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记叙文阅读情节概括题备考指津

    时间:2022-09-30 14:10: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王宁

    【考点概述】

    记叙文阅读是中考必考内容,所占分值较大,需要同学们重点复习,掌握各种题型和考点的作答方法。本文重点讲解情节概括这一考点。记叙文阅读情节概括题常见的提问方式如下: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情节。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与某条件相关的几个事件。

    3.补全故事情节或行文思路。

    记叙文阅读中的梳理文章内容或情节概括题通常设置为第一道问题。读完文本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明确文章的写作内容,这是领会文章中心的前提。题目的设置也符合文本阅读思考的规律,即文章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是怎样写的。同学们在解答这类题时常遇到的问题主要有:无法做到语言简洁,控制不住字数;大致情节已经概括出来,自己觉得很完美,却不能得满分;面对不同的提问形式,难以总结出实用有效的规律和方法,等等。答好这种题需要同学们具备整体感知文本、筛选信息和概括要点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归纳总结解答不同题型的核心方法和实用的答题技巧,这样才会在中考备考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真题解析】

    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情节

    例1 (2021·辽宁·盘锦)(《一寸都不能少》,扫描文末二维码阅读原文)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解析:这种提问形式多见于详写一件事的文章,可以从梳理记叙的六要素入手,即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如果时间和地点不重要,可以不概括;人物一般选文章所要凸显的那一个;起因、经过、结果往往是概括的主体,概括时力求准确、精练、完整。本文的主人公是“当过兵的父亲”;事件的起因是老瓦叔多占了我家半垄地;经过是父亲不顾和老瓦叔的深厚交情,据理力争,寸土不让,致使两家产生矛盾;结果是秋收时,父亲把打好的粮食主动送给老瓦叔,化解了矛盾。同时,标题“一寸都不能少”也提示了核心情节,概括时最好能体现在答案里。

    参考答案:保留部队作风的父亲(或当过兵的父亲),因老瓦叔多占了“我”家半垄地而据理力争(或寸土不让),致使两家产生隔阂,秋收时父亲把打好的粮食送给老瓦叔,两家化解矛盾(或和好如初)。

    备考指津:

    1.从记叙的要素入手概括主要内容。时间、地点非必要可以略过,将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作为概括重点。

    2.用主人公作为主语进行表述,当人物的身份、境遇特殊,且与中心密切相关时需要点明。

    3.注意标题对核心情节的提示作用,概括时要凸显。

    4.概括经过时,体现中心和人物品质的关键情节力求准确、完整。

    5.概括内容不同于归纳中心,因此答案里不应有议论、抒情的语句,应以记叙表达方式为主。

    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与某条件相关的几件事

    例2 (2021·辽宁·丹东)(《一粒孕育真善美的种子》,扫描文末二维码閱读原文)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袁隆平院士与“我”女儿之间相关联的几件事。

    解析:首先审清题干要求“概括袁隆平院士与‘我’女儿之间相关联的几件事”,然后可以从前往后依次梳理文本内容,找出符合要求的相关段落。第③段:“袁院士见了我们,马上起立和我们打招呼,并与我们一一热情握手,……袁院士慈祥地问女儿:‘小朋友,读几年级了?’”第④段:“袁院士见我女儿身材单薄,就关心地对她说:‘……你要多吃一点米饭,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学习。’”第⑥段:“临别时,我和女儿提出和袁院士照一张合影,我们自觉地站在了袁院士的两侧。袁院士见状,笑呵呵地对我说:‘小朋友是国家的未来,……应该站在中间。’”第⑧段:“我在她的书桌上看见了她正在写的一篇短文,写的正是她敬爱的袁爷爷,题目是《一面》。”原文的语句能否直接拿来用,要视情况而定。如果原文的句子精练、准确,就可以直接用;如果有大量的描写和琐碎的细节,就要去粗取精,略去修饰词、限制语,抓住关键词句,再用自己的话整合概括。此题的多数情节都需要用自己的话概括。

    参考答案:见面时热情握手,询问女儿的读书情况,关心女儿身体健康(嘱咐女儿多吃饭);临别时合影,让女儿站在中间;女儿写文章怀念袁爷爷。

    例3 (2021·辽宁·抚顺、葫芦岛)(《体谅你的不正确》,扫描文末二维码阅读原文)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父亲“体谅孩子不正确”的两件事。

    解析:题目要求概括父亲“体谅孩子不正确”的两件事,在概括时,孩子不正确的表现及父亲体谅孩子的具体行为都要呈现出来。第一件事在第①至③段中,孩子的不正确体现在“自作主张退学”;父亲的体谅表现在花高额费用送孩子去读作家班。第二件事在第⑥至⑬段中,孩子的不正确表现在因虚荣而花高价买了一双不实用的靴子,吃尽苦头;父亲的体谅表现在不仅没有责备女儿,而且还为她买来镇上鞋店里最漂亮、最贵的鞋。

    参考答案:父亲支持“我”退学,并花高额学费送“我”去作家班读书;父亲知道“我”因虚荣而花高价买了一双不实用的鞋却未批评“我”,还为“我”买了镇上鞋店里最漂亮、最贵的鞋。

    备考指津:

    1.审清题干在时间、人物、线索词等诸多方面的要求。

    2.按题干要求从前往后依次梳理文本的相关情节,找出对应段落,做到不遗漏。

    3.不能用罗列原文的细节代替内容概括。

    4.学会抓取原文关键词句概括。脱离原文,完全用自己的话概括容易失分,要将原文的关键词句与自己的话进行整合。

    三、补全故事情节或行文思路

    例4 (2020·辽宁·锦州)(《那一束光》,扫描文末二维码阅读原文)

    围绕“见面”,请简要概括选文情节。

    火车经过家乡,“我”与母亲约定招手“见面”。→(1) ____________ →“我”不甘心,与母亲约定返程再次“见面”。→(2)

    解析:补全情节有别于前两种题型,这种题型的题干里给出了一些情节,所以要充分利用这些已知条件去作答。可根据所给内容确定填空部分对应的段落范围再进行概括,同时充分利用原文关键词句。这道题中空(1)对应的是第⑥至⑧段,得分点有两个:一个是没能“见面”的原因,另一个是“我”与母亲第一次相约却没能“见面”的结果。空(2)对应的是第⑬至⑭段,写了第二次约定“见面”时,母亲利用手电筒的那一束光使我们得以成功“相见”,强调的是“见面”的方式和结果。标题“那一束光”对核心情节也起到了提示作用,概括时要点明。

    参考答案:(1)天黑、车快,“我”和母亲没能“见面”。(2)返程时,母亲用手电筒的那一束光让我们“相见”。

    备考指津:

    1.注意题干里的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显性要求是指题干里明确提出的要求,直接就能看出来。隐性要求是指隐含在已给情节里的,在字数、句式结构、线索词等方面的要求,所填内容要与之保持一致。

    2.利用已给情节确定填空内容对应的段落,再抓住核心情节概括。

    3.概括时不能完全脱离文本,要充分利用原文的关键词句。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

    猜你喜欢 题干见面院士 《院士的中学时代》(第二辑)中国科技教育(2022年4期)2022-06-09顾诵芬:“90后”双院士做人与处世(2022年2期)2022-05-26数字算式发明与创新·小学生(2022年6期)2022-05-22秀逗蘑菇村作文大王·笑话大王(2019年5期)2019-06-09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考试周刊(2017年16期)2017-12-12不能见面小猕猴智力画刊(2017年3期)2017-03-24你好,春天小朋友·快乐手工(2016年4期)2016-11-19在钟塔见面小朋友·聪明学堂(2015年11期)2015-12-08掌握方法 有效答题甘肃教育(2014年17期)2014-09-11院士违反科学道德将被取消称号环球时报(2014-06-12)2014-06-12
    相关热词搜索: 记叙文 备考 概括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