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一起成长【与名校一起成长】

    时间:2019-02-18 03:29:4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的内心是何等的豪迈,又是何等的惶恐。   豪迈的是,从教几十年,其中近30年在校长岗位上工作,并有幸与本地两所名校一起成长。在对教育梦想的追寻中,我一直像夸父一样,从未敢停下“追日”的脚步。
      惶恐的是,投身教育几十年,对教育仍有诸多的困惑和不解。现今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对教育的期待和要求越来越高,与名校一起成长的路充满艰辛和坷坎。
      “教育是什么?”这个问题几十年来一直萦绕在我心头。“教育首先是要促进人的成长。那么,校长应如何实现与学生、教师乃至学校一起成长?”这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校长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
      
      “看到一个个孩子在平等宽松的环境中幸福、健康地成长,是我作为一个校长感到最得意。最幸福的事。”
      在校长岗位上工作近30年,我一直提倡用多元智能的视角看待孩子,在我的眼里,每个孩子都是爱弥儿(指法国思想家卢梭的著作《爱弥儿》里的主人公)。
      如果说,家长能与孩子一起成长是家长作为家长的成功的话,那么,能与学生一起成长,是我作为一个校长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在2008年9月的新学期开学典礼上,我在全校师生面前表扬了诸葛璀雪、吴漾两位学生。原因是这样的――
      有一次,我身体有些不适,在校园里走的时候,无意中往花坛里吐了一口痰。这一幕刚好被诸葛璀雪同学看到,这位小朋友马上向我指出这个行为是不对的。随后,我向全体师生道歉,并表扬了这名学生。
      还有一次,一名叫吴漾的学生对我说:“我有话想和你说,但是,你听了以后,可能会不高兴。”
      我说:“你说吧。”
      吴漾说:“我觉得你晨问讲话太�唆了!你讲来讲去,无非是安全、礼仪、卫生,我们听得耳朵都起茧了。”
      我听了以后很高兴,说:“那你觉得我讲的这些好不好?”
      吴漾说:“好是好,但是我都知道了。”
      我说:“好的,那我考考你。上下楼梯应该怎么走?东西不小心掉在楼梯上了,该怎么办?”
      吴漾说:“上下楼梯要靠右。东西掉在楼梯上了,不要马上去捡,要等身边同学都走过去了再去捡。”
      我又问:“那你们班的其他同学都知道吗?”
      吴漾说:“认真听的同学都知道,不认真听的同学,可能有些还不知道吧。”
      我说:“谢谢你的提醒和建议,以后晨间讲话时,我尽量简明生动,让大家都愿意听,都有收获。”
      吴漾很开心地点了点头。
      无独有偶。在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金师附小)90周年校庆期间,学校的老校友、原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马樟根回到母校,附小的学生看到他以后,自觉地走上前来,向他敬礼,并说了声:“爷爷好!”简单的一个问候,深深地感动了老社长:“不愧是名校,孩子素质高。”
      在我眼里,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一直认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很重要,习惯的培养要从小事做起。“上了公交车你会主动让座吗?”“走在马路边你会随手将废弃物扔进垃圾桶吗?”“吃饭时,有没有把好菜让长辈先尝?”孩子们如何对待类似的小事,正体现了学校的教育是否已真正达成了内化为学生素质、外化为学生行为的育人目标。
      在金师附小,成绩不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我们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才的潜力,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多方面智能的开发,评价学生应该考察其多方面智能的发展状况。
      “兴趣的激发比分数重要,习惯的养成比分数重要,方法的习得比分数重要,能力的形成比分数重要,个性的张扬比分数重要。”“兴趣、方法、习惯、能力”,就是我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一以贯之的“八字方针”。
      ――我经常以自己的孩子为例告诉我们的教师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性。“我儿子对数学感兴趣,哪怕是睡前,也要躺在被窝里看会儿数学奥林匹克的试题。遇到不懂的,不管有多晚,也要穿好衣服跑到教师宿舍向老师请教。”“通过强化训练,孩子可以取得一定的分数,但是,那样做太辛苦了。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
      ――“大糊涂教小糊涂,教出来的全是糊涂。”我认为,知识很重要,但方法的习得更重要。“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但一定要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好比去学做陶器,孩子们要获得的是做陶器的手艺,而不是花若干年,从师傅那里搬回来一大堆陶器。”有些孩子对学习感到厌倦,究其原因,是因为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生硬,导致孩子们一听见他们的名字,就产生抵触心理。让学生习得方法,教师自身的素质要过硬,如果一个教师,每天被学生盼着他去上课,那么他就是成功的。
      ――“良好的习惯被养成后,习惯被不断地强化形成为能力。能力形成后,看到某个问题,他就知道怎么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单单指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来说,更要关注其交往能力的培养。长辈要引导孩子怎么和同龄人相处,形成健康的交往心理,让孩子不歧视学习困难、生活困难的同学。让孩子关心同龄人中的弱者,要让孩子关注后20%的学生,和他们也能很好地交往。”
      
      二
      
      “看到教师一个个生龙活虎,努力超越自己,是我作为一名校长感到最得意、最幸福的事。”
      教师可谓是推动“教育摇篮”的手,校长怎样成为这只推手后面的手?我选择了对教师幸福指数的持续关注:与教师一起成长,一起体验成长带来的幸福体验。
      我认为教师幸福是教师凭借自己的心性能力在教育生涯中积极创造和享用幸福资源,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的一种生存状态,其幸福指数以主观幸福感为重要指标,包含校内外的综合因素。教师幸福,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教师在教育场内其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其专业得到充分发展。
      肖川教授总结出影响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有“待遇、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教师的劳动强度”等17个因素,其中,他提到了“培训”是教师最大的福利。
      如何让教师走向成功呢?对学校而言,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认为最好的途径和方法是让教师投身教育科研,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进行系统、科学、规范的探索与研究。也就是说,对每一位教师而言,只有在“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地更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才能顺应新时代种种悄然而至的深刻变革。
      一个教师如果长期不对其工作进行研究,久而久之就可能对教育工作产生疲惫心理,觉得没有“味道”。“为什么斯霞、于漪、钱梦龙、欧阳代娜等许多优秀教师,感到教书幸福、快乐、充满了新奇感, 工作充满了创造性?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们不是教书匠,而是教育科研工作者,是教育艺术家。他们总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待教育教学工作。”
      所以,教师把科研和自己的教学相结合,拥有的知识容量更大了,思考的问题更深了,每天上课都有新东西,常教常新,必然会受到学生的尊敬与欢迎。随着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自身的价值也必然会得到领导、同行和社会的承认,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从事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改进教育实践,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教师能够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可以逐渐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
      我从不强求教师为科研而做科研,而是想切切实实让教师们以一种享受的心态去理解科研,去从事科研。学校通过课题培训班,以龙头课题促进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项课题就是一个培训班。”这是一句金师附小人耳熟能详的“名言”。
      不久前,金师附小承担的2008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创建非智力发展型学校特色品牌建设的行动研究”的开题论证会顺利举行。这是我领衔的第4个省级课题。我坚持非智力因素研究近20年,先后承担省级课题“小学生良好非智力因素培养”、“小学生‘学会心理自助’理论与实践”、“优化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以及“创建非智力发展型学校特色品牌的行动研究”的研究,其成果先后获得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3次,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4个课题有300多位教师参与,培养了全国名校长1名,省特级教师4名,省市教坛新秀、教改之星10余名,省市名师名校长10余名……
      通过研究,教师们深切认识到教育科研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分散行为,更是一种群体行为。如果学校教育科研成为一种群众行为,教师群体成为了一个研究共同体,那么学校必然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通过实践,全校形成了卓有成效的“自学感悟―专家引领―实践研究―撰文反思―学术沙龙”的培训模式。现在学校实行“龙头课题带动策略”,就是以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课题组为核心开展课题攻坚,以群体带动个体,以集中拉动分散,既利用了整体优势,又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相互研讨借鉴,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支持鼓励,形成了“人人能科研,人人搞科研,人人有成果”的群体性科研氛围。
      学校注重过程管理: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堂研究课,每学期写一篇研究论文,每学期读一本教育名著,每月参加一次课题研讨会,每周摘录一条教改信息,每天写一则实验随笔。教师们刚开始对写实验随笔并不重视,而且很难坚持下来。教科室就“逼”着大家写。后来,教师们写习惯了,如果哪天没写点什么,倒觉得难受了。
      在金师附小,经过动员、组织、实施、评价等环节,教师们纷纷以个人或以团体形式承担课题,科研硕果累累。一位位教师在科研中茁壮成长,享受科研的乐趣,体验科研的幸福。看到教师们在培训、科研中品尝着幸福,我亦深感幸福。
      我校有这样一位教师,在小学教育园地里辛勤耕耘了14年,而这也是他热衷于科研、全身心投入教育科研的14年。其间,他品尝了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甘醇,深深地体会到科研的乐趣,用他自己的话说:“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太阳,而我的太阳是教科研,我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很幸福!”
      他无论多忙多累,总要挤出时间读书。他坚持每学期精读两本教育专著,勤思考,勤做笔记,已积累了3000余张信息卡。
      我们问他,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他高高兴兴地抱出了一大摞笔记本让我们看:“这是我的宝贝!是记的科研日记!”这些笔记本,都是32开大,塑料皮,厚薄适宜的本子,竟然有30多本。
      他说,记科研日记是他最快乐的事。每当深夜,万籁俱寂,沏上热茶,端坐于书桌前,打开心爱的日记本开始心灵的自白时,都是他最幸福的时刻。他坚持“无话则短,有话则长”的原则,记的日记多则两三千字,少则二三百字。如果出差或有事,他就先把提纲记录在纸上,等有时间再补上。满满的30多个本子,为教育研究积累了第一手的资料。而他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科研水平也随之逐渐提高。
      
      三
      
      “看到学校成为一个品牌,一种口碑,一种挂在学生嘴边的自信,是我作为一名校长感到最得意,最幸福的事。”
      学校品牌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特性。
      一所学校能否成为一个品牌,不是由学校自己说了算,而是由公众决定的。
      校长应该有一种强烈的品牌意识。为了创建品牌学校,我们的管理该做哪些改革呢?
      “轻负担高质量,全面发展学有专长”一直是金师附小追求的目标,也是一直以来高一级学校对我们的评价。几年来,我们坚持以德治校,重视学生特长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通过德育为首,培养学生做一名讲礼仪、讲诚信、学会感恩的金师附小人;通过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工作,让学生做一名健康的金师附小人;通过多元智能的课题研究,让学生做一名全面发展、学有专长的金师附小人。
      一个学校的品牌存在于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培育品牌的过程就是建立和维护与家长、学生、员工和社会关系的过程。所以,一个成功的品牌背后一定有良好的品牌关系。一般认为,学校的社会参与度越高,学校越好。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现代教育也必须是面向社会的教育。这种教育在积极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能广泛地吸引社会的支持与参与。
      品牌是伴随学校成长和发展的产物,它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举措,也无须豪言壮语般的承诺,只需要实实在在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用心去做。当家长和社区把你当做可托付的朋友时,品牌就同建筑一样牢固。每当听到金师附小的学生在不同场合自豪而响亮地说“我来自中国名校金师附小”时,我都感到无比的幸福。
      一所学校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特色是学校的品牌,也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器,它不仅可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而且可以为学校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作为有着近百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名校”,金师附小更应彰显自己的办学特色:根据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厚德载物,兼容并蓄”的人文精神、“诚恳做人,踏实做事”的行为方式和“轻负担,高质量”的价值取向,我们正在着手创建“非智力发展型”特色学校。
      “非智力发展型学校”是相对于智力发展型学校提出来的。智力发展型学校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的学校。而“非智力发展型学校”则是重视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推动学生良好的兴趣、情感、意志、习惯、个性等非智力因素品质和良好的智力品质和谐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学校。
      小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进而促进学生个性健康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展了“小学生良好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实验研究”。18年3项省级非智力因素培养系列课题的研究更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我们主要抓住兴趣、情感、意志、习惯、个性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通过课内、课外两个渠道,以等组实验设计为主要方法,结合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教育测量法,抓住实验大纲和实验研讨会两大模式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实验,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促进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全面素质的提升;小学生良好非智力因素培养实验还探索出一个培养教师的新模式,即科研兴教,教研相长,同时也带动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今后,我们要改进和完善“非智力因素培养”课堂教学模式,把它作为学科教学目标之一,让学生通过听课和学习,激发自身的非智力因素;同时让教师有目的地挖掘教材中有关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内容。
      综而述之,我们认为,“非智力发展型学校”是能培养出有较为宽阔的知识面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好的品德习惯、性格开朗、能与人合作以及有比较灵活的思维能力和活动能力的学生的学校。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整合各种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真正打造“非智力发展型”特色品牌学校。

    相关热词搜索: 名校 一起成长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