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现代文阅读之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时间:2019-03-11 03:22:2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技法指津】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在行文中借助文字表现出来的对自己所描写的人、事、物、景的主观倾向,或者说所包含的情感。具体来说,就是作者赞扬什么,针砭什么;讴歌什么,讽刺什么;喜爱什么,厌恶什么等。解答这类题时,我们必须注意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突破思维定式,不要让自己的思想左右作者的观点态度,更不要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作者观点态度之上。我们要整体把握,透过现象,努力捕捉作者对隐含信息的细微评价,不要听风就是雨,盲目地抓住一点就认为是正确答案。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明显,有时候表现得含蓄而曲折。这就要求我们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的看法,并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和概括,避免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单纯罗列。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命题文本一般选择社科文和文学作品。从题型来说,“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主要有以下几种命题方式。
      1.考查关键词。这种题型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来考查我们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如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第5题: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还有2010年高考语文上海秋季卷第11题:对文中写“树”分析正确的两项是()。这两道题均采用了客观题的命题形式。
      2.考查修辞。命题者采用文章运用何种修辞手法的形式,来考查我们对作者在文中的感情态度的分析理解能力。如2010年高考语文上海秋季卷第7题: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散性考查。这种考查方式是对作者隐蔽的或分散的观点态度进行归纳概括。这是近几年最常见的命题形式,也是高考试题命题的趋向。
      高考现代文阅读对本考点的考查主要以非客观题为主,间有客观题出现,文学作品中客观题为5选2的模式;社科类文章中以客观题为主,主观题所占比例极小,客观题均为4选1的模式。
      针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重点句子
      这些语句往往是我们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所在,尤其是作者表达观点态度比较明确的一类文章。文中的重要语句,就是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依据。议论文的重点句子常在开头,散文的重点句子常在结尾,或在段落的起始句、终结句。解题时,抓住这些句子,我们就能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抓议论、抒情句
      抓住记叙性文章中的议论和抒情句,就是对文章主旨最好的揭示。如《内蒙访古》中写道:“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沐浴着阳光。这是多么平静的一个原野!但这个平静的原野在民族关系紧张的历史时期,却经常是一个风浪最大的地方。”在本段中,作者在描写之后进行了抒情和议论,结合文章不难体会到,作者表达了对历史上民族关系紧张、发生战争的深深遗憾之情以及要珍惜民族间的情感、团结和睦的观点。
      三、抓反证、烘托句
      在文中,有时作者为了把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表现得更加鲜明,往往用一个方面的情况去跟另外一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对照。如议论文中的正反对比句子会使得正面观点更加鲜明,更具有说服力等。我们可以从这些反面论证的文字或起侧面烘托作用的文字中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抓标志性词语
      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在文章或语段中分散显现,有的散见于文章的字里行间,这就应当进行归纳分析。文章或语段中的一些标志词,如“认为”“以为”“感到”等词语,往往是作者直接表明观点态度的句子。抓住它们也就抓住了作者在文中的思想动态,归纳起来便是作者的观点态度。
      五、借助背景
      借助于背景材料,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此文的目的、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相关注解等,这些都是我们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切入口。

    相关热词搜索: 文中 概括 态度 观点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