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论当代延边地域文学创作的独特审美意蕴]地域文化论文3000字

    时间:2019-05-15 03:17:5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处于中国、朝鲜、俄罗斯三国交界之处的延边地区,自19世纪中期以来,由于大量朝鲜移民的迁入并和从山东、河北等内地闯关东而来的汉族移民、当地的满族等土著民族的共同开发、建设,经过短短的100多年,已经逐渐形成以朝鲜族文化为中心、朝汉民族为主并与其他少数民族混杂为生存状态,朝汉结合的语言方式为地域语言特色、以文化融合性观念的选择为主旨、具有非常鲜明独特的地域特征的文化区域。以民族融合和借鉴为基础的文化特点不仅对当地的民俗、民风、生活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有较大的影响,而且还对当地的文学、教育等方面,特别是文学方面的影响巨大。在这些文化观念中,朝鲜族文化的特征越来越凸显出来,在延边地域文化,特别是地域文学中的引领地位也越来越明显。如今,延边地区,尤其是延吉市已经成为中国朝鲜族文学创作及文学活动的中心,为中国文学的百花园添却了“一簇鲜艳夺目的奇葩”。
      当代延边地域文学从创作之初就充溢着非常强烈、执著的对民族文学保留和发扬的使命感的浓厚氛围。朝鲜族是一个非常注重团结、合作,具有极强的集体主义观念的民族。作为主要耕作方式的水稻种植对集体协助的客观需要是朝鲜族看重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外在因素,背井离乡、浪迹天涯的精神历程是其相互协助、相互支持的内在动力,共同的文化积淀、文化观念和文化需求使得朝鲜族人民在落根延边大地的开始就将本民族文化的固著坚守意识扎根于心灵深处。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这种观念和意识从未因时间的流逝和境域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相反却在和其他民族的交流、融合过程中逐步强化并进而转化为一种内在的自觉追求、发展、完善的动力。延续到今天,就形成了对延边地域文化特色建设的自觉意识,形成了对当代延边地域文学主流观念和内容的倾向性的整体特征。总体来说,当代延边地域文学的审美意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朝鲜族文化不遗余力的歌咏
      在当代延边作家创作的作品中,有相当多的作品里“尽情歌颂”朝鲜族的“光辉历史与足以自豪的文化”。不仅如此,“他们还认真考察我国朝鲜族和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白衣同胞的根,对他们的生活面貌作一番比较,并对历史上造成的民族悲剧进行思考,进而对民族文化中应该否定的一面和民族精神上的一些劣根性作了深刻的剖析”。这些作品“以现代人的厚重的生命意识去审视和观照深淳的民族文化底蕴,并对其进行哲学的反思”“是深层民族文化心理的诗意的呈现”。在《新型的村庄》(1950年)里描写了以增产、副业、学习而沸腾的乡村,通过主人公崔甲植刻画了朴实无华的朝鲜族农民的文化心理;李根全在他的长篇小说《苦难的年代》中通过朴千洙、吴勇吉、崔永世三家人从1899年夏天过了图们江来到延边后近60年的奋斗历程,反映了朝鲜族人民开发祖国边疆的英雄业绩,展示了绚烂多彩、风俗独特、民情朴实、浓郁鲜明的朝鲜族文化长卷;特别是新时期的风情小说中的诸多作家,致力于日常生活情态的表现,出现了一大批表现朝鲜民族的人情世态、风俗习惯、家庭伦理、爱情道德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风情小说。其中林元春的《亲戚之间》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亲戚之间》通过跟“我”的遭遇,跟“我”有妯娌关系的铜佛寺嫂子与朝阳川嫂子之间的来往反映了朝鲜族的独特的文化习俗。作者通过描绘朝鲜族花甲、结婚等民俗礼仪中所表现的亲戚关系,把朝鲜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斗争当中养成的坚忍性格活现在自己的作品当中,塑造了朴实而善良的朝鲜族妇女铜佛寺嫂子……
      大量的朝鲜族文学优秀作品,“以其优雅的民族语言、独特的生活和斗争历程、丰富的思想和感情、独有的性格和心理、饶有风味的风土民情”,在民族生活的表现上、民族性格的塑造上、民族语言的使用上等方面孜孜开掘,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潜在地显现了朝鲜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独特价值,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画卷添却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笔。
      二、对朝鲜半岛的精神家园的怀恋
      大多数朝鲜族作家的故乡或祖籍都是朝鲜半岛,他们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远万里,漂泊流浪到了延边,在多年的生活中虽然和当地的汉族、满族等民族经过多年的沟通、交流已经融合为一个整体,但是,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精神源出——朝鲜半岛,依然把那里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来讴歌,作为自己的生命之源来吟咏。这些讴歌和吟咏不仅表现在大量的民族歌曲、民族戏剧、民间歌谣当中,甚至在文学作品当中也有大量的追忆与怀恋。
      毕业于黄埔军校的金学铁,一手拿枪写下壮丽传奇的人生经历,一手拿笔写下无数感人大气的美文华章,并曾获得“长白山作家奖”。在他的遗言中,要求将自己的“骨灰撒到图们江下游水域,剩余的骨灰装在邮政纸盒里投放江面,使之随江水漂流人海。届时请播放《朝鲜义勇军挽歌》(金学铁词、柳新曲)和《黄埔军校校歌》”。生时不能回到魂牵梦绕的故土,死后要让自己的骨灰通过海、河去亲近故乡,这种感人至深的漂泊之痛、一往情深的精神之恋应该说也是大多数朝鲜族作家在作品中对民族文化歌颂的潜在意识。一如金学泉在《最后的金学铁》一文中的结尾充满深情地写到的:“漂泊在源于长白山的浩浩图们江水,金学铁先生倔强、质朴、骄傲的魂魄及其无所畏惧、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人文精神,与跳荡的浪花一起,将永远滋润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
      三、民族团结和融合的美好歌颂
      由于延边地区是以朝、汉民族为主并与其他少数民族混杂为生存状态的特殊地域,一个多世纪以来,延边朝鲜族人民在这块肥沃的黑土地上,和汉族、满族等一道进行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他们并肩战斗,抗击外寇,争取解放,结下了相濡以沫的兄弟情谊,凝结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也是延边人民的骄傲。原延边州社科院院长金钟国(朝鲜族)研究员就曾经谈到,在延边,朝、汉、满各个民族在保持各自特点的同时,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认同,相互融合,共同为建设繁荣富强的边疆而奋斗,这应该说是民族团结的最高表现形态。这种各民族之间炽热的亲情和强劲的亲和力,在世界各国少数民族地区是少见的。
      因而,在诸多当代文学作品中,表现和讴歌民族团结的内容自然也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如朝、汉人民多次在内忧外患时的并肩作战及相濡以沫、朝汉民族之间的通婚、日常生活中邻里之间的互助,等等。这类小说有白南杓的《小金和小王》、玄龙顺的《姐姐》、许海龙的《血缘》等。黄风龙、朴永一合作的大型朝鲜语话剧《长白之子》的题材,就是祖国边疆长白山地区汉朝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作品描写了长白山地区汉朝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并肩作战的斗争场面,其中有千方百计给抗联战士送粮食的孟大爷,到部队揭发妄图毒死抗联战士的叛徒的朝鲜族阿妈妮,通过他们生动地展现了延边汉朝人民并肩作战的光荣的历史。
      另外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李根全创作于 1962年的《老虎崖》。这部作品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小说以东北解放战争为背景,描写了中国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朝、汉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与敌人进行英勇斗争,终于获得解放的斗争史。
      事实上,在新中国成立后直到“文革”期间,由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延边文学的创作也不可避免地被罩上“左”倾的片面阶级论为主体的“紧箍咒”,作家们在作品中必须或者说不得不以单一的主流观念、统一的民族大团结、一色的欣欣向荣为主要表现内容。这自然会让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中到处充满了民族团结的祥和气氛,表现民族团结的作品比比皆是。然而,这种团结有时表现得比较模式化、概念化、单一化,不像新时期以后的文学创作。新时期以后的作家们是从朝、汉民族长期交融而居之中的内心的自然感受出发,以现实主义为创作原则,着重表现现实生活给各族人民带来的心灵世界的震撼与改变,是现实的变迁让人们认识到要打破民族的局限与束缚,要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开创幸福的未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赵星姬的小说《童年的记忆》和赵长林的《婚礼》。《童年的记忆》用回忆的叙述手法,以一个孩子的视野,写了一对青年男女——朝鲜族青年石国他哥和汉族少女王燕的从真心相爱到被活活拆散的爱情悲剧,对狭隘的民族观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从而唤起人们对打破不同民族之间的界限的渴望与希冀,对不同民族之间在文化深层次上的沟通与交流发出了隐喻式的期待;《婚礼》则用戏剧化的手法写了一个汉族老人由对自己女儿嫁给朝鲜族青年的不理解到理解、接受朝鲜族女婿的心理变化过程,虽然有情节设计上的雕琢痕迹,但写出了青年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已经抛弃了狭隘的民族概念,结尾夫妻俩唱的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正预示了民族团结之歌的灿烂芬芳。诸如此类的小说还有禹光勋的《兰芝》等。
      尽管延边地域文学在创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瑕疵,甚至至今还没有出现厚重的扛鼎之作,但在众多作家的努力下,特别是对民族形式的继承和发展、对特定地域风情、风俗与文化的表现与讴歌的进程中,延边地域文学已经逐渐呈现出融合与强劲的发展势头,其必将在中国文学的百花园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一方美丽与灿烂!
      注释:
      ①金学泉,《文艺报》,2003年12月6日。
      ②崔三龙:《觉醒与困惑——新时期中国朝鲜族文学的总体变化》,紫荆译,《中国朝鲜族文学作品精粹·评论卷》,延边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92页。
      ③任范松:《民族文化心理的诗意传达》,《文艺民族化论稿》,延边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57页。
      ④任范松:《论朝鲜族民族文学的民族特色》,《文艺民族化论稿》,延边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5页。
      ⑤⑥金学泉:《最后的金学铁》,《中国朝鲜族文学作品精粹·散文卷》,延边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73页,第275页。
      [作者简介]
      王启东(1969一),吉林龙井人,延边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

    相关热词搜索: 延边 意蕴 审美 地域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