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基于专业培养方案开展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思考*

    时间:2023-01-17 14:20:1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赵智云

    (遵义医科大学)

    高等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自20世纪初美国就已逐步开展了高等教育评价,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领域实施政府问责制度的背景下,美国开始制定和推行田纳西州高等教育评价制度。鉴于高等教育的评价与初等教育阶段有着本质的不同,无法做到类似于高中阶段通过高考成绩来判断某一学校的教学质量;
    同时,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判断一个人是否成才也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了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在以往针对该领域的研究中,多数研究者均尝试从某个学科或某个专业出发,尝试构建该专业领域内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用以解决该学科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价问题,而从宏观角度开展此类问题的研究是不多的。

    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出发点通常有学生视角、教学管理者、同行教师、教师自评等,其着眼点通常是老师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相关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对评价方法的研究,相关研究者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探索更加科学的评价指标和体系,而对更加宏观的教育质量评价领域有所忽略。目前比较普遍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方法即是依据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一般是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几个要素,对不同要素赋以相应的分值,依靠专家、领导、同行、学生等评价主体实施评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

    诚然,对于课堂教学的评价,该方法不失为一种直观而有效的,并且在目前各大高校都在广泛使用的评价方法。其也可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与授课模式,通过更改其指标内容做到所有学科的全覆盖。我们不可否认其在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督导以及持续稳步的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方面所发挥的巨大而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应该意识到,高等教学质量的评价不应该仅仅只是评价某一堂课,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质量,更不应该仅凭某一节成功的课堂授课就断定对某专业或某班级学生的教育是成功的[1],而应该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审视教学质量问题,即宏观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

    所谓宏观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即是评价学生在学校内是否真正的学有所成,是否具备了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其思想是否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即是从学校培养目标出发,判断学生在学校的收获情况,学生是否达到学校对毕业生的要求,以及是否符合国家对相关领域人才的需要。

    (一)目前“专业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进行宏观的教学质量评价是艰难的,其道理一如对人才的评价,我们无法做到完全客观而全面的评价一个人,因为不同的人对人才的理解是不同的,不同的行业对人才需求也是不同的。所幸的是,我们并不需要对人才进行全面的评价,高校和专业完全可按照自己设置的培养目标来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就在于各专业的《专业培养方案》。专业培养方案是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设计, 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 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 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和主体[2]。高校各专业在设置前均需制定相应的专业培养方案,以规定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方法、培养目标、培养要求等。然而通过观察研究,许多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除了遵循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外,其他培养目标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培养方案来实施,几乎可以这样认为,“专业培养方案”完全可以理解为“专业课程设置方案”,即主要规定了培养期间开设的课程信息,而对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成效的考察是有所欠缺的,从而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

    首先看看专业培养方案的详细内容。按照上级教育部门要求,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通常包含以下10点,分别为:1、培养目标;
    2、培养要求;
    3、学制与时间分配;
    4、主要学科及主干课程;
    5、课程体系设置;
    6、教学计划基本框架;
    7、主要教学方法及手段;
    8、见习及毕业实习;
    9、课程评价及成绩考核;
    10、毕业及学位授予[3]。

    以上10点内容基本描述了本科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个学习过程,整个专业的教学基本按照培养方案的规定进行。其中第3点至第10点内容为培养的具体过程,通过对具体过程的详细规划以期达到第2点所规定的培养要求,最终实现第1点所规定的培养目标。

    整个方案的设置与规划当然是科学合理的,本文的目的也不是探讨方案的正确性与科学性,而是探讨一下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专业培养方案的第1点、第2点与后续具体培养过程是脱节的,即通过具体的培养过程并没有完全实现期望达到的培养要求与培养目标。试想,本科学生通过四年或五年的学习,最终并没有达到该专业要求的能力与水平,这样的教育能称之为成功吗?其教学过程是否有调整的必要呢?如果能从毕业生是否达到“培养方案”中要求的培养目标这一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用以指导本科教学过程,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等,应该能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对“专业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深入认识

    想要依据“专业培养方案”来开展教学质量评价,首先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认识。

    培养目标是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总目标、专业认证或评估标准,拟出的科学准确的目标,并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予以支持。基本内容通常为: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具备相关能力,掌握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与技术,从事生产、质量检验等行业的实用型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要符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修养。其内容更加详细,要求毕业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具有良好的心理与身体素质,全面系统的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等。

    对“专业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认识不仅仅是专业负责人和教学管理人员的任务,对授课教师与学生同样重要。教师在备课及参加集体备课过程中均应紧密结合专业培养方案,立足于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在进校之初,专业负责人应组织学生仔细解读所在专业的专业培养方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成长路径,通过学习应具备的能力。

    图1 以专业培养方案为核心开展质量评价的相关要素

    (三)将“培养方案”中对学生的培养要求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与教学督导中

    课堂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的最基本手段,以“培养方案”为导向的教育当然也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笔者认为目前的课堂教学最大弊端在于部分任课老师没有仔细研究过该课程与专业的关系,以及在专业学习中的定位,也未明确学习本门课程应该实现“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哪一条要求,这是导致学生实际专业能力与“培养方案”的要求相去甚远的根本原因。从课程建设来看,外在的课程建设需求和要求并不能有效地为教师所理解和掌握,而且,很多教师缺乏将理念和实践层面的需求转化为课程内容的方法和能力。因而,那些设计得近乎全面的指导思想和原则,通过调研而获得的社会需求,难以真切地落实到课程建设和教学实际中。这就导致了教学改革轰轰烈烈, 但很多课程依然是“过去的模样”[4]。

    因此,“培养方案”中所设每门课程的授课老师应仔细研究本门课程与“培养方案”的关系,需明确认识到课程开设的目的、意义,以及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应该培养出学生怎样的素质与技能,做到有的放矢。在学生进校之初就对其详细介绍本专业的“培养方案”,让学生详细了解未来几年自己应该具备的素质与能力,并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的能力的提升,例如学习了本课程自己哪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达到了“培养方案”中的哪一条要求,这同时也能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

    与之配套的,学校各级教学督导环节也应从课程大纲设置、教案设计和具体课堂教学过程来审查该课程是否能有效实现“培养方案”对学生培养的具体要求,而不仅仅评价某堂课质量的好坏或教师教学的技巧。当然,具体的评价指标、内容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上述内容总结起来即是以专业培养方案为核心,学生学习与考核,教师教学,学校开展的教学督导等环节均紧紧围绕专业培养方案展开。即学生、教师、教学督导专家、教学管理人员都要认真理解专业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这需要学校从制度层面明确以培养方案为核心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目标,培养方案的制定者要对学校教学的相关参与者开展培训。可以断定,这会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现有的人才观、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产生很大的冲击。

    (四)根据“专业培养方案”扩展对学生的考核体系

    绝大多数高校对学生的考核目前都仅局限于课程考核与毕业论文答辩(或毕业考试),以及部分院校开展的第二课堂等的培养形式。这种考核方式自恢复高考以来一直沿用至今。其弊端在于,仅考核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未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行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体系指标单一,过分强调了以学业考核成绩为重心,对影响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些关键因素并未涉及或涉及不深,如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创新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等;
    科学文化素质过多倚重评价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对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考察[5]。而“培养方案”中则对学生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有明确要求。能否依据“培养方案”中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环节以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笔者认为,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的考核应该以培养方案中对毕业生的要求为依据,以专业为单位,分为院校两级来开展,以学院考核为主,学校轮流抽查为辅,分别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法与流程。将考核成绩纳入学生整体成绩体系,作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参考依据。

    (五)根据“专业培养方案”扩展教学督导评价体系

    当前的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均以课堂教学督导为主,甚至对某些高校而言这已经是教学督导的全部。如果从专业培养方案的落实效果出发,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督导扩展到对培养目标实现效果的评价,再结合第三方用人单位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能发展出更加完善的教学督导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督导不仅督导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同时也督导教师对专业培养方案的理解程度,与之配套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的落实程度。将教学督导范围扩展到对备课的督导,尤其是集体备课,督导备课中对专业培养方案的贯彻、讨论程度,是否围绕方案设计教学。

    本文主要对专业培养方案的重点内容,在课堂教学和教学督导中的应用,对考核体系、督导评价体系构建中发挥的指导作用进行了简要阐述,说明了加强对专业培养方案的应用对高等学校教育评价体系的建设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综上所述,对于高等学校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推进课程内容更新,推动课堂革命,建好质量文化[6],都可以通过结合专业培养方案来实现。专业培养方案应该在本科教育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结合培养方案来深入课程改革,来指导教学督导工作,更加全面的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保证高校培养的人才符合学校自己规定的目标,是配合国家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有效提升“以本为本”的中国本科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关链接】

    遵义医科大学创建于1947年,前身为关东医学院。1949年关东医学院并入大连大学,更名为大连大学医学院。1950年撤消大连大学建制,大连医学院独立。1969年为支援“三线建设”,举校南迁遵义,更名为遵义医学院。2018年,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

    截至2022年1月,学校有新蒲校区、大连路校区、珠海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515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实体藏书204万余册,电子馆藏133万余册;
    下设29个教学院系、5所直属附属医院、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开办32个本科专业,拥有专业学位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6个;
    有全日制在校生22000余人,教职工及医护人员10559人。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督导方案 烂脸了急救方案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22年8期)2022-04-13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借助“元督导”思维,提升学校督导效能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年6期)2020-08-31五个步骤找准督导需求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0年3期)2020-04-20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陕西画报(2018年6期)2018-02-25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21期)2016-10-20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用好督导意见书 助力督导评估工作北京教育·普教版(2014年3期)2014-03-14
    相关热词搜索: 高等学校 教学质量 培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