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借鉴数学思维进行语文解读

    时间:2023-04-10 13:00: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 冯宗辉

    人们一直都认为文理科是泾渭分明的两大学科类别,尤其是文理的两大标志性学科语文与数学,从教材中基本材料到基础知识,从学习中思维形式到训练路径,从考试中试卷题型到答题步骤等各个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由此大家趋于一致地认为,不同的学科应择取不同的学习方法,才能学得精、博、深、透。其实文理是兼容的,各学科都是相通的,没有严格的边界,而且各个学科的思维方法,研习规律,实践应用等方面都是可以互相借鉴的。

    我有一次对上千份阅读理解题的阅卷经历,在对众多相似或迥异试卷的分析中,我发现学生得分低或不得分是因为他们方向不明、思考肤浅、步骤混乱、语言空泛。这部分试卷占比不少于30%。其中一部分试卷书写整洁,字迹美观,可以看出应试的学生态度是端正的,他们积极思考,但苦于方法不对路,思路或简单或机械,思维常常处在“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境况中。为此,我寻找到一种破局之法,就是在语文的阅读理解及答题中,借鉴数学的逻辑、步骤、方法、技巧、程式、思想和原则,往往能够让学生茅塞顿开,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下面我将结合具体题目或例子加以阐述。

    解决数学问题,离不开逻辑与推导,周延、严密代表了数学精准无误的特点,一道经典的数学题目,其解题过程因逻辑上的层层推进,步骤上的环环相扣,不管答案是一个数值还是某个区间,最终都会形成完整封闭的系统,这是数学诱人的妙趣。而语文阅读题目,如果也能注重这种逻辑推导的训练,定将产生主次循序,种因得果的显著成效。从而使数学方法在语文阅读解析题目上展现出逻辑力量,让考生解答严谨,减少疏漏。

    例如在说明文阅读《改变人们生活的智能技术》中有这样一个题目:“文章开头从城市中人们使用的交通卡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明显是考查说明文开头段作用的问题,抛开语文惯性思维,先从数学思想或日常想法来理解这个问题:写起,指起始、开端,那么必然是想引导出下文的重点——写作对象,而写作对象是容易在文中找到的;
    进一步想,为什么从交通卡写起,因为交通卡是人们熟知的日常使用的东西,而人们又往往对常能看到、常能听到的东西熟视无睹、充耳不闻,竟不知小小的交通卡里藏了那么多的秘密,这样自然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及思考。通过认真审题,找准题干中的关键词,然后进行审慎的逻辑推导,即可得出接近标准答案的一个程式,而本题提供的参考答案是这样的:a.从人们熟悉的生活现象写起,用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自然地引出说明对象:智能技术。(a、b代表步骤)如果思考过程中考虑到文体知识,将写作对象改为说明对象,就能更有效地抓住得分点了。由此看来,推理严密,步骤条理,不仅是数学解题的范式,对启发语文问题的理性思维,也会产生非常积极的意义。

    在数学的应用题中,系统性、整体性的思想是命题的主要条件和解题的关键途径,如行程问题,同笼问题,差倍问题,数形问题等,系统地考虑题中各要素的因量关系才能找寻出解题的思路。语文阅读理解类的题目,也需要在通观全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语境,才会更容易找到突破点。所以语文阅读早就有“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解析要诀。其实就是考量个体在整体中的地位、占比、权重以及全盘关系等的问题。以数学的系统性整体性思维,来解决语文的指向性、特定性阅读解析题,正如用万能钥匙开防盗锁,手到擒来。

    如《我的暖,一寸长》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文章第①段使用了人物描写的哪种方法?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谈一谈其作用是什么?”这里既要回答人物描写的方法,又要谈内容、结构两方面的作用,还不要忘了题干中暗示的那个关键词——第①段,因为不同位置的文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结构——功能是有系统联系的。一般记叙文的开头,在内容上的作用往往有交代人物(时间、地点、背景等)的基本情况;
    渲染情势;
    奠定感情基调;
    暗示人物遭遇或事件可能出现变化。在结构上的作用常常是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等内容;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为下文的……做铺垫。我们通读全文之后,再对以上备选项做相应择取,就能够正确答题。现在出示一下参考答案:“外貌描写(肖像描写)。作用:①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
    ②暗示了他工作的艰辛;
    ③点明了“几天来”他被拒的原因;
    ④为后面“我”的“皱眉”“犹豫”做了铺垫。其中前三条属于内容上的作用,第四条属于结构上的作用。当我们站在全文的角度上整体性、系统性地思考部分段落(章节)的作用时,往往可以高屋建瓴,做出更完整更具有关联性地表述。如果从中再注入文体意识、中心意识、角色意识,问题解答得将会更为完美。整体性思维类似一盘棋的通盘考量,让我们产生全面性的、无死角的关照,能够更深入地认识文章前后的联系,避免答题的盲目性。

    变量、对应、转化的建模问题数学上叫转换化归。数学问题中常会用到变量、对应和转化的思想,这是数学应对综合性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使得问题与现实,条件与结论之间,有了纽带与桥梁。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变造箭为借箭,智胜周瑜;
    曹冲以石代象,巧称象重都是典范的对应、转化的数学方法。可以说,“对应与转化是实现对问题透化与通化的基本思想[1]。”思考语文阅读的问题,往往也需要这样的思路。如明明是作者在写一种场景,其实反映的是他内心的某种情感,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把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对照来写,使黑白相形,爱恨鲜明,突出某一因素在特定维度上发生量变的效应,这即是反衬的效果。一组语句如果存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的情况,即是语文上的对偶(对仗)。和数学上的位置对应、数量对等有相似之处,可见在这几个方面数学与语文确有部分相似、相通的地方。合理使用数学的变量、对应和转化的知识方法,有时解决语文题目也可以得心应手。

    例如在小品文《趣话春联》中有这样一道题目:“根据上联:‘玉龙腾飞驾云去’写出下联,并品味上下联体现出怎样的语义和情感”。解决该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根据对联拟写的知识,遵守对偶要求,并避免重复用字。第二,根据实际情形,达到语义相关及与现实相融的要求,像联中“玉龙”指的是年份,而龙年之后是蛇年,上联以玉饰龙,玉可以指龙的颜色,也可以表现龙的质地,所以下联可以金(银)蛇应对;
    龙可腾飞,而蛇能起舞(诗词中有“山舞银蛇”的说法),上联驾云去是说龙年已逝,那么下联就应表示蛇年到来,龙是驾云而去,而蛇年又以什么形式到来的呢?蛇年是和春天一起来到的,可拟写为“携春来”“随春来”“伴春来”等都可。第三,解读对联,从对联的表面意思,到春节的祥和气氛,再到国家昌盛繁荣、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来逐层深入地理解,还要结合民族特有的文化风俗,节令习尚等因素,如龙的图腾内涵,金玉的喻示之意等,然后才能写出契合命题者真正要求的答案。这些思维过程可以借鉴数学上的求变、对应、转化、迁移等规律。此题目参考答案:金蛇起舞迎春来。写出了热烈欢腾的闹春景象,寄予了国泰民安、祥和富贵的希望与向往。借鉴数学变量、对应、转化等思维形式,可以更灵活、更多角度地思考、解决语文问题,使语文的问题有了数理相生的方案。运用转换化归的思想方法,可改变问题的形式,使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明朗化、简单化,从而化繁为简、化难为易[2]。

    抽象概括是数学的一项基本的训练形式,发散想象则是一种创新思维的心理过程,二者在数学学科上运用得更多一些,但它们其实并非局限于数学一科,其他的科目及生活场景中都有用到的可能。数学抽象概括能力,具体又包括从一般现象中发现差异的能力、将各种现象相互联系的能力、准确地发现问题的核心和本质的能力、把具体的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等[3]。这些能力在解决语文阅读分析题目上同样重要,串联归纳能力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现就现代文阅读《父亲的针线活儿》中的一道题目为例,谈谈概括与发散两种思维方式在语文阅读理解问题中的应用。原题为:“有人说文章⑫-⑭段记叙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内容完全可以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该题看似是语文知识运用型的常规题,其实它需要学生看懂结尾三段与文章主题的关联,与前面材料的融合度,还有这三段与文章线索的关系等,只有对全文内涵准确把握,对文章主题清晰定位,对首尾段结构上的联系有足够认识,才能整合材料,概括归纳出有效得分的答案,具体的答案提示为:⑫-⑭段讲叙了父亲为我缝制药枕的故事,依然和针线活有关,而且这些内容对前文做了有力地补充,也能更好的表现父爱,这与本文的主题关系很密切,所以不能删去。运用数学中抽象概括、串联归纳的方法,可以化大为小、删繁就简、厚书读薄,从而在抓主要矛盾,提炼中心要素上效果显著,遇此类题建议尝试。

    数学讲求实证,求证有据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推演步骤上。在语文一些题目的解决方面,其实也可以借鉴数学实证观念,从把握问题关切点方向入手解题。在现代文阅读中经常出现赏析性的题目。赏析题的本质是让读者认识到原语句在写作方法、表现技巧、遣词造句、音律韵味等方面体现了怎样的动人效果,而不是让应试者历数内容写的是什么。应试者的思维应从“写什么”到“写得怎样”转化,但“写什么”也不能抛开,因为它是实证凭据,最终的落脚点是“写得怎样”。

    如现代文阅读《春风里的杏花》一文的第二个问题是“请赏析第③段中划线的句子”。既然赏析语句的目的是体会语句的高妙,那么赏析从规律上往往是对语句修辞方法或描写手段的认识。针对本题,我们首先应答出原句使用了动作描写,本着实证的理念下一步的思维是:你是怎么知道的?作者运用了“打”“生”“做”“洗”“扫”等一系列动词,接着才是答案的落脚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勤劳能干、动作娴熟的特点。说明文阅读中对说明方法的解析也大多需要实证理念。例如你回答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之后,随之应答出举了什么例子,回答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之后,应随之答出将什么和什么进行了比较,这样才能证实所回答的说明方法的确定性,并为接下来体现……说明对象的……特点做了铺垫。凭借实证主义思想,不仅能让应试者更清晰问题所指与答题方向,而且答案可以分开阶层,前后能够互相印证,答案的确定性可以显著提高。

    数学文字题又称应用题,可见它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并解决问题的属性。数学有着显著的工具性特点,往往对现实问题可以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措施手段、有参考价值的意见等。如大家所熟知的统筹方法,就是用数学方案优化解决洗茶具、烧水、泡茶的实际问题的。像一些植树问题、贸易问题等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题目,有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特点。语文是社会性工具学科,也有解决生活问题,排除现实麻烦的功能,我们能发现许多语文阅读理解题目对接现实生活的例子。

    说明文《中国式过马路神器》中有这样一个题目:“结合选文,谈谈如何消除中国人过马路的不文明现象。”有的学生回答:等红灯时不拨打手机,骑车时遵守交通规则,一定要红灯停绿灯行等等,其实这些答案都是不切合实际的,说得全是言之无物的漂亮话,对消除不文明现象没有提供举措。正是一些人过马路时也在玩手机,骑车子见缝插针,行人及车辆有闯红灯的情况,才让应试者想方法消除这些现象,提出切实的意见。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预见效果,这样才会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产生助益。该题参考示例答案:开发新的科技产品,引导人们有序过马路;
    加大宣传力度,帮助人们树立“红灯停,绿灯行”的良好习惯;
    加大处罚力度,引导人们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交通文明教育进校园,文明交通从娃娃抓起……这些建议才称得上有理念,有效果,有价值。借鉴数学联系生活助益现实的理念,会减少部分学生答案云山雾罩,说假、大、套、空话的毛病。

    借鉴数学思维解答部分语文题目,是语文答题的新尝试,可打破文理学科各自为政,互不相通的观念。当然在具体运用上要灵活自如、融会贯通,而不能生搬硬套,强加蛇足。以上只是本人的一点浅见,还需要有识之士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达成更完美的效果。

    猜你喜欢题目思维方法思维跳跳糖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2年6期)2022-08-17思维跳跳糖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2年4期)2022-07-16思维跳跳糖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2年2期)2022-06-01思维跳跳糖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2年1期)2022-04-26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关于题目的要求宁夏医学杂志(2020年3期)2020-02-27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人教版(2019年11期)2019-09-10用对方法才能瘦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追根求源新高考·高二数学(2014年12期)2015-10-16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相关热词搜索: 借鉴 解读 语文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