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农村信用社开发“四大”资源加快发展的探讨

    时间:2021-01-17 08:12:3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在四川省农村信用社第二期干部培训会上,省联社理事长王华提出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发挥“市场、人力、资金、网点”四大资源,促进改革与发展。

    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信用社在经营、管理、发展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绩,但面对国内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农村信用社一度享有的“市场、人力、资金、网点”四大资源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应。如何充分挖掘、有效配置这“四大”资源,使资源转化为优势,是当前农村信用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大”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拥有四大资源,一是广阔的农村金融市场;
    二是规模较大的资金,并且在不断迅速增长;
    三是数量庞大的员工队伍;
    四是遍布城乡的营业网点。特别是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更为农村信用社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机遇。但无论是市场、人力、资源,还是资金、网点资源,对农村信用社来说,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并没有占据明显的优势,而仅在表象上占有数量上的绝对额。

    要充分开发和有效配置农村信用社现拥有的“四大”资源,使之转化为竞争优势,必须正视和面对并加以解决当前面临并存在的问题。一是信用社人员虽多,但个体素质差异较大,大多文化水平、管理能力都偏低,创新意识不强,高端人才严重缺乏,特别是法律、计算机等专业人员、核心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二是市场空间虽广,全国14亿人口中,80%是农民,农村信用社几乎独占了农村这块市场空间,同时还在逐步向城区拓展市场,但市场定位较为模糊(省联社确定“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立足社区、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但在实际经营中,不少农村信用社偏离这一方向)。这突出表现在部分农村信用社热衷于跟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争抢大客户、大项目,这固然与外部金融环境和市场条件有关,更主要的还是自己市场定位不清晰。市场定位的摇摆使得农村信用社难以塑造自身经营特色,缺乏核心竞争力。三是资金总量虽多,且呈快速上升势头,但较为分散,资金成本高,并没有形成规模优势,资金集约效应无法发挥。四是营业网点虽多,辐射面也宽,但效益和规模却并不尽如人意,大多仅能维持经营,有少数社少量盈利,还有相当一部分社仍是亏损。

    对策及建议

    一、以人为本,实现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化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改革后农村信用社获取竞争优势的首要条件。在农村信用社、庞大的人力资源如果得到合理开发和有效配置后,将转化为充足的人力资本,而部分人力资本在经过提升后最终将成为人才资本,从而为农村信用社的发挥可持续发展强劲动力。一是创新培训方法,推行全员共同培训。习惯的基层员工培训,以拉网式的业务培训为主,从业务到业务的培训,难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现代社会信息面广、环境变化大,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个职工仅有熟练的业务技能,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多元化的金融服务要求,职工培训不仅要培训业务技能,更要注重其他方面素质的提高,如人际交往学习、团队意识教育、市场营销理论学习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启迪工作,创建一种良好的学习教育氛围,使员工自觉学习与社会相融的每一项技能,而不仅仅局限于业务知识、技能练习之上。二是创新管理方法。传统的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而人力资源管理则着眼于人,一切以人为本。在一个单位中,优秀的员工往往只是少数,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最适合各个岗位的人。作为管理者,不仅要主动关心、爱护和信任每名职员,更要为职员量身定制公开、公平、公正的发展蓝图,增强员工发展动力。管理学研究表明,人具有对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只有自己管理自己,才是最终也是最为有效的管理方式。而一个科学合理且目标明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最能恰当地促进员工自我发展,并使其根据自身实际,确立奋斗目标,从而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使每位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都是最优秀的业务骨干。三是大力引进人才。至今为止,我们在人力资源的筹划方面实行的是招聘录用制。在职员中通过培养与筛选,成为业务骨干;
    对业务骨干通过一定的管理岗位锻炼,培养成管理层骨干;
    最终造就某个方面的负责人。这样的人才队伍培养方式,其优点在于培养的人才十分熟悉本行的业务,但外延知识面较窄,培训节奏较慢,跟不上管理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我们应当树立拿来主义,建立“挖人才”的工作机制,开阔思维、拓展视野,通过多途径、多方位的招聘人才,特别是充实目前急需的管理核心人才,来快速改善人力结构,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

    二、准确把握市场,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农村金融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脱胎换骨式的农村大转折,农村市场资金需求不可估量。农村信用社必须抢先占领优质领域和巩固长期在农村市场的优势地位,使之成为增强农村信用社发展后劲的坚固基地。一是准确把握市场定位。首先是形象定位。地方性、社区性是农村信用社在市场服务定位上的天性,无论姓什么、改什么、农村信用社都要树立“零售银行、社区银行、百姓银行”的形象品牌,延伸服务,贴近客户。其次是区域定位。巩固农村市场,抓好城乡结合部、拓展社区、园区业务市场,逐步进军城市市场。第三是客户定位。广大农户、专业大户,农业开发业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专合经济组织,私营业主,城区个体工商户,县域内中小企业等都是农村信用社服务的市场主体。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加快,“三农”市场潜力更加巨大。二是增强市场认知和识别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竞争就是信息竞争和效率竞争,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客户需求,客户群体,客户数量,客户质量和客户结构变化,对外部市场信息有足够的敏感度和足够快的处理能力,尤其要提高对市场信息的反应速度,抢占市场先机,因为面对同样的市场,竞争优势的获得,有时并不是内容上的优势,而是取决于时间和反应速度。三是因地制宜,实施分类指导。不同经济条件地区的信用社决定了其必须要有不同的经营特点,农村信用社在市场开拓上、服务方式上不能一踌而就,而要因地制宜,要围绕所服务的主要市场来确定具体经营策略。结合地方特色,努力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信贷特色市场。如三台联社近年来就制定了很好的分类指导措施,对地处城区和经济发达集镇的农村信用社,以支持无公害蔬菜、优质专用农产品、优势明显的特色农产品等为主;
    丘陵乡镇以支持优质粮食、品牌农业、生态农业为主,大力支持粮种优化、品种改良,支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支持生猪、牛、羊、小家禽的规模化饲养;
    边远乡镇以支持特色种养殖为主的信贷经营策略。

    二、科学经营,创新品种,充分开发资金资源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加快,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得到了根本性解决,资金相对富裕和运用不足的问题日益凸现,如何改善资金营运水平,提高资金运用效益是当前农村信用社的突出问题。一是多方联合,实行资金集约化经营。从总体上来看,农村信用社资金规模很大,并且还在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但由于特殊的经营体制,使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分布却很分散。资金营运中,农村信用社在保证农户贷款需求的基础上,对富余资金可采取社社合作的方式,几个信用社或者全县乃至全市农村信用社开展资金联合,形成拳头优势,对一些大的优势项目开展社团贷款,这样不仅可以解决银监部门关于信用社单户贷款比例监管指标,又提高了资金营运效率,节约资金营运成本。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由国家拨付的各项资金,要全部充分利用农村信用社现有资源运作,壮大农村信用社支农实力。二是创新信贷品种,增强竞争优势。面对庞大的资金规模,仅靠发放小额农贷已无法解决资金运用问题,要想实现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必须根据农村信用社的特点,不断推出与农相宜,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服务品牌,打造农村信用社自身的信贷产品特色。重点在创新农村实行规模化经营、土地承包经营的业主贷款形式上下功夫;
    在创新农业产业化企业个性服务上下功夫;
    在创新支持农村城镇化、城乡经济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上下功夫。在贷款品种上要有特色,不能只有不同品种名称,而品种之间没有质的区别,不同的贷款品种在期限、利率、优惠程度上要各有“卖点”,各有品种特色。如针对城区农村信用社可以研究二手房按揭贷款、汽车按揭贷款是否可以不通过中介公司,由信用社直接与借款人签订协议,办理登记手续等。同时,要开发一些适合不同对象的贷款项目,比如“公务员消费贷款”、“个体工商户联保贷款”等品种。

    三、合理配置,抢占市场,实现网点资源最大辐射效益

    以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农村信用社具有广泛的网点资源优势,遍布城乡每一角落的营业网点,就是农村信用社占领市场的桥头堡,但无论是哪个网点的经营规模,还是所创造的经济效益,都无法与商业银行的网点相比,往往需要几个、甚至十几个才能与别的一个相比,网点设置上农村信用社必须坚持效益原则,合理设置营业网点,不能一味追求数量,要注重网点质量,对一些长期亏损、无发展前景的网点要坚决整合、撤并。同时对一些业务发展暂时不理想,但有发展潜力的营业网点,要着眼长远,不仅不能撤并,还要从政策上加以引导、措施上加以倾斜优惠,不断巩固发展,抢先占领农村和城镇优质阵地及优势位置。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