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区级领导我安全发展观(范文推荐)

    时间:2022-09-24 15:40:0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区级领导我安全发展观(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区级领导我安全发展观(范文推荐)

    区级领导我的安全发展观5篇

    区级领导我的安全发展观篇1

    农学院 生物技术1101 201011341109 何国鹏

    我所理解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在继承、丰富、创新前人发展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最新成果。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我所能理解的科学发展观,可从字面上分开理解为科学,发展,观念。

    首先,观念,应该理解为指导思想或者是引导发展的主要理念,这种观念应该是深入民生,被广大人民所接受、所认同,指导政府工作单位行事、办事,是社会的发展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能使行政单位统筹全局的状况。而且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同时,这个指导思想必须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再者,发展,在当今中国的社会中,发展毫无疑问的是指经济的发展,过去的中国经济发展落后太多,而中国国民的生活水品还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国内发展东西不平衡,贫富差距巨大,因此这个发展必须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并且最终以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全社会发展均衡,人民生活水平能达到较高水平,人民和谐相处的大同社会。

    而科学,应该为重中之重,它揭示出发展观本质,先进之处,决定着该发展观念是否可行,中国的社会历史所经历的是十分复杂的,一路过来的发展几经艰辛,先后经过毛主席的伟大的思想的影响,和邓小平爷爷的改革开放的经济改革,一直到现在,但是先进的社会现状却还是甚为复杂,存在着不小得问题,而且由于中国的历史缘由,中国的社会性质很复杂,因此,发展观念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而且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国人民众多,多达13亿多人口,人口问题极其严重,由于人口问题而引发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等的众多问题,严重地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发展的进程。因此,我所认为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还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而且,科学发展观的真正意义在于总体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解决阻碍中国未来发展的各种挑战。它并不否认经济发展、GDP增长,它所强调的是,经济发展、GDP增长,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应该是并不否认经济发展、GDP增长,它所强调的是,经济发展、GDP增长,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的全面发展。任何的理念或者是思想如果只是空想而不付诸行动,那么它永远只是纸上谈兵,永远没有实际的用处,而只有实践才能发挥他的作用。因此,科学发展观必须是再实践中印证其正确性,并且在实践中 不断地修正、改正不足之处,不仅继承、丰富、创新前人发展思想,还要做到,与时俱进,时时刻刻保持自身的活力。

    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密切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实际来学习,这样才会有实效。我们从事的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教育上就应该表现在学校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等几个方面。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落实在学校就是要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第二,我个人的学习与发展--调整心态 超越自我 丰富自我 体验快乐。

    区级领导我的安全发展观篇2

    哲学的发展观论文

      首先,中国传统哲学注重综合思考的思维方式是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渊源;其次,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论基础;再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科学发展观辩证思维的方法论基础;第四,唯物史观是科学发展观社会发展思想的直接理论依据;最后,唯物史观以人为本, 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哲学;基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客观要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种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发展的新理念。
      它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观点。
      首先,科学发展观渊源于中国哲学注重综合思维的思维方式,是对中国哲学注重综合思维的思维方式的继承和发扬。
      我们知道,中国哲学、印度哲学以及作为西方哲学来源的希腊哲学,并称世界三大哲学传统。
      虽然它们都产生于人类古代文明的繁荣时期,但它们各有自己的发展脉络,在思维方式上各具特色,存在着差别。
      特别是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在思维方式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别。
      中国哲学注重综合思考的思维方式,强调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统一,强调天和人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力求社会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发展,这渊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观念。
      而西方哲学注重分析思考的思维方式,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强调人的外在创造开拓,力求以人的主体性主宰和征服自然,这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的“主客二分观念。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在西方“主客二分 观念的影响下,人类在一个多世纪中创造出无与伦比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今天,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之后,在深刻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崭新的科学发展理念,它既是对我国传统哲学注重综合思考的思维方式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西方“主客二分这种注重分析思考的思维方式的反思和醒悟。
      坚持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哲学注重综合思考的思维方式,从整体上来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进程的客观规律,从整体上来正确认识、把握和促进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社会各方面之间的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其次,科学发展观深刻展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生动体现和具体运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按照自己本身所特有的规律运动发展着的。
      这就告诉我们,任何事物,不论是自然,还是人类社会,还是人类思维都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自然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社会发展也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
      在纯粹自然界中,自然规律是通过各种事物包括动物的无意识的相互作用表现出来。
      而在社会中,社会规律是由人参与的,是通过人的有意识活动体现出来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客观规律出发,正确认识和自觉尊重客观规律,使自己的行动符合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一些领导干部主观臆断,盲目办事,不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所造成的。
      今天,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生动体现和具体运用。
      坚持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关键就在于要自觉尊重、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自觉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推动事物健康、快速的向前发展,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
      第三,科学发展观全面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对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的生动应用和具体体现。
      唯物辩证法是我们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处处都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之一。
      唯物辩证法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事物的运动可以有上升的运动,也可以有下降的运动;可以是前进的运动,也可以是后退的运动;可以是可持续式的运动,也可以是间歇式的运动。
      而发展是特指事物前进的,而不是倒退的运动;是上升的,而不是下降的由低级向高级进步的运动;是由小到大的,由旧到新的,由落后到先进的,不断地推陈出新的创新运动。
      当然,发展作为事物运动变化的一种状态也有快、有慢;有单一的、有全方位的;有均衡的,有不平衡的;有协调的,有不协调的;有一时的,也有持续的。
      一句话,发展有正常的、健康的、协调的、全面的、合理的,也有不正常的、不健康的、不协调的、不全面的、不合理的。
      科学发展观就是使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各个方面正常的、健康的、协调的、全面的、合理的向前发展的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彼此孤立的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所谓联系,是指事物、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世界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整个世界就是由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正是由于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这种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原有状况或性质发生改变,进而促进事物的发展。
      因此,我们在分析、把握和处理客观事物时,必须充分考虑它同其它事物以及自身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离开了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就谈不上发展。
      同样,社会也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构成的复杂的有机整体,它们不是杂乱无章地堆砌在一起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处于有序的有机联系之中。
      在社会这个有机整体中,经济发展是政治、文化发展的基础,政治、文化的发展又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正是由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向前发展。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是一项宏伟的社会系统整合工程,它需要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和协调好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系,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积极推动和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积极促进和努力实现经济、政治、思想道德、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全面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在相互联系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任何事物它自身就是一个系统,同时,它又是构成更高一个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要素。
      因此,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要全面地兼顾到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使事物的发展成为全面的、保持内在各要素均衡的发展,而不能是片面的、畸形的、不均衡的发展,不能是单一突进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
      矛盾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它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事物本身的内在矛盾,发展就是事物内在矛盾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
      社会也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矛盾中,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各类社会矛盾的运动中发展的。
      社会健康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矛盾解决的过程。
      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高度重视和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和人民内部一系列矛盾,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的根本法则,发现矛盾,重视矛盾,认识矛盾,提出正确的办法,正确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
      第四,科学发展观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所谓社会存在,是指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过程。
      它主要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等,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意识,主要是指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过程,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它主要包括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等。
      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告诉我们,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的。
      最后,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 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根本原则。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因此,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唯物史观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坚持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代表、体现、维护、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推动我们事业向前发展的根本工作路线,真正做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  科学发展观内容丰富,而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内容丰富,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岂是一篇论文所能涵盖,因此,文章仅从以下三方面:科学发展观是尊重认识规律的实践的发展观、是唯物史观的人民的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对科学发展观进行简要解读。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实践;人民;辩证中图分类号:B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249-0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同样也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①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党的三代领导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作出的具有时代性的科学回答。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研究和把握科学发展观所包含的理论基础,对于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的集中概括,是现阶段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矛盾,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主义重要范畴之一,社会主义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根本任务。
      发展是硬道理,这是三代领导集体建设经验的总结,只有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才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我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以人为本中的“人,即是指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以人为本,就是社会主义建设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基本权益,走出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是指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要得到发展,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领域的全面进步;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统一,相互适应,不仅人类社会要得到发展,自然生态同样要得到保护和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连续性和持久性,不仅仅是现阶段的发展、眼前的发展,而是要保证发展的世代延续。
      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处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做到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这是我党建设的经验总结。
      统筹兼顾,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建设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既要做到总揽大局,统筹规划,也要分清主次,实现重点突破。
      二、发展是第一要义――科学发展观是尊重认识规律的实践的发展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同时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实践观点的体现,科学发展观是尊重认识规律的实践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这一结论正是对我党多年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是经过多年建设实践检验得出的科学的结论。
      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产生于新中国60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是对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实现了新中国的解放,打开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篇章。
      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大改造,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初步探索,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总结新中国初期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提出了“发展就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邓小平领导的党中央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拓宽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提高。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直接理论来源。
      面对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局势,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时代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将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要义。
      科学发展观与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一脉相传,是新的时代背景下的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三、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人民的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应有之义,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以人为本中的“人指的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社会各阶层的劳动者。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民人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胡锦涛总书记的话清楚地表明,科学发展观是人民的发展观,是尊重人民主体性的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同时也要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能够共同享有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
       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坚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谋发展,而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邓小平多次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
      要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目标,首先要实现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保证人民拥有更多的物质生活财富。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只有保证人民生活的富裕才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⑤马克思、恩格斯所构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经济发展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而是手段,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条件,最终营造出平等、和谐的社会环境,不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四、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辨证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联系是客观的也是普遍的,因此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把握事物间的各种联系。
      在当代,普遍联系的观念总是与系统的观念结合在一起。
      系统,即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所构成的整体。
      系统论要求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特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联系中加以把握。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正是坚持了辩证法中联系的方法论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所坚持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不是片面的经济发展,而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的发展;是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是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
      社会各领域之间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实现社会的全方位发展,把握社会发展的大局,有效调动各积极因素,处理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根本方法在于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建设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既要做到总揽大局,统筹规划,也要分清主次,实现重点突破。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要实现这一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即是统筹兼顾,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把局部的发展纳入整体的发展中,统筹规划。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五个统筹的提出就是要求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加强东中西部之间的联系、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系、加强国内外的联系,“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⑥。
      “五个统筹是胡锦涛总书记领导的党中央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深化和创新,蕴含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理念,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系统论解决发展问题的典型。
      “五个统筹是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为我国今后的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总体思路。
      “五个统筹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而真正做到“五个统筹,又必然会实现这一基本要求,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是协调统一的,深刻地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
      总而言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具体运用和创新发展,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特征和时代性。
      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理论依据,对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有着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
      看了“哲学的发展观论文的人还看了:1.关于发展观的议论文3篇2.关于哲学的论文3.哲学的论文4.哲学的论文范文5.关于哲学的论文范文6.有关哲学的论文(2)7.哲学专业论文8.哲学优秀论文范文

    区级领导我的安全发展观篇3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与哲学的科学发展观

    作者:张书林

    作者机构: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济南,250021

    来源: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ISSN:1008-6285

    年:2010

    卷:022

    期:009

    页码:5-9

    页数:5

    中图分类:D6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认识论;辩证法;方法论

    摘要:从哲学的高度把握科学发展观,体会科学发展观本身蕴涵的哲学思想,是从更宏观、更理性的高度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视角.研究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论、科学发展观的辩证法、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从中解析科学发展的必要性、基本内涵和主要路径,将有助于解构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与哲学的科学发展观.

    区级领导我的安全发展观篇4

    安全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魏延志

    【期刊名称】《上海安全生产》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成就令世人瞩目,创造了发展中国家和平崛起的奇迹。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出现了资源、环境承载过重,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局面。尤其是频繁发生的矿难和其他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之多、造成的危害之大和影响之恶劣令人触目惊心。为此,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党中央第一次在国家重大发展规划建议中提出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是党中央科学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密联系我国安全生产实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总页数】3页(60-62)

    【关键词】安全生产形势;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中国家;生产安全事故;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国民经济;社会信息化;工业化道路

    【作者】魏延志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92

    【相关文献】

    1.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生产 [J], 程克光

    2.又好又快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J], 《广东经济》编辑部

    3.绿色GDP: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J], 李继文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 [J],

    5.树立科学发展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J], 孙国梁; 刘亚彬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区级领导我的安全发展观篇5

    发展观的演变

    作者:闫虹

    作者机构:西安欧亚职业学院,基础部,陕西,西安,710065

    来源: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年:2005

    卷:003

    期:001

    页码:61-63

    页数:3

    中图分类:K02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

    摘要:发展观影响人们对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的选择,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对发展至关重要.以物为中心的旧的发展观向以人为中心的新的发展观的转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单纯的经济增长观、经济与社会的综合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