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新旧地理教材若干对比思考:机电实务新旧教材

    时间:2020-02-04 08:19:1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我校实施地理新课程改革已经两年了,在实践过程中,有收获,有困难:特别是新课程教材变化大,我校开设必修模块(一)(二)(三)、选修模块(五)《自然灾害与防治》和模块(六)《环境保护》课程,课时紧、内容多、学生学习难度大。与过去教学大纲的细化规定相比,新课程标准相对粗略,如何把握教学的难度和深度?该如何把握教材、利用教材?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对新旧地理教材进行对比,是个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否则,在教学中或编制练习中出现新旧知识不分的局面。

    一、指导思想对比

    编写地理教材首先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或者主线,才能充分体现教学目标。旧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组织内容,具有时代特征,不乏成功之处,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的章节并没把人地关系放在适当位置,或者虽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却并不清晰和突出。新教材继承了旧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因为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也是现代社会对地理教育提出的核心课题。新教材还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主题。按照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牺牲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发展。”它的提出和实施,标志着国际社会在发展认识上与实践上的质的飞跃。可持续发展也已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作为迈向21世纪的高中生,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对其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地理课责无旁贷。新教材以突出和深化人地关系为原则来选取内容,形成了一条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与人文环境 ——环境与发展的主线,从而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了有机渗透。

    二、总体框架对比

    地理教材都有根据指导思想制定的总体框架。总体框架如何,直接关系到指导思想在教材中的落实。

    旧教材以圈层为框架来组织自然地理知识,过多强调各圈层的知识系统性,概念多、数据多、地名多,内容较庞杂。在人文地理知识的处理上,旧教材虽然突出了人地关系,但却只侧重环境保护教育,而没强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而且内容与学生实际联系不太密切,文字叙述也较繁琐。

    新教材设立新总体框架,将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关系置于课程核心地位,突出了可持续发展主题。新教材注意以新的视角纳入新框架体系之中,从而突出了人地关系。处理人文地理知识,新教材以人类活动为中心,选取最基本的人类活动范畴,即解决人类衣食、居住、联系、休闲等基本需要的活动,将教学内容具体确定为人类的生产活动、居住活动、地域联系和旅游活动。在此基础上,新教材再讲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这无疑深化了人地关系,使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思想贯彻始终,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方向性。以下是新旧地理教材宏观上的对比项目:

               旧教材
     新教材
     
    课程目标
     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强调三方面目标的整合
     
    课程结构
     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课程结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课程内容
     “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联系,重视学生兴趣和学习经验
     
    课程实施
     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机械训练

     
     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处理信息、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能力
     
    课程评价
     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课程管理
     过于集中
     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
     
    特征
     关注学生单方向发展的目标定位,

    统一教材,

    统一考试,

    重书本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

    学生被动的学习,

    单向的信息传递……

            ——确定性特征明显

     
       教学目标和结果的多元取向,

      学校本位的课程开发,

      个别化教学和教学对象的流动性,

      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方法运用上的自主性,

      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

      评价标准的弹性化和多元化,

      多向的信息传递……

               ——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三、课文内容对比

    地理教材的主体是课文,它以文字叙述形式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重要性不言而喻。旧教材课文内容多偏重于地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其中有大量的预备性知识和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分支学科的专门知识。新教材课文内容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地理性、实用性和发展性。对于需用的相关学科知识,新教材只是拿来结论,如地转偏向力,只讲现象,不讲成因;
    对于与其他学科重叠部分,新教材便毫不吝惜删掉,如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新教材还保留和发扬了现行教材中所有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成分,如地球的运动,并加强了对地理事物现象及其成因的分析过程,如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就分别从宇宙环境和地球本身两方面加以说明,这样,新教材负担便大大减轻,并有余力去强化那些最基本的知识、原理和规律,从而突出地理性。

    1.必修模块(一)中各章中删减和扩充的内容:

    第一章《行星地球》主要删减内容: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月相、五带划分。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主要删减内容: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布、全球热量平衡、 气候形成因子和类型、大气环境保护、气候资源。

    扩充内容:全球气候变化。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主要删减内容:海水温度和盐度、海水运动形式、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与海洋权益。

    扩充内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删减内容:组成岩石的矿物、岩石及其成因、地震、地壳的变动、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地垒、地堑不要求)

    扩充内容:山岳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主要删减内容:生物、土壤、陆地资源。

    扩充内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新教材必修模块(二)特别注意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

    如必修模块(二)中“人类的生产活动”这一单元在介绍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主要工业区时,采取剖析典型事例的方法,努力把每一个农业类型或工业区的内容落到实处,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的农业类型是怎样运作的,各工业区有什么特点,从而显示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删减以下内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电子通信、商业贸易等。新教材还侧重反映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新成果,如必修模块(二)中用发展的观点,展望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前景,引导学生增强海洋意识,以面对人类向海洋大举进军的未来等等。

    3.人教版旧教材地理选修第二册与新教材必修模块(三)的对比

    相同点
     不同点
     
    ●以真实的典型案例分析的方式来组织教材

    ●以问题(关注问题——分析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的线索来整合教材内容

    ●叙述过程中始终贯穿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设置“活动”等小栏目活跃教材呈现形式,突出教学的探究性
     ●根据课标要求,在案例的选择上,实验教材不仅仅关注我国的区域发展问题,也选用了部分国外的案例

    ●旧教材重点关注的是我国的国土整治问题和部分区域发展案例,而新教材完全从区域发展的角度选择典型案例

    ●新教材在“活动”等栏目的设计上更加突出设问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更注重活动的可操作性
     

    四、图象选择对比

    新教材图象选择继承了现行教材图象的优点,有些很能说明问题的图就保留了下来,如必修模块(一)中“黄赤交角”等图;
    有些图保留了原图,但图下设计了一些引导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简要说明及简单问题,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图下的说明和“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下的问题;
    有些图则作了改进,如“三圈环流示意”图增加了南半球环流示意内容,使学生对大气环流有了完整认识。新教材对现行教材中那些难度偏大、容易与其他图混淆、对比性不强的图作了删除,如“无线电波的传播图”、“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 ”等。新教材选择图象都是围绕可持续发展主题,按照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智能的要求而配置的,直观性和说明性都得到加强。如“坠落到地面的太空垃圾”照片图,提醒学生认识“保持太空清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必修模块(二)中“农业的分类”框图简明清晰,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农业的分类方法;
    “澳门历年土地面积的变化”等表格,则将地理事物的动态变化通过数字变化而抽象显示出来。

    五、作业特点对比

    新教材作业有两个主要特点,即开放性和综合性。旧教材作业封闭性大,答案大多要求学生从书中寻找,求同思维多,求异思维少。新教材从地理学科的实用性考虑,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加大了作业的开放性,如必修模块(一)中“21世纪,许多国家都计划组织力量,进行重新登月活动。你认为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何在?”又如,必修模块(二)中“意大利的新兴工业区有哪些显著特点?对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等作业,答案并非唯一,可以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这一系列开放性作业题的设计,无疑是新教材渗透素质教育的新突破。

    六、教学方法对比

    对于新教材要改变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特点。教师的角色转换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新课程实施成功的重要保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一种主动学习的环境,教会学生学习,帮助学习自我建构学习过程,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和协作者,着力展示地理知识的社会价值,强调“学是为了用,现在有用,将来有用,终身受益。” 让学生在运用地理知识与技能去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地理的魅力,从而产生地理学习的需要。在亲身体验中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新旧 若干 地理 思考 教材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