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2023年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范例9篇

    时间:2024-04-19 17:11: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范例一、情况分析:(一)班级情况分析:(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范例9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范例9篇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范例篇1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数与代数”领域以万以内的认数和四则计算(笔算和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三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的加和减)为主线,结合安排了认识常量单位(克与千克、24时记时法)以及直观认识分数(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得到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重点:认数与四则计算;难点:24时记时法。

      “空间与图形”领域在二年级观察物体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安排了从这三个角度观察一些简单的物体和由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三视图);在一年级直观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基础上,教学这两种平面图形的特点以及计算周长的方法。重点:周长意义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难点:观察物体。

      “统计与概率”领域,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基础上,教学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大些、有时小些,学会用“经常”“偶尔”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重点:把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能用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呈现;难点:正确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共安排了五次实践活动,其中《称一称》、《周末一天的安排》、《周长是多少》、《摸牌与下棋》都是操作型的活动,而《农村新貌》是场景型的活动。重点让学生知道独立探索的同时要加强合作交流,明白“倾听”、“尊重”、“互补”会让问题解决得更好;难点:如何有效地组织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四、单元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

      1、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的质量观念。

      2、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第二单元

      1、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增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三单元

      1、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四单元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与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五单元

      1、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第六单元

      1、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七单元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八单元

      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第九单元

      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产意识。

      3、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第十单元

      通过总复习,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六、本学期培优提差的具体措施:

      七、教学进度:

      本册教材安排了61课时的教学内容。全学期大约有15%左右的教学时间可以留作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地安排教学。在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方面,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以及知识的拓展、应用等方面,都可以使用机动的教学时间,这需要教师要精心组织安排。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范例篇2

      一、学生现状分析:

      在经过了几年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总体说来,本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作业书写进步比较大,大部分同学都能有较强的上进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也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根据学校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勤预习、爱动脑的好习惯。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3)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2、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必要的计算技能,结合解决实践问题,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联系现实情境,经历观察、操作和探索相关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的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

      (3)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达数据的方法,并能按照统计图里的数据变化分析相应的统计结果;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统计图。

      三、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 。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 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5、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6、按时上好思维训练课,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的灵活性。

      四、教学进度与安排

      简易方程:

      8课时

      多边形的面积:

      6课时

      因数与倍数:

      4课时

      认识正、负数:

      4课时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8课时

      对称、平移与旋转:

      4课时

      分数加减法:

      8课时

      统计:

      3课时

      可能性:

      3课时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范例篇3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5人,男生3人,女生2人,人数较少,课堂不活跃。

      二、双基情况

      大部分学生本册应掌握的知识基本掌握较好,尤其就是分数计算方面准确率较高,但在实际应用类,如应用题,还有个别学生对题目难以理解,解题困难。

      三、学习能力

      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主动,能自觉进行课后复习、课前预习,课堂上发言较积极,但有个别学生依赖性较强,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较差,听课时较易分神,学习成绩较不理想。

      四、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大多较好,课堂听课认真,作业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

      五、全册教材基本要求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此时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就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5、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6、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此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7、贯彻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全册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②圆柱、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圆柱、圆锥的体积。③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知识。

      (2)难点:①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③小学数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建构。

      (3)关键:①运用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义;解比例应用题,通过分析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成哪种比例关系,再列出方程解答。②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此时通过演示,学生实验,操作,揭示规律,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探究出多种方法来推导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做好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确实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七、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贯彻数学课标标准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地概念并能正确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3)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课件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及圆锥的体积。

      (4)统计图教学时首先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一个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紧接着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5)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八、课外活动安排

      结合“自行车里的数学”,组织学生分小组实际操作,获取数据,增强知识的应用能力。

      九、教研专题

      优化练习,提高教学质量

      十、专题落实措施

      1、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

      2、结合整理与复习,设计系统性较强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

      3、课后作业尽量做到分层练习。

      十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内容:负数

      教学重点:会读写负数,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措施:

      1、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负数的意义。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第(二)单元内容: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教学措施: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及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第(三)单元内容:圆柱与圆锥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及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及有关的综合性问题。

      教学措施: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教师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及圆锥的体积。

      第(四)单元内容:统计

      教学重点:学会看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通过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措施:

      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第(五)单元内容:数学广角

      教学重点: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

      1、借助教具、事物操作和画草图方式进行“说理”,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就是否属于用“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式。

      第(六)单元内容:整理和复习

      教学重点: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十二、教学时间安排:

      略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范例篇4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七、课时安排周 次 内 容 课时

      1 数一数、比一 比 、分一分 5 2 认位数、认数 5 3 认数 5 4 认数、认物体 4 5 ~6 分与合(国庆节) 6 7~9 加和减

      (1) 15 10 期中考试 3 11 ~12 加和减(1) 8 13 ~14 统计、认数

      (2)、认钟表 7 15~18 加和减(2) 17 19 期末复习 5 [1]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范例篇5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本学期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教学计划拟订如下。

      本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内容及编写特点。

      修订后的六年制第十二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二),整理和复习。与原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相比,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将“百分数(二)”移至第十一册。在原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将“百分数”的内容分成两部分,分别安排在第十一、十二册,此次修订后,由于内容的调整,课时也相应变动,故将本册中的“百分数(二)”移至第十一册,无论从课时还是从内容的衔接来看,都是非常合适的。

      2.“整理和复习”部分的调整。本单元主要的变化是根据前面各册教材的内容调整,对有关的习题进行相应的变动,如将“成数、折扣”的有关内容和习题删去,将涉及到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和小数混合运算的有关习题进行改编,等等。

      3.增加“数学实践活动”。

      (1)美丽的校园这个活动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测量、平面图形、比例尺等知识,绘制校园的平面图。通过让学生经历动手测量、收集数据、确定位置、确定比例尺、绘制校园平面图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为将来进行简单的课题研究和数学建模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2)节约用水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调查、方案设计、收集数据、计算等手段,从量化的角度来说明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整个活动包括以下两部分:一是自行设计方案,用实验的方法求出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会浪费多少水;二是通过调查、计算,了解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年浪费的水可以供一个家庭用多久,一个学校一年要浪费多少水费,等等。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经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提高实践能力。此外,借助这类跨学科的题材,可以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此外,在以上四册教材的修订过程中,有一些措施是共同的,例如,对有些陈旧的题材进行改造,使之更符合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某些过时的数据进行更新;重新绘制每一册的插图,使之更加活泼,更能吸引学生;等等。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 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 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会组比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 认识线段比例尺;并掌握用线段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方法,能进行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的互相改写。

      4、 使学生理解成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5、

      使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体各部分名称,掌握图柱体的特征。

      6、 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7、 使学生知道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积。

      8、

      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它的特征,学会测量圆锥的高。

      9、

      使学生初步认识球,知道球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0、 使学生学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制表步骤。

      11、

      使学生能看懂统计表和指出这个表所说明的问僵,掌握制作带有百分数的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

      12、 使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13、 学会看条形统计图。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0xx年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14、 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范例篇6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1班现有学生66人。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班级人数比较多,可从一年级一直到六年级,都是自己带过来的,所以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比较充足,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但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方面: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在前面几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已经介绍了许多教具和学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量角器、三角板、直尺、计算器等。结合本册的教学需要,介绍几种使用效果较好的教具和学具,以供参考。

      1、圆形纸板作为演示分数计算以及认识圆的教具。可以用硬纸板做成大小相同的圆若干个。拿其中的两个圆形纸板做成如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4页介绍的教具,用来演示不同的分数。作为教师演示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作为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小一些。

      2、圆规教学圆的认识时用。教师要准备可以在黑板上画圆的圆规。每个学生也要准备一套自己用的圆规。

      3、说明圆面积计算公式用的教具可以仿照教材第68页的图用纸板制作,供教师演示用。另外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同样的图,学生可以剪下来贴在纸板上,作为操作用的学具。

      4、方格作图纸学习位置时用。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几幅10×10的方格纸,可以让学生剪下来用。

      5、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位置时在本地区的简易路线图上画上方格子作为教具;教学百分数时,可搜集一些含有百分数表示含量或性能的商品标签作为教具或学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五、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范例篇7

      本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确保教好每一个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原则,从后进生抓起,课内探究与课外辅导相结合,让学生克服自卑的心理,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培优转差”工作目标

      1、认真落实“培优转差”工作计划,做好参加对象的辅导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培优和转差同步进行。

      2、加强对培优补差工作的常规管理和检查。

      3、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

      4、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二、思想方面的培优扶差。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班主任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三、培辅对象:

      培优:张湖源石俊杨召石梦洁李菲石长龙

      辅差:张取石英明石灵石伟向华

      四、“培优补差”工作措施

      1、了解和正确对待学生中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其实并不是以消灭差异为目的,而是推动有差异的发展。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通过分层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使快者快学,慢者慢学,先慢后快,全面提升。

      2、坚持做到每节课“层级化”训练分明,练习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既有“双基”知识,也有拓展训练,保证后进生学有所获,优等生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3、平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努力做到多鼓励,多宽容。耐心细致地帮助,上课时多留意,多体贴,督促他们及时完成相关作业以及练习。

      4、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鼓励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支持和鼓励下,另行自我发展,找到自己的长处。

      5、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性、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做到上课专心听讲,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6、课堂活动中,尽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譬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7、对学困生在教学中做到:“四优先、五跟踪”(“四优先”即课堂提问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课外辅导优先、家庭访问优先,“五跟踪”即思想跟踪、课堂跟踪、作业跟踪、测试跟踪、学法跟踪)。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范例篇8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3、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七、课时安排

      略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范例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师板演:42÷2 52÷2)

      2、师:42÷2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3、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 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教学例2 :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学生讨论后得出。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6)指导看书质疑

      三、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1、完成P20 做一做 1。

      2、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P20 做一做 2。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相关热词搜索: 范例 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