地区。
     
        (一)编制发展规划
     
        针对大湘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编制大湘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发展整体规划。通过规划,进一步统一思想、盘点资源,把大湘西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各地立足自身文化个性,谋求差异化定位,张家界重点是建设旅游精品,加快文化旅游大融合;
    湘西重点是建设文化湘西,发展生态文化旅游;
    怀化重点是主打特色文化品牌,走集中发展的路子。区域发展中应相互依托、相互拉动、互利共赢。同时,每个市(州)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文化标志、文化符号、文化元素,确定自身核心产业品牌,成立专门班子,聘请一流专家,制定相关配套规划,形成大湘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的规划体系。
     
        (二)着力品牌创新
     
        在品牌经济时代,只有树立品牌的新理念、运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办法、创新的机制,从高层次、多角度去打造出独具魅力和个性鲜明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市场的制高点。要以“神秘湘西”为依托,深入开展对民族文化的研究,挖掘内涵,如民族风情、民间习俗、文化活动、传统艺术、民间技艺、民族服饰,人文建筑、历史文化遗址等,加快与旅游业的融合与优势互补,精心打造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在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展现特色、突出特色。
     
        (三)制定系列扶持政策和项目
     
        要把大湘西作为一个增长极来打造,就必须出台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如产业政策、融资政策、人才政策等,鼓励和培育大湘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做大做强。要像扶持新型工业化、打造长株潭新区、推进湘西大开发一样,重视和关注大湘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联动发展,实施政策倾斜和政策保护。确定和扶持一批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园区和项目,通过项目运作和市场运营把大湘西的文化旅游资源有效整合起来。要引导国家、省、市三级文化旅游产业的骨干企业、核心企业对接大湘西,实施项目和资金倾斜。
     
        (四)建立大湘西联动、合作机制
     
        市州之间要突出各地特色,用国际化视野谋划和整合区域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景区联合,联手打造精品文化产业项目和特色旅游线路,形成合理的旅游开发市场,并将大湘西文化旅游整体融入湘、鄂、渝、黔边区旅游经济圈和国内外大市场。提高区域文化旅游市场整体竞争力;
    联手推介大湘西文化旅游线路,联合宣传区域文化产业和旅游品牌,联合制作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和宣传资料,联合参加国际国内文化旅游展交会,共同开拓文化旅游客源市场。同时,各市州要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协作领域,相互开放区域文化旅游市场,在市场管理、投诉处理、应急救援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与交流,共同管理和规范市场,为区域文化旅游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过度开发,不注意保护,就会变异、枯竭直至消失。因此,走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之路的大湘西,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科学合理地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把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统一起来。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产业与企业所。作者为该单位副所长、副研究员)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