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赵元任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钢琴声部分析

    时间:2022-12-05 11:50: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薛 洁

    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是刘半农、赵元任两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在新文化运动大力倡导白话新诗的时代背景下通力合作完成。作品浓烈的民族语调特征和极具描绘性的钢琴伴奏,充分体现了曲作家在和声中国化探索方面的技术特征,这使其在众多艺术歌曲中独具特色,脱颖而出,时隔近一个世纪仍然传唱不衰,甚至愈来愈受到专业声乐学习者及广大受众的热爱。此作既是二位作者友谊的见证,更是他们艺术歌曲创作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品。

    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既和歌曲旋律浑然一体,亦可独立成曲,因而在弹奏艺术歌曲伴奏的时候,既要顾及其自身的音乐性,又要兼顾歌唱声部的情绪,这正是“钢琴艺术指导”和普通钢琴演奏专业最大的不同。也正是因为钢琴伴奏本身的这种双重特性,在表现一首艺术歌曲时,既要有歌唱者对其歌词、旋律的细致理解,更要伴奏者加强对伴奏音乐的分析、解读,并要求两者对各自所担负的部分有充分感悟,通力合作,如此才能将作品完整呈现。

    从歌词来看,《教我如何不想他》四段词,通过对四季景物的描绘,以比喻、拟物等手法的运用揭示了复杂的内心世界,充满着对自由精神和个性解放思想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美好世界的希冀和向往。刘半农用每段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中间用一个语气词“啊”作为过渡:

    在前两段里,诗人吐露的好像是一片被“微风”吹起来的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情感。明净的天空,宽广的大地。抬头看着轻飘在空中的白云,“微风”将诗人的头发轻轻吹起。不由得一句反问式的感叹“教我如何不想他?”使这种思念之情进一步升华。接下来,诗人看到了“月光”和“海洋”连成一体的景象,仿佛是缠绵的恋人。一个无法和恋人在一起的人看到这样的一幕,注定是一番寂寞涌上心头了。就在眼前这个“蜜也似的银夜”里,诗人也忍不住再叹一句“教我如何不想他?”

    从诗歌后两段所借用的物象来看,这里的话题要比前两段的严肃、沉重得多,更像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思念。“落花”无目的地在水面漂流,透过清澈的水面恍惚地看到水底游走的“鱼儿”,这里大有“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意思。偏偏又在这时,燕子呢喃着从不远处飞过来,它在说着什么?是家乡的音讯?还是恋人的伤心?诗人又一次的慨叹了,“教我如何不想他?”最后一段愈加苍凉起来,本就是棵“枯树”了,却还在“冷风”里,被吹得“摇”来晃去;
    这一天,离黑夜就还有“些儿残霞”的距离了;
    “暮色”中的“野火”啊,你还能烧多久?诗人的整颗心都被这一丝希望牵绊着,一边徐徐地离去。

    从诗歌的整体结构来看,诗人采用了同一种自由结构的四段反复,这种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被引进的西方歌谣式的结构形式,正是“新文化运动”大力倡导的产物,作为白话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刘半农诗作的形式已经很好地说明了他的个人立场。但仔细剖析词句,在创作的细节上作者借物抒怀、以物传情,用的是传统的“比兴”、“反复”等手法。因此,整首诗歌“既有西方文化的抒情特点,更有中国古典文化的内涵。”

    (一)曲式结构

    赵元任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的音乐并没有简单地按照分节歌的形式给四段歌词配一样的旋律,而是结合四段歌词所传达的不同意境,按照“通谱歌”的形式作曲的,在开头和结尾分别加入引子和尾声,每段歌词的中间也都有间奏。歌曲的开头有4小节的引子,每一段的结尾也都有一个4小节的尾声(也起到乐段间过渡的作用),具有很强的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延展性特征。具有新意的是歌曲开头的引子在第40小节的时候(第三段前)再一次出现,这便让整个结构又具有了对称的复二部曲式的特征。

    第一段:E大调

    第二段:E-B大调

    第三段:E-G大调

    第四段:e小调-E大调。

    为每段歌词所共有的“教我如何不想他”一句,不是同一旋律,是同一个旋律轮廓的不同的变体。四句“教我如何不想他”是感情色彩变化发展的集中表现,分别出现在E-B-G-E各调上。即使像第四段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已经回到了E大调,也不是第一段的旋律,而是把第一段的低音区移到了高音区,表现了感情的升华。

    (二)调性安排

    赵元任先生对这种通谱的写法解释道:“不是要绝对的异中不同,加入原来的词是一首一首的样子,那么音乐的每首当中也得要有一部分重复的地方,方能使全篇一贯”。《教我如何不想他》的四段音乐每一段都是按照原词的四句结构配曲,各自构成“起、承、转、合”的形式。虽然每一段的情绪上,或是旋律强弱变化对比拉大,或是调性的转换,变化都较大,但是这四段在呼吸上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尤其是前三段,每段词都是前两句唱完后稍作休止,然后“啊”字一条向上的旋律线将情绪抬高,后面的两句则紧凑地衔接起来。这里流露出的口语化、吟诵性的特征极为明显。以前两句歌词为例,“明显是按照‘平低仄高’的法则来处理词曲关系的”。从节奏上看,曲调的节奏也和吟诵的节奏完全吻合:

    《教我如何不想他》四次的唱法就有点像西皮过门的末句,而全曲的调性则是完全的西方大小调的。整个的调性布局大有“黄金分割”的意思,调性的变化主要在第三段,为第四段积攒了足够的动力。按照刘半农先生渐次推进的“初衷”,赵元任先生的配曲也是上升的旋律线在最高音上完成了全曲。

    (一)整体把握作品情绪

    《教我如何不想他》是一首富于诗意的抒情歌曲,刘半农身在异国他乡的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有“怀乡念旧”的情感动机.赵元任对这首歌的处理也是按照刘半农的初衷进行的.音乐有着较大的变化,不光是为了符合歌词的天然语调,更多的是为了表现四种不同的境界,也就是说,声,情二者之中,以情为主,四段音乐随着调性和调式的发展而渲染着感情色彩的变化.

    钢琴声部与歌唱声部共同构成了完整意义上的艺术歌曲,目的是更丰富、更完满地将其重构,必须讲究钢琴的触键和音色,更要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与演唱者相得益彰的协调配合,随时领会歌者的音乐表现意图和情感发展趋势,能够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浑然一体.走上舞台之后,只有两个声部的完美配合才能将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力量,更加充沛地传达给受众。

    引子部分情境化的处理,带动歌唱者进入时的情绪;
    在歌唱声部口语化旋律的叙述过程中,钢琴声部通过对特殊音型以及特色和声的把握,加强歌词中的意象传达;
    过门的部分通过与引子旋律力度、速度对比,表现出清晰的期待感;
    节奏、速度、力度、和声、调性越是复杂的地方,越是要注意将音响做一定程度的弱化,为歌唱声部留下一定的空间,避免将其掩盖;
    尾声前后部分加大对比,一为加强忧国思乡之情,二为整首作品给听众以意犹未尽之感。

    (二)与歌唱者同“呼吸”

    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应相互衬托、浑然一体,是同气相枝、互为支撑的关系,因而在实际演奏中,钢琴演奏者应与声乐演唱者共同合作讨论如何更好地处理音乐的强弱、快慢、句法等,保持好两个部分的协调性是艺术歌曲完整表现的基础。虽然,对作品的理解可以按照个人的感知而定,可是在舞台上呈现《教我如何不想他》之前,钢琴演奏者和歌唱者之间必须要达成一个共识,且作品整体以柱式和弦为主的织体写法,更是要求钢琴、声乐之间高度的一致性,否则,两者的音乐就只能是各自为政、貌合神离了,笔者在演奏中选择了思乡主题。

    以引子部分的演奏为例,歌曲的引子由3/4拍的最后一拍弱起开始,如此便形成一种节拍的错位,以三拍为一个单位刚好形成一个拱形结构,引子最后以渐慢的级进下行结束。如此,便使音乐的整体充满了一种不稳定感,透出一种倾诉性的略显哀愁的气质,作曲家在整个引子和主歌部分使主持续音(e)一直保持,想来也是为了从形式上获得一种平衡感,且持续的低音也像是作曲家内心的思绪的牵动。

    为了获得情感上的统一,笔者弹奏该作品前,在与歌唱者协商后,结合作曲家的创作背景,为其设定了一个情境。这个弱力度的4小节的引子包含了三个“动作”:前两小节连续的八分音符三度音程迂回地进行,中间伴以四分附点节奏,弹奏的时候心中默默数拍子,同时进入乐曲的情绪,弱起小节从弱开始轻轻往上走三度音程,这似乎是在“描画”孤独的诗人“闲庭信步”的情境,手指突出上声部的旋律,保持低声部,清晰连贯的弹奏;
    之后的三个音为三度接四度连续上行到一个最高音,这既保证了五声音阶的民族性,又凸显了西方技法中主和弦的明确性,在情境的构建上,这是诗人“抬头仰望”的表现,运用13.25.15的指法进行,两个音要整齐发出,保留一个音到后一个音弹下去再离开,这样才能连贯流畅;
    最后的渐慢的四个音利用踏板和双音连奏的方法连续级进下行,无疑,天上的景物唤起了诗人内心的伤处,“不禁嗟叹”起来。如此,便将抽象的乐音变换为了具象化的动作,而这些动作均为带有情绪化的连续性行为。歌唱的部分虽是在引子之后开始,但一经此番联想,便在“无声处”自引子开始就和钢琴演奏者开始获得共鸣了,在其张口开唱时所酝酿的情绪自然也是和钢琴演奏者处于同一个方向,配合起来便会更加顺畅自然。

    (三)与歌唱者“对语”

    在艺术歌曲的演奏中,如仅仅保持与歌唱声部的整齐划一,则不免缺乏灵动性而显得呆板,很难打动听众,如何在整体严密的节奏、速度、力度同步中获得对比,便成了演奏者要思考的另一个更为细致的问题。

    就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而言,第一段无论在速度、力度,还是和声调性地运用上都变化不大、较为平稳,且又是歌曲的开始,因此弹奏时应尽量保持声部间的整齐,尤其对于“啊”的两小节,两个声部为同一旋律,音响效果应尽量做到严丝合缝,形成一种复合音色。第二乐段从“啊”的部分开始直到副歌结束,在速度、力度上有了更多的变化,且调性也由之前的E大调转到B大调上(33小节处#6音),结束在B音上。

    艺术歌曲异于一般抒情歌曲、群众歌曲等歌曲体裁形式的诸多特征中,最为关键的一条就应当是其钢琴声部的独立存在价值和意义。也正因为此,演奏艺术歌曲务必要顾及钢琴声部自身的美感,尤其在与歌唱配合之前,将艺术歌曲的钢琴声部单独弹奏,完整呈现,无疑对理解作品内涵及作曲家创作意图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能够把握钢琴声部自身艺术特色越清晰,在与歌唱配合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实现其伴奏的功能,也才有可能突破伴奏意义,产生“对语”的良好效果。

    如前文中的分析,除四个乐段的主体部分之外,作曲家巧妙地以引子和过门两个旋律相似,却各自带有惆怅和期望的音调穿插其间,并在最后的尾声部分将两种情绪结合为一。整首作品正是从引子旋律衍展而来,对此作品的钢琴演奏者而言,引子旋律所奠定的伤感、惆怅基调,也使得作品情绪虽不断推进,但整体却始终保持着一种压抑感,这正是一位身处异国他乡的游子对自己国家、民族命运的忧思之情,把握住了这种压抑感,才能完整地将作品呈现出来。

    此外,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的和声在三度叠置的基础上,特意凸显出四度、五度的结构特征。附加六度、七度音的使用在这首作品中的体现也是一大特点,由此而带来的和声效果为歌曲铺陈出轻柔淡雅的氛围,与歌词中的“微云”、“微风”、“月光”、“海洋”、“银夜”等物象的空间感完美的契合,充分发挥着艺术歌曲钢琴声部的烘托作用。

    特殊音型的使用也是作曲家塑造意境的重要手段。作品中每一句歌词结束时,几乎都安排了一个三度、四度或二度双音级进的“波动音型”,这也为意境的表现起到了铺衬的作用,这一音型被用在了每段歌词的前两个写景的句子中,表现一种漾漾的朦胧感。演奏中把握好这一特定音型,对于作品整体意境的塑造有着重要帮助。■

    猜你喜欢 引子歌唱者调性 调性的结构力场、意义表征与听觉感性先验问题——以贝多芬《合唱幻想曲》为例中国音乐学(2022年1期)2022-05-05浅析情绪在歌唱中的作用参花(上)(2020年8期)2020-07-17挖掘文本特色 构建引子课文阅读教学模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谈“调性”文学教育·中旬版(2018年7期)2018-09-02声乐教学中歌唱者情感表达的重要性戏剧之家(2017年11期)2017-07-12情感体现与艺术处理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0期)2017-05-31谈音乐中色彩性的应用艺术评鉴(2016年18期)2017-02-22浅谈《月儿高》的演奏技法戏剧之家(2016年12期)2016-06-30一类导函数流行题的诊断新高考·高三数学(2016年1期)2016-03-05
    相关热词搜索: 声部 想他 钢琴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