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马克思主义选择题题库 [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时间:2019-04-11 03:27:2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界定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命体的存在和智力的健全是实现幸福的载体,它表现在人们能够完全自由地发挥自身拥有的全部才能和力量。价值需求是幸福的内动力,满足人类正当的追求是其不可剥夺的权利,舍弃需求的幸福是缺少前提和没有意义的。“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满足需求是实现人的幸福的基本条件,而需求的满足只能依靠创造性的劳动实践,劳动实践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存在方式,通过劳动实践又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使人获得更高层次的幸福,因此劳动实践成为了人类实现幸福的源泉和根本途径。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幸福的两个层面的主要内容,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则认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相统一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人类生活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抛弃任何一方都将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恩格斯曾说过,“他需要和外部世界来往,需要满足这种欲望的手段:食物、异性、书籍、谈话、辩论、活动、消费和加工对象”。物质生活是实现幸福的基础,物质生活的状况决定着人们精神生活的层次;反过来,精神生活同时也影响着物质生活的品质。
      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强调:“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达到完善”,“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看成是最高境界的幸福。所以,我们只有把两者真正统一起来,把个人幸福提升到为集体、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的层面,才是最崇高的、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西方资本主义幸福观和中国传统幸福观之比较分析
      西方资本主义幸福观是建立在西方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基础上,强调的主要是生物人、经济人。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思想。享乐主义幸福观认为现时的物质享受、精神享受和个人私欲的满足是衡量幸福快乐与否的尺度,恩格斯说:“享乐哲学是随同封建主义的崩溃以及封建地主贵族变成君主专制时期的贪图享乐和挥金如土的宫廷贵族而产生的。”功利主义幸福观的核心是趋利避害,功利主义幸福观维护的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生产秩序。拜金主义幸福观认为金钱是实现物质和欲望的最直接和最有效途径,追求金钱的数量是生活的全部目标。这一切在促进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又导致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盛行,把满足人们无止境的贪欲作为一种向往和追求,把能够实现贪欲的人作为个人心中崇拜的楷模。这在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以牺牲和扭曲子孙后代的幸福为代价,违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于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中国传统的幸福观是建立在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上,重视社会人、道德人。主要有儒、释、道等各派,其中以儒家的思想影响更为深远。儒文化很注重“礼”、“节”;强调的是“忠”、“孝”,子要“孝”父,臣要“忠”君;提倡的是“仁”、“爱”,“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推己及人”。这些幸福的标准强调的都是德性的方面。中国传统的幸福观思想是及其丰富的,比如:“向用五福,威用六极”,“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福禄寿喜才”,“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还有财富功名、男耕女织等等都是传统的中国人所认可的幸福人生和幸福生活的准则。中国传统的幸福观是建立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因此有着深刻的文化底蕴,其中蕴含的深刻的、丰富的、合理的幸福伦理思想至今是中国人所向往和追求的价值目标。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吸取了西方资本主义幸福观和中国传统幸福观的合理成分,克服了其不足之处。它揭示了人之所以不幸福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从而指出了一条通往实现真正幸福方向的道路。我们要在理解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基础上,大力弘扬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用它来指导人们的各种实践,有助于人们克服千难万险,实现个人的幸福人生和全人类的共同幸福。
      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幸福观
      马克思在他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都有对共产主义实现原理的科学论证和描述,尤其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关于《费尔巴哈》中充分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只有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高度发达时共产主义就会实现,那时劳动将消亡,阶级不复存在,整个社会将形成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那时的人才能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将会像马克思描述的那样:“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和批判者。”这种终极的幸福就是一种高品质的自由和个人全面发展的生活境界。
      现在,已经有了共产主义幸福生活的萌芽和状态,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离共产主义确实还有距离,各国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地区间存在差距,人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有分歧,所以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是艰难而又曲折的。但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关系的不断前进,必将推动共产主义的实现。正如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的实现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物质基础之上。由此看来,发展是解决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创造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条件和基础,“发展是硬道理”。所以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心一意搞建设、专心致志谋发展。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会有很多波折、艰难险阻,甚至是暂时的倒退。我们要勇敢面对发展的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阻力,毫不气馁,毫不动摇,坚定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坚信共产主义社会的幸福一定会到来。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和以往的任何幸福观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不是对以往幸福观的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而是在总结以往幸福观的基础上,采用扬弃的方法,提取出其合理和精华的部分,剔除掉其不合理和糟粕的部分。因此,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科学的幸福观,它源于传统幸福观,而高于一切幸福观。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投身于为全人类谋幸福的伟大实践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有意义,有幸福感。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马克思主义 幸福观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