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唐昭仁寺碑》诸拓本及其收藏家 九成宫唐拓本

    时间:2019-03-31 03:22:0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  碑刻拓片无疑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作为初唐名碑的《昭仁寺碑》,  因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受到历代好古之士的青睐。
      陕西省长武县县城东街昭仁寺内现存唐贞观四年(630年)所立《大唐豳州昭仁寺之碑》(此为全名),是记载唐太宗亲征浅水原大战“破薛举,于豳州立昭仁寺”史实的珍贵历史遗存。太宗于贞观三年下《于行阵所立七寺诏》,命于“建义以来交兵之处,为义士、凶徒、陨身戎阵者,各建寺刹”,而昭仁寺列七寺之首。历经千年风雨,今仅存大殿一座、石碑一通。而《昭仁寺碑》更为七寺中唯一保存完好之碑石(图1),弥足珍贵。
      此碑为青灰石质,蝻首趺坐。据近年所测,碑高3.92米,坐高0.64米,宽1.50米,厚0.4米,与清王昶《金石萃编》所录“碑连额高一丈—尺八寸,广四尺五寸”大体吻合。额篆“大唐豳州昭仁寺之碑”(图2),正书寸楷。碑文40行,行48字,共3150字。碑文系谏议大夫、骑都尉朱子奢撰。碑阴题记为北宋欧阳修撰文,张淳书丹,另有宋绍圣元年(1094年)河南张重威甫题记。
      由于此碑无书者姓氏,故历代金石著录中对其书者究为何人,众说纷纭,有郑樵“虞世南”说、曹仲明“欧阳询”说、毕沅“王知敬”说等。但无论何人所书,此碑书法尽显唐初正书之体貌,清瘦道劲,“端重而无板滞之病,刚健而无险峭之失,乃唐初正书之佳者”,故欧阳修于碑阴题记给出“字画甚工”的评价,确为的评。
      长武县“东环黑水,西距回中,南枕宜山,北带泾水……四府之通衢,三边之咽喉也”,自汉唐以来就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来往官员与文人常因《昭仁寺碑》而于此驻足。又因《昭仁寺碑》为太宗下诏所立之唐初名碑,历来受到金石学人重视,捶拓流传不断,许多学者更是不远千里来此“西垂萧杀之地”访碑。如《金薤琳琅》记:“正德癸酉(1513年)予以使事道邠,得拓其本,字画完好,若初刻者,真可宝也。”另《金石萃编》记:“(王)昶于乾隆甲辰(1784年)四月,值宁夏回人之叛,率兵防御于长武者五月,军事暇,即往观之,通体完好。”清乾、嘉之际,金石考据之风兴起,受此风气带动,在三秦以西安碑林为中心形成的碑帖业盛极一时,当时有专门的从业人群进行捶拓贩售,以碑林藏碑为主,兼涉陕甘诸地名碑,《昭仁寺碑》自在所列。清末民初,由于战乱,清皇室收藏流出,考古发现,以及外人来华考察等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形成了“京、沪、秦三大古玩交易中心”。长武地处渭北,故受秦地交易网络之辐射,其拓本的流转交易范围得到了扩大,传世旧拓的递藏频率也得以加快,而以商业目的之捶拓活动亦日益频繁。
      笔者就目前所见诸种资料统计,自宋以降流传于世且见诸于著录之《昭仁寺碑》善拓,至少应有以下七种:
      —、吴湖帆(图3)藏宋本(图4)
      陈麦青《吴湖帆旧藏(昭仁寺碑)》—文作过详尽介绍。此为现世所见唯一的《昭仁寺碑》宋拓,由于宋本残缺,三分之二由明拓补全。遂有《昭仁寺碑题记》(图5)、《昭仁寺碑跋尾》(图6)(另有册后两跋,内容涉及拓本纸墨):
      《昭仁寺碑》世无宋拓本,从未见闻。藏家著录,只此残本。为宋漫堂旧物,后归陆谨庭松下清斋收藏。余得于贵阳赵殿撰家,补以明拓,乃成完帙,贮于四欧堂。碑字连标名共三千一百五十七字(共四十页),缺失拓本三十二字(第卅九叶);宋拓本存一千另卅六字又半字,补明拓本二千另八十八字又半字。
      二、都穆(1458—1525年)藏明拓本
      此本为明代都穆于正德癸酉(1513年)亲拓所得,又据《抱经堂文集》所记:“此碑在明正德时都南濠所拓本,缺者仅三字。”由此可大胆猜测,此本在清代还流传于世。《金薤琳琅-豳州昭仁寺碑》记载:
      右昭仁寺碑,唐守谏议大夫骑都尉朱子奢撰。欧阳公爱其字画甚工,惜无书人氏名。《金石录》尝载其目,亦不言为何人书也。惟《通志·金石略》以为虞永兴书。永兴书之传世者有孔子庙堂碑,然与此不类。而《金石略》乃谓出于虞公,当必有所据。昭仁寺在邡州西八十里,昔唐太宗与薛举战争之处。正德癸酉(1513年)予以使事道郡,得拓其本,字画完好,若初刻者,真可宝也。朱公予乡先生,唐史有传,其文字人间罕存,可见者仅有此耳。
      三、朱文钧(图7)藏明拓本
      此本原为梁章钜旧藏,因上有其题跋一则。另有张玮题跋。加之朱翼童(朱文钧,字幼平,号翼宣)自跋三则录于《欧斋石墨题跋》:
      是碑《金石略》定为虞永兴书,可谓千古卓识。古人书法面目不同,此刻之与《庙堂》,犹之《孟法师碑》之于《慈恩圣教》也,具眼者自能辨之。今之陕本《庙堂》,愚谓正不及此,王知敬、李药师更无论矣!此为旧拓佳本,较近年所拓,其精采之处自不可掩,而近拓笔画坏者,此皆不坏,碑石极坚致,盖非数百年无此差别,其为明代毡蜡无疑。赵子函《石墨镌华》云:“《庙堂碑》经五代重勒,此犹是伯施真迹。”所言实先获我心。而王虚舟则谓:“此书虽似永兴,然《庙堂》丰逸,此则瘦劲,面目虽似,神骨则殊。”此正兴予说相反。且既有丰逸瘦劲之分,则是面目不似也,又何有神骨乎?惟云“正使永兴(虞世南)执笔,亦未必有过”,尚是持平之论。辛未(1931年)二月二十七日翼盆。
      是碑与龙藏寺本极相似,然不见旧本,则无以知其惟妙惟肖也。碑字至今尚完整,而风神尽矣。欧斋,壬申(1932年)八月二十九日。
      碑估相传,“辨天地于九皇”之“皇”字下半石花未与“王”字左右相连成“田”字者,即明嘉靖以前拓本,碑后无嘉靖题字。此“王”字仅左方为石花所侵,右方石花极微,自是明拓早本之证。欧斋,壬申八月二十九日。
      高江村据郑夹涤《金石略》定此碑为虞永兴书。按《唐书》但言诏义以来交兵处,令虞世南、朱子奢等为之碑。今此碑朱子奢撰文,何以据其为虞书乎?至毕秋帆谓笔迹与《李卫公神道碑》同,疑是王知敬书,亦不敢言,阙疑可矣。道光甲午(1834年)春暮题,苣林。
      多字以十数,纸墨与皇甫碑线断本为近,即号宋拓,亦无不可。辛巳(1931年)冬敌园(张效斌)题。   四、沈增植(图8)藏明拓本
      沈增植《海日楼题跋》有《明拓昭仁寺碑跋》二则:
      平生所见《昭仁寺碑》无有以此沉实者。画中较今拓为肥,定为明前拓本,惜不令覃溪见之。寐叟,庚戌(1910年)静寄东轩记。
      《昭仁寺碑》,宋人谓之虞书,以为与庙堂碑似也。今人不肯认作虞书,以为《庙堂碑》不似也。宋人所见《庙堂》与今所见《庙堂》固当不同。不似王彦超本,安知不似唐石本也?吾不敢附会覃溪之说,宁从宋人。乙厂记。
      五、卢文绍(1717 1796年)题跋本
      柳诒征编《卢抱经先生年谱》有记:“乾隆庚子十二月六日,在京师,为金氏《豳州昭仁寺碑》作跋,并还其拓本。”另《抱经堂文集》收录《豳州昭仁寺碑跋》:
      此碑在明正德时都南濠所拓本,缺者仅三字。今此本在嘉靖以后,全缺者廿余字,然犹未至如近拓之剥泐更多也……书法端重而无板滞之病,刚健而无险峭之失,乃唐初正书之佳者。以为永兴,则未必然。乾隆庚子(1780年)在京师,金氏出此见示。腊月六日乃为题而归之。
      六、翁方纲(1733—1818年)题跋本
      《翁方纲年谱》记:“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年)五月二十八,跋《豳州昭仁寺碑》。”《翁方纲题跋手札集录》录《跋豳州昭仁寺碑》:
      此碑笔意虚和,而纯用中锋,后来王知敬征得一二耳。“鉴”字下有“穴口”者即是旧本,在今日不可多得者也。庚子(1780年)五月廿八日北平翁方纲。
      七、王褆(1880~1960年)藏本
      王福庵为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书法、篆刻为世人称道,袁慧敏编《王福庵年表》有记:“1 926年,丙寅,民国十五年,47岁,孙虎儿(乃师)生。得精拓《唐昭仁寺碑》。自刻‘王褆私印’。”
      由以上所列可知,《昭仁寺碑》拓本至少自宋代已经流传。而流传的重要时期始于明朝早期,此时拓本缺字甚少,极为珍贵。都穆藏本于明正德亲拓所得,而朱文钧、沈曾植藏本都被定为明前期本。清乾、嘉以后的拓本流传甚广卢文绍、翁方纲题跋本皆在北京见到,且至少应为清乾隆以前的拓本。而王福庵藏本至少也为民初拓本。
      如今在艺术市场流传之《昭仁寺碑》拓本多为清和民国时期的拓本,明拓已甚为鲜见,1949年后拓本较多,但总体与其他名碑相比,还是存世量偏少。如今按国家文物局规定,长武文物部门为保护这座千年古碑在其外部安装了防护玻璃,已经禁止捶了。
      随近年艺术市场的升温,不少藏家坚守碑帖收藏领域,《昭仁寺碑》拓本也屡次出现在拍卖会上。虽然《昭仁寺碑》拓本在艺术市场上有逐渐走热之势,但对比其在历史文化上的地位,则略显不足。其卓越的文化艺术以及历史价值值得我们去发掘、研究。
      责编 潇然

    相关热词搜索: 拓本 收藏家 唐昭仁寺碑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