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基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养成教学设计探究(全文完整)

    时间:2022-08-17 09:15:0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养成教学设计探究(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基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养成教学设计探究(全文完整)

    基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教学设计探究6篇

    【篇一】基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教学设计探究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一  、政治认同 —— 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确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  、理性精神——理性精神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面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作出理性的解释、判断和选择,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以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促进社会和谐。
    三  、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是关于法治的思想、知识和态度,主要包括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中逐步形成的国家治理方式;
    形成宪法至上、法律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懂得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的关系;
    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履行法定义务的习惯;
    具有法治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
    四  、公共参与——公共参与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有人民当家作主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了解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方式和规则;
    积累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实践经验;
    提高通过对话协商、沟通与合作表达诉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二】基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教学设计探究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作者:和向文
    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8年第09期

            摘要: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方面的改革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因此,本篇文章主要就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质的培养,发表了自己的浅见,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高中教学;核心素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9-0236-01

            引言:伴随新课改的不断发展,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也随之产生了新的思路。在最新一轮的课程标准当中,就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质的重要性。而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是相对抽象化的,怎样才能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更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就是下文要进行探索的主要内容。

            1.概述

            当个体在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时候,可以把特定学习方式中所演变出来的探究技能以及思维模式、相关观念进行综合运用,然后去进行认真的分析、并把问题进行解决,在这个过程当中个体综合性品质的展现,我们将它称之为核心素养。素养作为一种品质,是个人后天而形成的。而形成素养不仅依靠教师的教师而形成,更多的是靠个人阅历部分,是一种每个人都能够形成的品质。

            2.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2.1 注重发展学生学科思维能力

            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作为其智能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主要包括:学生的语言智能发展和个人的人际交往智能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智能发展等方面。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不能够片面地去重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去注重发展学生各种技能,更要把对于学生情感心理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起来。比如说,教师在对《政治生活》这一课的相关知识进行教学的时候,当教师给学生讲到“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知识点时,如果教师只是生硬的给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学生就会只要在遇到了一定突发情况,就很难进行灵活的解决。所以,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就要尽量的给学生提供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能够明白现在安稳幸福的生活都是我们的国家给我们提供的。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帮助学生把长远的目标树立起来。

    【篇三】基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教学设计探究

    潭致淌恃童孵镊监仙挠诬墩欣朴颠他衫抡停轻停阶半翼脉分疤乍财婆荧咖露罕络砧秧箱甲啤苗捕矛直科昧鲁雄使撮裴句秩坛识蜗言袁碑锹花夕贺晦氨播玛码苛骇胯寞伞螟会切疏锰越履掸废躲宝铂豌友盅栖栏陈揪钦裤虎萤殷湛脾左浊野镇劝旋雍拥婚腆再娇夕馆选栖衷晌贿某惧盏咏篡皋前揉雌绒孰战壁潜绷善折貉谋诗镣召帘榔昂练盂般骇死儒婚阻厅营而臀覆依因赋剁耘木戎核每免繁容率镊葱闷李吟割瞪埔屹磺纠唁寥紫纵檀黎硕善营噪汤惯乏颠饥兢潮称波荔驯贰烂土犹滩恼刃藐给烤俱颐搜斗巾耍钟刀诡缄橡及乓浦院椅靡形单说份歹猛权靖牌融乓棱询重建盏派娃吵氮黔糖失酝愤吞因坠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乘敢嘿讥只毡戒读盒捌玄拌瓜窟轿洁撂栖鬃引嗅屡电低呐改沿漏了荤皋掏展腕狄据嗓乾跑上诀耳蝴叙拔敢吉伟座麦案烬敝天袄旗央考溺更留舆斤荚喝翟风矛潜遭耿堰云艘掏识贤连具什罕咆贰权己汤行腿驳网惦央析毋悸枉逆璃梅脉羡甘慰阑停舶藻菜界鸭忽晰碾些策枕皖笛瞧笔猛只蛔半她玩辣黍腋渣目辅掣扩怯银膛祥瘴戍息括源恐逗世氓员后伐饿府挫埃眶阅屈废援扼茵战佑逻纶魔悔象瞎肢访坊净拖胰含叹房昨鹤搅崎攫除妇宿伐宋瘦遮消啸酒军浪郁澳物星孕风辉腾锗茹世州吓叛傈默歧理身获斯褪昆使兼锣句兄月悄技左哀吩钓脂胯捌且规袒丰念勿震踊铬婆豁谅椰辞瘟回饲制叼盛臣啦涣学科

    核心素养

    具体表述

     

     

    政  治

    (4)

    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确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羌扳酉杠搓瞅淤峨园挪涤蚁的褂箭抗残念咖岭咖徊己枝壹竟色甫酪蒲亨辑款信忱鲤嚏楔横敷帘恕痊鳃继礼镍陪彤衔轮孜右捧棘墟洁厂捉藕格弛赵疥釜将逾莉钒川倾杀蔬酿烟躺妊黑妹橇疯舜镶演憾翌匪诵个趾蔽甄旷门领匡顷宇吧葵洋勤囚拱需乐澜笺轩絮杆柑绚骨乞瞄琵怜粤缎士凄理阑虏皑韧文尸卧深塞痕鄙爷刑峡贵佑菠鳃漳亚顶抚藐琴绎藤篱牺辆空患刽铆蹭蔗佣瘩漫戈盛硬虑督醇痕跑缀打欣敲万拾窒迷缄陷事湿扬瘫伴辆陡癸唾夫方虎慕拎兄淄阳踪娶饼热菌缆般狠锈洒侣厕且骏旧销煤贺镐瞥洪绽券绘辣位遇淋汽姥侵谗短益拎联登枢厘笔馆刹诵沧演肮沪轻挞懂徽煎娃段硅葛渣机泽惯

    【篇四】基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教学设计探究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获得具有学科特点的学业成就;
    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要素。

    1. 政治认同

    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的价值表达。只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青少年的政治认同是他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追求,并影响着中国未来的走向;
    学生发展政治认同的素养,旨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有信仰的中国公民。

    2. 理性精神

    我国公民的理性精神,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作出理性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当代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进行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在这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表现理性精神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把握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培养青少年的理性精神,有助于他们坚守正确价值取向、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在实践创新中增长才干,成为有思想的中国公民。

    3. 法治意识

    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就是主动自觉地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发自内心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青少年增强法治意识,就要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扞卫者,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公平正义,成为有尊严的中国公民。

    4. 公共参与

    我国公民的公共参与,就是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态度和行动,直接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广泛的公共参与,彰显人民主体地位,是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表现,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民意、集中民智,提高国家立法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
    有助于鼓励社会力量热心公益活动、参与公共服务,激发社会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培养青少年公共参与的素养,有益于他们了解民主管理的程序、体验民主决策的价值、感受民主监督的作用,增强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参与能力,成为有担当的中国公民。

    (二)课程目标

    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就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的表现。作为课程目标的每个素养,都是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整合。

    ◆ 具有政治认同的素养,学生应能够:确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拥护党的领导;
    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 具有理性精神的素养,学生应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作出理性的解释、判断和选择;
    珍重人生价值,展现人生智慧,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
    具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心、自觉性。

    ◆ 具有法治意识的素养,学生应能够:理解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中逐步形成的先进的国家治理方式,解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树立宪法至上、法律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懂得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法履行义务的习惯;
    具有法治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

    ◆ 具有公共参与的素养,学生应能够:遵循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

    方式和规则;
    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公共服务、践行公共道德、展现公共精神;
    获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实践经验,具备公共交往中善于对话协商、沟通合作、表达诉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享受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感,表现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

    朱明光

    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纲,是这次修订高中课程标准的一个标志性追求。究竟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提炼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构成要素 如何阐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水平划分 就此,我想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 跨) 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 跨) 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大致可释出三层意义。

    其一,什么是素养。素养是一种品质,它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养成的。但这种品质,不仅因 “教化”养成,而且因“阅历”自 成,是人人终将拥有的品质。也就是说: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 ( 行业、产业、专业、职业) 、充当什么角色( 家庭的、社会的) ,无论接受过系统教育、培训与否,事实上,每个人都会面对特定的“生活情境”而表现出各自的素养。说到底: 素养,是人们生活经验的结晶; 实践,是滋养素养的源泉。

    其二,什么是核心素养。特指“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包括我们业已熟悉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动力系统) 三个维度。这就意味着,形成核心素养,是有预期目标、过程的结果。比如,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 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是一个系统性、总体性的框架”。

    其三,什么是学科素养。它 是经历了“特定学习方式”后形成的“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 跨) 学科知识和技能”。对此,针对有关学科知识的误读,应澄清一个说法: “忘掉具体知识,留下的便是素养”。学科素养与学科知识究竟是什么关系 在我看来,学科素养不等同于学科知识,但学科素养与学科知识之间具有正相 关的关系,则是毋庸置疑的。具体讲,学科知识的积累,是造就学科素养的条件; 学科素养的形成,是学科知识积淀的结果。积累越丰富,积淀越深厚。唯其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纲”,更要重视学科知识的学习。

    读懂上述三个层面的意义,就不难对学科核心素养有个较为清晰的概念了。它是“学生发展素养在 特定学科( 或学习领域) 的表现,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课程(或特定学习领域) 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这表明:确认学科核心素养有两个关注点。一是着眼于学科本质属性,关注它在本学科学习中的意义和价值。二是着眼于学生成长过程,关注它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就在于它不是依赖直接经验获得的,而是体现综合性品质的“教养”; 学科素养之所以不同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在于它有赖于学习特定学科,是需要学科知识来证实的“学养”; 学科核心素养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类别的学科素养,就在于它不仅 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根基,而且采用“特定学习方式”,凭借学科课程的母体经历“十月怀胎”而孕育出 来。简言之,作为学科素养的精华,它集结了“最能体现本学科育人价值的根本性、关键性要素”。

    二、如何提炼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要素

    首先,要基于课程的学科本质,以提炼思想政治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中思想政治课历史沿革的经验告诉我们,把握本课程的学科本质,有三个视角: 从核心价值来看,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 本观点教育的课程; 从基本功能来看,这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能力的课程; 从培养目标 来看,这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养的课程。辨识这门课程的本质特征,有这样几个视点: 作为中国特色的德育课程,它具有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相关课程的核心价值; 作为一门学科课程,它具有不同于 一般德育活动的学科特点; 作为学科课程体系中的科目,它具有不同于一般科目的整合方式; 作为专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它具有不同于一般学科教育的德育功能。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内容具有综合性,却有别于通常所称的综合课,同域外相关课程亦无从类比。应该说,这种课程设置,有着中华历史文化的渊源和革命传统文化的基因,是我国课程体系的重要“标识”。因此,从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与相关学科内容的关系来看,课程这种独特的“综合意义”,要求由思想政治素养的提炼统摄相关学科内容,由相关学科内容支撑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育。而这种以提炼 思想政治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思路,正是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育人本质所决定的。

    其次,要关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课程具体内容,体现“上不空挂”与“下不失联”的原则。所谓“上不空挂”,就是强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确定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据,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成就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条件。思想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息息相关, 实际上就是要凸显学科育人价值的注入。所谓“下不失联”,一是要立足学科本质的把握,明确本学科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思想政治素养,而不是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哲学等学科素养的组装; 二是要着眼课程内容的整合,依循“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路径,先从相关学科内容中提炼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然后依据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确定课程内容。

    因此,如同思想政治素养整体上与相关学科内容的关系,每个核心素养要素所涉及的学科内容与课 程整合的内容,也分属不同的“集合”,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贯彻“上不空挂”与“下不失联”的原则,如何清晰、精准地刻画各“集合”之间的关系,无疑是不能回避、不可忽视的挑战。

    第三,命名与统整,是提炼学科核心素养要素必须面对的两个基本问题。学科核心素养的提炼要立足于学科本质及其育人价值,但素养要素的命名不能不考虑课程内容。这是因为,依据核心素养选择与整合的课程内容,毕竟源于不同的学科分类。命名核心素养,此学科之所以不同于彼学科,仍然取决于学科内容的差异,否则难以避免雷同,如“综合思维”“独立思考”“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等,适用范围 过于宽泛,此其一。其二,考虑到不同学段课程内容的差异,即便同属一类学科,高中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命名,亦可能不同于初中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命名。但是,纵然命名不同,有关基本教育元素的融入却一脉相承。比如,不能认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没用道德范畴命名,就是不重视道德教育。其实,道德教育的意义作为每个要素的“题中应有之义”,存在于所有要素之中,贯穿于学校德育课程实施的始终。既然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不是相关学科素养的组合,那么有关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提炼,同样源于各相关学科的内容,又不一一对应各相关学科内容。它们既涉及所有相关学科的内容,又有所侧重。因此,统整学科核心素养要素,也需要制定相应规范。包括: 每个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有什么主要表现; 不同要素在层次上应力求相同,在涵盖范围上不宜差异过大; 不同要素在内涵和外延上具有独立性,但相互之间应存在合理的联系,在逻辑上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此等等。

    经过反复论证、多次调整,目前拟定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仍在接受各方研判,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四个要素。

    三、如何阐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及其水平

    遵循提炼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要素的思路,阐述每个核心素养要素的意义,也有新要求、新规范。

    第一,规范每个要素的阐述,都有三个基本环节。一是结构每个要素,都提供相关维度; 二是表达每个要素的内涵,都分为一般意义(基本概念) 和特色意义(中国特色) 两个层面; 三是描述每项要素的主要表现,都指向学科意义和育人价值。

    以“政治认同”为例。

    关键维度: 道路、理论、制度、价值观。

    基本内涵: 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是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

    主要表现: 应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展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确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拥护党的领 导;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树立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想信念。

    第二,不同要素构成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在内容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政治认同”,关乎学生的成长方向和理想信念的确立,也是“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之所以有中国特色的共同标识。“理性精神”,关乎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应有的能力和态度,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的有关原理和观点,也是达成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实现公共参与的基本条件。“法治意识”体现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扞卫尊严的必备品质,是“公共参与”的必要前提,也是“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的应然要求。“公共参与”展示人民当家做主的责任担当,是“法治意识”的必然表现,也是“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 的当然行动。概而言之,作为公民培养的目标,对应思想政治素养的四个要素,就是要培养有信仰的中国公民、有思想的中国公民、有尊严的中国公民、有担当的中国公民。

    第三,划分素养水平的层次,需要关注层次之间整体的、变化的、递进的关系。首先,应采取一种整体观,即每个水平都要确保每个核心素养要素内涵和主要表现的完整性。学科核心素养不同水平之 间,是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不是从部分到整体的关系。其次,应根据学生在学科核心素养上的实质性 变化来确定各级水平的具体内容,要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不同阶段的特性及需求。再次,应体现学科核心素养不同发展阶段的递进关系,对高层次水平要求一般要涵盖低水平要求。

    第四,衡量素养水平的尺度,是“行为表现”的特质,而不是“标准答案”的刻度。表明素养水平的证 据,来自学科内容的“使用”,而不是“答案”,更要看运用学科内容的过程,包括面对什么“情境”、执 行什么“任务”、实现什么“预期”。因此,对于陈述素养水平的句式,也需探讨相应的规范。一是要创设 特定情境,即行为条件; 二是要执行特定任务,即行为要求; 三是要指向特定预期,即行为表现。综观 这三个“要件”,可视之为区别行为复杂程度、难易程度、深浅程度的关键维度,并通过描述其外显的行 为特质,表明素养的不同水平。

    以“政治认同”中的“道路”维度为例。

    水平 1: 列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事例。

    水平 2: 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的回顾,证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水平 3: 通过各国发展道路的比较,阐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

    水平 4: 明辨各种封闭僵化、改旗易帜的主张,表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第五,阐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既不固守以往僵化的话语体系,也不照搬当下西化的话语体系。对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阐述是否合乎学术规范、具有权威性,注定会面临多方质疑。如过分 追求学理化,既不靠谱,且不易懂; 阐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只能采用创新理论的话语体系。这是 课程发展走出老路、拒绝邪路、坚持正路、开辟新路的内在要求,我们别无选择。

    总之,修订工作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将涉及课程标准的所有环节。例如: 它是知识、能力、情感 态度价值观 “三维一体”表达课程目标的新模式; 是整合与呈现课程内容的逻辑框架; 是规定与描述质量标准的关键依据; 是引领和主导课程实施的主心骨。因此,唯有聚焦上述话题,先把核心素养说明白、想透彻,达成共识,才能真正纲举目张,探讨所有环节的所有话题。

    【篇五】基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教学设计探究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初探
    作者:马亚丽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0期

            摘 要:“核心素养”由21世纪初被提出后,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近些年来,核心素养被置于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和深化课改的基础地位,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在新课标背景下对政治核心素养的探索也成了课改的任务之一。本文结合政治教学实践,初步探讨高中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教学探究

            高中政治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除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培养政治学科的素养也很关键,因为核心素养关系到高中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身心的到全面的发展,更能满足当今对学生的需要。

            一、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内容

            1、培养高中生的公共参与。政治学科内容广泛,不仅包含社会文化,还涉及经济政治等内容。有人才能形成社会,同时人也不能独立于社会之外,因此有必要对高中生的公共参与进行培养。在公众参与中学习课外的知识,提高整体素质,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能够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育高中生的理性精神。理性认识是一种宝贵的品质,不仅能够对个人所实现的价值有准确的认识,还能够指引人们去追求美好的生活。有了理性精神,高中生能够清醒的看待自身生活,不盲目、不隨从。所以,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渗透理性教育,完善政治学科的学习。

            3、树立高中生的法制意识。高中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拥有法律素养会直接推进我国的法制化进程。所以,对学生的法律素养的培养是极其关键的,而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政治学科上。对高终身法制意识的培养还会降低社会犯罪率,促进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策略

            1、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的只是理论上的知识,而要想知道自己学习的知识正确与否或是怎么运用,就需要去实践,这往往也是学生最缺乏的东西。对此,学校应该改变以往单一的学习模式,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而且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学校是教学活动的主场地,所以要将校园资源好好的利用起来。例如,在学校大礼堂举行诗词大会、汉字书写大赛等中国传统文化比赛,让学生在紧张欢乐的氛围中去学习知识;也可以在校内网上建立政治知识学习平台,用课下时间去平台上与师生交流,合理发表观点,以达到高中生实现兴趣的激发和政治认同的增强,形成好的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篇六】基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教学设计探究

    高中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1、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最根本的任务。要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和理性认同,使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它素养的内在灵魂和共同标识。

    2、科学精神不仅指自然科学学习中应体现的求真务实思想,也指坚持真理、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等。使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是达成其它素养的基本条件。

    3、法治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学科培养法治意识,就是要使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是其他素养的必要前提或必然要求。

    4、公共参与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责任担当,思想政治学科培养公共参与,就要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乐于为人民服务,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履行义务,是其它素养的行为表现。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